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中考现代文阅读语段作用练习题+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3223775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8.33KB
9中考现代文阅读语段作用练习题+答案.docx
《9中考现代文阅读语段作用练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中考现代文阅读语段作用练习题+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中考现代文阅读语段作用练习题+答案
现代文阅读——语段作用练习题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①写下这题目,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
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
②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
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
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
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莱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
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③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
有时,也柔柔地喊一声:
“吃饭了噢。
”
④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
自每年三月下秧,到八月新谷入仓,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
有时,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
“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
”
⑤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
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
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
“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们。
”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
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
⑥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
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便习了理发、补鞋的手艺,常常走村串户去挣钱。
挣了钱,交给队里,由队里核算工分、口粮;可是,父亲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
⑦母亲就只好更累了。
除缝连浆补,灶火炊饭,洗锅涮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
母亲很能干,手脚利索,能挣工分换回一些粮食。
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
⑧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
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
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
⑨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
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
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
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的,却是谦卑和愧疚;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饭食,喂饱她的孩子。
⑩现在,母亲偶尔到我这儿来。
吃饭时,仍瑟缩而谦卑地坐在“挂角”的位置。
举箸援筷间,也满是小心翼翼。
起初还以为是客气,或不习惯。
多次让她坐在正位上,说,一家人,用不着那样的。
不一会儿,她又不自觉地移到了“挂角”的地方。
我才知道,这习惯,跟那时的生活有关,改不了了。
便忍不住嘴里发苦,心里发灰,有一种懊然复怅然的感觉,拂之不去。
⑪那时,母亲只有过年时最快乐。
记得每次煮“年夜饭”,母亲总是风风火火地进进出出,嘴里却悠闲地哼着歌儿。
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
“开饭罗,开饭罗!
”在我们敞开肚子,尽情吞嚼母亲做的丰盛饭菜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凝望着我们喃喃地说:
“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
⑫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
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
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
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
⑬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饭。
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
饭菜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
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
⑭读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咙里也又涩又堵。
那时,我才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其实知道,自古以来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良善,慈蔼,无私。
只是,我不无遗憾地发现,这种传统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里,已是越来越少。
⑮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
意识到这一点,我不禁为我们的后人,感到深深的悲伤和彻骨的绝望。
“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缠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与夕阳、晚霞、风和过去的岁月融在一起。
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
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灼痛、潮润,仿佛正被那烟火熏燎着。
⑯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⑰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
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
联系全文分析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
快手刘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
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
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
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
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
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
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
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
“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
”“你看见了?
”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
“不会吧!
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
”“行!
我说准了!
”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
“瞧吧,在哪儿呢?
”咦?
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
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
球儿都飞了?
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
“来!
”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
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
怪,怪,怪!
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
“怎么样?
你输了吧!
不罚你钱,买块糖吃就行了。
”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
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
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
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
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
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
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
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⑥孩子们叫起来:
“球在那儿呢!
”“在手里哪!
”“指头中间夹着呢!
”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
⑦“在他手心里!
绝对没错!
”孩子们吵着闹着叫他张开手,他却攥得紧紧的,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
“是在碗里呢!
我手里什么也没有……”可这些稚气的小孩儿偏偏不依不饶,非叫他张开不可!
他哪能张开?
一张开,就会漏洞百出。
我真不愿意看见他这幅窘相,走到孩子们中间,用手指那木箱说:
“球在这箱子上呢!
”
⑧孩子们被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
就在这时,我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快的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儿塞在碗下边。
“球在哪儿呢?
”孩子们问我。
⑨快手刘笑呵呵地翻开地上的碗说:
“瞧,就在这儿哪!
怎么样?
你们说错了吧?
买块糖吧!
”孩子们给骗住了,再不喊闹。
一两个孩子掏钱买糖,其余的一哄而散。
只剩下我和快手刘呆立在那儿,他灰蒙蒙的眸子里充满疑问,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解困。
⑩在饱经风霜的岁月里,艺人的高超技艺,却没有人来传承,他晚年竟变得如此凄凉,为什么呢?
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联系上下文分析第6段作用。
尘埃深处是繁华
(1)她叫乔,认识她,是在去年夏天。
(2)那天交完班,我刚从一间病房走出来,就看见候诊区坐着一位白皙如莲的女子,姣好的面容,优雅得体的举止,她正在回答医生的问话。
我走过去的时候,再次被她的美吸引,于是,我多看了一眼,正好她也回过头看我,她的双眸澄澈纯净,如一汪清泉。
(3)做了相关检查,她住院了,VIP病房,她说常常失眠,有时候头晕,天旋地转。
医生下了医嘱,输液体的时候,她已经躺在病床上,一边撒娇,一边和母亲说笑。
(4)中午时分,液体还没有输完,有人送饭来,是她的父亲,一家人在病房里共进午餐,吃穿用度尽显阔绰。
(5)因为病房里的很多病人,都是面色苍白,一副病怏怏的神态,而她却不同,除了输液体的时候睡着,但凡醒的时候,神清气爽,神采奕奕,妆容精致。
(6)爱咬舌根的同事说,她命好,人长得漂亮,家世背景又好,语气里带着羡慕和嫉妒,谁说不是呢,她的确是个公主。
(7)再后来,知道了她的隐私,在某艺术学校当钢琴老师,收入丰厚,单身贵族。
科里的护士姐妹们越发羡慕嫉妒恨,而我也是其中一个。
每逢进病房看见她,内心除了被她身上散发的气质吸引外,更多的是嫉妒,她有姣好的面容,婀娜多姿,有很好的工作,有富裕的家庭,爱她的父母,一个女孩子该有的她都有了,而我,除了自食其力,勉强养活自己的工作,在单亲家庭长大,有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再无其他。
(8)攀比得越多,越自卑,那些日子,科室里的小姐妹们总是格外关注她。
(9)有一天,我上夜班,夜间巡视病房,大概12点了,她的病房里还亮着灯,我推门进去,我看见的场面,让我大吃一惊。
(10)乔没有睡,她正坐在床沿上,手里拿着一条假肢,正往墙角放,我看见她的右膝盖之下是空的,看见我一脸的震惊,她下意识地用被子盖住自己,一脸歉意地笑笑,而我,尴尬至极,不知道说什么好,竟呆呆地站在那里好几秒。
(11)还是乔先说话,打破了僵局,“吓着你了吧,平时我请假回家,除了主管医生,没人知道我的秘密,明天要做一项检查,我怕来不及,就住在医院里,被你看见了。
”她说完,还是笑着,反而是我,像做错事的孩子。
(12)我胡乱说了几句,赶紧出来,内心汹涌澎湃,怎么会这样呢,她明明是个完美无瑕的公主?
(13)过了半个小时,竟不知不觉又来到她的病房,她还没睡,她说,睡前看了会儿书,睡不着了,她居然问我,能不能陪她聊一会儿。
(14)于是,坐在床前。
与其说是聊天,不如说,是她为我刚才的震惊,做一些解释。
她说,很少有人知道,有关假肢的秘密,而我是很少人里的一个。
(15)她从小学跳舞,梦想长大做一位舞蹈家。
可是,上初中后,在一次意外触电后,一条腿被截肢,那年才十三岁的她,遭受了这么大的打击,别说是梦想,好几次,她都想自杀。
(16)那是最后一次,她喝了家里的杀虫药,被父母送到医院,洗胃,住院,出院后,经常手抖。
她的母亲多方打听到一位老中医医术高明,于是,带她去看,说明病史后,老中医什么都没说,只是揭开自己的白大褂,她看见,他只有一条腿。
(17)他说,人活着,不是靠双腿,靠的是一颗完整的心,我只有一条腿,活得好好的,你还比我多半条腿呢,怕什么?
(18)从那以后,她常常去老中医那里,不是看病,而是疗心。
(19)再后来,父母给她装了假肢,搬了家,学了钢琴,当了钢琴老师,成了现在的自己。
(20)说完,她淡淡地笑,而我,似乎看见另外一个不一样的她,在我眼前,诉说别人的故事。
(21)是啊,如果不是偶然看见,在我心里,在我眼里,她依旧是那个只会撒娇、娇弱漂亮的公主,而此刻,我似乎看见,那些她曾经受过的伤害和遭遇,凝聚成一股钢铁般的力量,让她坚强。
(22)再后来,她睡了。
(23)我走在走廊的尽头,心绪难平。
(24)我看见天边有一颗星星,异常耀眼,它像天空的眼睛,注视着大地,带给深沉无助的黑夜,一方光亮,也给黑夜里迷路的人们,一抹希望。
(25)慢慢地,我看见天边泛着鱼肚白,黎明来了。
(26)那一刻,内心的迷茫,似乎慢慢退却,一点点被一束光照亮,所有难以启齿的磨难和曾经以为的绝望,慢慢变成了希冀。
(27)是的,繁华尽头有悲凉,尘埃深处是繁花。
结合全文谈谈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灯如红豆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
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
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
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
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
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
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
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
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
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
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
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
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
她仍没有抬头。
“那你怎么还不睡?
”“快完了,一会儿睡。
”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
年年如此。
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灯从没有熄灭。
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
母亲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的一天。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
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
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
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
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
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
光写起作业,写完就去连了。
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
”“没咋。
”他没有看我。
“没咋,那咋不睡?
”我又问。
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
“有两毛钱,对不上账。
”“多了还是少了?
”我接着问。
“多了。
”他说。
“多了,那好呀!
”我说。
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
“不知道给谁少算了。
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
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
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面对人对事。
遇到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⑧后来,我上了高中。
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
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
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
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
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经常被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
那一刻,我似乎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⑨几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
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以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
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1、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细水长流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
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
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
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
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
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
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
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
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
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
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
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
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
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
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
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
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
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
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
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
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
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
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
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
我说,是啊,细水长流。
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
我说,妈活得比你累。
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
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
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
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
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
回家
徐风
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
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
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
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
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
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
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
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
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
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
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
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
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
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
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
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
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
我咋向他爸妈交代?
老天爷啊!
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
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
真悬哪!
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
咋了?
到底说啥了?
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
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咱咋就没想到呢?
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
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
哎哟喂,你说这么点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
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
苗苗奶奶边说边往外走。
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
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
工夫不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
还未进门,苗苗奶奶就发现小孙子坐在沙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正“吧唧吧唧”地舔着棒棒糖。
苗苗奶奶气不打一处来,紧走几步,推门闯了进去,也忘了跟警察道谢,一把将苗苗从沙发上拖下来,抬手屁股上就一巴掌:
你个小冤家,差点把奶奶吓死!
奶奶不讲理,我又没做错事。
反应过来的苗苗咧着嘴委屈地辩解。
还没错呢?
奶奶又举起巴掌。
孩子毕竟小嘛,没丢就万幸了。
邻居劝住苗苗奶奶。
警察抱起苗苗,笑说:
大娘,消消气,您往别处想想看,孩子今天这个举动是不是挺招人疼?
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
多乖,多懂事。
苗苗奶奶瞅着警察怀里噘着嘴巴、抽抽噎噎的小孙子,忍不住老泪直流。
此时,“呜——呜——”似是火车进站的汽笛响起,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
(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
文中两次写雪花,各有什么作用?
现代文阅读——语段作用练习题答案
(一)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联系全文分析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
(1)这一部分描绘了母亲辛苦操劳、守望盼归的的画面;
(2)表现了母亲对全家的操劳以及作者对母亲的爱,点明文章中心,;
(3)引出下文对母亲的叙写;
(4)紧扣题目“总与一缕炊烟有关”,起到开篇点题的作用。
(二)快手刘
认真揣摩,品味文章第6段文字,分析其作用
(1)第6段作者感叹时光飞逝之快,物是人非。
(2)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的生活的怀念,点明文章的中心
(3)过渡段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作者的离开,又引出下文,为再次见到快手刘做铺垫。
(三)尘埃深处是繁华
结合全文谈谈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1)这句话告诉我们繁华中有悲伤,尘埃里有落花,人生就是苦与乐的的交织;
(2)升华文章主旨: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要拥有积极向上的的健康人格和生活态度;
(3)照应题目;总结全文;
(4)引发读者的深思;
(四)灯如红豆
1、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①城市迷人的灯光与后文柔弱的小油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油灯对“我”影响之大、启迪之深。
②引出下文“我”对小油灯及往事的回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①“灯如红豆”化用诗句,使题目富有诗意。
②“灯”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灯”组织材料,结构清晰,叙事集中。
③“红豆”寄托相思,“灯如红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往事的深深怀念之情。
(五)细水长流
联系上下文分析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
这一段写出了矛盾冲突的原因:
天气旱,邻居不在家,没法浇地。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做铺垫。
(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现代文 阅读 作用 练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