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注意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1.docx
- 文档编号:9351370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13KB
如何注意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1.docx
《如何注意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注意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注意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1
如何注意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
学校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但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由于器械、动作、身体状况、教学组织、场地、天气等各种因素,往往导致伤害事故(尤其是运动性损伤)的发生。
这不仅给身体带来损伤,更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工作,而且对周围的学生和广大群众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这不但不利于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而且又加重了学校体育教师的心理负担。
如何正确处理学校体育与安全问题,减少学校体育教育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成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体育课中安全事故的现状
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心的热点问题。
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份的体育,由于自身的特点(运动、器械)或其它各种因素,伤害事故(尤其是运动性损伤)偶有发生,成为了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这既违背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初衷,一定程度上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加重了体育教师的心理负担。
从表面上看,各个学校的体育课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际上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真正属于体育课内容的项目不但不多,而是减少了。
现在的体育课完全是出于安全方面的因素。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女生做做慢跑,玩玩游戏,打打羽毛球,乒乓球,玩玩软排球,呼拉圈和跳绳等。
男生体育课玩玩篮球和足球等,算是比较大型的体育课了。
初中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看好自己班上的学生不能打架,特别是男生。
处于逆反心理和性意识的萌芽阶段的初中学生,在体育课中由于身体的异常接触而导致打架现象出现的例子多不胜举。
总之,出于安全原因,体育课渐渐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
这样的体育课虽能有效减低体育课安全事故的发生,但从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的社会需要性出发,明显是不科学,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格的。
这样的体育课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品质和意志,学生的身体素质会普遍下降,最终会造成更多的体育安全事故现象的出现。
二.体育课中的安全问题主要的类型
1.动性损伤
运动性损伤即为体育教学中,由于场地,器械、动作、身体状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等各种因素,导致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中损伤事故的发生。
2.春期躁动性损伤
青春期躁动性损伤青春期是指个体的性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在生物学上是指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也就是一个人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
青春期是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男性从儿童的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脱离了儿童的特征而逐渐成熟起来,更为接近成人。
这些迅速的变化,会使少年产生困扰、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卫生问题,甚至产生不良行为。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科目的特殊原因致使学生出现异常过于激烈的身体接触,引发学生青春期躁动的不稳定的心理因素,导致学生不理性,违规性的斗殴现象的产生,而使学生人身安全受损伤。
3.可抗力性损伤
不可抗力性损伤指在体育教学中,因自然灾害(雷击,冰雹,风暴,沙尘,地震)的不可预料性,不可抵抗性而使学生生命安全受损伤。
三.体育教学中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健康,但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就与教学目的背道而驰了。
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虽然现阶段体育教学中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般是以下四方面:
1.学生因素
(1)缺乏科学合理的准备活动
据国内外调查统计资料表明,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首要原因,科学合理的准备活动,能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呼吸、心血管系统的活动,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力量,加大关节活动幅度,使人能更好地进入运动工作状态。
但有一部分学生在准备活动上“偷工减料”,最后在运动中出现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差等现象,从而导致运动损伤。
(2)技术动作的掌握缺乏科学性
体育运动中,学生在学习动作时,有一部分学生往往会因为认识不到位或在学习新动作时自己的思维还停留在以前的经验上,因而在运动中也常因没有掌握动作要领,违背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征和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
(3)身体素质差
由于受现行的升学制度影响,繁重的学习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并占去了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仅靠在校每周2至3节体育与健康课和1节保健活动课来锻炼身体,是根本无法满足学生身体快速增长的需要的,正是由于身体素质的低下,在运动中遇到强度较大或难度较大的练习时就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现象。
(4)自我个性的影响
个性是人精神面貌的总的体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在体育运动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兴趣和性格,兴趣和性格既是提高练习质量的保证,也是发生运动损伤的根源。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有的学生练习得很认真,而有的学生却无精打采;有的学生活泼开朗,而有的学生孤僻懒散。
前者是兴趣不同所致,不感兴趣则心理活动水平下降,身体运动技能未能激活,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后者由于性格上的差异,那些孤僻内向的学生,往往反应较慢,运动能力较弱,且在不能完成练习任务时,易产生逆反心理。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活动,不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可能会造成身体的损伤和出现斗殴现象。
2.教师因素
(1)教学观念的陈旧
大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由于受传统的军事体育影响,片面地过于强调服从命令,强调行动的一体化。
这样的教学观念,长期以往只能将师生关系“演变”成了对立、统治、失衡的关系。
教学变成了缺乏实效的机械操演,不但使原有的体育教学本色丧失殆尽,而且极易造成运动损伤的出现。
(2)教学基本功的落后
业务无能,势必误人子弟,这对神圣的教师职业来说,也是不道德的。
一些教学基本功落后的教师在现实的教学中,存在示范不到位、讲解不透彻的现象。
最终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对动作技术、技能错误的概念。
最终学生常因没有掌握动作要领,而造成运动损伤。
(3)教学艺术和技巧缺乏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恰当的组织教学来提高学生在整堂课中练习的情绪,使学生积极参与学练。
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只注重动作技术、技能传播,忽视观察学生的本位思维,不能根据教学内容、进度、场地器材的情况恰当地进行示范,讲解,更不能活跃学生情绪,使整堂课处于紧张状态,学生渐渐失去积极的心理状态,最终懒散地应付练习,因而导致出现运动损伤。
(4)教学无针对性
由于生理和社会的影响,男女生之间存在着心理和行为上的差异,相同年龄或性别之间表现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性别以及运动能力上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如果盲目地无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则会使学生对体育运动失去稳定的积极性。
特别是那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完成难度较大的或强度大的动作时,就容易出现损伤。
(5)部分体育教师责任心不强
在体育课教学进行过程中,有时学生会出现一些违反纪律的现象。
如果体育教师的责任心不强,不及时制止,往往会出现事故。
再如,教学的场地不平整,风沙大,或下雨,场地器材布局不合理等,有的体育教师依然盲目进行体育课,在那样的环境下进行体育课,严重威胁着学生的人身安全。
有的体育教师更是进行放羊式教学,擅自离开教学岗位,根本没有在乎学生的人身安全。
所以如果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是很容易导致体育课安全事故意的出现。
(6)体育医学监督不健全和保护措施不落实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情况了解不够,未遵循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的原则,并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缺少适当或必要的保护。
3.学校因素
(1)课务安排与学生运动时间存在矛盾
少年时期的学生的神经特点是易兴奋但不持久。
因此,不论是哪种活动,练习时间都不应过长。
然而,有个别学校存在着把一个班的体育课和活动课安排在同一个下午的现象,学生刚上完体育课,就到了体育活动的时间。
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了低血糖的现象,从而导致事故的出现。
(2)场地、器材因素
由于体育场地、器材造成学生运动损伤是很常见的,比如学校的足球场,如果场地不平整,活动中就很容易引起踝关节扭伤。
又如学校的篮球架,如果不稳固,学生进行活动时倒塌下来容易砸伤学生。
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以下二方面:
①学校采购器材和建筑场地时存在问题,由于各方面的因素,让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和劣质工程流入学校;②学校或体育教师没有按器材、场地使用说明、使用率、使用时间等情况对场地、器材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存在安全隐患,从而导致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造成运动损伤。
四.体育课突发安全事故的科学预防措施
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的科学预防措施,已经成为社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热点课题。
当前学校和教师都应以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正确的去对待安全事故,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可以从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加强预防。
1.学校方面
(1)课务安排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学生上体育课,从事“三基”的学习,主要是运动神经中枢兴奋,学生学习文化课,主要是言语中枢兴奋,但任何一个中枢过度兴奋都会转为抑制,二者既独立,又有联系,单纯地追求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都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因而安排体育课程表时,应该了解人体生理学知识和青少年生理活动规律及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规律,并与体育教师密切配合,科学安排好体育课程表。
(2)加强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
制度能使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为了学校体育工作安全的更好落实,学校在每一个学年或每一个学期,都应制定安全防范的工作的制度,层层落实,让每一位教师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真正清楚学校“安全重于泰山”的内涵。
(3)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体育安全讲座和检查
预防体育课安全事故,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加强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设备的检查,这是十分必要的一种手段,它是确保体育课安全的不可缺少的一条途径。
另外学校应定期举行各种体育安全知识讲座,让学生不仅从事体育锻炼,而且学会科学锻炼,学会保护自己,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
(4)对大型体育活动必须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举办大型体育活动,这是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途径。
作为学校或体育教师事先应该充分考虑活动中会出现的各种损伤事故,并制定相应科学、合理的治疗应急方案。
2.教师方面
(1)提高教师的责任心
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明确维持纪律与课堂管理的要求。
在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体育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狠抓常规的执行,特别是上危险性比较大的课程(如实心球、中长跑等)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安全,要有耐心指导学生。
体育教师绝对不能进行放羊式教学,擅自离开教学岗位。
上课前要确保体育场地,器材,安全完好,关心天气的变化,如出现特殊情况应用时作出调整。
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对学生负责,时刻以学生的人身安全着想,避免体育课安全事故的发生。
(2)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教师必须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爱岗尽责,乐于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只有教师自身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才能帮助和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使学生更健康成长。
(3)加强体育课组织管理
课前考虑细致周到(认真备课),将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安全。
因而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有较强责任心,认真备好每一节课,除备教材外,还须备学生、器材,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几种安全措施,均须做到胸有成竹。
教师灌输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学会宽容,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A.备学生。
体育教师通过有意识的观察、翻阅学生登记表和健康卡,以及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家长交谈等,全面了解任课班级的学生人数、体质健康状况、体育基础、对体育课的态度、学习风气、组织纪律以及学生干部、体育骨干和特殊学生的特点等。
了解学生对待体育课的意见与要求,尤其要了解不同班级的不同特点和要求。
另外,在课前还要及时了解出勤人数、请假情况等。
B.备场地器材。
场地器材的准备是上好体育课的物质保证。
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本校场地的现状、器材的安全程度,切实掌握本次课同时上课的班级,以及可供本班教学使用的场地器材,以便对场地器材进行统筹规划,做到充分利用、合理布置、方便教学,保证安全、美观卫生。
能确保体育课的顺利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伤害事故。
C.备教材教法。
体育教师在系统钻研大纲教材,制定学年,学期,单元计划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本次课的具体教材与教法。
首先要分析本次课在学期和单元教学中的前后内在联系,以及教法运用的合理性。
明确本次课的具体目标,其次要钻研本次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再次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和场地器材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确定课的教学步骤与组织方法。
教师还应用创新性思维考虑问题,如设立体育教学班级小组长,并不断培养学生小组长的组织能力,使学生小组长成为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准备活动和保护方法。
如练习跳远项目时,要先做好踝、膝、腰、肩等部位的准备活动。
如练习排球扣球技术时,应注意弹跳的高度,身体的施展程度和落地支撑脚的要领。
培养骨干和体育运动安全监督员。
为了确保每次课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培养和使用体育骨干,使他们能成为教师组织教学得力助手和体育安全监督员。
课前体育教师要向骨干说明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组织教法和注意的安全事项,和每个监督员要监督的内容、学生人数及确切名单等事项,使他们了解本次课中所要担负的职责。
必要时,体育教师可以让他们先体会动作,学习和掌握保护与帮助方法,并明确他们在课中担任的角色与职责,以保证他们更好地发挥教师助手的作用。
另外,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包括思想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服装上的准备等。
(4)注重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优良的实践本领。
青少年学生在学习动作要领主要是通过模仿教师的动作,如果教师在示范动作中做出错误动作,学生也会跟你一样,学会你错误动作,不仅成绩提不高,而且易造成损伤。
总之,教师过硬的业务能力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强烈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是减少课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措施之一。
(5)处理好体育课上的异常情况
体育课要时刻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并把安全教育写在教案里,要安排专门时间给学生讲解体育课的安全教育理论,时时刻刻想到学生的安全。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
如有的孩子因在家生气或心情不好就发脾气、情绪表现极不稳定,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
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既要合理的批评,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再如在体育课中有些孩子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有时身体不适他也不知告诉老师,如果教师不留心往往就容易错发生事故。
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6)掌握必备的急救常识
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必须要细致了解他们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同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事故。
另外教师还必须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
这样遇到问题能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或治疗,把损伤降到最低程度。
(7)提高对季节、气候的应变能力
对季节、气候的变化,有些是预先可知的,有些事先是不可知的。
因而在制定一学年的教学计划应考虑到季节的特点。
譬如天冷的季节应安排发展耐久力,对抗性强些的内容,温暖的季节要多安排技术性强、发展速度的练习等内容。
如果在施教过程中天气发生变化,不能按原定内容教学,就应作适当调整。
3.学生方面
(1)增强安全意识
增强安全意识,要做到警钟长鸣。
要认识到在体育运动中思想上时刻引起重视,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更不能在上课时调皮、相互推撞,因为自己有时根本不知掌握的力度和分寸,再加上自己本身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2)要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体育锻炼时,学生不但要学好科学锻炼身体方法,而且要提高在运动中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在练习中遇到意外事故时做自我保护,同学之间也应学会在练习中对其他同学做保护与帮助。
(3)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学生应养成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
身体素质提高了,就能避免因素质差而引起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
(4)认真做好准备和放松活动
注意课前准备活动和课后的放松练习。
课前不应忽视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不充分,特别是低温季节,很容易在运动中拉伤韧带、肌肉或扭伤关节。
课后的放松练习也不应忽视,有些学生以为上完课了,放松练习也就不在乎了。
然而,长此下去,疲劳长期积累,特别是局部负荷后没能及时放松、消除疲劳、尽快恢复该部位机能,积劳成疾,就容易形成劳损,这也是运动损伤现象之一。
而且比急性损伤更难以痊愈,所以不要轻视课后的放松练习。
五.结论
1.体育课中安全问题的主要类型有运动性损伤、青春期躁动性损伤、不可抗力性损伤。
2.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和学校因素,其中学生因素包括缺乏科学合理的准备活动,技术动作掌握缺乏科学性,身体素质差,自我个性的影响;教师因素包括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基本功的落后,教学艺术和技巧缺乏,教学无针对性,部分体育教师责任心不强,体育医学监督不健全和保护措施不落实;学校因素包括课务安排与学生运动时间存在矛盾,场地、器材因素。
3.体育课突发安全事故的科学预防措施可以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入手。
其中,学校方面有课务安排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各项制度的落实,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体育安全讲座和检查,对大型体育活动必须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教师方面,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体育课组织管理,注重提高教学业务能力,处理好体育课上的异常情况,掌握必备的急救常识,提高对季节、气候的应变能力;学生方面,增强安全意识,要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认真做好准备和放松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注意 体育课 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