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题24.docx
- 文档编号:8933904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43.55KB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题24.docx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题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题24.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题24
第3节 外国小说欣赏
1.(2012·长沙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您的鹦鹉死了
[法]梅 里
黎明时分,电话铃声骤然响起。
“喂,是罗德先生吗?
我是欧内斯特,您乡村别墅的看门人。
”
“欧内斯特,是你呀,我能为你做点什么?
你那里出什么事了吗?
”“是的,我打电话是想告诉您,罗德先生,您的鹦鹉死了。
”
“我的鹦鹉?
死了?
是在国际大赛中获奖的那只鹦鹉吗?
”“是的,罗德先生,正是那只。
”
“该死!
多么遗憾呀!
我在那只鸟身上花了不少钱。
它是怎么死的?
”“它吃了腐烂的肉死的,罗德先生。
”
“腐烂的肉?
到底是谁喂它吃的?
”“没有人喂它,先生,它自己吃了一匹死马的肉。
”
“死马?
什么死马?
”“是那匹纯种马,罗德先生。
”
“你是说,我最珍爱的那匹纯种马死了?
”“是的,罗德先生,它是因为拉洒水车累死的。
”
“你有神经病呀?
什么洒水车?
”“是那辆我们用来灭火的洒水车。
”
“上帝呀,你说的是什么火?
”“是您的别墅发生了火灾,先生,一根蜡烛倒了,它烧着了窗帘,引发了火灾。
”
“该死!
你是说,因为那根蜡烛,我的别墅全完了?
”“是的,先生。
” “可是,别墅里有电,点蜡烛干什么用?
”“因为葬礼,先生。
”
“什么葬礼?
”“是您妻子的葬礼,罗德先生,一天晚上,她很晚才回来,我认为她是小偷,所以,所以就用您新订制的超四方460高尔夫球棒打了她……”
沉默,长时间的沉默……
“欧内斯特,要是你把我的高尔夫球棒弄坏了,我非杀了你不可!
”
(1)简析小说在情节和结构上的显著特点。
(2)试探究小说丰富的主题思想及其社会意义。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母亲的来信
[苏联]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
半年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看就知道。
母亲每周来一封信,开头千篇一律:
“我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
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
我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我日子过得挺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每封信的结尾也没什么区别:
“好儿子,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好好保重。
盼你的回信,吻你,你的妈妈。
”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
边读边轻蔑地蹙眉,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邻居的羊把白菜全啃坏了;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
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走进宿舍。
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
忙着熨衣,打听谁跟谁有约会等。
文卡等同房间的人走光后,锁上房门,坐到桌前,沉思起来……恰在一个钟头前,他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
那位老乡问了他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责备道:
“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
冬天就要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要劈,要锯……你是知道的。
”文卡自然是知道的。
他在白纸上方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在左边写上“支出”,右边写上“数目”。
他取过日历计算到下次发工资还有多少天,写上:
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
文卡哼了一声。
10卢布,给母亲寄去很不像话,村里人准会笑话。
他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
“等下次领到工资再寄吧。
”
他放下笔,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
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
当他展开信纸时,一张3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有删节)
(1)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
(2)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谈谈这篇小说的构思技巧。
150字左右。
3.(2013·永州市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内容提要】莫泊桑的《乡村故事》讲述了农民蒂瓦施夫妇经受住了城里贵妇人出高价想收养她孩子的诱惑,而他们的邻人瓦兰夫妇却为了生计以每月100法郎的高价“卖”了自己的孩子。
前者以没有卖掉孩子而自豪,得到了乡邻的赞誉,却过着贫穷的生活;后者虽然“不愁吃喝”,却不得不长期忍受邻居的冷嘲热讽。
许多年过去了,被卖到城里的孩子让·瓦兰衣锦还乡。
夏洛站在自家的破屋门口看着让·瓦兰走过。
晚饭时,他对两位老人说:
“你们那会儿可真蠢,居然让他们抱走了瓦兰家的孩子!
”
他母亲固执地说:
“我可不想卖掉自己的孩子。
”
父亲沉默不语。
儿子又说:
“送给这样的人家并不坏呀。
”
蒂瓦施老爹含着怒气一字一顿地说:
“你是不是责怪我们把你留了下来?
”
年轻人粗暴地回答道:
“不错,我怪你们,你们可真是呆子,像你们这样的父母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幸,你们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们。
”
女人对着面前的盘子失声痛哭,她边抱怨边喝菜汤,勺里的汤洒了一半。
“累死累活地拉扯这些孩子!
”
年轻人怒吼道:
“我宁可不生下来也不愿像现在这样活着。
刚才我看见那人时,真气极了,我对自己说:
‘本应该是我。
’”
他站起身:
“听着,我觉得我最好走,因为我会一天到晚地埋怨你们,给你们的生活带来痛苦。
你们知道,为这件事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们。
”
两个老人惊呆了,一句话都说不出,老泪纵横。
他又说:
“不,这样想太残忍了,我还是到别处去谋生吧。
”
他打开门,一阵欢声笑语闯了进来,这是瓦兰家在为他们归来的儿子大摆宴席。
夏洛跺了跺脚,转身对他的父母吼道:
“乡巴佬!
”
说完他就消失在黑夜中。
(1)自选欣赏角度,谈谈所选文段是如何塑造夏洛这个人物形象的。
(2)你怎样看待蒂瓦施夫妇的做法?
4.(2013·长沙四县一市高三3月联考)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题目。
身教言教
[苏联]B·勃罗多夫
阖家三口儿围坐在一张铺着天蓝色桌布的圆桌旁。
爸爸在翻阅报纸,妈妈在绣坐垫,8岁的维佳在看书。
“爸爸,我有个问题弄不清楚,”维佳突然向父亲发问,“请你给我解释一下,怎么有些人会吵嘴的?
”
“这不难,”爸爸把报纸放置一旁说起来,“打个比方,我们房屋管理员与庭院清扫工之间有了意见……”
“没有那回事!
”妈妈打断了爸爸的话,“我们房屋管理员与庭院清扫工相处得很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吵了,”维佳插嘴说,“我明白了。
”
(1)联系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标题“身教言教”内涵的理解。
(2)根据情节发展逻辑,补写出横线处所缺的对话内容。
150字左右。
5.(2013·湖南省十二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意 外
[美]弗尔敦·奥斯勒
且说有节车厢里,坐着一位高个子的红胡子男人,他旁边是一个表情庄重、一本正经的小姑娘。
她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像是专门经过这种坐式训练;她双脚放得平平正正,像是怕把鞋子弄歪;她安安静静,像是什么也没看见。
高个子男人在看一张折得方方正正的报纸,视力集中,嘴角严肃。
凭脸相,你不难认出他就是那小姑娘的爸爸。
车到一站,上来了另一个爸爸,另一个女儿——当然还有另一张报纸。
这一对在那一对的对面坐下。
两个爸爸两个女儿面照面。
火车启程赶下一站。
新来的小姑娘好奇地往四下里看,然后,大约她看不到有趣的东西,便伸手摸摸她爸爸左手无名指上的戒指。
立刻,那爸爸好像着了魔,他胡乱把报纸塞进衣袋,便朝女儿伸出大拇指摇晃。
小姑娘伸手捉拇指,拇指逃得快,忽闪一下躲进拳头。
火车赶了好几里,拇指还是没捉着。
父女俩就这么一心一意玩,好像没旁人。
后来小姑娘总算把大拇指捉住了。
爸爸吻了她一下,还奇迹般地从衣袋里摸出一块糖赏她。
“我这结婚戒指如今派了新用场,”这爸爸向身旁并排坐着的一个人解释说,“只要她想跟我玩,摸一摸戒指,我便尽可能停了手头事逗她玩一阵。
”
车又到一站,捉拇指的小姑娘下车了。
正襟危坐的小姑娘目送她走得老远,然后想了好一阵心思:
不错,她爸爸也有戒指。
她抬头看着爸爸的脸色,小心翼翼伸出手,也把戒指摸了摸。
她爸爸觉察了,立刻放下报纸,盯着她厉声喝道:
“别这么烦人!
我跟你说过多少回了,女孩子就该像女孩子!
”
(1)请用第一人称视角,描述高个子红胡子爸爸的女儿在受到爸爸呵斥后的心理活动。
(2)这篇小说主题深刻,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求求你们,别开玩笑
[西班牙]卡何·塞拉
卡洛·帕里亚克诺去一家饭店抢劫。
“举起手来!
”
他的声音低沉而又细弱,只有很少几桌人听得到。
乐队继续演奏着《第三个人》这支舞曲。
侍者穿梭于饭桌之间,忙着收盘、送菜、开瓶子。
餐厅总管点头哈腰,请每位新到的顾客入座。
卡洛·帕里亚克诺感到自己面罩里的脸红了。
“他们竟不理会我?
”他想,“这群蠢驴,难道不见我拿着机关枪?
”于是,他使足力气又喊了一声:
“举起手来!
”
有几个人终于把视线从维也罗丽的胸部移开,扭过头来朝卡洛·帕里亚克诺看去。
“举起手来!
我已经说过了。
你们没发现我是抢劫的吗?
还不明白这是打劫么?
再不举手,我可要开枪了!
真他妈见鬼!
”
从一张桌子旁发出一声大笑:
“多逗人的家伙!
喂,劫贼,跟我们一道喝一杯吧。
服务员,服务员,给这位先生拿杯香槟来!
”
卡洛·帕里亚克诺在地上跺了一脚。
“您听着,别跟我开玩笑啦,把手举起来!
”
那位先生发出一阵大笑,声音响得连几个街区之外都可以听到。
乐队奏完了《第三个人》,又开始演奏《谁害怕凶残的狼》这支进行曲。
卡洛·帕里亚克诺感到口渴:
“举起手来,喂,举起手来!
”
“不,年轻人,我不举手。
我可不喜欢有人抢我的东西。
”
笑声,犹如此山压向彼山的暴风雨,从一张桌子推向另一张桌子。
几个食客站了起来,把卡洛·帕里亚克诺围了起来,手拉手翩翩起舞,仿佛一群印第安人围着白人跳舞。
卡洛·帕里亚克诺竭力振作精神,说:
“好!
咱们走着瞧,你们到底举不举手?
”
大家笑得前俯后仰。
在他周围跳舞的人越来越多。
“那好吧?
”他无可奈何地说道,音调里已带有几分柔情,“把那杯香槟递给我,我渴死了!
”
“这饭馆的老板,”有人大着胆子,装作了解内情的样子说道,“简直就是魔鬼,亏他想的点子!
”
警察进来了,带走了卡洛·帕里亚克诺。
(1)你认为现实生活中会有卡洛·帕里亚克诺这样的劫匪吗?
为什么?
(2)本文在结构上主要采用了“延迟”的手法,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使用这种手法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最后一趟生意
[新西兰]吉姆·拉蒙特
漫天的沙尘渐渐退去,蓝天和烈日又一次出现在沙漠上空。
他开着那辆破旧的黄色出租车在公路上行驶,道路的两边,处处可见车辆的残骸,远处的浓烟告诉他,战争正在他的祖国里进行着。
对面驶来一支车队,上面都是外国人,手里拿着枪。
“该死的战争!
”他暗暗地咒骂。
两天前,一颗导弹落在了他家门口的市集里,几乎毁灭了一切,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
于是他决定不再开出租车了,他盘算着等今天最后一趟生意做完,就和妻子孩子一起离开这个地方。
他来到了一个检查站。
一个外国士兵伸手示意让他停车。
几个外国士兵走上前,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
有一个为首的看了看这破车,弯下腰,又看了看他,问道:
“你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他笑了笑,用那些士兵能听懂的语言生疏地答:
“长官,我从首都来,想离开这个地方,战争太危险了。
”说着话,他递给士兵一支香烟,并点上了火,“战争几时才能结束?
”
“快了,我们的军队马上就能解放你们的首都。
”外国士兵深吸了一口烟。
“战争年代开出租车太危险,我不想干了。
”他看了看外国士兵,仍然微笑地回答。
“等我们推翻了你们的独裁者,你就可以回来放心地开车了。
”
“也许吧,不过我得去看我的妻儿了,有兴趣去我的家吗?
我妻子会为你们做好吃的。
一起去吧,最后一趟生意,不收你们的钱。
”
“我们有任务在身,去不了了,代我向你的妻儿问好吧。
”士兵显然有些兴奋,他也许认为,这里的人民,还是有不少欢迎他们的,“对了,南方都是战场,你要到哪里去见你的妻儿呢?
”
他依旧微笑着,一字一句地说道:
“天堂。
”
然后,他按下了按钮。
(1)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有哪些作用?
(2)这篇小说被某些人评为“全球最佳超短篇小说”,你认为“佳”在何处?
请就你对文章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提示】日本作家都筑道夫的《旅途的终点》一文采用亦真亦幻的写法,展现了一个想最后一次回故乡看一看的人的一段心路历程。
他对自己当年走上犯罪道路十分后悔,他觉得眼前的中学生会像自己当年一样走上犯罪道路。
他认为与其让这个中学生一步步像自己一样受尽身心折磨走过来,不如让他现在就一步到达命运的终点。
下面是《旅途的终点》的节选内容:
终于到了。
下了公共汽车,他边走边想,终于到了。
他明知这是危险的。
父母已不在人世,活着的只有那些他不想见的亲戚。
尽管如此,他还是想再看一眼自己出生的故居。
他打算对出生的故居只看一眼就立即返回车站。
他很疲倦,手里的提包也重得很。
虽然里面只装着换洗的衬衫和从银行抢来的八百万块现款,还有抢银行时使用的手枪,却重得很,好像他过去犯过的所有罪行都装在里面似的那么重。
他步履维艰地走到自己出生的小镇口,停住了脚步。
药铺、自行车铺、点心铺,还排列着这些旧铺子。
和往昔一模一样。
山货店的老人站在店前。
他瞠目而视。
老人本来是在他第一次入狱时死去的。
他走近老人,确是山货店的老人,老人不予理睬,也不开口。
他往店里窥伺,见女孩子在看杂志。
这个女孩子比他大两岁,据说已经当了东京一个酒馆的老板娘。
他茫然窥伺巷内。
看见自己出生的故居。
从故居里走出中学生时代的自己。
他跟踪自己。
中学时代的自己走进酒酱店。
招呼了一声,却没有人答应。
是来买酱的,见没有卖货的,便把手伸进钱箱。
是了,这是第一次。
他见自己在往钱箱里望。
不行。
住手。
一开始干,就会形成今天的自己。
住手。
中学生干起来了。
他从提包里拿出手枪,对中学生扣动了扳机。
头脑恢复正常时,他已被警察抓住了双腕。
这里是他出生的小镇,却不是从前的酒酱店。
一个长发学生倒在他身旁。
学生手里抓着手提式保险柜。
周围啧有烦言:
“准是盗窃没有人看门的人家的,但冷不防就开枪也太那个了。
”
“莫非是个疯子?
”
“还是个学生嘛,是顺手牵羊吧。
”
“可怜见的。
”
他一边被警察拉走,一边大叫:
“我是把他救了;不使他尝到我这样的痛苦!
”
(1)你是怎样理解标题“旅途的终点”的含义的?
(2)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简析这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做起来
[意]卡尔维诺
有这样一个镇子,做什么事情都被禁止了。
现在,因为唯一未被禁止的就是尖脚猫游戏,所以镇上的臣民就经常聚在镇后边的草坪上,成天玩尖脚猫游戏。
因为禁令被制订的时候总有恰当的原因,所以没有任何人觉得有理由抱怨,也没人觉得受不了。
几年过去了。
有一天,官员们觉得再没有任何理由禁止臣民做这些事了,他们就派了传令官四处通知人们一切都开禁了。
传令官来到老百姓喜欢聚集的那些地方。
“好了,听好了,”他们宣布,“所有的都开禁了。
”但人们还是玩尖脚猫游戏。
“明白吗?
”传令官重申,“你们现在可以任意做想做的事了。
”
“好的,”臣民们回答,“我们仍然玩尖脚猫游戏。
”
那些传令官一再提醒他们的臣民,他们又可以回到他们从前曾经从事的那些高尚而有用的职业中去了。
但是老百姓都不愿听,他们继续玩尖脚猫游戏,一圈又一圈,甚至都不停下来喘口气。
看到他们如此,再说就是白费劲了,那些传令官就回去禀报上级。
“这很容易,”那些官员们说,“现在我们下令禁止玩尖脚猫游戏。
”
人们就是在那时开始反抗,杀了部分官员。
然后人们分秒必争地又回去玩尖脚猫游戏了。
(1)请根据小说《做起来》的情节,概括其主旨。
(2)简要分析小说《做起来》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艺术手法上的最大不同之处。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笑 者
[德]海恩里克·波尔
我的确靠发笑维生,而且笑得很好,没人笑得跟我一样好,也没有人能如此发扬我这行艺术的精粹。
我并不使人们开心,我表演开心;我像罗马帝王一样地笑,或者笑得像个敏感的小男生,我发出十七世纪的笑声,与发出十九世纪的同样自在,如果场合需要,我一路笑尽所有的世纪,所有的社会阶层,所有不同的年龄,就像修皮鞋的,这不过是我练出的一种技能。
只要报酬合宜,在导演的要求之下,我的笑声就能轰然而出。
我凄惨地笑,适度地笑,神经地笑。
简而言之,无论何时需要何种笑声——我都得笑。
这样一种行业,不必我说,自然是十分令人厌烦的了,特别是我还有一项专长——擅发传染性的笑声。
因此多半晚上我都在夜总会里充当不露声色的捧场者,我的职责就是在表演节目冷场的当儿,发出传染性的笑声。
这种笑声必须小心地在时机上扣得很准;我的放声纵笑不能来得太早,也不可来得过迟,必须恰是时候;在事先排练好的节骨眼儿上,我放声一笑,整个观众的哄笑也会响彻全场,台上说的笑话也才给救了起来。
至于我呢,则拖着疲惫的身心来到衣帽间,穿上大衣,庆幸自己总算下班了。
回到家中,总会发现有电报在等着我:
“即刻需要你的笑声。
星期二录音。
”数小时之后,我已经坐在暖气过强的特别快车上悲叹我的命运了。
简直不必说,当我下了班或休假的时候,我是一点也不想笑的;我是个严肃的人,很多人认为——或许十分正确——我是个悲观厌世的人。
在我们婚姻生活的头几年中,我妻子常会对我说:
“笑几声嘛!
”但后来她就认清了我是无法满足她这个愿望的。
我能在全然的肃穆中放松脸部紧绷的肌肉与磨损的精力,我就会觉得快乐。
是真的,连别人的笑声我都受不了,因为那太令我想到自己的职业。
所以说,我们的婚姻是十分静寂、安详的,因为连我妻子也忘了怎么笑了;偶尔我见她脸上挂着一丝微笑,我也回她一个浅笑。
我们谈话声调很低,因为我痛恨夜总会里的喧嚣,还有录音间中不时充斥的闹声。
我一生都是一副无动于衷的表情,偶尔让自己也挤出一丝温柔的浅笑,我常怀疑自己可曾真正笑过。
我想没有。
不错,我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笑,但我却从没听过自己的笑声。
(1)请分析这篇小说的结构特点。
(2)你认为这种结构设计对于表现小说的主题有何作用?
第3节 外国小说欣赏
阶段训练一
1.
(1)情节简单而出人意料(可从情节过程和结尾来分析),结构单一而环环相扣(可从场景选取和故事线索来分析)。
(2)主题思想:
①通过主、仆二人一个违反常理的电话,讽刺批判了轻重不分、本末倒置的价值观和被扭曲的人性(罗德是这样,欧内斯特因为长期目睹罗德的生活,深知他看重什么,不自觉地也变成了这样。
直到鹦鹉死了才发生这一次主仆通话,人性被扭曲已可见一斑,从罗德听到妻子死讯之后的第一反应可见他本不是一个无情的人,但接下来对高尔夫球棒的看重就更显其被扭曲之深了);②通过罗德一家的家庭遭遇,从侧面反映了生活现实带来的家庭生活畸形(由于文中没有交代原因,罗德与妻子分居两地,并且妻子的葬礼过去了都一无所知,妻子很晚才回也是对他们夫妻关系的一种暗示,反映了家庭温暖的缺失)。
社会意义:
①通过罗德家庭悲剧的描写,反映了人性被扭曲、家庭被毁灭的社会现实并揭示造成这一现实的社会根源——对物质和虚荣的追求;②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畸形社会的控诉和对基本人性的呼吁。
3.
(1)变化:
初来城里,焦急等待,珍视来信;半年之后,不屑冷漠,蔑视来信。
原因:
①表层原因:
母亲来信频繁,内容千篇一律、琐碎无趣;②深层原因:
文卡内心缺乏对母亲的理解、关心,不懂得珍惜母亲对自己深挚的爱。
受城市风气影响,注重自己的享受,有点自私。
(2)①线索:
标题“母亲的来信”是小说的线索,作者以此来串联起收信、忆信、读信等故事情节,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信也是母亲情感的载体,包含了她对儿子无私深挚的爱。
②对比手法:
母亲生活困难给文卡寄钱与文卡有余钱却不寄给母亲、文卡初来城里盼望母亲来信的急切与后来对母亲来信的不屑等都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③插叙手法:
小说开篇先写“母亲来信了”,接着插叙了母亲以往来信的内容与文卡的情感变化,补充交代了故事情节,也为后文文卡记账、拆信等内容作了充分的铺垫。
④出人意料的结尾:
前文用不少笔墨铺叙母亲来信内容的单调,读者会以为这次来信亦然,然而结尾却出人意料,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和感染力,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3.
(1)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
①叙事视角的角度;②情节设置的角度;③语言、动作描写的角度;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角度。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示例:
①文段通过典型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塑造夏洛这一人物形象。
②夏洛在看到让·瓦兰衣锦还乡时,心中的不平一下子爆发出来,他在对父母的埋怨、指责中使用了这么一些词句:
你们那会儿可真蠢、你们可真是呆子、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们。
同时,他的一系列动作也将其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如“粗暴地回答”“怒吼”“站起身”“跺了跺脚”等。
③从这些语言和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夏洛贪图富贵、冷酷自私、心灵严重扭曲的形象。
(2)①蒂瓦施夫妇的做法值得我们敬重。
②蒂瓦施夫妇在面对金钱、富贵的诱惑与亲情的割裂的选择时,甘愿忍受贫困也绝不高价“出卖”孩子,毅然坚定地捍卫了珍贵的亲情。
③任何财物都代替不了血浓于水的亲情。
如果为了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而“卖”孩子,这样的父母于心何安?
又如何面对自己的孩子和世人?
虽说生存是人生的第一要义,但我们不能为了生存而向金钱投降,更不要说是这种出卖自己孩子的行为了。
4.
(1)①父母无意中用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儿子的问题;②父母用自己的言行向儿子作了错误的人际交往示范;③表达了作者对父母错误言行的讽刺,呼吁长辈应注重言传身教作用。
(2)“这是我举个例子嘛。
”爸爸辩解道。
“你不应该凭空瞎举这样的例子!
”妈妈提高嗓门喊了起来。
“那就有劳你向孩子解释解释……”
“你总是把责任推到我的身上!
”
“不是我推卸责任……是你爱找茬儿……”
“是我爱找茬儿?
!
”
“是的,是你……”
“不对,是你……”
5.
(1)又是这句话,为什么每次都是这句话?
难道玩游戏就不像女孩子了吗?
为什么别人的爸爸能陪女儿捉拇指,我的爸爸却不愿意呢?
要是我的爸爸不那么冷峻,该多好啊!
(人称、想象合乎文意、描述具体)
(2)《意外》这篇小小说叙述的故事并不重要,但它包含的某种思想内容却是深刻而永恒的——“冷峻”的爸爸,不但不能给人以快乐,他自己也不会拥有快乐;“慈爱”的爸爸,既能给人创造快乐,又能使他自己沉浸在快乐之中。
作品用发生在车厢里的画面,以对比手法呈现了截然不同的两个父亲形象,从中既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对待亲人甚至他人方式的不同,又可看出不同的人不同的内心温度。
(言之成理,意思对即可)
阶段训练二
1.
(1)现实生活中不会有卡洛·帕里亚克诺这样的劫匪。
因为小说是虚构的艺术,艺术的真实绝不等于生活的真实。
作者为了突出劫匪的愚蠢和人们对付劫匪时的机智,虚构了这一人物,使之更具有典型性,并用幽默的笔调,启发人们要勇于、善于战胜邪恶。
(2)“延迟”的手法既可以使故事中紧张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又使情节环环相扣。
如劫匪让人们举起手来的时候,“乐队继续演奏着《第三个人》这支舞曲”,餐厅中的服务人员也继续招待着顾客,劫匪反倒觉得“脸红”了。
当劫匪再次让人们举起手来的时候,人们还是故意把他当作老板请来的活跃气氛的演员,劫匪因此也慢慢失去了抢劫的勇气,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劫匪身份。
这就使一场可怕的抢劫逐渐演变成一场滑稽可笑的闹剧。
2.
(1)平静的景物描写为人物的出场设置了一个背景,凸显主人公内心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为下文他的自杀式行动作铺垫,与后文战争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2)(示例一)我认为“佳”在悬念的设置上。
小说中多次设置悬念:
①小说的标题本身就是一个悬念,所谓“最后一趟生意”,到底是什么生意?
一个出租车司机在战火中能做什么生意?
②那一颗在家门口爆炸的导弹,带来的具体伤害是什么?
③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第一轮 复习 同步 训练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