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资料最新甲鱼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
- 文档编号:28629394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65
- 大小:78.61KB
养殖技术资料最新甲鱼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
《养殖技术资料最新甲鱼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殖技术资料最新甲鱼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殖技术资料最新甲鱼养殖技术资料全集
本文由网络资料整理合并所得,内容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三农书屋: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鳖的生物学特性3
第一节鳖的外形特征4
第二节鳖的消化系统5
第三节鳖的呼吸系统5
第四节鳖的神经系统6
第五节鳖的生死系统6
第六节鳖的泌尿系统7
第七节鳖的血液循环7
第八节鳖的免疫系统8
第九节鳖的生活习性9
第十节鳖的食性10
第十一节鳖的生长与繁殖10
第二章鳖的养殖管理14
第一节稚鳖培育技术14
1抓好对稚鳖的处理关15
2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15
3投喂营养全面、有诱食性易消化饲料17
4抓好日常管理工作17
第二节稚鳖越冬技术17
第三节幼成鳖的饲料管理20
第四节亲鳖的饲养管理与人工孵化24
第五节工厂化加温料鳖养殖技术27
1鳖苗投放27
2饲养管理28
第三章鳖病虫害的预防30
第一节健壮鳖苗的繁育31
第二节优良的水环境创立32
第三节控制与杀灭病原体34
第四节免疫预防36
1土法疫(菌)苗的制备36
2疫苗接种37
第五节鳖常见病的预防和操作规程37
第四章鳖常见病的防治41
第一节鳖病类与诊断41
1鳖病的分类41
2鳖病的诊断42
第二节鳖的病毒病45
1鳖的病毒综合症45
2鳖鳃腺炎病47
3鳖的出血病48
第三节鳖的细菌性疾病48
1鳖腐皮病又名鳖溃烂病49
2疖疮病,又名鳖穿孔病,洞穴病51
3红脖子病又名俄在克病,阿多福病54
4红底板病56
5鳖出血性败血症58
6鳖肺化脓病60
第四节鳖的真菌病菌61
1白斑病又称白点病、豆霉菌病61
2水霉病64
3脖颈丝囊霉病66
第五节鳖的寄生虫病67
1血簇病寄生于鳖血红细胞、肝细胞的寄生虫病68
2锥虫病69
3水蛭病70
4钟形虫病72
第六节鳖的其他疾病74
1鳖的氨中毒症74
2鳖的敌害及预防75
3鳖水肿病(水鳖)76
4鳖的暑、冻害防治77
5鳖越冬死亡症78
6鳖肠胃炎79
第七节鳖常用药及其选择80
1鳖用药给药方式80
2鳖常用药81
第一章鳖的生物学特性
鳖为了适应生活环境,随着进化的演译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以增强自身的抗逆能力。
这些生物学特性保证了自然界中野生鳖正常生长繁育并延续至今。
这些有益的生物学特性已深刻地含蕴在它的遗传基因中,生命进程中在适当的条件下适时地自然地表达出来、反转过来深刻地影响其生长繁育。
这些遗传基因表达出的生理特点,生态习性不会因生长环境的变化而有大的改变。
我们进行人工繁殖鳖时就是要很好地准确地了解鳖各种习性、按其生长的固有特点去营造一个适合的环境配合它养育它,使它充分表达出有利于我们的经济和生态利益的方面,人为地避开或控制其对我们不利的方面,保证我们人工养殖的经济效益。
所以本章意在描述鳖的生物学特性,为科学的养殖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鳖的外形特征
鳖体略呈园形(或椭圆形),背、腹扁平状,除背、腹甲板之外没有其他角质盾片,且覆以柔软的革质皮肤。
背甲边缘的结缔组织甚发达,构成“裙边”。
皮肤腺缺乏,但能减少水分蒸发和干燥,便于离水较长时间的生存。
鳖背面通常呈暗绿色,但随环境的改变体色会有较大的变化起保护作用:
生活在肥沃的池塘或水草茂密的湖泊中的鳖,其背甲呈黄褐橄榄色;生活在水质清澈水流中的背甲呈淡绿色或黄绿色;生活在山区密林的岩旁水溪或水坑中的鳖背甲呈灰黄或暗黑色;而人工饲养环境下的鳖则为淡黑色或深绿色。
背部皮肤上有散状疣粒。
腹面多呈灰白色、少数为黄白色。
鳖头部粗大,俯视略呈三角形,吻突尖长,约与眼经相当。
眼小微突。
在陆上视觉甚佳,但在水中视质不佳。
在头部两侧眼后靠近下腭关节处,皮肤略向内陷,形成一对圆斑鼓膜,无外耳孔道。
鼓膜内侧有一棒状小骨与内耳相连,有听觉功能。
鳖的颈相长,近圆筒状,能自由伸缩,伸出后,头颈能前后左右移动,并可达到鳖甲长的80%左右,头颈伸向背甲一侧时,咀尖可触及后肢部。
缩进壳内后呈“U”状。
口较大,口裂延至眼后缘,尾较短,雌雄有别,雌尾长不超过裙边,雄尾可超露于裙边外。
四肢扁平粗短有力,能自由缩进壳内。
每肢五趾,趾间有蹼膜,内侧三趾,具有尖爪。
第二节鳖的消化系统
鳖的消化系统较为齐全发达:
口、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泄殖腔、泄殖孔等消化器官和肝脏、胰脏和胆囊等消化腺系统。
口中的上腭稍长于下腭,两腭均无齿,但各有一个三角形坚硬的角质啄,可咬碎螺贝类的硬壳而食之。
口腔内有短舌,肌肉质,舌上有倒生的锥形小乳突,以利咬索饵料,助于吞咽。
胃呈“U”型,分别有贲门和幽门与食道、小肠相接。
胃壁肌肉发达,弹性强。
小肠较长是体长的2-3倍,使消化的食物在此有较长的兜留时间,有利于肉食性的鳖兼食些植物性食物。
鳖的肝脏较大,分左右两叶,呈深褐色,储存有黄绿色的脂肪体,以利食物欠缺及冬眠时转化能量供应体能消耗,维持生理代谢。
所以鳖具有较强的耐饥能力。
在肝脏中有一粒暗绿色的胆囊呈圆形。
胰脏位于十二指肠前、后侧、为浅红色不规则的腺体。
第三节鳖的呼吸系统
鳖的肺较大,是一对黑色的簿膜囊,紧贴背甲的内侧,靠腹壁及附肢肌肉的活动改变体内压力从而使肺扩张、压缩起到呼吸作用。
这是鳖呼吸系统中主要的部分。
由于鳖的口咽膀胱壁粘膜上都有丰富众多的微血管,当它们在不断地吸水和排水时,都能从水中获得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
鳖的上、下颚的群毛状突起,也能行使呼吸的机能,冬眠时鳖也能象泥土中泥鳅那样进行肠呼吸。
这样,鳖具有多样的呼吸系统,加上较低的代谢水平,较缓的心跳,对血液中二氧化碳敏感性较差,以及在缺氧时能厌氧的糖酵解获得能量的生理特性,使其能在水底维持较长的时间才需露出水面呼吸。
第四节鳖的神经系统
鳖的神经系统其水平较为低下,其调节机能尚未完善,对体温尚无法进行有效调控,列为变温动物在甚低温时需以冬眠形式保存生命。
同时对外界的刺激较为敏感,声光等物理现象有较大的反映,对化学物质也有较大的反应,如水中过量的甲烷、硫化氢、氨等都会引起鳖的中毒,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若用大蒜素能使鳖产生生理调节混乱。
第五节鳖的生死系统
雌鳖在体腔背壁有一对囊状的卵巢,以系膜牵附于体腔背壁的腹膜上。
成熟的个体,卵巢很大,充满着大小不一,发育程度不同的数以百计的黄色的卵。
卵巢旁有一对白色的输卵管。
成熟的卵在此与精子相遇授精。
受精卵在向体外移动的过程中接受管壁分泌的蛋白质形成卵壳膜,随后接受石灰质形成蛋壳。
形成的鳖卵一般都停留在输卵管未端待产。
每次(窝)产卵数不等,一般在10-35枚左右。
雄鳖在体腔背壁后方、肾脏的前方有一对浅黄色长卵圆形的精巢,精巢旁由白色小管迂回盘绕而形成副睾。
从副睾通出的输精管,开口于泄殖腔。
泄殖腔的两侧有一对紫黑色的球形囊,即鳖的阴茎海棉体。
海棉体中有一个肌肉质的棒状阴茎。
阴茎平时隐藏在泄殖腔内。
阴茎未端为阴茎龟头,深褐色,展开时呈五个尖形小瓣的花(其他龟鳖类为三个),合拢时呈一朵合瓣的花形。
鳖一般在4~5龄时达到性成熟,雌雄可进行交配。
精子在雌性输卵管中可存活很长的时间,兜留二三年后精子还有很强的活力。
当水温达到20℃以上后,鳖即有交配行为,通常每年交配2-3次。
第六节鳖的泌尿系统
肾脏是鳖的主要排泄器官,成对地排列在体腔后端背壁,呈红褐色,形为扁椭圆形,周围略有缺刻、多叶状,表面密布沟纹。
左右肾各有一条输尿管,与泄殖腔相连其腹面附有橙红色细长腺体,为肾上腺。
肾脏具有调节液体平衡和排除代谢废物的功能。
第七节鳖的血液循环
鳖的心脏位于体前部略偏左侧,卵瞻形,由静肪、二心房和一心室组成。
心房壁呈海棉状,心室内有纵隔膜,将心室分为左右两半,但仍有孔将其相连,不能将左、右部份完全分开,因此进入心室的清浊血液相混于一起。
由大动肪输送到各部分的血液仍为温合血。
鳖心脏的结构虽比鱼类、两栖动物类复杂,但体积仍较小,心室尚未完全分开,只能进行不完全的双循环,加之皮下脂肪缺乏,代谢水平和神经调节机制较低,故不能使体温恒定,仍属变温动物,在水中较低下时需进行“冬眠”,在有阳光时常晒盖,一是杀菌,二是增加体温减少解能的消耗。
第八节鳖的免疫系统
免疫是指在外界抗原性物质刺激下,鳖机体产生相应的反应,这种反应是对外界刺激的对抗,尽量使机体免受外界的侵害。
免疫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细胞性抗感染免疫反应对养殖业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鳖的免疫机制机理研究的还不多,也不深入,下面就扬先乐等先生的看法,综合简述如下:
鳖的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和脾脏。
胸腺位于颈下部两侧,形状不规则,扁平肉色。
它的基本结构包括被膜小梁、皮质、髓质、胸腺小体和胸腺囊。
在胸腺中含有大量的小淋巴细胞、淋巴母细胞,还有少量的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等。
鳖体中的胸腺大小随年龄而变化。
一般在3-4龄(或200-400克)间体积大结构紧凑;4龄以上胸腺开始退化,随季节变化表现为10月份至第二年1月份胸腺中的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而春未夏初淋巴组织则相应发达,淋巴细胞数量也明显增多。
脾脏位于胃的左上方,棕褐色弯豆形。
基本结构由被膜、白髓红贿等组成。
脾脏也随季节变化,5-10月白髓较发达,冬季相对萎缩。
白髓PALS中含较多量嗜哌若宁细,其中包括大量浆细胞由此产生一定的抗体而参与免疫反应。
第九节鳖的生活习性
鳖是温带、亚热带的两栖爬行动物、生活几乎遍布除宁夏、新疆、青海、西藏之外的我国所有省份。
在国外日本、朝鲜、东南亚、西伯利亚、北美及非洲也常见其踪迹。
鳖主要生活在水中,适栖于江河湖泊池塘水库等拥有植物荫蔽处的自然生态环境里。
其生活习性是喜阳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忍饥耐冻。
这些由其生理特点决定的习性表现为:
在晴暖无风天气里,特别是阳光强烈的当午,鳖常爬上岸静伏于地伸出头晒太阳,俗称:
晒盖。
晒盖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因晒太阳能提高体温,增强体内酶的活性,加速其新陈代谢,晒盖时能借助紫外线起到杀菌除虫洁肤的作用。
但鳖较胆怯,上岸晒盖时也离水边水远,池边稍有动静就龟缩不动,或迅速潜入水中,逃避甚至钻进水底的泥少中。
正常的鳖不愿也不敢在生人面前摄食或晒盖(固定的饲养员除外),在水中也常躲在遮蔽物之下(如水花生:
水浮莲)仅露出吻端上的鼻子和头上方突出的双眼以备不侧。
鳖只生活在质地清洁的水中,对水中的氨类等反应较为敏感,且水质的不洁易引起各种疾病发生。
鳖是变温动物,外界温度(特别是水温)变化将严重地影响其生理代谢进行。
水温低于10℃后鳖即潜入泥沙或深潭底部越冬。
越冬时几乎不用肺呼吸,基本上是靠皮肤进行气体交换。
水温达15℃左右时冬眠的鳖开始苏醒活动。
20℃后就有觅食和交配行为。
18℃-38℃是鳖的生活适宜温度,28-31℃是鳖摄食和生长的最适水温(超过33℃鳖摄食活动大面下降,甚至寻找阴凉的洞穴躲藏起来)。
在食物短缺的时候,鳖很能耐饥饿,几个月不吃东西也不至于饿死。
鳖喜欢清静独居,群居的鳖常出现窝里半的现象,这种恶习在食物不足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大鳖残食小鳖、强鳖残食弱鳖。
鳖一般不进攻人类,但在受挑衅刺激后会反抗地死咬住人的手指足趾,且咬住不放,甚至是砍下鳖的头还死咬不放松。
解脱办法是将鳖放入水中,它便自动松口。
第十节鳖的食性
鳖是较贪吃的动物,食物面甚广且杂,以动物性食物为主。
在自然界仔鳖喜食水蚤、蚯蚓、水生昆虫、小鱼虾等。
幼鳖,成鳖喜食贝类(螺蚌、蚬等)小蛙、泥鳅、小鱼虾、小蟹等,若遇到不新鲜的禽畜内脏、动物尸体也爱吃。
当动物性食物来源不足时,鳖也食取幼嫩的水草、瓜菜、谷类等植物性饵料。
在自然界鳖多在夜间出来觅食,次数也较为频繁。
鳖的消化功能很强、胃肠功能也不错,内有丰富的微生物种群,其中有些对其他水生动物可致病的细菌在鳖的消化道中滞留甚至繁殖也没引起鳖罹病,这是极为特殊的鳖生理现象。
第十一节鳖的生长与繁殖
鳖在自然界里生长速度较为缓慢。
因气候和食物丰欠关系,南方的鳖较北方生长得快。
在常温下也需3-4年饲养方能达到0.5~1.0公斤的商品鳖规格。
鳖是变温动物,在常温下鳖在南方也会因低温进入冬眠。
据一些学者研究的资料表明,鳖从冬眠中苏醒过来时的体重要比其冬眠前减轻5-10%。
冬眠是鳖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
如环境适宜,鳖则不需要冬眠可以继续摄食促进其增加其体重,这就大大缩短了其达到商品鳖规格所须的时间温室饲养就是这个道理。
目前我国多数中大型养鳖场都采用温室养殖形式。
有的采用春、夏、秋三季常温养殖,仅冬季加温控温越冬,有的是全程控温养殖。
若在养殖条件较佳的情况下,鳖的生长是迅速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喻清明等几位科研人员,通过对全程控温鳖场实例的结果得出鳖的体重增长与养殖月龄的关系表如下:
表1.11-1鳖体重增长与月龄关系
月龄01234567891011121314
体实侧值4.19.1204172104139182230280333391456526604
重
增月净增-510.9213132354348505361657078
长
值日净增-0.170.360.701.011.061.161.431.601.671.762.002.172.332.60
增长率%12212010575.644.433.730.926.721.719.018.316.615.314.8
注:
养殖条件水温28-31℃,室温32-34℃,养殖密度3-5克时80-100只/m2,40-50克,40-50只/m2;90-100克20-25只/m2;150-200克6-10只/m2;每10天换水一次,投饵比4-2%。
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鳖月龄的增长,体重的净增量越来越大,而增长速度却逐渐下降。
他们还发现雌雄鳖的生长也存在着差异,其表现为6月龄的雌鳖平均体重152克/只,略大于同月龄的雄鳖(144克/只),在月龄为7-9月,雌雄个体体重基本相等。
但此后雄鳖月净增量渐渐高于雌鳖,到14月龄雄鳖平均体重已超过雌鳖50克。
表1.11-2雌雄鳖生长差异测定结果
月龄
体重(克)
67891011121314
雌
实测量
152194238286336386440496558
净测量
4244485050545662
雄
实测量
144186232286342400466534608
净测量
4246545658666874
在整个养殖过程还存在着鳖个体生长差异。
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稚鳖经过6个月饲养,出池选别分养时测得体重与数量的百分比如下图所示。
从动物生理学上我们已经知道,动物体内的酶的活性决定了该动物的摄食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对酶的研究结果表明,使动物体内消化系统的酶活性处于最佳状态的温度是30℃。
实践也证实了这一条结论。
喻清明等人曾做过水温变化对鳖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如下表。
表1.11-3水温变化对鳖生长的影响
体重(克/只)放养出池净增日净饵料病害
规格规格重增重系数情况
28℃-30℃水温124172481.62.0未发病
24℃-26℃水温12213080.264.2因病用药两次
以上的结果是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进行的,投放大致相等的规格,经过一个月的饲养,水温28-30℃养殖的鳖出池规格(172克/只)明显高于饲养在水温24~26℃的出池鳖的体重(130克/只)净增重前者是后者的6倍,而后者饵料消耗高于前者两倍,则后者还易发生病。
据分析适宜鳖生活的18-25℃却是最不宜鳖生长的温度。
在这个范围内生活的鳖,活动能力虽很望盛需摄食能力却不见增强,频繁活动所消耗的体能得不到应有的补充更谈不上积累。
长期能量超额支出营养缺乏,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发病率随之升高。
对生长极为不利,这是人工控温养殖时应时刻关切的事。
在自然界,鳖达到性成熟的年龄因地而异,据有关资料表明,华北地区一般为5-6龄,湖南、江南、浙江、江苏为3-4龄,福建、台湾为2-3龄即可性成熟。
进入性成熟年龄的鳖只要水温超过20℃即会发情交配,进行体内授精繁殖。
交配多在水中进行、也有在池岸边进行。
交配后20天左右开始产卵。
产卵的时间多在晚上20时至次日凌晨4时。
产卵前雌鳖会爬上岸寻找砂质场地为产卵场并挖掘产卵坑,产毕会用后肢拨沙土将坑掩埋后离去。
每次产卵数10至35不等,大多在25个左右。
一年可产卵4~6次。
卵为圆球形,少数为椭圆形,壳白淡黄色或灰白色。
卵重3~5克。
卵经2厘米左右,自然孵化时间视温度高低而定:
砂温23℃时需80天,26℃时需55天,30℃时需50天左右。
发育正常的鳖卵其动物极与植物极分界很明显,植物极为色泽鲜艳的橙黄色。
胚胎在动物极发育长大,血管鲜红。
发育晚期动植物界而消失,植物极转而乳白色。
卵壳上若出现裂纹须系稚鳖将破壳,新鳖即将诞生。
第二章鳖的养殖管理
第一节稚鳖培育技术
稚鳖在孵出后的三个月体质嫩弱,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力差,生长也较缓慢,管理不善易发疾病,死亡率高。
此阶段培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下一段的生长和整个养殖效益,是人工养殖中最关键的环节。
1抓好对稚鳖的处理关
孵出稚鳖在入池培育之前,采取一定技术措施进行处理,提高其对外界的适应和抵抗能力,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①刚孵出的稚鳖放在潮湿的砂环境中暂留1~2天后集中起来放入培育池中饲养。
试验表明,稚鳖在潮湿砂环境中暂留1~2天比直接跃入水中其生长速度要快10~20%。
成活率要高8~15%,潮湿砂环境具有提高稚鳖适应和免疫能力。
②用药物消毒稚鳖。
稚鳖在入培育池饲养前,采用药物(呋喃西林、高锰酸钾、食盐、青霉素、链霉素、漂白粉等)消毒,不仅能提高成活率,又能加速其生长。
药物处理过的稚鳖,生长速度要快4~15%,成活率提高5~20%。
在使用药物中,以10PPM的呋喃西林消毒方式最好;高锰酸钾虽是常用消毒药物,但易烧伤稚鳖皮肤,慎用。
2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鳖有其特殊性生活习性,稚鳖个体嫩弱,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其更需要特殊的生活环境。
1培育池结构、底质的条件
敏感期稚鳖池以水泥长方形池最好,面积以10m2为宜。
试验表
明,2.5m2与12m2的二种培育池,以30只/m2的放养密度,结果12m2的稚鳖比2.5m2稚鳖生长速度快13%,成活率高3%。
池子高度60cm,蓄水30~50cm。
池子从进水口往出水口方向以2%的坡度递减,饲料台兼晒盖台设在出水口处。
底质可铺砂粒、泥土、藏蔽物等,试验表明,以通过14号筛不能通过30号筛的砂粒为最佳,这类砂粒较细,通气性良好,稚鳖在受惊吓时迅速钻入砂层中,娇嫩的皮肤不易被损伤,而且砂粒不易板结。
在饲料台下方不铺砂粒,用排污管能较彻底地排除污物,保证水质的清新。
2水源、水质、水温的保障
培育稚鳖以无污染的江河、湖泊、水库水为佳,池水要保持一定的浮游生长,颜色呈黄绿色,透明度约40cm左右,每天至少清除一次深入池底的残饵。
水温控制在30℃±2℃。
夏季(7~8月)高温时期,要采取防署隆温措施,在池子顶部搭阴棚或注入部分凉水;秋冬季采用加温措施进行加温,保证适宜的生长温度。
3周围环境的要求
稚鳖培育池周围的环境要背风、向阳,安静,避免污染和噪音。
满足三喜(喜静、喜阳、喜洁);消除三怕(怕晾、怕风、怕脏)的习性。
4合理的放养密度
合理的放养密度是加快稚鳖生长,提高其成活率,增加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
敏感期稚鳖放养密度以20~40只/m2为好。
这种放养密度稚鳖成活率高(约93~100%),生长速度快(0.55~0.075克/只天)。
过密或过稀的放养密度,都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3投喂营养全面、有诱食性易消化饲料
饲料是培育稚鳖的物质基础,稚鳖生长的快慢及成活率的高低,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饲料。
多年的实践证明,敏感期稚鳖饲料要求精、细、软、嫩、易消化、有诱食性、营养价值高。
目前我国生产的稚鳖配合饲料,对于敏感期稚鳖的营养需要已基本满足,若再经添加更佳。
方法为:
配合饲料加上20%的红虫,然后用蔬菜汁调和成面团进行投喂,这种加工后的饲料非常符合稚鳖营养生理要求,因此,稚鳖喜好,生长快,成活率很高,试验证明,这种饲料比单纯的配合饲料稚鳖生长快15%,成活率高3%。
4抓好日常管理工作
精心管理才能出效益,敏感期稚鳖要特别精心护理,坚持每天早晚巡池,每天早、中晚三次记录水温、气温、PH、透明度、水色状况等参数,保持水呈黄绿色,每天观察2次稚鳖晒背、摄食等活动情况,发现病鳖应立即离换池水并进行消毒处理。
第二节稚鳖越冬技术
稚鳖泛指小于50克重的小鳖,由于鳖苗出壳时间不一,入冬时的体重基本上在20克左右,稚鳖越冬主要有二种形式,一是加温打破其冬眠,让其继续摄食,继续生长,这可在短时间里加速培育,另一种是自然温越冬。
加温养鳖有很多优点,但这投资大,运营成本也高,一般养殖户难以承受。
目前多数兼营的养殖户养殖数量不大,规模小,为了节省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通常选择自然温越冬形式。
为了做到安全越冬,有一些养殖技术是必须掌握的。
自然温养殖鳖,有一个漫长严冬和寒春需渡过,对鳖来说就是冬眠期。
只要自然水温低于12℃鳖就要进入冬眠状态,由于南北不同平原山区不一,少则4个月,多则6个月。
稚、幼鳖在冬眠时新陈代谢是非常微弱的,此时它主要依靠消耗体内所积蓄的营养来维持其生命。
冬眠时间越长、它所消耗的体内营养也就越多。
有资料表明体重一般会减轻10~15%,对外抗逆力变差,容易染上各种疾病。
体质弱的鳖往往难过冬眠这一关。
为了减少冬眠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对自然温越冬的鳖群应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2.1冬眠前的准备工作
2.2.1.1越冬池的准备自然温越冬用的养鳖池要考虑到低温时防寒防冻的需要:
池最好选择避风向阳处,池宜深些,沙层也应厚一点。
一般池深在1.5-2.0米,沙层30-40厘米,池水保持在0.8~1.0米左右(水深有利于保温、恒温)进排水方便。
若是庭院养鳖最好的在高处修一蓄水池以备用。
2.2.1.2鳖苗的强化培育
鳖苗为了能安全越冬,在稚鳖阶段就必须强化培育。
强化培育主要手段是投放的饮料要求达到细、软、精、嫩、营养全面易消化。
经过训化后的稚鳖饵料中在人工配合饲料中添加鱼糜、螺肉、猪肝牛肝和菜果汁。
日投饵量为稚鳖体重的5~7%,(干物质为体重的3~5%),每天分两次投、早晚各一次。
方法是用菜果汁将粉状配合饲与鱼、螺糜掺和,揉成面团后切成2mm的水颗粒放在投料台上让鳖自由采食。
通常在投食2小时后将残剩饵料收回另行处理、水体投放些水生植物兼保持清洁。
水温接近15℃时可向饵料中添加2~3%脂肪以增加稚鳖的能量储备。
2.2.2放养操作
2.2.2.1池的消毒当外界水温接近15℃时,须将过冬池进行消毒,放水50厘米。
2.2.2.2选苗消毒放养前应认真选苗一次,凡病鳖、弱鳖、伤鳖一概不入池越冬,可另开“小灶”加温养殖。
选出的好壮苗在移入越冬池前进行一次灭菌消毒处理。
消毒方法可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5分钟,或在20ppm的呋喃唑酮溶液(15~17℃时)浸泡30分钟。
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150只左右。
当水温达15℃可以入池越冬。
2.2.2.3越冬管理当水温接近4℃时应在养殖池上盖上竹帘铺上稻草保温,并添水至80厘米。
若遇严寒结冰需及时破水增氧,在越冬期尽量不要搅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养殖 技术资料 最新 甲鱼 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