世界地理重点归纳总复习试题.docx
- 文档编号:8925755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646.38KB
世界地理重点归纳总复习试题.docx
《世界地理重点归纳总复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地理重点归纳总复习试题.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地理重点归纳总复习试题
世界地理重点归纳总复习
第一部分世界地理复习要点
一、地形与地势(涉及的重要地名一定要在地图册上找出)
1、亚洲地形复杂,中部高、四周低,
在地图册中熟悉以下地形区:
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天山、昆仑山;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湄公河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东部多岛屿,南部多半岛
构造成因: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碰撞地带(东亚地形),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碰撞地带(南亚地形)
2、非洲高原大陆(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部较高-阻挡东风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低地)
构造成因:
东非大裂谷(小板块生长边界)、红海(板块张裂地带-非洲、印度洋板块)地中海(非洲板块与欧洲板块之间碰撞地带-消亡边界-阿尔卑斯山脉)
3、欧洲平原为主,地势最低平。
西欧平原、中欧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俄罗斯)。
山地东西走向(不阻挡西风),阿尔卑斯褶皱山脉(年轻、高大—)、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古老、起伏平缓)——冰川作用(角峰、峡湾-挪威-良港)
4、北美洲三大地形区:
西部山脉、中部平原、东部高地——西部高耸、年轻的落基山脉(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消亡边界)、中部宽广的大平原(密西西比冲积平原和高平原)、东部低矮的高地(阿巴拉契亚山脉和拉布拉多高原)
5、南美洲三大地形区:
西部山脉、中部平原、东部高原(中部平原与东部高原交错分布)西部高耸的年轻的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碰撞消亡边界)、中部宽广的亚马孙冲积平原、东部古老的巴西高原
6、大洋洲三大地形区:
东部山脉、中部平原、西部高原——东部山脉-大分水岭、中部平原-墨累达令盆地(大自流盆地)、西部古老的高原
7、南极洲地势最高的大洲,以高原(大陆冰川)为主,主要为大陆冰川覆盖
二、气候
1、亚洲气候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
(东部温带季风气候(北京、平壤、东京)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上海、广州、汉城、台北)、南部热带季风气候(马尼拉、河内、曼谷、仰光、吉隆坡、金边、加尔各答)、热带雨林气候(新加坡、雅加达)西部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耶路撒冷)、北部北冰洋沿岸极地气候、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乌兰巴托、乌鲁木齐、阿斯塔纳)——没有:
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季风气候显著(世界最大、最全3、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区)、大陆性强(同一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变化大)
气候因子:
辐射因子——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
大气环流因子——季风环流影响;
下垫面因子——陆地面积广大、地形复杂;人类活动因子——旧大陆人类文明历史悠久,对自然环境影响大。
2、非洲气候特征:
炎热、干燥、气候带南北对称(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纬度地带性)
气候因子:
辐射因子——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热
大气环流因子——赤道低压带、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下垫面因子——地形以高原为主,东部较高,海岸线平直,海洋气流难以影响内陆;
人类活动因子:
旧大陆人类文明历史悠久,对自然环境影响大。
3、欧洲气候特征:
温和湿润、海洋性强(西部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温和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北部温和的极地气候)
气候因子:
辐射因子——地处温带;大气环流因子——地处西风带;
下垫面因子——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走向为东西向,陆地西部为西风带迎风海岸;沿岸北大西洋暖流;人类活动因子——旧大陆人类文明历史悠久,对自然环境影响大。
4、北美洲气候特征: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西部气候(由南往北:
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东部气候:
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因子:
辐射因子——地处温带;大气环流因子——西风带;
下垫面因子——西部山脉,东部高地阻挡了海洋气流;人类活动因子:
新大陆开发历史较短。
5、南美洲气候特征:
炎热湿润
东部气候(最大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热带草原气候—巴西高原)西部气候(由北往南:
热带雨林、草原、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气候因子:
辐射因子——地处热带;大气环流因子——赤道低压与东南信风带影响;
下垫面因子——东部高原与平原交错分布,利于东南信风深入内陆;巴西暖流;
人类活动因子——新大陆开发历史较短。
6、大洋洲
气候特征:
炎热、干燥、气候带呈半环状(降水由北、东、南向内陆逐渐减少)分布
气候因子:
辐射因子——地处热带、亚热带;大气环流因子——主要受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影响;下垫面因子——东部山地阻挡东南信风,沿海湿润;人类活动因子—新大陆开发历史较短。
7、南极洲
气候特征:
寒冷(极端最低温)、干燥、大风(风速最大)、暴雪
气候因子:
辐射因子——地处寒带;大气环流因子——地处极地高压与极地东风带;
下垫面因子——高原大陆、冰雪覆盖;人类活动因子——没有定居人口。
三、水文
1、亚洲河流:
多大河、从中部向四周分流,上游水力资源丰富,下游广阔的冲积平原(农业)。
太平洋水系:
黑龙江、黄河、长江、湄公河(澜沧江)—中南半岛-印支三国农业。
印度洋水系:
印度河(狮泉河)-巴基斯坦棉花产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印度、孟加拉国(茶叶、黄麻)、两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双生河流);
北冰洋水系:
鄂毕河(额尔齐斯河)、叶尼赛河、勒拿河——凌汛(由低纬流向高纬、秋末-春初、冰坝阻塞河水——我国黄河上游内蒙古河套地区、黄河下游山东)。
湖泊:
最大—里海(咸水)、最深—贝加尔湖(淡水)、盐度最高、海拔最低—死海(咸水)、海拔最高—纳木错(咸水)
2、非洲多长河,客河。
尼罗河—世界最长6600的河流,埃及农业区(长绒棉)灌溉水源;阿斯旺大坝
刚果河—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上游、下游水力资源丰富;
尼日尔河—西非农业区灌溉水源;赞比西河—多急流瀑布。
湖泊—东非裂谷带串状湖泊——淡水、深
3、欧洲河流水量大季节变化小,河网稠密,运河沟通,利于航运。
多国际性河流。
莱茵河(最繁忙—西欧工业区)、多瑙河(流经国家最多8)、伏尔加河(最长的内流河)。
湖泊在南部(山区)和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冰川作用形成的湖泊(旅游-湖光山色)
4、北美洲
河湖众多,利于航运。
密西西比河、五大湖构成庞大的水运网。
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苏必利尔湖(最大淡水湖)、密歇根湖(美国)、休伦湖、伊利湖(尼亚加拉瀑布)安大略湖——圣劳伦斯河(出海口与海洋航运相通)
科罗拉多河(科罗拉多大峡谷—地质博物馆)
哥伦比亚河(水力资源)加拿大—水电比重最大
5、南美洲多大河,水量大季节变化小。
亚马孙河——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度第二的河流
6、大洋洲河流少地下水丰富(大自流盆地——承压地下水)
7、南极洲陆地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大陆冰川
世界主要河流的基本情况
名称
流向
归宿
地形区
气候区
河流水文特征
亚马孙河
西—东
大西洋
亚马孙平原
热带雨林气候
流量大,季节变化小,雨水补给,无汛期和结冰期,流域面积大,便于航运,雨林破坏,带来含沙量增加
拉普拉塔河
北—南
大西洋
拉普拉塔平原
热带草原、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流量较大,季节变化较大,雨水补给,
密西西比河
北—南
墨西哥湾
大西洋
密西西比平原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流量较大,季节变化大,上游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春、夏汛。
莱茵河
南—北
北海
大西洋
西欧平原
温带海洋性气候
流量较大,季节变化较小,(春夏季有阿尔卑斯山融雪水会有汛)无结冰期,航运发达。
尼罗河
南—北
世界最长的河流,
地中海
撒哈拉沙漠和尼罗河三角洲
热带草原气候区
热带沙漠气候区
地中海气候
降水量较少,而蒸发旺盛,
总径流量不是很大。
白尼罗河的径流量变化较小,因其源头发源于赤道附近,降水季节变化小,又有维多利亚等湖泊的调节。
青尼罗河水量变化大。
尼罗河下游冬季降水量较多。
河流水量不是很大,季节变化大,其中秋季是径流量最大的季节(原因同刚果河类似),且从上游到下游的变化是大----减少。
含沙量较大,汛期为每年的6---9月(定期泛滥是尼罗河突出的水文特点)。
刚果河
东---西
弧形水系
几内亚湾
刚果盆地
热带雨林气候区
水文特征:
水量很大(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且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汇水多),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植被覆盖好),无冰期,但水流急,水能丰富。
刚果河两次穿越赤道,要注意流向的变化。
难点:
刚果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是秋季:
刚果河南北两侧的支流分别流经南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湿季为每年的6---10月,而南半球则是9月到次年的5月,当南北半球的支流同时进入雨季时,刚果河的水量最大,所以是秋季。
赞比西河
西-东
弧形
印度洋
横穿东非高原,其上游为东非大裂谷的起点
热带草原气候区
水量较大,水量季节变化大,汛期为10月到次年的5月,水流急,上游有莫西奥图尼亚瀑布。
伏尔加河
北—南
里海
东欧平原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为内流河,靠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不大,春季径流量最大(有积雪融水补给),冰期较长。
水力资源丰富
鄂毕河
南---北
北冰洋
西西伯利亚平原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
水量较大(有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越往东大气降水越多,而纬度高且植被覆盖好,蒸发量较小),含沙量较小,冰期长,且河流的下游地区有凌汛,水能丰富。
叶尼塞河
南—北
北冰洋
喀拉海
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中西伯利亚高原分界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
水量较大(有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越往东大气降水越多,而纬度高且植被覆盖好,蒸发量较小),含沙量较小,冰期长,且河流的下游地区有凌汛,水能丰富。
四、资源
五、世界人种与居民
世界的人口
(1)增长特点:
速度加快,地区差异
(2)分布及原因: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区
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及北美东北部
北半球中、低纬近海地带
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历史悠久,交通、城市发达
人口稀少地区
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带、沙漠地带、高原和山区
纬度高,气温低,赤道附近湿热,沙漠地区干旱,山区地势高
自然条件恶劣,开发程度低
(3)人口问题
A增长过快——生态方面:
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会方面:
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B停止或负增长:
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
途径:
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
城市人口比重:
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
问题: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
第4讲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
[考纲要求]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降水的时间变化。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一、影响气候的因素
二、气候类型及自然带
1.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结合分布模式图记忆)
分布地区
成因(理解记住)
气候特征(记住)
自然带(记住)
植被特征
热
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2000mm以上)
热带雨林带
树木常年花开果熟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
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
湿季干季交替(700-100mm)
热带草原带
湿季草原一片葱绿,干季一片枯黄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纬25°大陆东岸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南岛等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雨季集中
旱雨季分明(1500-200mm)
热带季雨林带
树木旱季有落叶现象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等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250mm以下)
热带荒漠带
荒漠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南北美洲均有分布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温夏热夏雨(800-1500mm)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除南极洲外各洲均有分布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温雨夏干热(800-1000mm)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常绿硬叶林,叶子表面有蜡质层
温
带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0°大陆东岸
亚洲东部沿海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500-600mm)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落叶阔叶林
温带海洋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欧洲西部、澳大利亚南部、南北美洲西部等地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温和多雨(700-100mm)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
干旱少雨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带
森林草原、草原
荒漠
亚寒带
针叶林气候
北纬50°~70°之间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
冬寒长
夏短暖
亚寒带针叶林带
针叶林
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苔原带
苔藓、地衣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冰原带
冰雪覆盖
高山
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区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而降低
2.非地带性气候分布(结合地图册相关区域分析)
A.离亦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地形迎风坡十沿岸暖流”
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赤道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受纬度位置及大气环流的影响,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及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
那些远离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量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这样的地方在地球上有四处,即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它们虽然远离赤道,但由于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洋面又有暖流的加温加湿作用,从而使上述地区不但气温较高,降水也较为丰富,符合形成热带雨林的条件,所以发育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B.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于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因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之下而形成。
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区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安第斯山脉的北风坡”
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分布于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干旱少雨。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地区。
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另外,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从而具有了上述特征。
3.气候类型的判断
1)气候类型判断思路
2)
判断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根据最热月和最冷月时间来判读该气候类型所在地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半球名称
气温最热月
气温最冷月
月气温曲线形态
北半球
6、7、8
12、1、2
向上凸,呈峰形(∩)
南半球
12、1、2
6、7、8
向下凹,呈谷形(∪)
•根据根据气温的高低(特别是最低气温)来判断该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
热量带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亚寒带和寒带
最冷月均温值
>15℃
0-15℃
<0℃
最热月均温值
<10℃
•根据降水量判读降水类型。
雨型
气候类型
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亚热带季风及季风性湿润气候800-1600mm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mm
温带大陆性气候<300mm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250mm
极地气候<250mm
还要注意降水的变化,如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的区别是集中与渐变,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别均匀,温带季风集中在7、8两个月份。
世界地理分区地理
第一节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一、东亚
1、概述:
⑴位置范围
⑵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⑶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
秦岭—准河一线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
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2、日本:
⑴自然地理特征
①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形似一张弓,东京是搭箭的交点,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②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
③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④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⑤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⑥季风显著,海洋性强:
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⑦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
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⑧森林水力丰富:
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⑵发达的经济
①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②经济发展的条件
不利条件:
国土(狭小)市场、矿产贫乏
有利条件:
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
③扬长避短,发展经济。
对外贸易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对外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④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濑户内五大工业区。
(因为:
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
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减少了陆上运输,省时、省钱、成本低。
日本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
----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
⑤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
⑥农业和渔业
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达到基本自给、自足,多种在平原地区,但每年要进口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山丘地区多种桑树、果树和蔬菜。
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进口。
苹果中红富士苹果是日本培育的优良品种。
日本是一个岛国,周围海域盛产各种海产。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
二、东南亚
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⑴范围赤道两侧,100S—250N之间,主要位于热带。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世界最大群岛
⑵十字路口的位置
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本区的咽喉
⑶地形与河流
中南半岛:
北部地势高峻(是我国西南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向南的自然延伸,与我国西南地区的山水相连),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
上游河段落差大,切割成“V”形谷,水利资源丰富;中下游地区多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
湄公河平原(东南亚最大平原),红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伊洛瓦底江下游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
马来群岛:
地形崎岖,河流短促。
多山、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
⑷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马亚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降水类型为对流雨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分旱、雨两季
2、居民和经济
⑴人口稠密华人众多
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黄色人种,印尼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亿人”国家,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岛上有其首都城市雅加达。
华人、华侨最集中分布区,原籍主要为广东、福建
⑵主要农产和矿产
①主要热带经济作物---热带企业化种植园
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金鸡纳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最大生产国。
②主要农作物(主食):
水稻
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平原区,如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此外马来群岛沿海平原也产稻米。
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为稻米产国,其中泰国出口最多。
⑶迅速发展的工业和旅游业
初级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利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工业,旅游业迅速发展
三、南亚
[辨析]“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范围有什么不同
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和中段的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南亚。
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所以又把南亚大陆部分称为南亚次大陆,它仅指大陆上的五个国家。
1、概述⑴悠久的历史
位置范围:
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大部分位于10°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 地理 重点 归纳 复习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