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过程性评价上学期.docx
- 文档编号:20437569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52.06KB
四年级过程性评价上学期.docx
《四年级过程性评价上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过程性评价上学期.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过程性评价上学期
四
(1)班科学学习过程性评价记录单
评价
内容
成绩
姓名
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
总计
笔试
50分
积极(举手发言,提出问题并询问、讨论与交流)
20分
作业
10分
实践操作
10分
思维表达
5分
情感与态度
5分
分值
等级
赖婷婷
35.0
16
8
7
3
4
73.0
B
曾怡
49.0
19
10
10
5
5
98.0
A
徐梦琦
31.5
15
7
7
4
3
67.5
C
杨嘉迎
41.5
16
7
7
4
4
79.5
B
杨志豪
31.0
14
7
6
4
4
66.0
C
贺俊铭
17.0
14
6
6
3
3
49.0
D
江宛西
43.5
16
7
8
4
4
82.5
A
张昊天
37.5
17
6
6
4
3
73.5
B
韦采彤
31.0
16
8
7
4
4
70.0
B
康星誉
34.5
15
7
6
4
3
69.5
C
唐君宇
38.5
19
10
7
5
4
83.5
A
薛伟鹏
31.0
14
8
8
3
3
67.0
C
张梓汉
43
19
10
10
5
5
92.0
A
林国宾
37.0
15
9
7
4
4
76.0
B
曾祥琦
9.0
14
6
7
3
3
42.0
D
石本亚
38.0
16
7
8
4
3
76.0
B
廖楠
32.0
16
8
7
3
3
69.0
C
唐煌
48.0
20
10
10
5
5
98.0
A
王元昊
43.0
19
10
9
5
5
91.0
A
林进
24.0
15
7
7
4
4
61.0
C
米亮
24.0
16
7
7
3
3
60.0
C
徐伟林
38.3
17
8
8
4
4
79.3
C
邵若琳
49.0
18
9
9
5
5
95.0
A
曾彦君
34.0
15
8
7
4
3
71.0
B
赖辉涛
12.0
15
7
8
3
3
48.0
D
温健冲
37.0
18
9
9
4
4
81.0
A
卓少址
47.5
18
9
8
4
4
90.5
A
汪俊
42.5
16
8
8
4
4
82.5
A
贺骏熙
42.5
19
10
10
5
5
91.5
A
张博文
33.5
15
7
7
3
3
68.5
C
罗雨濠
45.0
16
8
7
4
4
84.0
A
黃金耀
23.5
17
7
8
4
4
63.5
C
杨溢
48.0
17
9
9
4
5
92.0
A
王明康
36.5
16
8
7
3
3
73.5
B
王郁郁
47.0
17
9
8
4
4
89.0
A
郑志辉
22.0
17
8
7
4
4
62.0
C
裴子杰
22.5
16
7
6
3
3
57.5
D
廖坚强
20.0
15
6
6
3
3
53.0
D
Sobirina
16.0
15
6
6
4
4
51.0
D
李柳烨
28.0
15
7
7
3
3
63.0
C
李炜岸
42.8
20
10
10
5
5
92.8
A
林立培
33.0
16
7
7
4
4
71.0
B
唐安
43.0
16
7
7
4
4
81.0
A
赖娴悦
32.0
18
10
9
5
5
79.0
B
宋卫一
35.5
17
8
8
4
4
76.5
B
林伊婷
22.5
17
8
7
3
4
61.5
C
过程性评价初探(草稿)
摘要: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也迫在眉睫。
过程性评价正是新的评价理念的产物。
本文谨对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含义、特点及其实施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维度进行浅析,以供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
过程评价过程性评价
弄清楚课程评价的外延和内涵是理解本文所讨论的基础。
教育评价是评价者对教育机构(正式和非正式)的各个层面的价值判断,包括了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而根据大课程论的观点,广义的课程包括了教学,课程评价也就包括了教学评价。
课程评价则是针对课程,从事价值判断,而所谓课程,包括了历时态上的理念、目标、内容、经验、活动等,共时态上的研制者、教师、学生、内容、环境等等项目。
本文正是建立在大课程论的理论平台上对过程性评价进行探讨的。
一.“过程”及“过程性评价”的含义(举例说明)
关于过程性评价(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例)的定义,我国的教育界很少涉及。
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对于评价的日益关注与研究,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在逐步的提升,而过程性评价在新课程改革中以其独特的优势凸现出来,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一种评价模式,但是,由于新课程实施的时间不长,人们对过程性评价仍然感到陌生,认识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所以,弄清楚过程的含义有助于我们理解过程性评价的定义与实质,推进过程性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过”、“程”、“过程”的含义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谈到“过程”这个词。
比如:
“写作的过程”、“产品制作的过程”,这主要是从时间的维度上来用的,“过程”在这里指的是写作、产品制作活动中的一个完整的时间段。
又比如:
“这种工艺品的生产过程很复杂。
”,指的是生产这种工艺产品从开始制作到产品完成的一个完整的时间段。
专门的学术词典上对“过程”的解释则显得更为规范和严密,但是却比日常生活的使用范围要狭窄得多。
《辞源》分别对“过”与“程”做了解释。
“过”
经过
过去
超越
过失
责备。
“程”:
度量的总名
法式、规章
效法
定限定额
里程、路程
考核、衡量;
显示。
将“过”和“程”合为一词,其意应该是“经过的路程”由此可以引申出过程可以指“经过的一个时间段或程序”。
《现代汉语词典》(TheContemporaryChineseDictionary)中对“过”与“程”是这样解释的:
“过”:
从一个地点或时间一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河”、“过桥”
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账”
使经过某种处理
用眼睛看或用脑子回忆
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期”、“过犹不及”。
“程”:
规矩、法则
程序
道路、一段路
路程距离
衡量、估量。
对“过程”一词的定义是:
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
《牛津当代大辞典》对“过程”(Process)的解释是:
进行、经过
自然的作用、一连串的变化
方针、步骤、过程.
《韦氏英文百科全书大辞典》(Webster’sEncyclopedicUnabridgedDictionaryoftheEnglishLanguage)中对“过程”一词的解释有:
指向于某个特定目的的一系列系统性的活动
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方式下的持续的行为、活动或一系列变化
将要进行或正在进行的行为
进行活动的条件
时间的进程和推移等。
综合以上国内外对“过程”一词的解释,可以看出对“过”的取意是“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对“程”的取意是“程序”、“行为”。
所以对“过程”的解释可以归纳为“活动的程序或行为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的一系列变化”。
我们认为,作为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而提出的“过程性”评价,其“过程”指的是课程实施意义上的过程,也是学生通过课程活动获得发展的过程。
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延续性的一面,也有阶段性的一面。
从延续性的一面看,评价关注的是在发展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从阶段性的一面来看,评价关注的是每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包括智能的与情态的效果。
(二)“过程性评价”的含义
如果“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那么,过程就包括了目的、手段、动机、策略、时间进度、场地等等因素,由此评价可以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前者是针对学习的过程的评价,而后者是对活动的效果、效益(投入产出比)的评价;前者是从方法、经验总结的角度进行的评价,而后者是从功利的维度进行的评价。
由此可见,“过程性评价”,从词义的严格分析上,很难得出确切的定义,但是,从另一方面说,“过程性评价”的概念却因此显得灵活、具体,更具有实际操作性,所以,在实践中,我们仍然可以提倡“过程性评价”。
下面我们进一步从时间、空间、目的和内容这四个维度出发对过程性评价进行分析。
在时间上,过程性评价紧随教学活动展开而展开,并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保持教学与评价的动态平衡发展。
在评价周期上,它可以短到以一个教学活动例如讨论主题为评价周期,亦可以以一节课为一个评价周期、也可以以一个单元为评价周期、也可以以一个学习模块的完成为一个评价周期。
总而言之,每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都有一个“过程”,有多少个“教学活动”,就可以有多少个“过程”,因而也就可以有多少个“过程性评价”。
在空间上,过程性评价既可以发生在课堂内也可以发生在课堂外,既可以发生在学校内也可以发生在学校外,总之,哪里有教学活动发生,哪里就可以有“过程性评价”。
所以说过程性评价是一个动态性评价体系。
在目标上,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评价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
”过程性评价打破以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的现在,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在内容上,过程性评价更多的是一种倾向于全面的立体的评价。
它所收集的信息更为丰富、更为翔实,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上所述,过程性评价所收集的信息应该包括学生学习的目的、手段、动机、策略、时间进度、场地等等因素,也就是说,要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不断变化发展的独特的“人”,而不是
静止的标准化的“产品”。
综上所述,过程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评价,内容包括:
学习方式方法、学习效果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
二.过程性评价的理念
20世纪后叶,针对传统的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弊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基于人们对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重新认识之上,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盛行于西方。
与传统的赫尔巴特的“三中心”相反,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的建构知识框架。
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身,“人在建构与创造世界的同时建构与创造自身”。
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哲学的精髓也在于说明经验的中心应该是主体在有目的地选择对象基础上的主观改造;皮亚杰的结构观和建构观也认为人的知识是在知识范畴和感性材料结合的基础上建构的,“离开了知识的建构活动就不可能有知识的产生”皮亚杰的理论中的同化和顺应正是说明了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动性。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其主旨在于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揭示出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行为主义者的所认为的“刺激—反应”,而是激发学习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其认识是在旧知识结构之上建构新结构的理论基础之上力倡发现法学习。
以上奠基建构主义理论基石的先驱们给我们现时代教育教学有益的启示是:
教学绝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机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活动,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通过以上可见,①建构主义首先是强调个体的独特经验;②建构主义关注学习,即知识获得的途径;③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个体都有很大的发展潜质(以发展的眼光去看每一个学生)。
所以,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在评价领域上,我们更加应该秉承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而不仅仅是关注学习的结果。
而过程性评价的理念正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并逐步得到发展。
过程性评价“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过程性评价紧扣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理念“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评价必须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生积极探索的推进器”。
三.过程性评价的特点
1.过程性。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
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和学生要形成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开展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
2.自主性。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反映其应该遵循的原则。
过程性评价不是简单的教育评价对象——学生作为一个知识和技能的载体,完全按统一尺度来衡量。
相反,它本着通过全方位的评价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将学生作为有个性特征、有不同兴趣特点和需要的个体,承认他们在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对他们的知识、智力和情感因素等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在评价学生的同时教会学生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符合个性特点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3.多元性。
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而且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4.整体性。
评价要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
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和弱势品质,教学就要张其长,救其短。
5.开放性。
过程性评价的评价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主张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叉和融合;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注重于以学生为中心、探究驱动(inquiry-driven)的开放性的课程;过程性评价的方法体系是以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开放性(opening)的质性评价方式为主;开放的评价体系使得过程性评价所收集的信息更加完整、翔实、全面;过程性评价多样的评价标准采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的进步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地发展。
6.激励性。
“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
评价必须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生积极探索的推进器。
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需求,坚持差异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有所发展,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让学生感到我能学,我会学,我能做,要从评“谁不行”转到评“谁更行”,要变学生“我不行”为“我能行”。
7.发展性。
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的现在,改革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原有水平的提高,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美国教育家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强调:
“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四.过程性评价的类型和评价主体
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主要有:
形成性测验、非正式评价、真实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SOLO评价法等等。
与纸笔测验大相径庭,过程性评价主要是质性的评价方式。
但过程性评价并不排除量化的评价方法
过程性的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学生和教师)、互评(学生和教师)和社会评价。
评价主体可以是学生本人、家长、同学和教师。
由此,把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和家长评四个部分。
考虑到家长所能利用的时间有限,所以只把家长列为辅助评价者,只要求他们对学生在家的学习过程进行简单的观察和评论。
学生评的内容与教师评的内容基本相同,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教师的理解能力不一样,所以呈现给教师的评价表可以直接用比较术语化的语言,而呈现给学生的评价表则可以用问题式的而且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
五.过程性评价的内容
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首先确定各学科需要评价的内容,然后把这些内容一步一步具体化,最后具体为可观察的行为表现,以便于操作。
过程性评价的内容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划分为:
课堂学习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
以科学为例:
课程标准中列出的知识内容
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
深层的学习方式
科学的信念和态度
对问题的敏感性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学生科学探究水平的维度:
从社会的角度认识问题的水平
掌握科学方法/技能的水平
个人技能的发展水平
科学概念的掌握水平
1.关注能力:
兴趣和注意,提出课题,制订学习计划
2.调查能力:
聆听他人讲述,书面阅读理解,灵活运用资料,采访,用问卷调查,观察、实验、体验,选择信息
3.交流能力:
叙述,交谈,写作,记录、整理资料,发表意见
4.评价能力:
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5.交际能力:
与同学合作学习,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
6.运用计算机能力:
运用计算机,运用信息技术设备,运用英特网
7.英语能力:
熟悉和亲近英语,积极用英语会话
日本东京都江东区第三町小学《学生学习水平达成程度评价表》中的项目
关注能力
调查能力
交流能力
评价能力
交际能力
运用计算机能力
英语能力
(唐磊译)
六.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和程序
过程性评价可以采用随堂评价(包括:
口头评价、对照表式和问卷式),指随堂测验,主要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另一依据是过程性评价的结果,过程性评价的具体方法见后)。
测验的次数由该单元的学时数、学科性质、学习内容来确定。
一般来说,每一个单元的测验次数以一至二次为宜。
考查的内容以知识的理解为主。
试题的编制与考试的组织由任课教师自已完成。
过程性评价亦可以采用阶段评价(包括:
成长记录、学习档案袋、记录表等),指单元测验,成绩可用作考查学生学习某一单元的终结性评价的依据,在通常情况下,每一个单元结束时都要进行一次单元测验。
考查的内容以知识、技能的简单应用为主。
试题的编制由教研组完成,考试的组织由任课教师实施。
下面采用表格的形式、以数学科为例,来简要说明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方法和程序。
项目
等级说明
自评
同学评
老师评
综合
A
B
C
A
B
C
A
B
C
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
A真正理解并掌握;B初步理解;C参与有关的活动
是否认真(听讲,做作业)
A认真;B一般;C不认真
积极(举手发言,提出问题并询问、讨论与交流,阅读课外读物)
A积极;B一般;C不积极
是否自信(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想法)
A经常;B一般;C很少
是否善于与人合作(听别人意见,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帮助别人)
A能;B一般;C很少
思维的条理性(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A强;B一般;C不足
思维的创造性(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A能;B一般;C很少
总评
七.过程性评价中质性评定的可操作性
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多样,其工具也不拘一格,主要有测验题目、自我/同伴评定量表、学习日志、教师、家长的观察记录等。
评价结果主要以一种质性的文字描述呈现出来,这就涉及到质性评定的可操作性问题。
在操作过程中,评价者主观偏见、已有定势、评价者对评价信息的掌握、评价者的精力投入等。
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过程性评价的过程中,把量化的评价和质性的评价结合起来。
过程性评价分为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为量化评价,以封闭问题或表格的方式出现,其优点是易操作,但缺点是会让学生之间形成对比;后一部分为质性评价,以开放问题的形式出现,其优点是能让学生拥有表达自我的机会,但缺点是这样的信息不便于管理。
当然,没有任何一种评价方式是绝对的好或是绝对的坏,我们需要在量化和质化之间取得平衡。
我们的朝这一方向的努力在评价量表的制定上凸现出来。
评价表分为三个分量表。
第一是学生自评和小组评,第二是教师评,第三是家长评。
1.学生自评与互评。
在每一章开始的时候把学生自评和小组评分量表派发给学生,并利用一小段时间跟学生一起明确本章的学习目标和评价内容。
b)质性化自评。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能在质性化自评的表格内填写和修改。
这样做不但能够解决学生在自评时缺乏积累和记录而造成难以填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评定是教学的一部分,而不是教学结束后的工作,这样能促使学生把表格的填写作为作业的一部分,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反思。
但是,这样做的前提首先要求教师们在每一章开始的时候都给学生布置一个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任务,并且对这个任务进行必要的解释,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时地提醒学生们对表格进行填写和修改;其次,我们可以把学生质性化自评的表格适当扩大一点,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填写和修改。
c)量化自评与互评。
在每一章的复习与回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量化自评与小组评。
这时候的工作包括:
第一,让学生对这一章所进行的质性化自评进行回顾,在量化表中给予自己一个评定;第二,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评。
2.教师的评价
d)教师对学生的质性评语需要平时的积累。
建议可设一个本子把平时学生的特殊表现或作业情况记录下来,作为质性评语的原始素材。
这种评语不需要求全面,对学生一些具体行为的评述反而会让学生有被老师关注的感觉。
e)教师对学生的量化评定可弥补质性评语的不全面的缺陷,这部分可在每一章结束时根据学生的测验成绩、作业情况以及课堂提问等表现来判断。
3.家长的评价。
家长评分量表可在每一章内容结束后派发给学生,让学生拿回家给家长填。
家长评价可重点针对学生在家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社会实践方面;分为量化与质性化两部分,量化的可用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过程 评价 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