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春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206218
- 上传时间:2022-10-20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3.39KB
中国的春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的春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春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年必吃年糕,南北同风。
吃年糕以祝愿生活“年年高”。
苏州的桂花糖年糕,宁波的水磨年糕,北京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均为新年糕点的佳品。
(二)除夕食俗
除夕,是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廿九)的晚上。
意思是这个晚上,“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布新。
旧俗除夕之夜,在敬祭天地祖先后,全家团聚吃“年夜饭”,称为“合家欢”、“团年饭”。
江南人家吃年夜饭,桌上四冷盆、四热炒,一暧锅,是很典型的。
年夜饭餐桌上必备一碗炒青菜或蹋菜,青翠碧绿,名为“长庚菜”;
有的还备上落苏(茄子)菜。
落苏菜以风干茄子和其他蔬果烹成,吃年夜饭时大家动筷第一口先要品尝的就是这个菜。
因吴音“落”与“乐”谱音。
除夕食俗,北方吃饺子。
守岁时包。
子时辞岁时吃,称为“更年交子(饺子)”。
北方人除夕包饺子,讲究皮薄、馅足、捏得紧,包时不许捏破,下锅不许煮烂。
如果不小心把饺子弄破,也只能说“挣了”,忌讳说“烂”字和“破”字。
除夕夜,江苏各地农村家家“画米囤”,即用漏孔小蒲包内装石灰粉,在粮囤周围以及户外四周地面上,打印出密密的石灰印子(元宝形或矢戟形),以示财产首先是粮食得到安全保护。
除夕“一夜连两年”,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炉过桌旁,剥橘子,吃花生,叫做“守岁”。
最后儿童向长辈辞岁,长辈给儿童发“压岁钱。
有些地方作长辈的在除夕深夜把橘子、荔枝等果品置于小孩睡了床头枕畔,名为“压岁果”,好让小孩年初一早晨醒时,获得新春的欢乐。
(三)过年与饮食
《尔雅·
释天》中说:
“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岁为名”,把“年”当作收获的象征。
另有一说,认为“年”字按古人的写法,是个象形字,有头有尾,四脚伸开,象一个大壁虎,是种可怕的不祥之兽,一岁之中,若没有遇见它,便平平安安地度过了,于是大家聚在一起烧些好东西吃一顿,这种庆祝的活动叫“过年”。
现在我们来看看中国人过年的饮食情况。
从南北朝到宋代,长江流域年节有饮“屠苏酒”、“柏叶酒”和“桃汤”的习俗。
饮屠苏酒据说可以避瘟疫。
柏叶酒,由柏树叶浸于酒中制成,柏为常青之树,柏叶后凋而耐久,饮柏叶酒即取其寿命长久之意。
明清以来,除夕和元旦的食俗,南方和北方已有明显的差别。
北方除夕夜多包饺子吃,以谐音取“更岁交子”的意思。
有的在饺子中放糖,祈求来年生活更甜美;
有的则在个别饺子中包一枚钱币,谁吃到了谁就会在新的一年里发财。
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
元宵又叫“汤圆”、“团子”、“圆子”,中间包糖为多,取全家团圆美满甜蜜之意。
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谐音取“年年高”之意。
直到今天,北方过年包饺子、南方过年做汤圆的习俗仍然极
为普遍。
(四)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
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
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
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
“元旦拜年?
?
作匾食”。
刘若愚的《酌中志》载:
“初一日正旦节?
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
”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
“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
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
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
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
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
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
一是饺子形如元宝。
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
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
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
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
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
吃三鲜菜。
象征三阳开泰。
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
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
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
然后连带饺子一起吃;
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年糕
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
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发现了稻种,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
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
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
公元六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
”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
将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
这一点可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得到证明。
其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
这种
糯米糕点颇具中原特色。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有糯米那样粘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俗称小黄米)。
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又黄、又粘、而且还甜,是黄河流域人民庆丰收的美食。
明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当时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
不难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谐音而来。
年糕的种类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
年糕有南北风味之别。
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
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诸法,味道甜咸皆有。
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
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
正如清末的一首诗中所云:
“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谂。
”
(六)年年有余
春节吃年饭时,家家都要有一道菜即全鱼,取年年有余之意。
在我国南方,鱼是整个宴席的最后一道菜,大家并不是真正的去吃,只是端上来摆摆样子,留到明年表示日子有富余。
还有些地区,第一个热菜就上全鱼,直到宴会结束时,大家才象征性地吃上几口。
除夕鱼寄托着人们希望家业发达、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
篇二:
春节对中国人的意义
春节对中国人的意义各国朋友都知道春节是中国的节日,并且对中国人民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备年货、放鞭炮、舞龙狮、包饺子等等,这些都已经成为了固定的风俗习惯。
人们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华儿女,而有中华儿女的地方,就有春节。
放眼中华大地,举目五洲四海,每逢春节,礼花绽放,龙舞翻飞,欢声笑语荡漾,春节热闹了中国,春节也正走向世界。
春节不仅是中国人的春节,也是世界的春节。
中国的春节,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是送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
春节首先是个亲人的节日、家庭的节日,而人特别是中国人最看重家庭和亲情。
中国有句老话:
“大年三十吃饺子,没有外人”,意思是说一年忙到头的人们,四处漂流的人们,过春节时一般都要回家,父子两代,祖孙三代,甚至四世同堂,敬杯酒,鞠个躬,父慈子孝,母良妻贤,人们在鞭炮声中,在锣鼓声中,在欢笑声中,享受着人间温暖。
这种温暖同金钱无关,同权力无关,同势利无关,是骨肉情,阖家欢。
同时,春节还是加深人与人之间感情、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节日,是团结的节日。
不但在亲人之间,即使在互不相识“外人”之间,包括在有些隔阂、有些矛盾的人们之间,春节见面时也会客气一点,会有笑容和宽容。
有点理解和关心,一句“恭喜发财”,一句“新春愉快”,谁听了谁高兴。
总之,春节是使人和睦相处、欢乐愉快的盛大节日。
春节是集中展现传统文化的节日。
过春节,是对和平、友谊和亲情的检阅和激励,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祷。
春节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受人喜爱,深入人心。
春节更是深入着中国人心,重家庭、重亲情。
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
春节也就是过年,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有神圣不可动摇的位置!
它的重要意义完全可以与西方的圣诞节相媲美,有过之而无不及。
西方人信基督,而我们中国人是伟大孔子精神孕育的子民!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东西,到今天,很多已经被我们弄丢了,是谁之过呢?
答案异常沉重。
但是,唯有春节也就是过年,作为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坚强地生存下来了。
而且,是任何力量也不可能使它屈服、使它磨灭的!
是任何外人也不能染指的!
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灵魂深处的东西,是绝对不能碰的;
因为这是全体中国人乃至全球华人的共同精神殿堂!
不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留守家园的亲人,抑或是海外赤子;
不论是黄河以北,还是长江以南;
不论是垂髫童子,还是皓首老人,在农历春节到来时,在神州大地上,在全球华人聚居地,我们都要一起喜悦!
一起高兴!
一起欢聚!
过年!
这是一种怎样神奇的力量!
借用杜甫的诗句表达一下心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篇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
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