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六单元.docx
- 文档编号:9727805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22.32KB
语文第六单元.docx
《语文第六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六单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第六单元
课题
凡卡
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重点
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
用具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背景。
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
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
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
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
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1段:
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
第2段:
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第3段:
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
反思
课题
凡卡
课时
2课时
教学
目的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重点
难点
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教学
用具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
画在书上。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
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四)小结: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
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
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
(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
反思
课题
凡卡
课时
3课时
教学
目的
1、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2、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1、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2、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教学
用具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
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二)分析重点细节。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
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总结:
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
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
思考: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时,冻了的山林怎么样?
爷爷和凡卡冷得怎么样?
要砍圣诞树时爷爷怎么样?
被砍的树什么样?
砍树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什么?
爷爷说了些什么?
……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
)
(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正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
学生自学。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讨论:
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
为什么?
。
反思
课题
种子的梦
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的
1、学生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冰冷冰冷的世纪,憩睡、滋润、孕育、积攒、迎接”等。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
3、体会诗歌在表达上的方法。
4、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
难点
种子的梦是什么?
种子如何实现它的“梦”。
教学
用具
学生查阅有关作者以及作品《种子的梦》的资料。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走近柯岩,体会她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学生细读课文,说说每节诗的意思。
2、,教师小结。
四、精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学生自读课文,找种子的梦想。
2、学生品读种子的梦想这些句子,体会表达上的特点。
3、种子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五、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体会诗在表达上的方法(比喻拟人)
六、拓展
你的梦想是什么?
在实现梦想过程中遇到困难怎么办?
生交流课前搜集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诵读情况。
学生反馈(第1—2节:
种子梦想春天的到来,而默默地积攒着力量。
第3—4节:
种子的梦想是什么?
)
(用拟人化的写法表现出种子的美好梦想)
(一点一滴地积攒着力气)
学生自读感受最深的地方,体会诗句平实无华的语言中所蕴含的道理。
(让学生明白:
遇到困难要坚信明天会更好,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有能力的同学试着把自己的梦想写成小诗。
)
反思
课题
新月集(二首)
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的
知识技能:
运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学会正确表达。
情感态度:
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重点
难点
如何将听说读写相结合
教学
用具
学生:
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师:
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幅老师自己和孩子的照片,由照片中的母子情深这样一个主题引出课文《金色花》。
(二)整体感知
1、介绍金色花和泰戈尔
2、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的配乐朗读一定要有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孩子与母亲这样一个嬉戏的世界中)
教师朗读课文
3、聊一聊
如果你刚才在朗读中看到了些什么,请你运用画笔将一点一滴的感受画下来。
如果你怕画不好,请你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将感受说出来。
如果你还担心说不好,那就给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一段课文。
4、内容归纳
归纳:
当妈妈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当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到书页上,当妈妈拿灯去车棚,我变回孩子还求妈妈讲故事。
(三)能力训练
1、朗读练习
2、写作训练
(四)拓展想像
请学生观察照片,理解人物的身份和心理,给照片拟一个小标题。
金色花:
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
印度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要求学生想像老师朗读的画面,感受其中的情节。
A四人小组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聊一聊,聊出自己宝贵的想法。
B集体讨论。
要求学生完成表格——《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老师扮演一个疲惫不堪的刚下班回家的妈妈,请五个同学演孩子,为妈妈说写什么,做些什么。
反思
课题
心愿
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的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作者是怎么样逐层深入地提示课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教学
用具
找一些有关中法友好往来的文章。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提示课题。
1、“心愿”的意思是会什么?
2、课文写谁的心愿?
3、是个什么样的心愿?
二、初读课文,自学新词。
三、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四、讲读课文第一段。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方?
人物有哪些?
2、“这是人最爱坐的长椅,因为我喜欢那几丛花,在春天的北京,这样的花是经常见到的。
”这句话是怎么理解?
3、哪些词语表现法国小姑娘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是纯真和朴素的?
4、“闪耀着欢乐的光”说明书了什么?
5、从小姑娘的回答说明书了什么?
6、“我家有好多中国人”指的是什么?
7、小姑娘熟悉中国人的相貌特征,原因何在?
表现了什么?
8、有感情朗读课文。
六、课堂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
2、抄写生字、新词。
(指心里的愿望、想法)
(写一家普通的法国人和中国工作人员的共同心愿。
)
(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
第一段:
(1--17)写我与一位法国小姑娘的对话,说明小姑娘的全家都是是中国迷。
第二段:
(18--20)写小姑娘的爸爸两次去中国,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使全家人都爱上了中国。
第三段:
(21--29)讲作者与小姑娘一家人的谈话,知道了小姑娘全家的希望:
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第四段:
(30)写修一座友谊的长桥,是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分组讨论
学生反馈
反思
课题
心愿
课时
2课时
教学
目的
学习本文对话,通过人物对话,提示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作者是怎么样逐层深入地提示课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教学
用具
找一些有关中法友好往来的文章。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检查。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小姑娘为什么对中国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2、为什么把小姑娘的家称为“中国物品展览馆”?
这说明书了什么?
3、“是那些不说话的中国人,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人的家庭,而且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永远值得引以为荣的历史和文化,但是现在确实需要发展。
你们的国家有巨大的潜力,这是谁也比不上的。
”这一段话表达了什么感情?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第四段。
1、小姑娘的心愿是什么?
她爸爸的心愿又是什么?
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又是什么?
2、课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总结全文。
学生对照课文回答
(指小姑娘的爸爸从中国带回了泥人,并陈列在家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爱。
他的这种真挚感情感染了全家,连小姑娘也成了中国迷了。
)
(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赞美,对中国繁荣富强的期望以及对中国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
(去北京当老师;希望女儿为法中人民作贡献;修一座友谊的长桥。
(点明中心)
反思
课题
语文天地六
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的
1、理解心愿的含义
2、能够流畅地说出自己的心愿。
3、引导学生在表现自己的见解时要注意说明理由,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
难点
理解心愿的含义。
教学
用具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学习《畅所欲言》
一、谈话导入
前面几篇课文都是在讲心愿,那么什么是心愿,请你
二、互动交流
“心愿”有没有“高尚”和“低谷”的区别?
“心愿”有没有合理与不合理的区别?
三、说一说自己的心愿
组织全班同学发自内心地谈谈自己美好心愿。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各方阐述各自观点
(不要简单地说一两句我的心愿是什么,还要说一说为什么,并要把自己的做法说具体,为下一项活动作准备)
反思
课题
语文天地六
课时
2、3课时
教学
目的
指导学生作文,学生书写文。
重点
难点
能够将自己的心愿写成诗。
教学
用具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聊了一聊心愿,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把心愿或有情趣的事写成诗。
二、写例文
1、读教材中的例文,组织学生把例文分类,哪篇是写心愿的,哪一篇是写生活中有情趣的事?
2、这些例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或那儿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师小结:
诗就是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来反映生活,抒发情感,写诗并不难,关键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和闪光点。
三、学生说作文
1、组织学生进行写前选材
2、指名说说如何写,同学互相评议,引导学生语言得体,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学生作文
学生根据自己刚才说的内容自定题目,把作文写出来。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话交流
学生汇报
说一说是写自己的心愿,还是写有情趣的事。
指名说说如何写,同学互相评议
反思
课题
语文天地六
课时
4课时
教学
目的
讲评作文,学生修改作文
重点
难点
教学
用具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教师分析学生作文的总体情况
二、讲评3~5名学生的作文
1、学生宣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想想他的作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还有什么要改进的。
2、教师小结。
三、学生互评作文
1、回顾刚才如何讲评作文,总结评议、修改作文的方法。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评、互改作文。
学生讲评
回顾讲评作文,总结评议、修改作文的方法。
学生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评、互改作文。
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第六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