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好声音模式的成功秘密.docx
- 文档编号:9727810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134.31KB
解析中国好声音模式的成功秘密.docx
《解析中国好声音模式的成功秘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中国好声音模式的成功秘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中国好声音模式的成功秘密
解析中国好声音模式的成功秘密
9月30日,火爆了一整个夏天的《中国好声音》在容纳八万人的上海体育场迎来决选——“音乐梦想巅峰之夜”,众多明星助阵。
最终,那英导师组的梁博胜出,赢得了“年度好声音”的桂冠。
该场终决选由浙江卫视全程直播,4个多小时的直播中,粗略统计有14轮广告播出,据浙江卫视陈伟介绍,“好声音”插播广告创下15秒116万的天价;广告创收已超过1亿元,而这个数字待最终结算完还将上涨。
1
就在国内选秀节目大有没落之势的时候,《中国好声音》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可谓震撼了整个电视界。
它成了今夏最热门的娱乐话题,同时吸引着社会名流和普通老百姓的眼球;它赚取了大把的银子,广告费一路飙升;更难得的是,它还获得了广电总局的肯定,被表扬“关照现实和注重品质”2。
我们不禁要问,作为一档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是如何异军突起,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它的成功又带给我们哪些经验和启示?
本期和下一期的“热点热议”将会用整整两期的长度试图分析和解答这个问题。
一、模式的成功之一:
“节目模式购买”
要说《中国好声音》独特在哪里,最明显最直观的一点,就是那四把旋转的椅子。
这四把椅子一转,让长相、身材、年龄等常常能左右选秀结果的因素的影响力尽可能地降低,让励志的效果尽可能地加大;这四把椅子一转,让大牌导师们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和选手们拉近了距离,同时,当多个椅子转过来时,导师们就处在被动地位,大牌们互相争抢选手也使得节目的戏剧性大大提高。
但是,“不就是转椅子了么”是绝对无法说明《中国好声音》的成功的。
在《中国好声音》开播之前,也有其它的选秀节目冒着侵犯原版TheVoice节目版权的风险采用了转椅子的形式,但都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事实上,《中国好声音》的优秀是全方面的,不管是导师或者评委的水平,还是选手的把关,或是舞台效果、节奏掌控等制作上的东西,甚至营造效果的配乐等细节上,都做得可圈可点。
当然,这档节目肯定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和国内同类节目相比,《中国好声音》确实要好出一大截。
那么为什么《中国好声音》能采用这么好的节目形式?
它又是怎么做到全方面的优秀的?
这就不得不提它模式上的两大成功之处:
“节目模式购买”和“制播分离”,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前者。
(一)引进成熟模式,打造优质节目
事实上,在四把旋转的椅子红遍中国前,“好声音”系列就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成功。
《TheVoice》诞生于荷兰,在RTL4电视台播出曾轰动一时,吸引了300万电视观众(荷兰总人口不过才1650万)。
当《中国好声音》开播时,美国版的TheVoice已是即将迎来它的第三季,该节目由NBC推出,获得了很好的收视率,大大冲击了美国的王牌选秀节目《美国偶像》和后起之秀《X元素》。
有调查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好声音”已经在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取得收视冠军,这也令更多的国家及地区蠢蠢欲动,近日来宣布购得“好声音”版权的国家和地区就包括印度、瑞士、日本、加拿大魁北克、菲律宾、哥伦比亚等,节目将于明年播出。
3所以《中国好声音》的走红不是偶然,而是和在这档节目在形式上的创新有很大联系,之前许多国家的经验已证实,该节目具有很大的潜力。
部分国家和地区“TheVoice”引入情况
资料来源:
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节目形式上的创新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但它可能带来的价值却是巨大的,这也是文化创意产业一个重要特点。
但是对于“好声音”系列,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就是它如此快地在各个国家得到复制。
而且,复制的方式不是互相抄袭模仿或者是所谓的“山寨”,而是成熟地运用“模式购买”的渠道:
购买方将全方位引进原版的节目形式和制作细节,再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并且在制作过程中,原版权方也会专门地对版权购买方进行监督和指导。
据悉,这次《中国好声音》就得到了一份厚厚的包括完整剧本大纲和产品说明书的“宝典”,内容涵盖前期准备、内容安排、导师选择、学员挑选,现场音响的安装和调试,灯光的色彩、明暗的调校,甚至细致到编导手记,接线的方法。
此外,那几把造价昂贵的椅子也是直接进口来的,所以就连椅子转过来的后期声效都没有走样,使得原版节目的精髓得到了保留。
在操作过程中,节目也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整,例如,版权方要求四位导师中有一位来自草根歌唱类选秀节目,节目组曾考虑过李宇春,被拒绝后和版权方做了说明,最终达成了一致。
4
(二)节目也“连锁”,带来规模效应
这种模式购买有显著的两大好处:
首先,它将已经得到检验的节目形式搬过来,绕过了设计、实验和试错的过程,积累了大量的制作经验,使得快速打造出成熟、优秀的节目成为可能。
其次,“TheVoice”作为一个取得了大量成功的系列,已经有了一定的品牌形象,而正面的品牌形象对于节目早期的寻求赞助、邀请导师、组建团队,以及节目初播时的观众积累,都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用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这其实也是一种规模效应,而且是国际化的规模效应。
电视产业和音乐产业在很多国家都有很强的相同性,这么多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共享一个品牌,将一组创意所能带来的价值发挥到极致,这就类似于连锁经营,我们甚至可以把《中国好声音》看作是“好声音”在中国开的分店。
一般来说,一个新节目的诞生需要经过立项、论证、设计、市场调研等多个步骤,时间周期较长,前期投入较大。
而购买现有的成功的模式就省去了这些过程,能使新的节目快速走上正轨,同时进一步增强原有品牌的整体价值,就像开连锁店一样。
当然,这种规模效应不是主动追求来的,而是随着TheVoice在全球的扩张,客观形成的一个效果。
这就更体现出,文化产业市场在全球化背景的新环境下,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
(三)“好声音”虽好,成功难复制
不过,虽然“模式购买”有诸多好处,但《中国好声音》这个案例本身恐怕并不具有什么可复制性。
本来,《中国好声音》就不是国内首个采用模式购买引进国外电视节目的案例,之前还有从英国购买节目模式的《中国达人秀》。
《中国达人秀》于2010年在国内首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反响,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国内电视节目海外版权购买的进程,这才有了今日《中国好声音》的巨大成功。
除了《中国达人秀》之外,深圳卫视从比利时购买的《年代秀》、辽宁电视台从英国购买的《激情唱响》等,收效不一。
而具体到《中国好声音》上,其成功的难以原样复制是因为,第一,音乐类选秀电视节目的潜在受众本来就是其他许多节目类型难以比拟的。
美国的《美国偶像》占领多年收视冠军,而在《中国好声音》之前,国内最具快速轰动效应的电视节目则是另一档音乐选秀——超级女声。
同时,音乐选秀节目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的影响也较小,通用性相对高。
当然,肯定还会有新的同类节目出来挑战现有的格局,但是像“好声音”这样通过一个创意在形式上对既有节目造成重大改变而取得成功的案例很少。
这也就是为什么难以原样复制《中国好声音》的第二个原因,即特别好的节目创意毕竟是少数。
但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电视产业也可以让特别好的创意大放异彩,“好声音”就已经扩张到四十多个国家。
虽然“好声音”作为一个个案,其成功程度难以复制,但是这种模式购买为中国电视业带来的启发和意义却是显著的。
(四)模式购买的前景与意义
从国内电视节目的版权购买情况来看,在九十年初,以《城市之间》为代表,曾有过一些尝试,但很快就停止了。
然后从《中国梦想秀》开始,国内开始重新引来模式购买的热潮,直到由《中国好声音》到达了一个顶峰。
而2011年下半年国家广电总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规定自2012年元旦起每个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播出娱乐节目每周不超过两档,全国卫视总数控制在九档以内。
在这种背景之下,各大卫视的电视栏目开始走精品化之路,其所采用策略之一就是不惜花重金从国外购买电视栏目版权,下表所示为部分国内版权引进节目:
部分国内版权引进节目一览
资料来源:
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从表中我们看出,大量的版权引进的对象是欧洲的国家,事实上模式交易在世界电视业已经十分普遍并已经发展出成熟的模式。
参考2009年的数字,英国节目在2009年全球模式出口数量中占首位,其次是美国、荷兰和阿根廷。
根据模式识别和保护协会(FRAPA)的报告,2006年到2008年间,已有445个英国节目模式被销往海外,这一数字几乎是2002年到2004年模式交易数量的两倍。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模式出售方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是主流的电视台或制作公司驻亚洲的办事处,包括Endemol、ITV、FremantleMedia三家主要的模式版权方;第二类是以独家代理的形式与模式版权方合作的代理公司,以世熙传媒为代表;第三类是代理多个公司节目模式版权的公司,比如IPCN(代理的《中国达人秀》来自FremantleMedia,《我心唱响》则来自荷兰Talpa公司)5
在“限娱令”的政策背景和《中国好声音》的榜样作用下,势必会有来新一轮的海外节目模式购买热潮,新一轮热潮中诞生的节目势必也会得到不同的市场反应。
但是这样一来的客观后果就是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电视业的国际化,将之置身于一个新的更开阔、更高级的平台上,接触全新的节目理念、制作模式和营销手段,从而促进中国电视业自身的大跨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另一方面,随着引进节目在国内的兴起,有不少声音开始呼吁本土的自主创新,希望国内节目也应该做到输出到国外去。
实际上,国内已经有电视节目迈出了“走出去”的步伐,东方卫视的《声动亚洲》就是一个例子。
但是,自主创新是万万不可急于求成了,为了创新而创新,只能造成泛滥和浪费。
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在电视娱乐行业的美国,其大量的电视节目还是从国外,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引进的,这是从经济和现实的角度下的策略选择。
当中国电视业越来越和国际接轨,在学习和积累大量经验的过程中,其实自然而然就会摩擦出创意的火花,如果有相应制度支持,这些自主创新的东西就一定能一步步很好地融入到节目的制作和创作过程中去。
"中国好声音"的品味与启示
“中国好声音”节目,火得一塌糊涂,不看都有点不好意思。
“中国好声音”为什么这样红?
我看,“认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
不仅主持人专业认真,尽管一再被媒体和公众调侃“卖凉茶”,但不妨碍其执着依然,再加上漂亮的“贯口”,人气扶摇直上。
还有,学员在认真地唱歌,导师在认真地“转椅”。
当然,最值得称道的还是节目的创编者,他们认真地从国外引进版权,认真地从国外进口国内无法生产的最重要道具——转椅。
他们的音响系统据说也是花费不菲,这保证了节目的专业水准。
“中国好声音”从一开始就被定位成一个专业的励志的音乐节目,凭借整个节目组这种认真的精神,他们大体做到了。
之所以强调认真因素的重要,是因为目前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不容易有认真的精神,甚至不少人认为,怎么无厘头就怎么来。
这无形中就把观众当傻子,一胳肢就乐。
但观众其实不是那么容易被逗乐的。
何况,大家看电视,也不是一味为了傻乐,有时大家还是需要被感动,需要唤醒内心某种柔软的东西。
为此,观众甚至不会吝啬自己的泪水。
而这些,在“中国好声音”里并非鲜见。
当然,节目也披着娱乐的外衣,从刘欢的帽子到庾澄庆的张扬,从杨坤的32场演唱会到那英的赤脚……这是节目好看的一种烘托,且尺度把握不错,不庸俗,不做作,还透着导师们的真性情。
于是,学员唱过了说过了,导师评过了“转”过了,大家也跟着乐过了感动过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期待下一期了。
这对于一个电视节目来说,算是相当不错的结果了。
所谓文艺的寓教于乐,大概也就是这么回事吧。
“中国好声音”受追捧,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创意好——导师背对选手,只听声音,不看外形、长相、年龄、性别。
中国过往的唱歌选秀节目大多选的是一个综合概念,歌手除了唱功好,还得台风好、形象好、会说话,外加场外有强大的粉丝团,这很容易给幕后操作留下空间。
相形之下,“中国好声音”就显得相对公平,最后的16强选手果然是唱功了得,形象参差。
这毫无疑问会给那些长相不好,但有一副好声音的歌唱爱好者以信心。
这样的创意实际上寄托了我们这个社会无数平凡人对于梦想的渴望和对于公平的期待。
他们的梦想(不只是唱歌)有时并非遥不可及,而只是没有人适时给他们递上一个“话筒”而已。
导师“哄抢”学员,是这一节目中大家喜欢看的一个桥段。
为什么?
因为导师和学员瞬间换位,弱势群体变成了强势群体,甚至可以“摆弄”强势群体;强势群体还需要用各种招数来吸引弱势群体,前者因此显示出平日不可多得的真性情。
导师们表面“勾心斗角”,但最终无论谁被选择,大家都以温暖的拥抱收场。
这恐怕不仅是拥有选择权的学员,也是广大电视机前的观众所乐于看到的。
做个假设,如果办一个节目,让老板和雇员、医生和患者之间也进行一下换位,然后发生一些事情,估计收视率也不会差。
原因无他,我们这个社会非常需要大家进行一下换位思考。
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这个社会的焦躁之气、暴戾之气一定会减少许多。
当然,不少人不喜欢这一节目无孔不入且越来越逼人的商业气息。
这可能确实是没办法的事。
商业运作是娱乐节目的必修课,且往往是其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尺,我们难以回避。
公众从来都不是傻子,一个节目走红自有它的道理。
好的精神产品只有走进人们的内心,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刘颖余
2012年中秋之夜,《中国好声音》这档斥资引进荷兰《TheVoiceofHolland》的选秀节目在经过三个月的精彩角逐后终于落下了帷幕,声势浩大更是超过了山东卫视强力打造的《天籁之声》,将明星导师“盲听盲选”的新选秀走红全国。
即使网络出现杨坤与丁丁有地下情、李代沫同性门、徐海星造假等诸多舆论,但《中国好声音》依旧火爆。
背后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好声音”的成功营销有哪些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的地方?
对此,被誉为“最受欢迎的中小企业问题诊断解决专家”、曾率领团队为5万多家企业服务,亲自服务指导过1500多家企业的周嵘老师用资源整合思维解读《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道。
一、颠覆与创新,成功整合国外知名选秀节目
《中国好声音》并非中国原创,而是整合进源自荷兰2010年推出的《TheVoiceofHolland》,即使是引进国外优秀选秀节目,但在国内却是异常的火爆。
许多人质疑,《中国好声音》为什么会如此成功的将自己推上市场?
其背后的成功之道又是什么?
周嵘老师对此表示了自己的观点:
1、《中国好声音》的运作模式本身就是个资源整合,由浙江卫视引进荷兰的《TheVoiceofHolland》选秀节目。
在整合进《TheVoiceofHolland》的同时,浙江卫视保持了传统的一些原汁原味的标志性东西,例如拿着麦克风手的LOGO、造价格昂贵的旋转椅子都是依照《TheVoiceofHolland》原版的设计,坚持了原版节目的精髓来寻找真正的好声音。
从官方数据来看也是远远超过了当时在荷兰举行的《荷兰之声》,《中国好声音》不到一个月网络的信息覆盖量超过了2亿条(含XX和谷歌搜索结果),收视率在三个月累加也是以每周超过2%的速度增长一举成为全国收视率的冠军节目。
而《TheVoiceofHolland》截至2011年数据统计都只有6.4%。
2、《中国好声音》也并非完全COPY了《TheVoiceofHolland》。
在资源整合过程中也有属于自身的创新内容。
例如结合国内歌手在网络与社会的知名度,整合进刘欢、杨坤、庾澄庆、那英四位演绎风格极为不同的元老级一线歌星,还在PK赛上引进汪峰、三宝、李玟等同样具有高人气的歌手进行同台点评,在《TheVoiceofHolland》基础上打造了一个自身的亮点。
参赛的歌手也是来自全国不同的草根歌手,选手上台后,导师都是背向舞台,只用耳朵去听他们的演唱,长相、身材、年龄都是不是导师的评判标准,只用声音打动评委,这样的参赛制度,也得到了参赛歌手的肯定。
二、多方媒体支持,打造全新商家合作模式
著名电视节目策划人、评论人舞美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中国好声音》成功的要素有三点:
1.学员们的好声音;2.大牌评委兼导师是一大看点;3.还有盲选的模式。
只有当这三个要素同时具备了才能产生话题,才会成功。
草根选秀的节目发展到现在,已进入草根与明星互动的新形式,并不是完全的选秀,已经成为了一种综艺节目。
”这个是《中国好声音》不可否认的一个看点,周嵘老师也对此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中国好声音》在跟媒体合作的方式按照了制播分离、分成参股的资源整合模式,具备了利益一体化的产业链特性。
比如“好声音”通过借船出海,专业化分工,尝试制播分离与市场化运作结合,打造全媒体、全营销、全资源整合的产业链条,更加灵活地运用参股、分红、风险立体共同承担方式。
在营销方面,也是利用网络传播速度最快的微博进行社交媒体,让话题、热点、悬念在线上线下不断地更新,通过微博互动,更好地把观众拉回到电视屏幕前。
其次,通过资源整合,“好声音”成功地整合进5
月份因为归属权问题输给老牌王老吉的加多宝企业。
当时加多宝凉茶需要在短期内迅速的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和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与“好声音”的成功整合,加多宝更好地树立起两者之间的知名度,荧屏更多地出现“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的字眼与口号,更多的是在黄金频道整合浙江卫视进行独家首播,通过金牌主持人华少与四位导师和选手间的天衣无缝的合作,让好声音也成为了好生意。
三、结合自身资源,实现商家与选手完美配合
《中国好声音》整合进强大的电商商家苏宁易购。
凭借前期设立的音乐基金会,苏宁易购签约了“好声音”的歌手作为企业代言人在线上炒作了一把。
金志文、关喆、李代沫、平安、吴莫愁等歌手都在网络上集聚人气,商家通过整合,将这些极具代表性的歌手作为线上的代言,更好地带动了企业产业链与网络的覆盖推广。
周嵘老师说:
“在庞大的电商市场上,我们从另外一点可以看出,《中国好声音》的目标受众人群以及各位导师麾下的选手年龄段人群,都与现在电商购物人群与接下来在未来几年内的购物人群完全吻合,这样一来,苏宁易购将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品牌的信誉度以及网络上的推广范围。
另外在电商行业中,苏宁易购更是大胆的设立一种全新的营销手段,设立了音乐基金会和签约“好声音”歌手,将极大的抢占了各方媒体与观众的眼球,更有效地将电商行业走出不一样的价格竞争优势。
”
中国好声音赢利的三大启示
节目模式
用资本运作的方式看待电视节目
有人将今年的《中国好声音》和2005年轰动全国的《超级女声》做对比,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本土歌唱选秀节目的杰出代表,《超级女声》进行了节目形式上的巨大创新,也因此带来了出人意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而《中国好声音》除了在节目形式上引进了荷兰原版的《TheVoice》,这档节目更注重在运营管理方面的开发和在整个音乐产业链上的布局,从本质上看,《中国好声音》也是一笔“中国好生意”。
在文化产业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从产业、资本的角度去做文化,将文化做大做强,是整个文化领域都在思考的问题。
这其中不仅缺少产业化的思路,也缺少既懂文化又懂资本的操盘手。
《中国好声音》在这个方面无疑开创了一种可能性。
在电视这个领域里,海外的成功经验早已在产业化的道路上做出了成绩,以《TheVoice》为例,它在英、美市场上不仅吸引了广告主的赞助,同时也通过与Itunes的合作,将在电视荧屏里即时呈现的音乐与线上的销售挂钩,获得更丰富的经济效益。
来到中国,《中国好声音》在拥有多个赞助商的同时,也与中国移动签署了彩铃分成协议,学员在节目中演唱的歌曲可以通过彩铃下载。
另外制作公司灿星制作也与中国移动成立了一家经纪公司,为学员的后续发展保驾护航,这被看做是国外版权模式的一次本土化创新。
用资本运作的方式看待一档电视节目,通过合作经营、资源置换、协议分成甚至股份互持等方式极大地整合各种资源,以此形成合力发挥巨大能量,这应该被看做是《中国好声音》的命脉所在。
对此,《中国好声音》的幕后推手,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的首席投资官李怀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文化产业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运作规律,内容策划、制作、播出、广告经营、后开发等环节需要无缝配合。
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团队具有多年的中国本土传媒市场经验,并且持续关注和参与产业政策的研究和产业规则的制定,希望引入创新机制,探索尝试出一个让各方合作伙伴目标高度一致,高效协作的模式,从而发挥各方优势,打造出品牌节目,最大限度释放内容的商业价值。
行业前景
产业链整合带来的启发
“好声音”的学员能否在节目结束后通过经纪公司的运作获得良好的发展,通过节目对产业链的重新梳理,是否又能救中国的原创音乐于水火,这样的疑问从节目尚未开播时就已经被不断提及,而直至今日,这个疑问还尚无答案。
早在《中国好声音》于今年6月的北京新闻发布会上,宣传总监陆伟就曾经做出过判断:
“一档电视节目不可能彻底改变一个行业的面貌,我们关心的是节目能为行业做一些什么事情。
而随着第一季节目落下帷幕,节目也的确为行业带来了一些全新的启发,有待得到进一步的挖掘与释放。
”
音乐产业中的主体——唱片公司、演出公司、经纪公司长期以来都处在群雄割据、各自为政的局面,各自力量的薄弱不仅让它们在面临互联网冲击的时候显得毫无还手之力,也让它们无力通过整合产业链释放出行业潜在的能量。
事实上,在传统唱片市场式微、演出市场地域性较强的现状之下,将精心制作的音乐作品通过强势的传播平台以不落俗套的方式进行传播,继而取得与新媒体、互联网之间足够的话语权与议价权,是这个产业在尚未找到更新换代的产品前无法绕过的发展之路。
《中国好声音》的导师那英、刘欢、杨坤和庾澄庆通过这个节目也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因为对原版模式和运作团队的认可,四人加盟了节目,而他们在节目中对学员的选择不仅代表了个人对音乐价值的判断,也影响了公众的音乐的喜好,将好的音乐推广给更多人,将如何欣赏好音乐介绍给普罗大众,这本身就是对音乐的传承与发扬。
尤其是刘欢在学员袁娅维离开舞台时对于原创流行音乐细分市场的一段振聋发聩的讲话,也只有在真正主流的强势平台上才能得以最广泛而有效的传播。
年轻力量
草莓一代通过节目证明自己
一个是21岁的男孩,一个是20岁的女孩,9月30日《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的巅峰之夜属于两个90后的年轻人——梁博和吴莫愁。
梁博最终赢得了年度好声音的称号,而吴莫愁也用歌声证明了自己。
更重要的是,两人用年轻人的态度和音乐,唱出了90后的心声。
这是中国第一个音乐类的节目将最后的荣誉交付到90后的年轻人手里,也让人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了中国90后年轻人的真情实感,如果说节目的创新和对行业的启发是节目组有备而来的话,那么《中国好声音》对不同年龄阶层人群沟通和互相理解带来的社会文化意义,其效果则让节目组出乎意料。
梁博和人们印象中的90后有着许多不同。
有人认为90后的年轻人性格强烈,行事夸张,但梁博的身上却有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与稳重;有人认为90后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没有长性,但梁博却执着地坚持着音乐这个爱好,并有将它付诸行动的力量。
这也正是很多年长一些的观众喜爱梁博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梁博代表着90后沉稳的一面,那么吴莫愁的特立独行则代表着90后突破传统的勇气。
吴莫愁的独特唱腔曾一度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引发强烈的争议,然而一封讲述她和父亲父女情深的家书则让人们了解了她善良孝顺的一面。
在巅峰之夜,她用“新时代的年轻人大(微博)家一起来加油”这样直抒胸臆的呼号,让大家看到她的努力,也让她成为了90后的意见领袖。
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位真性情的女孩只说了一句,“一定会坚持做自己,我希望有更多人能感受到我的热情和开心。
”
一位网友这样说道,很多人对90后的不理解源于他们认为只有自己的想法才是对的,当他们看到舞台上年轻人的努力拼搏,这种成见自然会渐渐消失。
人们开始理解这些孩子,也欣赏90后为了梦想付出的努力,从而喜欢他们从内心流淌出来的歌声,这就是沟通的价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析 中国 声音 模式 成功 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