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炉防磨防爆检查作业指导书分解.docx
- 文档编号:23157906
- 上传时间:2023-05-08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199.32KB
2炉防磨防爆检查作业指导书分解.docx
《2炉防磨防爆检查作业指导书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炉防磨防爆检查作业指导书分解.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炉防磨防爆检查作业指导书分解
华能大连电厂
2014年#2锅炉防磨防爆检查
作业指导书
检修部锅炉专业
2014年3月18日
目次
目次2
前言3
1.受热面布置4
1.1锅炉设计参数4
1.2受热面加热面积4
1.3.水循环系统5
1.4过热蒸汽系统7
2.受热面飞灰磨损检查11
2.1受热面防磨防爆检查重点11
2.2防磨防爆措施12
2.3管子磨损、胀粗质量标准13
2.4重点项目13
3.组织分工14
3.1防磨小组成员:
14
3.2检查部位的分配14
3.3防磨小组检查时间安排15
4.炉内检查人员安全注意事项15
5.检查记录16
6.小结17
前言
为确保#2炉检修质量,按我厂《质量手册》《设备检修控制程序》、《检修监理控制程序》的规定,特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由厂检修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文件附录是文件的附录。
本文件由检修部起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王彬
审核:
徐国军
批准:
解继刚
本文件由检修部负责解释。
本文件于2014年3月18日首次发布。
2014年#2锅炉防磨防爆检查作业指导书
1.受热面设计
1.1锅炉设计参数
项目
主要参数
锅炉型式
三菱CE辅助循环锅炉CCRR型露天式
锅炉种类
辐射再热强制循环锅炉
锅炉最高工作压力
20.19Mpa(206Kg/cm2g)
再热器最高使用压力
4.9Mpa(50Kg/cm2g)
过热器出口蒸汽压力
17.24Mpa(176Kg/cm2g)
再热器出口蒸汽压力
3.9Mpa(39.8Kg/cm2g)
再热器入口蒸汽压力
4.06Mpa(41.5Kg/cm2g)
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
541℃
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
541℃
再热器入口蒸汽温度
336℃
省煤器入口给水温度
280℃
大气温度
15℃
锅炉蒸发量
1150TG/H
再热器蒸发量
950TG/H
燃烧方式
燃煤、重油助燃
通风方式
平衡通风
1.2受热面加热面积
序号
名称
加热面积
1
水冷壁加热面积
总计3270m2
辐射加热面积
2680m2
对流加热面积
590m2
2
过热器加热面积
总计121300m2
蒸汽冷却壁加热面积
1510m2
一次过热器加热面积
6500m2
二次过热器加热面积
1290m2
三次过热器加热面积
1740m2
四次过热器加热面积
1090m2
3
再热器加热面积
总计3810m2
一次再热器加热面积
540m2
二次再热器加热面积
1810m2
三次再热器加热面积
1460m2
4
省煤器加热面积
总计15040m2
蛇形管
14800m2
悬吊管
240m2
1.3.水循环系统
1.3.1省煤器给水系统及燃烧室水循环系统流程
图表1
1.3.2省煤器管规格
名称
外径(mm)\材质
根数
管排列(mm)
与气流呈垂直方向
气流方向
省煤器入口连通管
Φ323.9*38.1SA106-C
2
省煤器入口连箱
Φ244.5*35SA106-C(#22G)
1
省煤器管
Φ45.0*4.2SA178-D
216
130.5
110
省煤器中间联箱
Φ219.1*28SA106-C(#22G)
2
省煤器悬吊管(上部)
Φ57.1*4.9SA178-D
108
261.0
省煤器悬吊管(下部)
Φ50.8*4.4SA178-D
108
261.0
省煤器出口联箱
Φ298.5*40SA106-C(#22G)
1
省煤器出口连通管
Φ323.9*31.8SA106-C
2
1.3.3燃烧室水冷壁管规格
名称
外径(mm)\材质
根数
管排列(mm)
与气流呈垂直方向
气流方向
汽包
上半部:
Φ1670*173SA299
下半部:
Φ1675*167SA299
封头:
Φ1675*167SA299
1
下降管
Φ406.4*38.1SA106-C
4
炉水泵入口歧管
Φ508.0*68SA106-C
1
炉水泵入口连通管
Φ508.0*48SA106-C
3
锅炉循环泵出口连通管
Φ406.4*38.1SA106-C
3
前水包
筒体:
Φ864.0*100SA299
封头:
Φ1675*167SA299
2
水包连通管
Φ508.0*48SA106-C
2
前水冷壁管
Φ45.0*4.9*5.2SA210-A1
255
58.0
后水冷壁管
Φ45.0*5.2SA210-A1
241
58.0
后水冷壁悬吊管
Φ57.1*11SA210-A1
37
348.0
后壁反拱型管
Φ54.0*5.2SA210-A1
204
69.6
后壁对流入口管
Φ57.1*6.2SA210-A1
136
104.4
后壁出口管
Φ57.1*6.2SA210-A1
136
261.0
80
副侧壁管
Φ45.0*4.9SA210-A1
68.0
89.0
侧壁管
Φ45.0*4.9*5.2SA210-A1
386
58.0
前壁上部联箱
Φ219.1*28SA106-C(22G)
1
后壁悬吊管出口联箱
Φ219.1*28SA106-C(22G)
1
后壁上部联箱
Φ219.1*35SA106-C(22G)
1
副侧壁上部联箱
Φ219.1*28SA106-C(22G)
2
侧壁上部联箱
Φ219.1*28SA106-C(22G)
2
前壁上升管
Φ168.3*17.5SA106-C
10
后壁悬吊管上升管
Φ168.3*17.5SA106-C
4
后壁对流上升管
Φ168.3*17.5SA106-C
8
副侧壁上升管
Φ168.3*17.5SA106-C
4
侧壁上升管
Φ168.3*17.5SA106-C
14
1.4过热蒸汽系统
1.4.1过热蒸汽系统流程
图表2
1.4.2过热器设备规格
1.4.2.1过热器管规格
设备名称
外径(mm)、材质
根数
管排列(mm)
气流方向(mm)
饱和蒸汽连通管
Φ168.3*17.5SA106-C
14
顶棚入口联箱
Φ219.1*30SA106-C(22G)
1
顶棚管(前部)
Φ50.8*4.9SA210-C
162
87.0
顶棚管(后部)
Φ54.0*4.9SA210-C(22G)
108
130.5
后部烟道后壁管
Φ54.0*4.9SA210-C(22G)
108
130.5
后部烟道后壁出口联箱
Φ355.6*61SA106-C(22G)
1
后部烟道侧壁入口联箱
Φ355.6*55SA106-C(22G)
2
后部烟道前壁入口联箱
Φ355.6*61SA106-C(22G)
1
后部烟道侧壁管
Φ45.0*4.2SA210-C(22G)
142
127.0
后部烟道前壁管
Φ45.0*4.2SA210-C(22G)
108
130.5
后部烟道前壁悬吊管
Φ57.1*5.4SA210-C(22G)
54
261.0
后部烟道副侧壁入口连通管
Φ168.3*17.5SA106-C
4
后部烟道副侧壁入口联箱
Φ219.1*31.6SA106-C
2
后部烟道副侧壁管
Φ45.0*4.2SA210-C
70
89.0
后部烟道侧壁出口联箱
Φ355.6*45SA106-C(22G)
2
后部烟道前壁出口联箱
Φ355.6*45SA106-C(22G)
1
后部烟道副侧壁出口联箱
Φ355.6*45SA106-C(22G)
2
一次过热器入口连通管
Φ323.9*36SA106-C
2
一次过热器入口联箱
Φ267.0*45SA106-C(22G)
1
一次过热器管
Φ54.0*5.2*5.4*5.8*6.9SA210-C
540
130.5
90.0
一次过热器管(出口管)
Φ50.8*7.3SA210-C
540
130.5
90.0
一次过热器出口联箱
Φ323.9*50SA335-P12(12CrMo)
1
过热器一次减温器入口连通管
Φ355.6*40SA335-P12
2
过热器一次减温器
Φ355.6*40SA335-P12
2
过热器一次减温器出口连通管
Φ355.6*40SA335-P12
2
二次过热器入口联箱
Φ323.9*50SA335-P12(12CrMo)
2
二次过热器(定位管、下部最外一根)
Φ54*6.9*9.9SA213-T91
Φ54*5.6*5.7*6.9SA213-T12
12
2088.0
61.9
二次过热器管
Φ50.8*5.6SA209-T1
Φ50.8*7.4Φ54*9.2SA213-22
Φ50.8*5.3*6.7*7.6*8.9*9.9SA213-T12
300
2088.0
60.3
二次过热器出口联箱
Φ381.0*65SA335-P12(12CrMo)
2
过热器二次减温器入口连通管
Φ355.6*40SA335-P12
2
过热器二次减温器
Φ355.6*40SA335-P12
2
过热器二次减温器出口连通管
Φ355.6*40SA335-P12
2
三次过热器入口连箱
Φ298.5*45SA335-P12(12CrMo)
1
三次过热器管
Φ50.8*6.9SA213-T12
Φ50.8*6.2SA213-T91
Φ50.8*5.4*7.9*10.8
SA213-TP347H
26
522.0
59.2
三次过热器管
Φ48.6*6.9*10.9*10.2
SA213-T11
Φ48.6*6.3*6.9*9.7
SA213-T12
Φ48.6**9.2SA213-T22
Φ48.6*6.4*7.0*8.4
SA213-T91
Φ48.6*5.7SA213-TP347H
416
522.0
58.1
三次过热器出口联箱
Φ431.8*94SA335-P12(12CrMo)
1
四次过热器入口连通管
Φ457.2*82SA335-P12
2
四次过热器入口连箱
Φ355.6*67.5SA335-P12
1
四次过热器管
Φ48.6*9.9SA213-T11
Φ48.6*9.2*9.9SA213-T22
400
174.0
100.0
四次过热器出口联箱
Φ381.0*75.6SA335-P12
1
1.5.再热蒸汽系统
1.5.1再热系统流程
1.5.2再热器管规格
设备名称
外径(mm)、材质
根数
管排列(mm)
气流方
向(mm)
一次再热器入口连箱
Φ368.0*22.2SA106-C
2
一次再热器管
Φ57.1*3.7SA213-T12
374
58.0
一次再热器出口联箱
Φ558.8*28SA106-C
1
二次再热器入口连通管
Φ558.8*2SA106-C
2
二次再热器入口连箱
Φ406.4*22.2SA106-C
1
二次再热器管
Φ63.5*3.7*3.9SA213-T22
Φ63.5*3.4SA209-T1
Φ63.5*3.4SA213-T12
Φ76.2*10SA213-T12
Φ76.2*10SA213-T22
400
348.0
115.0
二次再热器出口联箱
Φ457.2*28SA335-P12
1
三次再热器入口连通管
Φ558.8
2
三次再热器入口连箱
Φ457.2*28SA335-P22
1
三次再热器管
Φ60.3*4SA213-T12
Φ60.3*4.4*4.9SA213-T22
Φ63.5*4.9SA213-T22
Φ73*10SA231-T22
400
174.0
115.0
三次再热器出口联箱
Φ444.5*38SA335-P22
1
2.受热面飞灰磨损检查
2.1受热面防磨防爆检查重点
2.1.1.省煤器
对流式省煤器在运行中的损坏原因,主要是管外壁的飞灰磨损和管内壁结垢、氧化腐蚀,而以前者为主。
检查重点部位:
如每圈上部一、二、三层管;和联箱连接顶棚根部的管子;管子的弯头、吹灰器附近的管子及防磨板附近的管子等;省煤器管卡子附近。
省煤器割取样部位焊口金相检查等。
2.1.2.水冷壁
对水冷壁管的检查:
重点检查膜式水冷壁燃烧器、吹灰器附近的管子的磨损,水冷壁的密封鳍片是否变损,水冷壁灰斗处管子检查有无凹陷、点蚀,是否有锅炉发生严重缺水事故而使管子过热变形、变色;水冷壁悬吊管及对流管束的胀粗检查,取样检查时恢复管子的金相检查等。
2.1.3.过热器
屏式过热器检查重点是:
吹灰器、下部和遮焰角紧贴部分磨损检查,高温蠕胀测量,损坏的管卡修复,将跳出管屏的管子归位,取样检查时恢复管子的金相检查等。
对流过热器检查重点是:
一方面检查吹灰器周围蒸汽冲刷,另一方面检查飞灰磨损。
2.1.4.再热器
检查重点同对流过热器。
2.1.5.支吊装置
炉顶过热器支吊架完整。
炉顶吊杆应无过热,起氧化皮或变形。
烟气走廊托架完整。
灰斗吊架完整,不变形。
2.1.6金相检查
2.1.5.1割下管内壁结垢情况。
2.1.5.2内壁氧化及厚度测量。
2.1.5.3管材的组织,硬度及尺寸。
2.1.5.4碱腐蚀情况。
2.1.5.5氧化皮成分。
2.2防磨防爆措施
1.在吹灰器附近、管屏迎风面最外一排、遮焰角上部弯头处、尾部烟道卧式元件遮向板下部水平管等加装防磨板。
2.加装挡风墙,改变局部磨损区域。
3.采用局部喷涂新工艺。
4.利用检修期对锅炉四管进行金属监督检查:
割管寿命鉴定,金相组织分析。
2.3管子磨损、胀粗质量标准
壁厚磨损超过原厚度1/3时换管,磨损小于3/4时进行补焊处理;合金钢胀粗值大于2.5%、碳钢胀粗值大于3.5%时换管。
以再热器为例
1.管子的管径
一次再热器管径为Φ57.1×3.7
二次再热器管径为Φ63.5×3.7
三次再热器管径为Φ60.3×4
2.管子胀粗更换标准
一次再热器>Φ58.4mm
二次再热器>Φ65.1mm
三次再热器>Φ61.8mm
3.管子磨损更换标准
一次再热器>1.2mm
二次再热器>1.2mm
三次再热器>1.3mm
2.4重点项目
1.前墙水冷壁标高12.5米至35米管排整体更换(255根);
2.#2锅炉低氮燃烧器改造;
3.水冷壁折焰角、冷灰斗斜坡墙磨损、硬伤检查。
4.省煤器尾部两侧人孔门附近磨损情况检查
5.屏过夹屏管部位磨损情况检查
6.受热面吹灰器吹扫部位。
7.受热面防磨瓦检查、更换。
3.组织分工
3.1防磨小组成员:
组长:
解继刚
副组长:
徐国军蒋立军
成员:
吕阳、王彬、刘新峰、孙吉军、扈涛、李前胜、刘注显
3.2检查部位的分配
序号
设备分工部位(一期)
一级负责人
二级负责人
1
左侧水冷壁
刘新峰
徐国军
2
右侧水冷壁
扈涛
蒋立军
3
前侧水冷壁
孙吉军
吕阳
4
后侧水冷壁
刘注显
王彬
5
冷灰斗前侧墙、左侧墙
刘新峰
徐国军
6
冷灰斗后侧墙、右侧墙
刘新峰
蒋立军
7
二级过前部左3排
扈涛
吕阳
8
二级过前部右3排
孙吉军
王彬
9
二级过后部左3排
刘注显
徐国军
10
二级过后部右3排
刘新峰
蒋立军
11
三级过左侧1-6排
扈涛
吕阳
12
三级过左侧7-13排
孙吉军
王彬
13
三级过右侧1-6排
刘注显
徐国军
14
三级过右侧7-13排
刘新峰
蒋立军
15
二级再左侧1-10排
扈涛
吕阳
16
二级再左侧11-20排
孙吉军
王彬
17
二级再右侧1-10排
刘注显
徐国军
18
二级再右侧11-20排
刘新峰
蒋立军
19
三级再左侧1-20排
扈涛
吕阳
20
三级再左侧21-40排
孙吉军
王彬
21
三级再右侧1-20排
刘注显
徐国军
22
三级再右侧21-40排
刘新峰
蒋立军
23
末级过左侧1-20排
扈涛
吕阳
24
末级过左侧21-40排
孙吉军
王彬
25
末级过右侧1-20排
刘注显
徐国军
26
末级过右侧21-40排
刘新峰
蒋立军
27
一级过左侧1-27排
扈涛
吕阳
28
一级过左侧28-54排
孙吉军
王彬
29
一级过右侧1-27排
刘注显
徐国军
31
一级过右侧28-54排
刘新峰
蒋立军
32
省煤器左侧1-27排
扈涛
吕阳
33
省煤器左侧28-54排
孙吉军
王彬
34
省煤器右侧1-27排
刘注显
徐国军
35
省煤器右侧28-54排
刘新峰
蒋立军
36
左侧包墙过热器
扈涛
吕阳
37
右侧包墙过热器
孙吉军
王彬
38
前侧包墙过热器
刘注显
徐国军
39
后侧包墙过热器
刘新峰
蒋立军
40
联箱间左侧
扈涛
吕阳
41
联箱间右侧
孙吉军
王彬
42
吹灰器吹扫部位
李前胜
徐国军
43
锅炉结焦部位
李前胜
蒋立军
44
锅炉燃烧调整及运行温度控制
李前胜
吕阳
45
受热面金属监督检查
刘注显
王彬
3.3防磨小组检查时间安排
序号
检查部位
第一组
检查时间
第二组
检查时间
1
水冷壁
4.15
4.15
2
二、三、四级过热器、二、三级再热器
4.11
4.12
3
一级过热器、省煤器
4.18
4.19
4.炉内检查人员安全注意事项
4.1办理热力机械工作票,工作负责人同运行人员共同确认落实如下安全措施:
⑴确认#2锅炉停止运行,排水、泄压;
⑵拉开#2锅炉吹灰器总电源开关,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标识牌;
⑶关闭#1炉高温辅汽电动门、再热辅汽电动门,拉开电源开关,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标识牌;
⑷#2炉A、B侧送风机、一次风机、吸风机停止运行,拉开电源开关,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标示牌;
⑸关闭#1炉A吸风机出、入口挡板,关闭#1炉A吸风机入口挡板控制气源门,挂“禁止操作有人工作”标识牌;
⑹关闭#1炉B吸风机出、入口挡板,关闭#1炉B吸风机入口挡板控制气源门,挂“禁止操作有人工作”标识牌。
4.2办理受限空间特殊作业措施票,进入锅炉内部之前须进行气体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的受限空间内外的氧浓度应一致,氧浓度应保持在19.5%-23.5%。
4.3锅炉受热面温度降至常温后进入炉内进行防磨防爆检查。
4.4作业人员进入、工具和材料清点
⑴作业人员出入锅炉内部应按要求填写《进入受限空间人员登记表》,作业人员所带的工具、材料须进行登记。
⑵在进入锅炉内部检查期间至少安排一名监护者在人孔门外持续进行监护,监护人不准同时担任其他工作。
监护人和进入者应明确联络方式并始终保持有效的沟通,不得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
⑶作业结束后,在关闭人孔门以前,工作负责人必须清点人员和工具,检查确实没有人员或工具、材料等遗留在内才可关闭。
4.5防滑跌、高处坠落
⑴炉内升降平台搭设完成后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过程中需专人操作、专人监护,监护人和操作人应明确联络方式并始终保持有效的沟通。
⑵炉膛内脚手架搭设由专人负责,搭设必须符合相关规程要求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⑶在锅炉内部检查可能会出现高处坠落或滑跌,应特别注意锅炉内部的工作面(包括残留物、工作物料或设备)和到达工作面的路径,并制定预防高处坠落或滑跌的安全措施。
⑷防磨小组成员需明确高空作业安全注意事项,并采取防止坠落措施。
进行检查时应至少两人以上,并按要求系好安全带后方可进行作业。
⑸高处作业应一律使用工具袋。
较大的工具应用绳拴在牢固的构件上,不准随便乱放,以防止从高空坠落发生事故。
⑹在进行高处工作时,除有关人员外,不准他人在工作地点的下面通行或逗留,工作地点下面应有围栏或装设其他保护装置,防止落物伤人。
4.6炉内照明
⑴进入锅炉内部检查必须提供充足的照明;
⑵锅炉内部使用的行灯电源应为24伏电源;
⑶携带式行灯变压器的高压侧,应带插头,低压侧带插座,并采用两种不能互相插入的插头;
⑷行灯变压器的外壳须有良好的接地线,高压侧最好使用三线插头。
4.7劳动保护
⑴进入炉内检查人员应戴防尘口罩,做好防尘措施;
⑵佩戴好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工具袋携带工具;
⑶工作地点下方应有围栏或装设其他保护装置,防止落物伤人。
5.检查记录
防磨防爆小组检查记录表
项目
检查部位
检修等级
检查时间
检查人
参加人员
异
常
描
述
采
取
措
施
小
组
意
见
6.小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炉防磨 防爆 检查 作业 指导书 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