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资料泥鳅养殖技术资料全套.docx
- 文档编号:9735485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109.11KB
养殖技术资料泥鳅养殖技术资料全套.docx
《养殖技术资料泥鳅养殖技术资料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殖技术资料泥鳅养殖技术资料全套.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殖技术资料泥鳅养殖技术资料全套
目录
一概述1
二泥鳅的生物学特性2
2.1形态特征2
2.2生活习性2
三泥鳅的人工养殖4
3.1养殖水域的选择4
3.2基本设施及准备工作5
3.3池塘养殖泥鳅8
3.4稻田养殖泥鳅12
3.5流水养殖泥鳅15
3.6庭院式养殖18
3.7大水面鱼、鳝、鳅混养19
3.8泥鳅的越冬管理21
四泥鳅病害防治23
4.1鳅病发生的主要原因23
4.2常见疾病的防治23
五养殖泥鳅的捕捉28
5.1池塘泥鳅的捕捉28
5.2稻田泥鳅的捕捉29
六泥鳅的暂养与运输32
6.1暂养32
6.2运输35
附:
泥鳅动物性活饵料的培育方法39
一水蚤培育39
二蚯蚓的培育40
三水蚯蚓(丝蚯蚓)的培育46
四蝇蛆的培育50
六福寿螺的培育61
七田螺的培育62
一概述
泥鳅,俗称鳅,在生物学分类上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其中普遍养殖的品种是真泥鳅。
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
泥鳅营养丰富,可食部分占80%左右,其肉含蛋白质18.45%~20.7%,脂肪2.7%~2.8%,灰分1.6%~2.2%,每100克鱼肉含维生素A70国际单位,维生素B440微克,钙51毫克,磷154毫克,铁3毫克,并具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
泥鳅还有一定的药用功效,具有调中益气、解渴醒酒等功效,是有名的滋补食物之一。
二泥鳅的生物学特性
2.1形态特征
泥鳅体形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
头尖,吻部向前突出。
口小,下位,呈马蹄形。
唇软,具有细皱纹和小突起。
眼小,上侧位。
须五对,其中吻须一对,上颌和下颌各二对,吻须和上颌须之长与吻长相等,下颌须外侧的一对之长为上颌须长的一半,为内侧一对的二倍。
鳞极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侧线鳞150片左右,头部无鳞。
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腹部白色或浅黄色。
体侧有许多小的黑色斑点,头部和各鳍条上也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鳍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其他各鳍灰白色。
2.2生活习性
①底栖性泥鳅属于温水性底层鱼类,喜欢栖息在沟渠、塘堰、湖沼、水田等软泥多的水体浅水区,或是腐植质多的淤泥表层。
一般情况,几乎不游到水体的上、中层活动。
②喜温性泥鳅适宜水温为15~30℃,最适水温为25~27℃,当夏天水温超过34℃,冬天水温低于6℃,或枯水期天旱干涸时,它都会潜到10~30厘米深的泥层中呈不食不动的休眠状态。
在休眠期间,只要泥层中有水分湿润皮肤,就能维持生命。
这是因为,泥鳅除了能够用鳃呼吸外,还能用皮肤和肠呼吸。
③耐低氧肠呼吸是泥鳅特有的生理现象。
泥鳅的肠壁薄而血管丰富,具有辅助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
当水温上升或水中缺氧时,泥鳅垂直游窜到水面呼吸空气,下沉时会发出身体拍击水面的响声。
吞吸的空气在肠管中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气,多余的废气及肠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则由肛门排出体外。
泥鳅的耐低氧能力远胜于其它养殖鱼类,适合于高密度养殖。
在池塘精养其它养殖鱼类因缺氧而死亡时,泥鳅仍能正常活动,因此,增产潜力很大。
在运输过程中也不会因缺氧而死亡。
④善逃逸泥鳅很善于逃跑。
春、夏季节雨水较多,当池水涨满或者池壁被水冲出缝隙时,泥鳅会在一夜之间全部逃光,尤其是在水位上涨时会从鳅池的进出水口逃走。
因此,养泥鳅时务必加强防逃管理。
检查进出水口防逃设施是否完好,是否有堵塞现象,要及时排水,防止泥鳅逃逸。
⑤夜食性泥鳅习惯在夜间吃食,但在产卵期和生长旺盛期白天也摄食。
在人工养殖时,经过驯化也可改为白天摄食。
无论是幼鳅还是成鳅,对于光的照射都没有明显的趋光或避光反应。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常摄食水蚤、丝蚯蚓、水草以及水中泥中的微小生物。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常用堆放厩肥、鸡粪和牛、猪粪等方法,繁殖饵料生物,也可投喂各种商品饲料。
泥鳅特别贪食,饲养时动物性饵料不要投喂太多,以免泥鳅因吃得过饱,妨碍肠的正常呼吸,最后导致消化不良而胀死。
三泥鳅的人工养殖
商品泥鳅养殖,是将泥鳅种养成每千克80~100尾,每尾体重10克以上的商品泥鳅,一般养殖期为1年。
泥鳅的成鱼养殖,包括有4~5月的春季养殖和9~10月的秋季养殖。
春季养殖需要饲养到第二年的7~8月份,所用的鱼苗为隔年苗,体长6厘米,体重1~3克;秋季养殖是在第三年2~3月收获,所用鱼苗为当年苗,体长3厘米左右,体重1~2克。
主要的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专用池养殖、稻田养殖、箱式养殖、庭院式养殖等。
3.1养殖水域的选择
泥鳅养殖可利用土质较肥、有水源保证的连片稻田,也可利用浅水湖、水库、沼泽、滩地等大型水域。
泥鳅小规模养殖可利用低产鱼池、藕塘、育珠塘、小沟渠、低洼地。
庭院式养殖泥鳅可利用房前屋后宅基地、废旧坑地等。
在条件好的地方也可以建造一批专用养鳅池。
为减少土方量,节约基建投资,可利用低洼地作埂蓄水后便可进行养殖。
如大规模养殖泥鳅,选址应考虑水源有充分保证,但不被涝淹,没有工业、农业废水排放,低湿地下水不直接进入的地方,同时要交通方便,有电力供应。
泥鳅对水质要求不高,井水、河水、湖水、地下水、自来水都能适应。
然而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对泥鳅生存和生长不利。
除水质外,土质对泥鳅质量也有较大影响。
在以沙土为底质的水域中养出来的泥鳅,体乌黑,脂肪少,骨骼硬,肉质较差;在黏土底质的水域中养出的泥鳅则体黄色,脂肪多,骨骼软,味鲜美。
所以,最好应选择含丰富腐殖质的黏土底质的地方进行泥鳅养殖。
3.2基本设施及准备工作
无论进行何种形式养殖,都应具备一些基本设施和进行一些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3.2.1基本设施
①整修池埂、田埂,加设防逃设施:
要求池埂高出水面30厘米,并沿埂加设罩向池中央的盖网,防止泥鳅越埂逃窜。
②进、排水口设置防逃栅:
在注水管上可紧缚1个尼龙网袋,可有效地防止污物和敌害进入。
出水口防逃栅设计成凸向池塘,分内外两层,内层栅径小,拦泥鳅,外层栅径可大些,防止污物进入池内,同时可防敌害进入。
③建造平水缺(溢洪口):
可防止水过多、雨暴时漫埂逃鱼。
在排水口一侧上开设1~2个深5~10厘米、宽1~2米的平水缺。
平水缺口上要安装防逃栅。
④集鱼道:
为在水量不足、水温过高、稻田施肥施药时泥鳅有躲藏之处,以及捕捞时便于集中收捕,可在养鳅稻田中设环沟或按对角线挖深30厘米、长80~100厘米的集鱼道。
在养泥鳅的池中央或排水口附近,挖1~5个深40厘米集鱼道。
集鱼道占全池面积的2%~5%。
在设计专用泥鳅池时,事先应设计布局集鱼道。
在集鱼道底部铺1层厚10~15厘米的泥土。
⑤养殖水域清整消毒:
养殖泥鳅的水域预先应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进行清整消毒。
一般预先晒到塘底有裂缝后再在塘周挖小坑,将块状生石灰放入,浇水化灰并趁热全池泼洒。
第二天用耙将石灰与泥拌和。
用量一般为每100平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0~15千克。
3.2.2野生鳅种的消毒及驯养
①野生鳅种的消毒:
放养前预先用2%~3%食盐水浸浴鳅种5~10分钟或用10毫克/千克漂白粉溶液浸浴10~20分钟。
根据水温和鱼种耐受情况确定浸浴时间。
②野生鳅种的驯养:
野外捕捉来的鳅种规格不整齐,预先可用泥鳅筛按规格分选,做到同一池放养规格基本一致。
另外,野生泥鳅长期栖息在水田、河湖、沼泽及溪坑等水域中,白天极少到水面活动,夜间才到岸边分散摄食。
为了让其适应人工饲养,使他们由分散觅食变为集中到食台摄食,由夜间觅食变为白天定时摄食,由习惯吃天然饵料变为吃人工配合饲料,必须加以驯化。
具体的做法是:
在下塘的第三天晚上(晚8时左右),分几个食台投放少量人工饵料。
以后每天逐步推迟2小时投喂,并逐步减少食台数目,经约10天驯养,使野生泥鳅适应池塘环境,并从夜间分散觅食转变为白天集中到食台摄食人工配合饵料。
如果一个驯化周期效果不佳,可在第一个周期获得的成果基础上,重复上述措施,直至达到目的。
3.2.3泥鳅饵料的准备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为达到预期产量,就应准备充足的饵料,进行规模化养殖时则更为重要。
泥鳅食性广泛,饵料来源广,鱼粉、鱼浆、猪血(粉)、动物内脏、野杂鱼、虾蟹肉、螺蚌肉、蚯蚓、蚕蛹粉、黄粉虫和谷物、米糠、豆渣、豆饼、菜饼、麦麸、酒糟、酱糟、豆腐渣、蔬菜叶等均是泥鳅的适口饵料。
泥鳅食欲与水温关系密切。
当水温16~20℃时应以投喂植物性饵料为主,比例占60%~70%;水温为21~23℃时,动、植物性饵料各占50%;水温24℃以上时应适当增加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减至30%~40%。
一般动物性饵料不宜单独投喂,否则容易使泥鳅贪食不消化,肠呼吸不正常,“胀气”而死亡。
最好是动、植物饵料搭配投喂。
可根据各地饵料源,调制泥鳅的配合饵料。
以下两种配方可作参考。
①鱼粉15%,豆粕20%,菜籽饼20%,四号粉25%,米糠17%,添加剂3%。
②鱼粉或肉粉5%~10%,血粉20%,菜籽饼粕30%~40%,豆饼粕15%~20%,麦麸20%~30%,次粉5%~10%,磷酸氢钙1%~2%,食盐0.3%,并加入适量鱼用无机盐及维生素添加剂。
预先可沤制一定量的有机肥,放养后定期根据水色不断追肥。
最后肥渣也可装袋堆置塘角起肥水作用,以不断产生水生活饵。
下面就以不同水域各自的特点分别阐述泥鳅的养殖。
3.3池塘养殖泥鳅
池塘养殖泥鳅可以是土池、水泥池。
可根据生产目的,放养不同规格的鳅种和稀放鳅苗。
控制鳅苗的放养密度,以达到收获不同规格要求的商品泥鳅的目的。
3.3.1池塘的建造
泥鳅属温水性鱼类,因此应选择土质为腐壤土带中性或弱酸性,且日晒容易、温暖通风地点作养鳅场地。
①面积:
养殖泥鳅的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以利于管理。
可根据实际情况,如资金、人力、土地面积、水量、饵料和肥料来源、技术、市场等进行规模设计。
可单池建造、连片建造和苗池、种池、成品池配套建造。
初期可尽量利用原有塘、坑、洼地等略加改造成池,以减少基建投入,有赢利后再安排扩大或改建。
泥鳅鱼苗池(兼为产卵、孵化池)每口8~12平方米,鱼种培育池每口16~40平方米,成鳅池每口100~200平方米。
可根据以上比例灵活安排配套水面。
②土池:
选择保水性能好的黏土地进行挖方建池,池壁有一定的倾斜。
有一定条件的可用砖、石护坡、水泥勾缝。
池底及四壁必须夯实。
池深0.6~1米,水深30~50厘米。
③水泥池:
可建成地下式、地上式或半地上式。
池壁多用砖、石砌成,水泥光面,壁顶设约12厘米的防逃倒檐(约半块砖)。
水泥池池底的处理非常关键,必要时应先打一层“三合土”,其上铺垫一层油毛毡或加厚的塑料膜,以防渗漏,然后再在上面浇一层厚5厘米的混凝土。
池深根据饲养方式而不同,有土饲养时为0.7~0.8米,无土流水饲养时为0.5米。
回填到池底的泥土最好用壤土而不能用黏土。
每口土池和水泥池均应设独立的进、排水口、溢水口。
池底应有2%~3%的比降,以使水能排尽。
进水口高于池水水面,排水口设在池底集鱼坑的底面。
集鱼坑大小根据池子的大小建造。
有土饲养时在集鱼坑四周应设挡泥壁,并在泥面水平处增设一个排水口,以便于换水。
进、排水口及溢水口均应设防逃栅罩。
3.3.2野生鳅种采捕
泥鳅苗种采捕比较容易,从春季到秋季任何时候都可以从稻田、河、沟等水域捕到幼鳅,作为苗种进行成鳅养殖。
往往夏季雨后幼鳅比较集中。
幼鳅的捕捞方法与成鳅的捕捞方法大致相似。
3.3.3苗种放养
一般在每平方米养殖池中可放养水花鳅苗(孵出2~4天苗)800~2000尾,放养体长1厘米(约10日龄)小苗500~1000尾,放养体长3~4厘米夏花100~500尾,体长为5厘米以上则可放养50~80尾。
有微流水条件的可增加放养量。
3.3.4饲养
放养前按常规要求清塘消毒后施足基肥,每100平方米可施10~20千克干鸡粪或50千克猪牛粪,2周后放养。
在成鳅养殖期间抓好水质培育是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措施,同时合乎泥鳅的生理生态要求,可弥补人工饵料营养不全和摄食不均匀的缺点,还可减少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放养后根据水质施用追肥,保持水质一定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状态。
也可在池的四周堆放发酵腐熟后的有机肥或泼洒肥汁。
在充分培养天然饵料的基础上还必须人工投喂,在投喂中应注意饵料质量,做到适口、新鲜。
主要投喂当地数量充足、较便宜的饵料,这样不致使饵料经常变化,而造成泥鳅阶段性摄食量降低。
饵料要新鲜,不投变质饵料。
配合饵料应制成团块状的软料,投放在食台上。
在离池底10~15厘米处建食台,饵料投在食饵台上。
要按“四定”原则投料,即定时:
每天2次,上午9时和下午4时至5时之间;定量:
根据泥鳅生长不同阶段和水温变化,在一段时间内投饵量相对恒定;定位:
在每100平方米池中设直径30~50厘米固定的圆形食台;定质:
做到不喂变质饵料,饵料组成相对恒定。
每天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温度、水质等情况随时调整。
当水温高于30℃时和低于12℃时少喂,甚至停喂。
要抓紧在开春后水温上升时期的喂食及秋后水温下降时期的喂食,做到早开食,晚停食。
一般6厘米规格(体重2~3克)的人塘鳅种,经1年养殖体重可达到10~12克。
池塘养鳅各月饵料投喂量可按表1比例参考确定。
表1成鳅各月投喂比率
3.3.5日常管理
池塘中要放养水葫芦、空心菜等漂浮性水生植物,占池面10%左右,起到遮阳、吸收水中过剩养分的作用,并吸引水生昆虫作为泥鳅活饵料。
水生植物的嫩根、嫩芽也可被泥鳅自由摄食,以增加所需营养。
要防止泥鳅浮头和泛池,特别在气压低、久雨不停或天气闷热时,如池水过肥极易浮头泛池,应及时换新水。
平时要坚持巡塘检查,主要查水质,看水色,观察泥鳅活动及摄食情况等。
要注意防逃。
泥鳅逃逸能力很强,尤其在暴雨、连日大雨是应注意防范。
平时应注意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完整,塘埂有没有渗漏,注新水时是否有泥鳅沿水路逃跑等。
要定期检查泥鳅生长情况,随时调整喂食、施肥、充注新水等措施。
如果放养的泥鳅苗生长差异显著时,应及时按规格分养,以避免生长差异过大而互相影响,还可以使较小规格的泥鳅能获得充足的饵料,加快生长。
3.4稻田养殖泥鳅
稻田养殖泥鳅是生态养殖的一种方式。
稻田的浅水环境非常适合泥鳅生存。
盛夏季节水稻可作为泥鳅良好的遮阳物,稻田中丰富的天然饵料可供泥鳅摄食。
另外泥鳅钻泥栖息,疏通田泥,既有利肥料分解,又促进水稻根系发育,鳅粪本身又是水稻良好的肥源,泥鳅捕食田间害虫,可减轻或免除水稻的一些病虫害。
据测定,养殖泥鳅的稻田中有机质含量、有效磷、硅酸盐、钙和镁的含量均高于未养田块。
有学者对稻田中捕捉的33尾泥鳅进行解剖鉴定,其肠道内容物中有蚊子幼虫的泥鳅有6尾;解剖污水沟中的泥鳅14尾,肠内充满蚊子幼虫的泥鳅有11尾,有蚊子成虫的11尾。
可见泥鳅还是消灭害虫的有力卫士。
3.4.1稻田建设
泥鳅的产量高低与稻田适合养鳅的基本条件是分不开的,必须根据泥鳅对生态条件的要求选好泥鳅养殖田块。
选择土质柔软、腐殖质丰富、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水体pH值呈中性或弱酸性的粘性土田块为好。
面积可大可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集中连片。
以便于管理。
选择种植的水稻品种应为矮秆、不易倒伏、耐肥力强、抗病力强。
稻田殖泥鳅,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面积2~10亩的稻田,并在稻田四周用水泥或塑料板薄膜纱窗等(人泥30厘米)建设起80厘米高的防逃墙,沿田埂修一20厘米宽的台阶,离田埂顶15厘米,田的四周及中央挖一“田”字形水沟,沟宽、深为50厘米。
进、排水管和溢水管各1处,管口均用细密铁丝网拦截,排水管平时用水泥封住。
3.4.2鳅种放养
鳅种最好是来源于泥鳅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的,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年龄在2龄,雌性体重15~25g,雄性体重12g以上。
2月下旬在稻田灌水前,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均匀泼洒,进行清整消毒,亩施发酵过的猪粪1000公斤,进水经过滤人田,沟内水深30~40厘米,培肥水体,水的透明度为25厘米左右。
秧苗返青后,亩放3~5克/尾规格的鳅苗2~2.5万尾,放养前用3%的食盐液浸泡10分钟,消毒后人田。
3.4.3饲养管理
养殖过程中,为了保证浮游生物不断,必须及时少量均匀地追施有机肥。
每隔10~15天施肥1次,每次每亩用肥150公斤。
另外根据水色的具体情况,每次每亩施1.5公斤左右的尿素或2.5公斤碳酸氢氨,以保持水体呈黄绿色。
由于田中泥鳅的密度较高,应投喂人工饲料,如豆饼、蚕蛹粉、蝇蛆、蚯蚓螺蚌。
屠宰场下脚料、米糠豆渣、菜籽饼、麸皮等,以补充天然饵料的不足。
7~8月是泥鳅生长的旺季,要求蚕蛹粉达15%、肉骨粉10%、豆饼25%的配比,日投饵2次,投饵率为10%。
9~10月份以植物性饲料如麸皮、米糠等为主,一般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投喂量为泥鳅总重量的2%~4%。
早春和秋末2%左右。
具体根据泥鳅取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次投饵后,1~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宜。
水位控制水位控制极为重要。
田面以上实际水位一般控制在5厘米以上。
适时加入新水,一般每半个月加水1次,夏天高温季节应适当加深水位。
由于泥鳅适宜于水田养殖,在养殖过程中一般没有疾病发生。
为防止赤皮病发生,每月用呋喃酮药饵10~20克,配50公斤饲料投喂2~3天,每月每亩用生石灰10~15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
水稻施农药时间一般在插秧前3~5天,或插秧后5~7天,对秧苗施药预防一次。
日巡田2次,检查防逃设施,特别是雨天注意仔细检查漏洞。
防止天敌人侵(如水蛇、鸭等),观察泥鳅的活动和摄食情况。
严禁含有甲胺磷、毒杀酚、呋喃丹、五氯酚钠等剧毒农药的水流人。
3.5流水养殖泥鳅
泥鳅适于在水源充足、含氧量高的小面积水体内生活,所以用流水养殖是一种高效率的养殖方法,也别适合山区农户利用水源落差进行流水养鳅。
3.5.1塘、坑养殖
将溪流、沟渠水流引入庭院或用“借水还水”方式,即用支流引进塘、坑,再从塘、坑流出“还”入沟、渠,进行流水养鳅。
例如在庭院内建2~10平方米的长方形池,深50~60厘米,上搭棚或用木板做盖,也可建瓜、豆棚遮阳。
每平方米放养6厘米鳅种200~300尾。
投喂米糠、麦麸和少量鱼粉,添加适量甘薯淀粉黏合成团块饵料或加蚯蚓、蝇蛆等鲜活饵料。
翌年增重4~5倍,当年每平方米水面可收成鳅8~10千克。
3.5.2木箱养殖
木箱规格2米×1米×1.5米。
设直径为3~4厘米的进、排水孔,装王母为2毫米的金属网。
箱底填粪肥、泥土,或一层稻草一层土,堆积2~3层,最上层为泥土,保持箱内水深30~50厘米。
木箱安放于流水处,使水从一口入,另一口出。
也可用水管从上向下流水。
几个木箱可并联。
选择向阳、水温较高处设箱,降雨时要防止溢水。
箱上要盖网,防鸟、兽危害,每箱可放养鳅种1~1.5千克。
每天投喂米糠、蚕蛹或蚯蚓混合制成的团块状饵料。
每天投饵量为泥鳅总体重的2%~3%,半年之后可收获,一个箱可产成鳅8~15千克。
3.5.3网箱养殖
网箱养鳅具有放养密度大,网箱设置水域选择灵活、单产高、管理方便、捕捞容易等优点,是一种制约化的养殖方式。
①网箱设置:
箱体由聚乙烯机织网片制成,网目大小以泥鳅不能逃出为准,适于设置在池塘、湖泊、河边等浅水处。
箱体底部必须着底泥,箱内填10~15厘米泥土。
箱体面积以20~25平方米为宜。
高度视养殖水体而定,使网箱上半部高出水面40厘米以上。
网箱要设箱盖等防逃设施。
②放养:
一般每平方米放养6~10厘米鳅种800~1200尾,并根据养殖水体条件适当增减。
水质肥、水体交换条件好的水域可多放;反之,则少放。
③饲养:
箱内设一个2平方米食台,食台离底20~25厘米,饵料投在食台上,方法与池塘养殖泥鳅相同。
④管理:
主要是勤刷网衣,保持箱体内外流通。
经常检查网衣,有洞立即补上。
网箱养殖密度大,要注意病害防治。
平时要定期用生石灰泼洒,或用漂白粉挂袋,方法是每次用2层纱布包裹100克漂白粉挂于食台周围,一次挂2~3只袋。
要及时清除食台残饵。
3.5.4无土饲养法
国外泥鳅养殖多采用多孔材料代替泥土进行立体养殖,效果很好。
有的以细沙代替泥土,养殖密度可提高四倍,一年中泥鳅个体可长5厘米左右。
无土养殖解决了捕捞不便、劳动强度大、起捕率不高的问题,为大规模生产泥鳅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而且,无土养殖的泥鳅口味好。
饲养池为水泥池,面积30平方米,水深0.45米。
池中放置长25厘米、孔径60厘米的维尼纶多孔管10800根。
每20根为一排,每2排扎成1层,每3层垒成1堆,总共90堆。
每池放养每尾重0.4~0.5克的鳅苗7000尾。
每天投饵2次,投饵量为泥鳅总体重的3%~5%。
池水以每分钟0.06立方米的量循环交换。
共饲养90天,每平方米产量达2千克,折合每666.7平方米产泥鳅1300千克。
也有把大小为40厘米×20厘米×15厘米的三孔水泥砖竖立池底,饲养管理同上。
饲养90天,每平方米产量可达3.75千克,折合每666.7平方米产泥鳅2500千克。
3.5.5沟渠围栏饲养法
利用沟渠流水饲养泥鳅,在其上、下游处设拦网放种饲养。
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龄鳅种2.5~3千克,饲养4~6各月后,每平方米产量达10~12千克。
这种饲养方式需全部投喂高质量的人工配合饵料,成本较高。
3.5.6水槽饲养法
在有水源但不宜建池的地方可用此法饲养泥鳅。
水槽长1.5米,宽和高各1米。
在其一侧或两侧开设直径3~5厘米的进、排水孔。
孔口安装网目2~3毫米的密眼金属网。
槽内堆放粪肥和泥土,水深30厘米左右,注水可用水管由上向下注入,也可将槽放在流水处,任水自由进入、排出。
水槽应置于向阳避风处,水温不能低于15℃。
每只水槽可放养3~5厘米的泥鳅苗1~1.5千克。
投喂糠麸、糟渣、蚕蛹、螺蚌和禽畜内脏,每天投喂1次。
一般4月份放种,到年底可增重8~10倍,每只水槽可收获泥鳅8~15千克。
3.6庭院式养殖
庭院式养殖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在家中设缸或编织筐、砖砌小池,以塑料膜铺填,上面再铺泥,形成容器进行养殖;另一种是在房前屋后庭院中挖小池,规格为100~200平方米,深60~70厘米,池底铺泥,水深约50厘米。
小池每平方米可放泥鳅苗约1千克,大池每100平方米放养泥鳅苗种8~10千克。
根据换水条件增减放养量。
养殖过程中注意勤喂饵料,勤换水,投饵要少量多次。
饵料除鱼粉等动物性饵料外,还要投喂部分植物性饵料,如米饭、麸皮、酒糟、菜叶、水草、米糠、豆渣、饼粕等,也可喂些配合饵料。
坑道施肥以家畜肥为主。
庭院养泥鳅可自繁、自育苗种,只要保留适量亲泥鳅便能获得足量的苗种。
在繁殖季节,成熟亲鳅不必注射激素,只要在饲养水体中给予微流水刺激,就能繁殖。
在庭院式养殖中,可与黄鳝、革胡子鲶一起进行混养。
另外,泥鳅可以与常规家鱼、鳗鲡等混养,尤以鳗鲡、鲢、鳙草鱼混养效果好。
泥鳅不与家鱼争食,且能疏松底质,促进有机物分解及微生物的繁衍,为鱼类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但是,鲤、鲫、罗非鱼等与其争食厉害,互相影响大,故不宜混养。
泥鳅和家鱼混养时,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200尾,约占总放养量的20%。
3.7大水面鱼、鳝、鳅混养
据方云东(1999)报道:
在100×666.7平方米的荡滩中进行鱼、鳝、鳅混养,年底共收获鲢鱼8750千克,银鲫鱼种15000千克,黄鳝1550千克,泥鳅2000千克。
具体做法如下。
3.7.1准备工作和苗种放养
荡滩面积100×666.7平方米,平均水深1.2米,池埂修固坚实、不渗漏。
配备柴油机2台,2套拖排泵,船2条,冬季干塘,用石灰消毒,清整,曝晒半个月。
苗种来源:
鲢、银鲫为专用塘培育,黄鳝、泥鳅为市场收购。
放养情况见表2。
表2鱼、鳝、鳅放养情况
3.7.2饲养管理
黄鳝种当天收捕当天放养,选腹部颜色黄且杂有斑点者,规格40~50尾/千克。
苗种下塘先用3%~4%食盐水浸浴5分钟。
种植水草:
在浅水区移植水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养殖 技术资料 泥鳅 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