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内脏和消化管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 文档编号:14818560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PPT
- 页数:130
- 大小:32.39MB
9内脏和消化管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9内脏和消化管PPT课件下载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内脏和消化管PPT课件下载推荐.ppt(1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壁一般由三层或四层组成。
以消化管为例,内外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外膜11图:
食管横断12(三)实质性器官的基本结构1.内部无特定空腔。
2.表面被膜伸入实质内,将器官分隔成若干小叶。
如肝小叶、肺小叶等。
3.均有一凹陷区域,为血管、神经、淋巴管和排泄管等出入之处该器官的门。
如肝门、肾门、肺门等。
13图122:
肝(下面观)结肠压迹十二指肠压迹肾压迹胃压迹食管压迹14第二章第二章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消化管消化腺一、消化管1.组成: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
肛门)。
2.区分上消化道:
口腔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
空肠肛门。
15二、消化腺1、小消化腺:
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如胃腺、肠腺、唇腺等。
2、大消化腺肝胰大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16图94:
消化系统概观17第一节第一节消化管消化管一、口腔一、口腔1.交通向前:
口裂外界向后:
咽峡咽2.围成前壁:
唇两侧壁:
颊上壁(顶):
腭下壁(底):
口底软组织3.分部:
以上下牙弓分前外侧:
口腔前庭后内侧:
固有口腔。
18图67:
下颌下腺及舌下腺内侧面19图95:
口腔及腭扁桃体的动脉20图:
562138-814:
面22一、口腔当上下牙列咬合时,二者仅借第三磨牙后方间隙交通。
临床病人牙关紧闭时可经此插管或注入营养物质。
4.内容:
牙、舌等器官。
23图47:
口腔望诊24图102:
舌背面25
(一)口唇和颊1.组成:
均由皮肤、皮下组织、肌(口轮匝肌、颊肌等)及粘膜组成。
2.结构:
口裂、口角、鼻唇沟、人中等。
26图:
127
(二)腭1.区分前2/3:
硬腭(由骨腭+粘膜构成)后1/3:
软腭(由软腭肌+粘膜构成)2.结构:
软腭腭帆中央:
腭垂两侧前:
腭舌弓后:
腭咽弓。
咽峡:
由腭垂、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为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28颅底外面图29图95:
口腔及腭扁桃体的动脉30图48:
口腔顶31(三)舌1.功能:
协助咀嚼、吞咽,感受味觉,辅助发音等。
2.位置:
口腔底。
3.形态:
(1)上面:
又称舌背。
以界沟分前2/3:
舌体(前端:
舌尖)后1/3:
舌根
(2)下面:
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襞4.构造粘膜舌乳头:
舌体舌扁桃体:
舌根肌舌内肌。
舌外肌32图102:
舌背面33图96:
口腔底34舌4.构造
(1)舌乳头:
丝状乳头:
司一般感觉。
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含味蕾:
味觉感受器叶状乳头
(2)舌内肌:
舌纵肌上纵肌下纵肌舌横肌舌垂直肌35图54:
舌36图103:
舌肌37舌外肌:
图5538图69:
咽肌和舌外肌图70:
咽肌(后面观)颏舌肌、茎突舌肌、舌骨舌肌颏舌骨肌、下颌舌骨肌、茎突舌骨肌、二腹肌甲状舌骨肌39(3)舌外肌颏舌肌单侧收缩:
舌尖伸向对侧双侧收缩:
伸舌向前下茎突舌肌:
拉舌向后上。
舌骨舌肌:
拉舌向后下。
舌腭肌40(四)牙1.形态牙冠:
露于口腔内牙颈:
被牙龈覆盖牙根:
埋于牙槽内。
2.构造釉质:
牙冠表面牙质牙骨质:
牙根、牙颈表面牙(髓)腔:
牙髓(由血管、神经、结缔组织构成);
牙冠腔、牙根管(根尖孔)。
3.牙周组织:
包括牙周膜、牙槽骨、牙龈41图96:
口腔底42图100:
牙的构造模式图434.分类
(1)据功能分:
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
(2)据生长先后第一副:
乳牙,20颗。
第二副:
恒牙,32颗。
5.牙式
(1)以“十”记号划分四区表示。
(2)以罗马数字-表示乳牙。
阿拉伯数字1-8表示恒牙。
如:
表示右下颌乳侧切牙。
表示左上颌第一前磨牙。
44图:
38-52:
牙45(五五)口腔腺口腔腺:
又称唾液腺1.腮腺:
位置:
耳廓前下方上达颧弓。
下至下颌角。
形态:
三角形。
腺管:
从前缘穿出,在颧弓下一横指横过咬肌表面。
开口:
穿颊肌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粘膜处。
46图57:
唾液腺47图50:
咀嚼肌48图:
38-56:
舌和唾液腺49图:
腮腺和面侧区的水平断面50图67:
下颌下腺及舌下腺内侧面512.下颌下腺位置:
下颌骨体内面的下颌下腺凹处。
沿舌下腺内侧前行开口:
舌下阜。
3.舌下腺:
舌下襞深面。
分大、小腺管。
开口小腺管:
约10条,舌下襞。
大腺管:
52图47:
口腔望诊53二、咽二、咽1.形态:
前后略扁的漏斗状肌性管道。
前:
鼻腔、口腔、喉腔后:
颈椎上:
颅底下:
平第六颈椎体下缘食管。
3.咽腔分部:
以软腭与会厌上缘分鼻咽:
颅底软腭平面。
口咽:
软腭平面会厌上缘平面。
喉咽:
会厌上缘平面第六颈椎体下缘平面。
54图105、108:
咽侧、前壁55咽4.咽腔各部结构:
(1)鼻咽后壁上部:
咽扁桃体。
侧壁:
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
(2)口咽:
侧壁前:
腭咽弓,腭扁桃体窝舌会厌正中襞(3)喉咽:
梨状隐窝56图:
5657图102:
舌背面58图105、108:
咽侧、前壁59咽5.咽淋巴环:
由咽扁桃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共同围成,为呼吸道、消化道上端防御结构。
6.咽腔交通:
向前鼻后孔鼻腔。
咽峡口腔。
喉口喉腔。
向两侧:
咽鼓管咽口咽鼓管鼓室向下:
食管。
60图:
38-87:
声音感受途径61三、食管三、食管1.形态:
前后扁的肌性管道,长约25cm。
2.分部颈段:
长约5cm。
胸段:
长约18-20cm。
腹段:
长约1-2cm。
3.狭窄第一狭窄:
起始处,距中切牙15cm。
第二狭窄:
左主支气管跨越处,距中切牙25cm。
第三狭窄:
穿膈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40cm。
意义:
为异物滞留和肿瘤好发部位。
4.位置毗邻上端:
第六颈椎下缘高度接喉咽部。
下端:
第十一胸椎左侧接胃的贲门。
62图107:
咽肌(后面观)图109:
食管前面观63食管颈段:
位于颈椎与气管之间,两则为甲状腺侧叶及颈动脉鞘。
前为气管、左主支气管、心及心包,先位于胸主动脉的右侧向左过胸主动脉前方,穿膈的食管裂孔。
前方为肝左叶。
5.构造粘膜层:
形成纵行皱襞。
粘膜下层:
含粘液腺。
肌层:
内环、外纵两层,上、中、下1/3。
外膜:
纤维膜64图358:
颈部横断面(C5)图377:
腹上部器官和腹腔动脉65图368、369:
纵隔左、右侧面66图122:
肝(下面观)结肠压迹十二指肠压迹肾压迹胃压迹食管压迹67图:
食管横断68四、胃四、胃1.形态两口入口:
贲门,与食管相接。
出口:
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两弯胃小弯:
朝向右上,最低处呈角状角切迹。
胃大弯:
朝向左下。
两壁:
前壁和后壁。
2.分部:
分四部贲门部:
贲门附近的部分。
胃底部:
贲门平面向左上方凸的部分。
胃体部:
中间部分。
幽门部:
角切迹与幽门之间的部分,以中间沟分右侧:
幽门管。
左侧:
幽门窦。
69图110:
胃70胃3.位置:
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贲门位于第十一胸椎体左侧。
幽门位于第一腰椎体右侧。
4.毗邻:
前壁右侧:
肝左叶。
中间:
在剑突下方直接贴腹前壁。
膈,并为左肋弓所掩盖。
后壁:
胰、左肾、左肾上腺。
胃底:
脾和膈。
71图:
腹部两种分区法72图261:
大网膜和腹腔脏器735.构造
(1)粘膜层:
空虚时形成皱襞,胃小弯处为纵行;
贲门、幽门处为放射状;
其余为不规则
(2)粘膜下层:
(3)肌层:
三层(内斜、中环、外纵)平滑肌;
幽门处环形肌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内面覆粘膜。
突入管腔形成环形皱襞幽门瓣(4)外膜:
浆膜(腹膜脏层)。
74图110:
胃75图269:
胃的肌层76图288:
胰77五、小肠五、小肠成人全长5-7m。
分十二指肠:
上连幽门。
空肠回肠:
下连盲肠。
(一)十二指肠:
1.形态与分部:
C形,分四部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78十二指肠2.位置:
贴近腹后壁,位于第1-3腰椎体的右侧和前方等,环抱胰头。
上部:
第1腰椎右侧,球部。
降部:
第1-3腰椎右侧。
水平部:
横过第3腰椎体前方。
升部:
第二腰椎左侧弯向前下,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下续空肠。
十二指肠悬韧带:
十二指肠悬肌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于腹后壁右膈脚,临床称Treitx韧带,是手术中确认空肠起始部的标志。
79图261:
大网膜和腹腔脏器80图124:
胆道、十二指肠和胰腺81图262:
小肠系膜的连属关系82图:
十二指肠水平部的毗邻83十二指肠3.结构特点:
(1)粘膜皱襞多为环形。
(2)降部后内侧壁十二指肠纵襞,其下端膨大(即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大乳头),为肝胰壶腹(胆总管胆总管与胰管汇合而成)胰管汇合而成)的开口处。
(二)空肠和回肠1.位置:
位于腹腔中下部,结肠所围成的方框内。
2.固定:
借腹膜形成的小肠系膜固定于腹后壁,故又称系膜小肠。
84图124:
胆道、十二指肠和胰腺85图287:
胆总管与十二指肠的连接86图288:
胰87图94:
消化系统概观88图176:
腹后壁腹膜的配布893.空、回肠比较空肠回肠长度近侧端2/5远侧端3/5位置腹腔左上腹腔右下颜色粉红粉灰管径、管壁粗、厚细、薄血供丰富较丰富血管弓级数1-2达4-5粘膜皱襞高而密集低而稀疏淋巴滤泡孤立淋巴滤泡孤立淋巴滤泡、集合淋巴滤巴90图113、114:
空、回肠(内面观)91图272:
小肠的粘膜和肌层92图312:
小肠的神经93六、大肠六、大肠分盲肠、囊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五部。
结肠和盲肠特征性结构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一一)盲肠盲肠1.位置:
右髂窝内,大肠起始部,多为腹膜内位器官。
2.形态:
盲囊状。
3.结构:
94图115:
结肠(外面观)95图:
38-260:
腹部的分区和平面96盲肠回盲瓣:
粘膜层在回盲口(回肠开口处)形成上下两片唇形皱襞。
作用:
具有括约肌,可控制回肠内容物进入盲肠速度,防止大肠内容物逆流。
回盲瓣下方约2cm处阑尾开口。
4.阑尾
(1)位置:
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位置多变。
(2)形态:
蚓状盲管,一般长6-8cm,有三角形系膜。
97图77:
盲肠和阑尾98图275:
阑尾99图275:
阑尾100盲肠(3)根部体表投影:
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称麦氏点。
(4)寻找根部标志:
三条结肠带汇合处。
(二)结肠升结肠:
沿右侧腹后壁上行肝右叶下方。
横结肠:
常向下弓形弯曲,活动性大。
降结肠:
脾下方沿左侧腹后壁下行。
乙状结肠:
左髂窝内,活动性大,易扭转。
101图94:
消化系统概观102(三三)直肠直肠1.与肛管分界外观:
盆膈以上直肠,以下肛管。
内腔:
肛直肠线。
盆腔后部,骶骨前方上:
第3骶椎高度接乙状结肠。
下:
穿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脏 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