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师德师风师能建设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讲话稿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233242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1.93KB
强化师德师风师能建设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讲话稿Word下载.docx
《强化师德师风师能建设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讲话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师德师风师能建设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讲话稿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众所周知,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创造者,也是思想的教育者和道德的示范者。
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
“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崇高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象,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它对于教育质量的影响比起言语教育具有更强的心灵渗透力,也更持久,更深远。
这就要求我们从自身做起,努力增强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做一个贵在奉献、乐于奉献的好教师。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为此,教师应把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以教为志、以教为荣、以教为乐。
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品格特征的重要体现。
关于师风,即指教师的学风、教风、作风及行为规范。
它是师德的延伸和补充,是师德的表现形式和载体。
我们知道,优良的师风对于塑造教师队伍形象、培育优秀人才、打造良好的学风等都至关重要。
首先,优良的师风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是学院办学的主体,是学院品牌的铸造者。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业务精湛、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师资队伍,已成为目前高校抢占发展先机的首要任务。
其次,优良的师风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教风则是影响教学质量最关键和最活跃的因素。
创建优良的师风教风,使学院始终保持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教学状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证。
再次,优良的师风是培育良好学风的前提。
学风是学习方面的风气,它既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保证,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途径。
作为学院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者和直接实践者,教师践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既是向学生传授专业技术知识的“教书”过程,更是向学生传递道德观念、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的“育人”过程。
优良的师风能促使在教师中形成严谨治学、刻苦钻研的优良学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良好教风和求真务实、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引导学生确立严谨的学习态度。
这样,既能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又能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关于师能,即教师的执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包括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技巧,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
即所谓技高为师。
一位具有良好师能的教师,才会在教学中显露出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
一般表现在,具有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闪光的哲理、恰当的态势、流畅的表达、娴熟的技能等方面。
通过这些途径不仅使学生更加喜爱上你的课,而且会增添学生对你的敬慕,进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合,学习氛围更加浓厚,教学环境更加融洽。
不妨这样来理解和认知教师的能力。
其一,应该有娴熟的施教知识和技能。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作为一名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
我认为,在这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且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信息时代面前,就目前所面临的沧州大发展、快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时代背景这样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下,可能我们仅凭“一桶水”就不行了。
要给学生一杯水,就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汲取,化作一条拥有源头活水的长河。
特别是我们高职院校的教师,只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积累得充分,才能在课堂上从容授课,才能取得好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才能得到学生的敬佩和信赖。
这就要求我们高职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学识和娴熟的技能,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教学效果,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方法。
说白了,真正能够做到拿起课本蹬得了讲台,撂下教案上得了机台。
为此,我们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潜心学习,刻苦钻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施教水平。
其二,应该有熟练掌握现代技术的操作应用能力。
也就是要勇于实践。
教师应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作为我们高职院校,要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广泛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情景式、虚拟式等现代教学方式,融教、学、做为一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使课堂中所学到的变为工作上用得着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实训兴趣。
要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育模式。
其三,应该有融洽的团队理念。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出生产力、出战斗力。
要自觉把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同学院各项办学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院光荣我光荣,我为学院添光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为职业教育真诚奉献的职业理想,努力发扬团队精神,克服“短板效应”,处理好扬长与避短的关系。
其四,应该有创新的执教精神。
也就是要富于创新。
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所谓“技高为师”,如果教师自己都没有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前沿的创新精神,如何面对学生、教育学生呢?
据我了解,目前学院的学术氛围就不够浓厚,一年下来没有申报几个成果,更不用说优秀成果。
为此,我希望广大教师要不断的认识自已,发现自己,解剖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努力成为学生学习技巧的传授者和学习障碍的诊断者;
成为教学和实训的践行者;
成为团结和沟通协作的承载者;
成为教学科研的学术引领者;
成为预知未来社会需要的先行者。
总之,就师德、师风、师能的关系来讲,“师德是教育之魂,师风是立教之本,师能是发展之基”,高尚的师德是提高师能的前提,精湛的师能是实践师德的基础,良好的师风是师德的外在形式。
教师不仅要有一颗忠诚教育事业的敬业之心,还要一定是一位“德能”兼备的师范之人。
试想一个教育教学能力不合格的教师,能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道德责任吗?
因为高尚的师德,优良的师风,精湛的师能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教师的“德与能”,直接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呼唤和期待优质教育的今天,师德、师风与师能同等重要,相辅相承,相互作用。
二、强化师德师风师能建设的必要性
探索师德建设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对目前学院的师德现状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近些年来,为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学院从建章立制入手,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采取了若干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收效明显。
总的来说,我院绝大多数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他们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忠实于高等职业教育本职,辛勤耕耘,甘为人梯,默默奋战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第一线,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奉献了满腔热情和全部精力;
他们坚守信念、矢志不渝,热爱教育、热爱学院,不计个人得失,真诚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树立起了职院的良好师风、教风。
他们当中不乏师德高尚、学养深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其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深刻地传承着一代代学子,影响和带动着广大教职员工精心地教书育人,勤奋地钻研奉献。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模范的引领和感召,才有了学院今天发展和建设的成果。
在此,我代表学院党委诚心诚意地向为改革发展进步做出过积极贡献的同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学院的教师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谋业不敬业。
有的教师职业理想定位比较低,职业信念不够坚定,把教师职位作为单纯的职业谋生手段,对教育事业缺少应有的热情和责任,缺乏敬业、奉献精神。
二是副业挤主业。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但是有的教师重教书、轻育人,或者唯教书、不育人。
有的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关心很少,对学生课外违纪甚至有伤校园风化的现象视而不见;
有的牢骚满腹,不分场合随意宣泄;
有的对教书育人的本业不用心,不安心教学和科研,一心追逐个人名利,匆忙于名利场,焦虑于得失间;
有的教师不仅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甚至利用工作时间忙活自己的事情,热衷于以盈利为目的的第二职业,甚至把本职工作放到次要位置,上课敷衍了事;
有些管理服务岗位的同志缺乏以师生为本的思想,有时不是为师生排忧解难,而是办事推诿、态度生硬,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
三是从业不爱生。
有的教师从事教育事业而不爱惜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缺乏感情,缺少爱心,不情愿为学生多付出,除了上课以外对学生思想、心理问题漠不关心;
有的对学生关心方法不得当,不是循循善诱,而是粗暴批评,甚至讽刺嘲笑,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使学生心理上受到刺激、心灵上受到伤害。
四是事业不珍重。
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言行随意,不以身作则。
学校要求学生按时上课,个别老师却经常迟到;
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课,个别老师上课却接打手机;
有的还会说些不负责任的话,做一些不负责任的事;
有的利用学生谋取私利,有的甚至变相索取学生享有的国家奖、助学金。
五是术业不专攻。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学习新知识,不研究新问题,不注重教学创新,讲课内容陈旧、方法落后、敷衍噻责;
有的不认真备课,教案多年不变,讲课东拉西扯,低水平重复。
同志们,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我们的职业是神圣的。
大家知道,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摇篮,是锻造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生力军的基地,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为此,要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积极营造良好的学风、教风,努力钻研业务,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
上述问题虽说在少数教师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应该引起重视。
这些问题也正是我们师德师风师能建设的重点所在。
三、怎样践行师德师风师能建设
倡导师德建设,首先强调教职员工特别是共产党人要树立起良好的职业操守。
大家应该了解我院的校训,即“知行合一,厚德强技”。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
其“知行合一”,意思是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二者密不可分,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
“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
当然,对于我们职业院校来说,把“知行合一”作为校训,是对其进行了拓展、延伸,重在强调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融为一体,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
我院的“知行合一”,恰恰体现了当今国家所提倡的职业教育理实一体的指导思想。
再来说厚德强技,“厚德”一词出自《周易》:
“君子以厚德载物”,是指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厚德”,意思是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推崇思想道德修炼、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这里我们强调师生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就是尊崇这个道理。
“强技”,出自古语“师夷长技以制夷”。
“技”即技巧、技能、技术、本领等含义。
“强技”,即提高技艺、增强技能。
这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注重技能培养,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教育,这也是职业教育的立身之本。
为此,我们要积极主动地深入企业,深入实训中心,提升双师素质。
近几年,随着学院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引进了一批青年教师。
为使其尽快提升施教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应适时实施导师制度,选用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的中老年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训,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使其尽快成熟起来。
同时,我们要把师德师风师能建设工作作为一项常规性、长期性、制度化工作,常抓不懈。
无论是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还是职能部门管理岗位和后勤部门服务岗位的人员,都要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将教书与育人、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支持,互相配合,积极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机制,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
(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做到爱岗敬业。
人们都说,教育是人类最高尚的事业,教师是太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
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要做到付出和奉献,而不是索取。
大家要对得起这个光荣称号,时刻提醒自己,要沉下心来治教、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要忍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防止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真正做到甘当人梯,无私奉献,做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践行者。
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层面上来讲,广大教师的责任重大。
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学院培养出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对此,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国家建设的合格人才和接班人,我们责无旁贷。
从社会和家庭层面来说,教师的责任同样重大。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托付给教师,而且现在相当多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目前在校的近万名学生,将来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对其大学阶段的教育至关重要,甚至决定其整个人生,就是因为这段时间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的形成和确立期。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经常思量,我们是不是真正履行了这个责任?
我尽到了人民教师的职责没有?
我做到爱岗敬业了没有?
我们很多优秀的教师始终如一的勤奋工作、精心育人,支撑着这种信念和行动的就是那股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所以,我们要把教书育人这种责任贯穿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当中,倾注在我们的职业生涯当中,把心血奉献给光荣的教育事业。
作为新时代高职院校的人民教师,如何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光荣使命呢?
就是要始终牢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始终牢记国家倡导的职业教育“五个对接”的原则,心无旁骛,脚踏实地,恪尽职守,塑造新人。
也正如我国职业教育创始人黄炎培(1878-1965)老先生所倡导的职业教育思想一样,要通过职业教育的学习和实践,达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目的。
这里面表达了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即培养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
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如何体现人才价值”等做文章。
常言道,“术业有专攻”。
我们高职院校所倾力培养造就的,就是不断适应社会和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有个比方这样说:
骏马能驰骋,犁田不如牛;
列车能载物,渡河不如舟。
所以说,经过你们的精心培养,我们的学生大有可为,大有用武之地。
对于我们学院讲,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讲求“理实一体化”,注重学做结合。
对于教师讲,应加大职业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要通过注重对教师”双师型“素质能力的转型,提高职业教育整体水平。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技能赛事和相应的资格考试,逐步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教师的比重,努力实现教师转型,提高双师素质比例,塑造一支支能说会做、能讲会练,既为师又能范的“双师型”师资团队。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则要从应试教育向真正的素质教育转变,既要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又要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
既要进行技能教育,又要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要从灌输教育向真正的互动教育转变,改变教案抄课本、上课教师唱独角戏,照本宣科一灌到底的教育形式。
总之,高职的课堂要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重心要重点从教室转向教室与实训中心、操作现场并重,且重在实训。
(二)用真情和真心去关爱学生,做到爱心育人。
要讲师德先讲师爱。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
“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爱心对于教师来说,是从教之基、为师之本。
要用爱心、真心和耐心去关爱学生,教育学生。
严在当严处,爱于细微间。
师爱是一种很高尚、很特殊的情感,它超越了亲情、友情,是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之情,对学生毫无保留的教导之情,是一种发自内心、不求回报的无私情感。
客观地讲,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这一职业。
教师就应该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学生,要用真情和真心。
师爱,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有了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才能产生高尚的行为。
师爱的核心理念是:
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塑造健全的人格,也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负责。
这种爱以尊重为基础,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这种爱以实现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体现在既为学生的当前负责,也为学生的未来负责;
这种爱以公正为原则,体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方面。
学生在学校的每一刻都在接受老师的教育,课堂上的教学,课堂下的讲解,循循善诱的启发辅导,释疑解惑,等等这些,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的形成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师爱,教师才能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引路人。
我们都曾经是学生,回忆当时在学校的生活,最珍重的、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真正对学生负责的老师。
所以从师生关系来说,教育不是简单的上课教书,而是像温总理讲的:
教育是灵魂与灵魂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人格与人格的对话。
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引导学生。
要做到为学、为师、为人高度地和谐统一。
做学问,博学而笃志,淡薄以求真;
做教师,痴情于讲台,教书而育人;
做人品,纯真而清正,严谨而谦逊。
(三)树立严谨的教风。
教风既包括教学、科研工作的作风,也涵盖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
只要与学生接触,就涉及教风问题。
教风是教师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的体现,树立良好的教风至关重要。
严谨的教风、精湛的专业技能是高职院校教师的根本要求。
俗话说:
名师出高徒。
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因而,要进一步加大师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培育市内外知名的学术带头人,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和知名度。
要创造性地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将课堂教学与理论实践有机结合,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倒排课程的教学思路,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做结合。
师德的重要内容就是做到为人师表,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教书育人、潜心治学作为一种高尚职责。
坚持对不同潜质的学生,因材施教,做学生循循善诱的良师,心灵沟通的益友。
在教学中,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用自己的德和才来影响教育学生,把传授知识同思想启迪、陶冶情操、心灵塑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协调发展。
师德师风师能建设是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创建良好教风、学风的重要保证。
如果教师对教学不负责任、对学生漠不关心、自我要求不严格,必然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为人师表的形象。
要形成良好的校风,我们必须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
以师德师风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良好的教风,促进良好的学风的形成,有效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程,从而激发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
一是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者就是以传授知识为业的人,只有学高才能为师。
拥有丰富的知识、追求真理、传承文化应该是教师的基本职业责任。
教育离不开上课,不教书无从育人,上好课是教师的本分,教学质量、育人水平都是通过每一堂课来实现的。
当然,这里所说的“课”不仅在教室里进行,还包括社会实践、实验、实训等各方面的内容,凡是有教学活动发生的都是课堂。
育人的质量首先是教学的质量,教学管理部门要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从每一个老师和每一堂课开始,真正做到上好每一堂课,这样学院的教育质量、育人水平才能得到保证。
二是要为老师和学生们办好每一件事。
管理和服务部门要急老师和学生之所急,真正树立师生为本的思想。
管理部门是为教师和学生而服务的,不管什么部门,基本的职能就是为师生服务。
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意识,切实为师生办好每一件事,这样才能不断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
三是要规范教师的言行。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人格、修养、形象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俗话说,“正人先正己”,也只有严于律己、修养自身,才能为学生做出表率和榜样。
所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较高的人格境界是“师者”的必备条件和首要要求。
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很深刻,甚至很深远。
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模仿教师为人处事的方式、做人做学问的风格。
教书是手段,目的是育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了教育学生,教师必须时刻规范自身的言行。
四是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和学术水平。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不仅用爱心而且用水平去教书育人。
学高为师,学凭何为高,靠学习,靠实践,靠厚积淀。
为此,要想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要学无止境,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超越自己,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
学院要根据发展实际,鼓励教师参加以提高素质、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为目的进修、深造,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创造出更多的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
鼓励学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进行有效地互动,有机地结合,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
鼓励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熟,在学院教学科研实践中挑大梁,确保学院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来学院搞讲座、做专题报告,树立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必须要把加强师德师风师能建设作为关系学院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大事来抓。
第一,建立和完善制度规范。
学院经近些年的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规范和要求,但是要真正做到规范化、制度化,还需要狠下功夫。
要充分听取老师们的意见,总结以往经验,并根据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要求,结合学院的实际来制定师德师风师能规范。
第二,建立和完善宣教机制。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研究如何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强化 师德 师风师能 建设 提升 高等职业教育 水平 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