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八单元艺术的魅力.docx
- 文档编号:9113057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8.60KB
六年级上册八单元艺术的魅力.docx
《六年级上册八单元艺术的魅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八单元艺术的魅力.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八单元艺术的魅力
艺术的魅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林州市第一实验小学牛云凤王芳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以“艺术的魅力”这个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伯牙绝弦》《月光曲》,略读课文《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一个资料袋,一个阅读链接,一个语文园地。
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它是一首动听的曲子,一幅美妙的图画,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甚至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艺品……它让我们的耳朵听到最优美的旋律,让我们的眼睛看到最亮丽的色彩,让我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
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
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正如海顿说的那样: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教学设计思路】
从教材分析中看出,本组教材围绕“艺术的魅力”这个专题,选编课文的意图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四是从实际出发,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本组教学开始,教师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和实践。
为提高学习的起点与效率,对单元所有课文安排1—2节进行集中预习。
预习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与单元训练重点设计预习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完成预习要求,从而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与自学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艺术,注意了解学生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真实感受。
【单元教学流程】
第一模块:
预习达标(2课时)
一、预习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
二、预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27个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流程
(一)以“艺术”为话题,谈话导入本单元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是对“战争”这个词我们并不陌。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印象中战争的场面是什么样子的?
战争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面对战争你们想说点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第四单元,让我们去认识几位战争中的小英雄,去倾听一下孩子们向往和平的心声!
(二)自主预习环节
教师根据本单元内容与要求设计预习卡,学生进行自主预习。
如果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把预习前置,放在课前,课堂上直接进入达标评价环节。
单元预习卡
1.预习内容
(1)认字词
第25课:
善哉峨峨洋洋志在流水善
第26课:
谱写幽静陌生清幽琴键蜡烛失明纯熟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
第27课:
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洋彼岸
第28课:
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窃窃私语无言以对
预习要求:
在文中标出,做到准确熟练认读。
不理解的词语能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并与同伴交流。
小组评价:
(2)读课文
读本单元四篇课文:
《伯牙绝弦》《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
预习要求:
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小组评价:
(3)知内容
a.《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绝弦”意味着什么?
b.《月光曲》创作的经过是()《月光曲》分为()()()三部分
c.《蒙娜丽莎之约》首先写了(),接着写了(),最后写了()。
d.《我的舞台》以“我”的成长为“线索”围绕“舞台对我有神奇的吸引力”,写了“在娘胎”我就(“”);“刚会走路”就在(“”);六岁时,(“”);以及几年后,()根据提示能概括出每篇课文的内容,与同伴交流。
(4)提问题
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书上标出来或者写下来。
【设计意图】
预习课文,既是学生学习的好方法、好习惯,又为下一步教学提高了起点。
预习不是一种自由学习,教师应为学生安排具体的预习内容与预习要求,预习的任务要有层次性,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由易到难、由浅到深逐级达到目标。
预习中首先要解决生字词的认读,识字教学进入中年级后任务逐渐减轻,但作为小学阶段的基本任务,在学习过程中仍不容忽视,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读准生字词读音,识记字形,初步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最后,设计质疑环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教师又能了解学情,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放手让学生集中预习,既节约时间,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预习达标环节
1.小组预习达标检查:
小组内,采用两两互查,小组长抽查的形式逐一对字词和课文朗读过关检查并做好记录和评价。
评价栏内标注检查过程中本组同学易读错的词,记录未完成预习任务的同学。
对于课文朗读中不易读好句子进行标注。
【设计意图】
在小组检查过程中,采用两两检查预习情况的方式可以节约时间。
标注易错字词和难读通顺的句子,为突破字词和课文朗读的难点打基础。
(课文内容的概括放在课文学习中进行,此环节只作交流不做评价。
)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结合标注的易错字词和句子,指导本组同学多读几遍,使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正确认读生字词、流利读课文。
3.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师抽查预习情况
教师抽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根据抽查情况作出评价。
重点指导预习中的字词、朗读的问题。
梳理全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
在自主预习环节,以学生自学为主。
过关环节中,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同时运用学生自评、他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达到更好的预习效果。
(五)教师指导书写较难写的字
1.教师重点指导“幽”“莱”“霎”“粼”“涉”五个字。
2.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粼”“涉”左右两部分所占比例以及右下部分的不同,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写。
3.指导学生观察“幽”先里后外“莱”“霎”两个字上下两部分比例,教师范写指导易错部分,“粼”右边部分的书写是两个撇点,“莱”下不要写成“未”。
4.学生先描红再练写,教师及时评价反馈。
第二模块“艺术中的真情”(2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伯牙绝弦》《蒙娜丽莎之约》两篇课文与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有关篇目。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感悟绝弦
1、理解文章的题目:
“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用大家熟悉的表达方式说,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
)
2、文章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
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领悟绝弦
(一)、何为知音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⑴作为当时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伯牙的琴技可谓出神入化,而钟子期也有很高的音乐欣赏水平,课文中的哪一句写出了这一点?
⑵联系刚才讲述的故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两个“善”的意思
[过渡]: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有一天,伯牙乘着小船到了长江口滔滔的江水触动了他的琴思,于是他就对着江水弹起琴来一首曲子还没有弹完,他就发现有一个打柴的人立在岸边正在听他弹琴这个人呀就是钟子期就是因为这次相遇,使伯牙认定子期就是他一生唯一的知音,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就让我们深入课文,从文中找答案
2、研读课文的2至4句
⑴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出相关句子,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⑵汇报交流:
a、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
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理解“善”这个词语的意思(赞叹的意思),比较善鼓琴中的“善”进行理解。
③用赞叹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④此时伯牙心中想到高山,琴声高亢嘹亮子期透过琴声,了解到他的心声,感受到了他如泰山般雄伟的志向(出示泰山图片,感受它他的雄伟气势,指导朗读)
b、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你能形容一下你印象中的江水是怎样的情景吗?
③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⑶我想,作为名满天下的音乐家,伯牙的琴声里不单只有高山流水,除了这些以外,他的琴声里还可能会有哪些景色?
①出示词语,生读:
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
②现在你就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你感受到那皎皎明月了吗?
于是你怎样赞叹?
(引导学生说句子)
③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
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他们情投意合,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二)、相遇知音
1、大家想一想,琴技如此之高的伯牙,他的周围会缺少赞美声吗?
为什么他偏偏视子期为他的知音?
遇到了知音,他的心情怎样?
2、此时的伯牙,他简直就是欣喜若狂他曾这样感叹到: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知我者,子期也!
就让我们再来感受知音相聚的那份欢乐与激动(齐读课文的前4句)
(三)、知音之死
[过渡]:
这短暂的相遇让他们彼此成为知音,在分别的时候,他们约定来年春暖花开之际在此聚首,以诉衷肠。
然而,第二年春天,当伯牙带着这份欢乐与激动前来赴约时,得到的却是子期不幸染病而亡的噩耗
1、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⑴齐读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这真是“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谈。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伯牙断了琴弦,留下了无边的孤独、寂寞。
我想,你一定能感受到他的痛楚,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
五、拓展延伸,深悟绝弦
1、伯牙绝弦,他向世人宣告什么?
2、士为知己者死,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
在子期的墓前,伯牙曾经写下这样一首短歌来悼念子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短歌)
3、此时你一定已经被这个故事打动了,就让我们拿起书,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篇文章。
4、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对伯牙说些什么?
写一写。
5、“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谱写了一曲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就让我们伴着这动人的旋律,再来读读课文,能背下来的同学尝试背诵。
创设情境,情感迁移。
第三模块:
“身边的艺术”(3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精读课文《月光曲》和略读课文《我的舞台》,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有关篇目。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2.运用联系上文等方式体会含义深刻句子,体会文中艺术的魅力。
一、预习回顾,导入新课
依据预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我们将围绕“艺术的魅力”学习《月光曲》和《我的舞台》两篇课文,在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同时,体会艺术带给人的美感。
二、概括内容,掌握方法
1.结合预习卡的提示,概括课文内容并交流。
2.总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
(了解大致写了几部分内容,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读,了解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再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想,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
三、走进文本,感悟体会
1.谈话激趣
同学们,也许你们听说过大音乐家贝多芬和他的《月光曲》吧!
大家知道这首曲子是如何谱写成的吗?
通过学习课文《月光曲》,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
(板书课题:
月光曲)
2.互动:
(一)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课文的生词相信大家都认识了。
检查字词。
莱茵河入场券蜡烛盲姑娘琴键恬静汹涌安详陶醉
注意强调:
“券”的读音
恬静、安详、陶醉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
课文讲了什么?
(二)细读感悟:
1、谈话:
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一传说故事的内容,大家想不想亲耳聆听这首着名的乐曲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美妙的音乐中.(播放《月光曲》的片段)
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交流对学生的不同感受都给予肯定)
2、选读第九自然段,感受月光曲的美好意境.
(1)兄妹俩听着贝多芬先生弹奏乐曲,他们感受到什么?
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请学生仔细读9、10段,让学生体会哪些是皮鞋匠看到的,哪些是他想到的。
学生可以分清“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和“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是在描写实在事物。
其余部分是哥哥听着琴声而产生的联想。
请同学们读哥哥联想的内容,想一想哥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
为什么说哥哥“知道妹妹也”仿佛看到了她从未见到过的景色。
引导学生体会出:
①贝多芬这位着名的音乐家,弹奏出来的曲子是一流的,而且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是带着感情创作的,有很大的感染力。
②哥哥在静心地听贝多芬的演奏,被他的演奏深深地吸引,而且是在那样一个月光柔和、清幽的夜晚。
他看着月光,听着乐曲展开了联想。
③当哥哥看到妹妹听得那样入神,那么投入,他知道妹妹也仿佛看到大海那美妙的、神奇的变化。
哥哥很清楚妹妹酷爱音乐,懂音乐。
又在自己清贫的家中迎来了着名的音乐家是多么的兴奋,她一定会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的。
哥哥非常了解自己的妹妹,看到妹妹那样专注地听,就知道了妹妹已听懂了音乐的内容,已被这音乐所感染,妹妹是在用心去体会,去感受。
(2)再读,感受音乐的美,语言的美,与课文所描绘的画面的美。
(月亮初升......月亮越升越高;微云一缕一缕;大海平静......波涛汹涌。
)
(3)听音乐,想象这些画面,再有感情地读.
3、回读全文,探究《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
(1)贝多芬先生为什么回弹出这么美妙的琴声?
.(自读感悟讨论合作)
(2)交流。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随即调整,随即点拨。
)
A、出于对穷兄妹俩的同情。
a第3自然段:
兄妹俩的对话("要是......那么多好啊!
""......太贵了,......又太穷.""随便说说"等。
)
贝多芬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这使得他一定要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琴。
①理解:
“这首曲子多难弹哪!
我只听到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贝多芬的曲子肯定难弹,这位姑娘也弹不好。
上文已交待了“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盲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只要能听一听贝多芬的演奏就是很高兴、很满足的事情;同时,也说明她很喜欢音乐。
②理解:
在姑娘说话以后,哥哥的态度怎样?
哥哥很清楚妹妹的心情,但是由于家庭条件的影响,不能满足妹妹的要求。
他很愧疚,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内心很矛盾。
③姑娘的话,是什么意思: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意思是:
a.哥哥,我和你说着玩的。
()
b.哥哥,你不要伤心,这音乐会对我来说可听,可不听,你别在意。
()
c.姑娘在安慰哥哥,不想让哥哥着急,其实,她很想听音乐会。
()
b引导体悟:
你觉得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话,会怎样想?
c小结:
正是由于兄妹间的谈话,使得贝多芬深受感动,为了哥哥的矛盾心情,为了了却姑娘的心愿,为了这位懂事的姑娘,他决定进去为姑娘弹曲子。
B、是因为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是贝多芬先生的知音。
a第六、七自然段:
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引导感悟:
."多纯熟","感情多深"等.)
请学生读姑娘的话,体会。
“弹得多纯熟啊!
感情多深哪!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
①这段话,标点很重要,先连用了两个叹号,说明姑娘说话时的语气很坚定,而且感情非常激动。
②“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可看出,姑娘在听过曲子之后,马上做出了判断,而且心情是异常的激动。
③姑娘说“多纯熟啊!
”“多深哪!
”说明姑娘很懂音乐,很爱贝多芬的曲子,因为只有贝多芬本人,才能把自己创作的曲子表现得淋漓尽致,姑娘虽然看不到贝多芬,但她可以用心去感受,这对于一个家境贫穷的小镇上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
b思维补白:
贝多芬没有回答,其实他的心理是怎么想的?
c正是由于姑娘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使贝多芬感到找到了知音。
他很激动,所以要再弹一曲给盲姑娘听。
C、是当时的环境使贝多芬触景生情。
文章在叙述过程中,几次对环境进行了描写?
(可以请学生把写环境的语句画下来,分句体会。
)
①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
这里提到了“幽静”的小路。
“幽静”就是非常的安静。
正是由于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正在散步的贝多芬才能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如果是喧闹的小镇,这不大的琴声是不可能引起贝多芬的注意的。
作者这样写,是为下文做了一个铺垫。
这就是特定环境的描写。
它会收到很好的写作效果,我们不妨在我们的作文中试一试。
②“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
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
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
这是对兄妹俩的家庭环境的描写。
这是一个气氛非常和谐的家庭,哥哥在做鞋,姑娘在弹一架旧钢琴。
这说明他们家的确很穷,这与前面介绍的兄妹两个人的对话是一致的。
③“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
这是作者特设的环境。
我们说创作是要有灵感的。
(3)小结:
贝多芬深为兄妹俩的情而感动,又为找到了这样一位知音而感到兴奋。
这又是一个和谐、幽静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样的打动人,月光是那样的轻柔,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贝多芬的创作灵感呢?
贝多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三)回归整体:
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四、感悟文本,情感升华: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聆听《月光曲》,写下自己看到的画面。
五、对比阅读,深化认识
学习略读课文《我的舞台》
(一)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速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指的是谁?
我的舞台分别在哪里?
提示运用小标题的方法归纳课文梗概的方法。
2.交流板书。
二、品读课文,习言得意。
过渡:
我们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欣赏吴霜在不同的舞台之上同样精彩的演出。
1.娘胎“大闹天宫”。
(幽默风趣的语言,让人忍俊不禁)
2.床上惊魂。
(A手舞足蹈,憨态可掬。
B从小喜欢表演。
C赶猫下台,惊魂一刻。
)
3.侧台学戏。
A每场必到。
路途远,演出晚,都不怕,体现了一个孩子对戏剧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
B选择在侧台看戏。
小吴霜在侧台只顾 (学母亲演戏的身段,记母亲演戏的戏文,揣摩戏曲中的板眼……)忘记了
(侧台人多声杂,又热又闷,双腿都站麻了,大汗淋漓……)这就叫做“兴味盎然”。
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有过“兴味盎然”的体验吗?
C播放《花为媒》选段。
D让我们“兴味盎然”地再读一读这一段文字。
4.院子学艺。
A黑脸师傅让人过目不忘,因为他是那么(魁梧、严厉、凶神恶煞一般)
B严格训练:
抓住一系列动作朗读体现学艺之艰辛。
C奶奶目不忍视,抹眼泪衬托训练之残酷。
D学艺过程中的血与汗、泪与痛,怎一个艰辛了得呀!
让我们不由得想到这样的话: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永不言弃,百炼成钢。
——老师
5.认真演戏。
A抗议大师窃窃私语。
(猜想两位艺术大师可能小声地谈什么?
)(难道他们不懂得尊重演员吗?
——兴奋、情不自禁)
B据理力争。
“老实做人,认真演戏。
”
三、感悟中心。
1.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明确作用。
总领全文。
总结全文,(板书:
成长)照应前文,点题,画龙点睛。
没有这二个自然段,文章就显得松散,有了这二个自然段,文章就结构严谨,中心明确,更加耐人寻味。
写作时千万不能忽略这开头和结尾的重要作用。
3.深化舞台的内涵。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
填空
教师的舞台就是:
医生的舞台就是:
战士的舞台就是:
运动员的舞台就是:
学生的舞台就是:
就让我们像吴霜这样,凭执着的一腔热爱之情,永不言弃的勇气,百炼成钢的毅力,一丝不苟地认真,在我们自己的舞台上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四、拓展阅读,开阔视野
1.阅读课后“阅读链接”内容,过渡导入:
让我们走进《主题学习丛书》继续感悟艺术的魅力。
2.学生自由阅读。
3.组织阅读汇报。
五、总结收获,升华情感
学完了《伯牙绝弦》《月光曲》两篇课文,阅读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有关篇目,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模块积累练习(6课时)
学习内容:
语文园地八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让学生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同时培养口头表达、倾听的能力以及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课前准备:
单元导读后,可分组发放《“身边的艺术”调查表》,让学生边学习本组课文边留心积累。
“身边的艺术”调查表
组长
组员
调查途径
调查内容
艺术形式
艺术品
与艺术有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读内容,明要求
1.自己读口语交际的内容.
2.说说有什么要求?
(向家大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品.讲跟艺术有关的故事)
[设计意图:
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
二、创设氛围,激发交流欲望
如:
张贴优秀画作,播放经典乐曲,展示泥娃娃,手工编织,剪纸作品,或者多媒体演示与艺术有关的各种场面,使整个课堂有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从而激发动机,学生想说的欲望.
[设计意图:
展现各种艺术方式或艺术品,创设交际氛围。
]
三、联系生活,创设交际情景
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资料将学生分成三组:
艺术形式大观圆艺术品展览厅艺术故事大联播
2.把学生分好组后,引导学生交流.交流形式不拘一格,或找同桌.或小组.或班级,也可组成一个个临时的口语交际单位,可导游介绍.双人对话.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评价等.
四、在个人陈述,同桌或小组交流展示“身边的艺术”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
要求:
清楚,明白,最好能用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好句,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候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教学建议:
这是口语交际的重点环节,教师要做好分组调控,指导个别组的成员交流,注意体现对艺术的崇敬和欣赏,表达自己对艺术的赞美之情。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
教学目标:
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上册 单元 艺术 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