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最新试题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阅读写作热点解读答案解析与点睛21页.docx
- 文档编号:23400360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55.66KB
高考语文最新试题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阅读写作热点解读答案解析与点睛21页.docx
《高考语文最新试题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阅读写作热点解读答案解析与点睛2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最新试题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阅读写作热点解读答案解析与点睛21页.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最新试题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阅读写作热点解读答案解析与点睛21页
2020年高考语文最新试题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阅读写作热点解读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因而,我们所要坚定的文化自信,是立足中国、把握当下、承接传统、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
做坚定文化自信的践行者,我们要传承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与文化发展状况息息相关。
我们应当自觉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等到聂耳、冼星海、梅兰芳、齐白石、徐悲鸿,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做到如数家珍,并用这些优秀的文化指导实践。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葆活力、永不消亡的根本之所在。
要坚定文化自信,让文化如春风细雨浸润人民的生活,根植于人民的内心,唤起基层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忱。
要培育和引导当代青年群体坚定的文化自信,让青年一代真正成为实现民族振兴的中流砥柱,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涉及的题型:
现代文阅读、情景默写、语言表达和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1.(2020·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般理解,文化自信的文化本体状态是文化的完满性,文化自信是文化完满状态的文化心理表现。
这种理解就在实质上把文化自信等同于文化自满或文化自大。
所以,有必要深究何谓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人类个体自信的引申和拓展。
所谓文化自信就是一种文化的主体对自身所处文化形态力量的准确估价和坚定自信,确信该种文化形态具有旺盛的生机,能够成功地应对和解决文化主体面临的时代问题。
文化自信会导致文化主体在与异质文化的接融中,在与新环境的遭遇中坚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
而文化自大往往会产生两种相反相成的文化效应:
即封闭主义和文化扩张。
首先是文化封闭主义。
一般来说,文化封闭主义产生于两种文化心理,一是当一种文化形态过于弱势,在文化接触和交流过程中,无力与周围强势文化相抗衡,就会在其文化主体中产生一种拒绝交流、封闭自保的心理---这是文化自卑的结果。
二是当一种文化形态足够强大,往往过分相信自己文化的至臻至美,因而导致一种丧失进取心的文化封闭意识---这是文化自大的心理效应。
如近代,当经典物理学臻于完备的时候,物理学家们普遍产生了一种自满心理,认为,在如此完备的理论体系面前,今后的物理学家们只能应用现成的物理学理论,而没有创新的空间了,“太阳底下没有新事物”---这用于文化上,则是文化生长和发展的停滞。
一种文化形态如果历史悠久、发育完备,往往会成为一种沉重的包被,使该文化的发展举步维艰甚至趋于停滞。
反之,如果一种文化形态的历史简单得犹如一张白纸,反而可以轻装上阵,迅速赶上已经进化到高级阶段的文化形态。
这种进化甚至可以跨越某些进化阶段,产生“跃迁式”的进化,超越处于高级阶段的文化形态。
可见,这种由文化自大而产生的封闭主义会阻滞和消解一种文化形态的创生力。
其次是文化扩张。
文化的自大还易产生一种文化扩张和文化殖民意识。
文化自大就是由于自身所处文化形态发育得比较充分,这种文化形态的主体便把自身文化形态看作所有文化形态发展的“顶端”,用“低级”和“高级”概念把各文化形态排列为一个进化系列,以此来评价各民族文化。
由此,自然引申出一种文化扩张和文化殖民意识。
“顶端”文化对“低端”文化的支配和取代必然会受到“低端”文化形态出于自保而进行的抵抗,于是,这种优势文化形态对“低端”文化形态的支配和取代往往采取野蛮的方式。
这也是自15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在全球化运动中,通过文化殖民主义推行和扩张自己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的主要理据。
可见,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大无论在文化心理上还是在实践结果上,都是截然不同的。
由此,我们就更应当正确理解文化自信:
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自信不应导致文化封闭主义,而应当以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各民族文化(包括西方文化),用于丰富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更不应如西方文化那样走向文化殖民主义,这不仅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也不利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天津社会科学》《文化自信的哲学省思》2018年第5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文化自信说到底是文化主体对自身完满状态的文化心理表现,但它与文化自大迥异。
B.文化封闭主义产生弱势文化拒绝交流、封闭自保和强势文化过于自信而不思进取两种文化心理。
C.顶端“文化与“低端”文化支配和被支配、取代和被取代的关系必然会促进不同文化的发展。
D.“太阳底下没有新事物”以形象的比喻,阐明了以博大胸怀汲取世界文化中优秀元素的新理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概述对文化自信的一般性理解,然后顺势提出了中心论点:
有必要深究何谓文化自信。
B.文章主体部分阐述何谓文化自大,先阐述文化自信的内涵,再着重剖析文化自大的两种效应。
C.文章在分析封闭主义和文化扩张两种效应时,运用了道理论证与事实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D.文章最后指出了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大的截然不同,并从两方面阐明了正确理解文化自信的做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所处文化形态力量的准确估价和坚定自信,是积极的态度以及行动。
B.文化形态若历史悠久、发育完备,往往会阻滞和消解文化形态的创生力,导致其发展举步维艰。
C.在文化心理、实践结果上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大都截然不同,而文化封闭与文化扩张却结果相同。
D.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决定了我们不应走文化殖民主义的道路。
【答案】
1.B
2.A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但它与文化自大迥异”错误。
结合“文化自信是文化完满状态的文化心理表现。
这种理解就在实质上把文化自信等同于文化自满或文化自大”分析,作者认为这种理解就在实质上把文化自信等同于文化自满或文化自大。
C项,“必然会促进不同文化的发展”于文无据。
结合“‘顶端’文化对‘低端’文化的支配和取代必然会受到‘低端’文化形态出于自保而进行的抵抗,于是,这种优势文化形态对‘低端’文化形态的支配和取代往往采取野蛮的方式”分析,原文并没有说“必然会促进不同文化的发展”。
D项,“以博大胸怀汲取世界文化中优秀元素的新理念”错误。
应该是为了说明“这种由文化自大而产生的封闭主义会阻滞和消解一种文化形态的创生力”。
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A项,“文章开头概述对文化自信的一般性理解”错误。
结合“一般理解,文化自信的文化本体状态是文化的完满性,文化自信是文化完满状态的文化心理表现。
这种理解就在实质上把文化自信等同于文化自满或文化自大”分析,文章开头写的是一般认识把文化自信等同于文化自满或文化自大。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开头提出需要“要深究何谓文化自信”,然后阐明什么是“文化自信”“文化自大”,最后得出结论应该正确理解文化自信。
故选A。
3.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C项,“而文化封闭与文化扩张却结果相同”错误。
结合“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大无论在文化心理上还是在实践结果上,都是截然不同的”分析,“结果相同”错误。
故选C。
2.(2020·山西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自信”是对民族文化传统在科学把握基础上激发的文化自豪感,是一种高尚的主体觉醒和自由,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传统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同与对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强烈信心。
中国曾被称为“诗的国度”,所谓“不学诗,无以言”。
祭拜祖先需要唱诗,登高望远需要题诗,好友分别需要赠诗,入仕为官需要考诗……在中国历史上,诗歌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是中国文化的有力表达。
可以说,悠长的中国历史孕育了诗歌的繁荣,诗歌的繁荣反映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诗歌创作的驱动力。
怀抱文化自信,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就能够感知到民族文化的呼唤,将个人、时代与民族相联系,将历史、现实与未来相融合,从而使得无论是写景、状物、明理还是言志,诗人的创作不再是无本之木,而是拥有深厚的根基。
文化自信还有助于克服诗歌的低俗化倾向,提升诗歌的内涵与品位。
好的诗歌作品诗意盎然,诗情达意,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纯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豪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淡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展示出一种情怀与智慧,给予读者思想、美感和希望。
当代新诗作者与传统文化相疏离,文化自信严重不足,从而使当下的一些新诗显得气短。
诗人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前无所适从,知识储备是个明显短板,从而导致诗歌创作的不自信。
同时,在社会潮流的影响下,诗人受到各类言论影响,缺乏对中华文化的正确认知,缺乏对自己、作品和民族文化的基本自信。
五千年的历史汇聚了民族文化的潮流,这股潮流在历史的雕琢下越发浑厚。
在如此深厚的文学底蕴的影响下,诗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理应看得更远,做得更好。
然而,当代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与诗歌之间已然没有什么联系了,诗歌的发展越发边缘化。
在全球化娱乐化浪潮冲击的今天,商业利益冲击了新诗的严肃性,使之呈现出戏谑化的表达。
一些新诗,诗意不在、诗性难寻。
此外,人工智能写诗也预示着新诗的娱乐化走向。
人工智能的创作仅仅是把不同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按一定的逻辑进行组合,实现标准化、批量化的生产甚至炮制,缺少对事件现场的感知与理解,弱化了新诗与人们生活、社会现实、人类情感的联系。
新诗所面临的文化自信不足问题应该得到严肃对待,从而重建诗歌的尊严,唤起诗性,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血脉。
诗人应树立“大时代催生大作品”的创作自信。
诗人应坚持“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的真理性判断,从丰富复杂的现实中汲取营养,从鲜活真切的生命体验出发,以崇高的理想情怀和人文精神介入生活、反映现实,才能写出有温度的诗歌,引领人们向善和向上。
我们所经历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正在过的生活色彩斑斓。
以诗歌的语言反映时代生活的本真面貌是可以出大作品的,诗人应该有这个意识和自信。
当然,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作品而言,思想与价值是其灵魂所在,诗歌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但也要注意对生活的主题与思想进行提炼和升华,给予读者思想上的启迪,避免其成为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浅尝辄止式的报告和记录。
新诗要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使之成为新时代境遇下新诗创作的首要参照。
诗歌也是一种砥砺精神的事业,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应遵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原则,善于从传统文化中获得养分,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创造新的文化辉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养料,提供智力支撑。
立足于民族文化、本土文化和地域文化,汲取了优秀传统文化营养的诗歌,无论在艺术形式还是主题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辨识度。
今日,诗歌对于读者的价值与古时相比已有很大不同,强调诗歌回归文化自信,并非回归旧时创作规则,而是回归“诗言志”的初心。
今日的新诗创作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这不是复古泥古,不是历史倒退,而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彰显,从悠久丰富的中国文化中找到进步的内在动力,以文化自信为基石彰显民族自信,展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中国。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诗的国度”,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学习古典诗歌才能拥有文化自信。
B.全球娱乐化的时代浪潮成为新诗创作缺乏自信,诗意不足的根本原因。
C.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就能创作出艺术形式与主题内容兼优的当代新诗。
D.新诗要谋求发展,既要关注当代社会生活,也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文化自信”的定义出发,从古及今,强调当代新诗创作应彰显文化自信。
B.第3段从创作根基与审美品位两方面,论证了文化自信对诗歌创作的积极作用。
C.文章论证新诗面临的问题时,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戏虐化、娱乐化等创作现象。
D.文章既分析了新区创作的问题和原因,又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度的文化自信催生了古典优秀诗歌作品,两千年的诗歌发展又提升了文化自信,两者相辅相成。
B.诗歌不是词组的简单拼凑,也非句子的简单分行,而是浓缩生活与情感的语言艺术,这是人工智能诗歌创作难有精品的原因。
C.诗歌既要反映时代生活的本真面貌,也要对生活的主题与思想进行提炼和升华,这是对“艺术创作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生动体现。
D.未来的新诗创作需要连接传统,应回归传统的“言志”初心与创作规则,使文化自信内化于新诗创作过程。
【答案】
4.D
5.C
6.D
【解析】
4.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我们必须通过学习古典诗歌才能拥有文化自信”错误,表述绝对化,原文第四段为“当代新诗作者与传统文化相疏离,文化自信不足”;
B项,“全球娱乐化的时代浪潮成为新诗创作缺乏自信,诗意不足的根本原因”错误,原文第四段为“诗人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前无所造从,知识储备是个明显短板,导致诗歌创作的不自信”;
C项,“就能创作出艺术形式与主题内容兼优的当代新诗”错误,表述明显绝对化。
故选D。
5.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举例论证的方法”错误,原文“在如此深厚的文学底蕴的影响下,诗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理应看得更远,做得更好。
然而,当代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与诗歌之间已然没有什么联系了,诗歌的发展越发边缘化。
在全球化娱乐化浪潮冲击的今天,商业利益冲击了新诗的严肃性,使之呈现出戏谑化的表达。
一些新诗,诗意不在、诗性难寻。
此外,人工智能写诗也预示着新诗的娱乐化走向”,应该是“道理论证”。
故选C。
6.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D项,“应回归传统的‘言志’初心与创作规则”错误,原文“诗歌对于读者的价值与古时相比已有很大不同,强调诗歌回归文化自信,并非回归旧时创作规则,而是回归“诗言志”的初心。
今日的新诗创作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这不是复古泥古,不是历史倒退,而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彰显,从悠久丰富的中国文化中找到进步的内在动力,以文化自信为基石彰显民族自信,展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中国”,强调诗歌回归文化自信,并非回归旧时创作规则,而是回归“诗言志”的初心。
故选D。
3.(2020·北京高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秩序的一种原初想象,“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由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世界秩序、价值规范与理想人格构成的思想体系。
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之下,中国文化理念和文化战略的自觉自信体现的正是“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
文化自信首先是一种“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的自信。
《道德经》有云: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天下”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最宏大、最完备的分析单位,具有最广阔的容纳力。
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
中国文化的“天下”蕴含了“天下无外”的理想,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世界内部是平等共存的;中国文化依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路,从“身-家-国”逻辑同构的角度,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
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的自信。
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伦理型文化,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中国文化重视家庭生活,整个社会关系是依照家庭关系推广发挥的。
“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
“天下”是一个最大的家,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就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共同体的善与个体的善是统一的。
文化自信最终体现为一种人格自信。
无论是“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还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最终都沉淀为个体的精神品格。
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
“君子”是一个自主自足的动态形象,通过“身--家--国--天下”的逐渐扩充延展,人格不断超越并完善。
“君子”奉行的“中庸之道”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方式,“君子”在行为模式上追求理欲平衡、天人合一、忠恕包容。
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
“中庸”不仅仅是“求同存异”地承认诸多文化存在的正当性,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共建一个互动互补的世界。
总之,“天下主义”启发我们以一种新的视野去构筑文明之路,增强文化自信。
这种文化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旨在创建一个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同体。
(摘编自张丽娟《“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以天下为思维尺度,其文化视域不限于国家民族内部。
B.“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中“他者”“自我”共生,旨在达到每个家庭利益最大化。
C.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这是世界观和价值观自信的最终体现。
D.“中庸之道”可以消除文化冲突,有助于共建诸多文化并存而又互动互补的世界。
8.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手法,突出中西方文化在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上的不同。
B.文章从“天下”理念出发,阐释“天下主义”的三层内涵,层层推进,逻辑严密。
C.文章第三段引用梁漱溟言论,证明“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核心。
D.文章通过分析天下主义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表达了对构建文化共同体的思考。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
B.一个人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养,不建设好自己的家庭,就难以做到“心怀天下”。
C.西方倾向于以斗争模式解决文化冲突问题,是因为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
D.不以“天下”为立足点的文化自信是相对狭隘的自信,不利于构建良好的世界秩序。
【答案】
7.A
8.C
9.C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B项,“旨在达到每个家庭利益最大化”说法有误,由原文“‘天下’是一个最大的家,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就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可知,此处的“家庭”指“天下”;
C项,“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说法有误,由原文“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可知;
D项,“‘中庸之道’可以消除文化冲突”说法有误,从原文“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可知,是有利于“解决”,而不是“消除”。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证明‘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核心”说法有误,梁漱溟的言论是为了表明家庭是中国关系性伦理文化的逻辑起点,并不直接证明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自信。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本题中,C项,“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说法有误,原文只是说“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并不意味着西方世界观不开放和包容。
故选C。
二、情景默写
4.(2020·山东高三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优秀的传统文化涵养着深厚的文化自信,多元的文化智慧彩显出文明古国的绚丽多姿。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初学记-鸟赋》中的典故,来抒发李密对祖母的孝养之情;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人格化的云和鸟来表达对宁静与闲适生活的渴望;杜甫在《蜀相》中用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诠释了诸葛亮忠义尽责与鞠躬尽瘁的精神。
【答案】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
此题难写的字词有:
乞、出岫、频烦等。
5.(2020·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高二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有两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两句表现的也是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主题。
⑵人生即使失意,也不要过于在意。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我们要自信,就像《将进酒》中李白所说“______,______”我们会“东山再起”。
⑶为“恢复汉室”,诸葛亮“六出祁山”,但最终失败,壮志未酬,病逝五丈原,后人常引用杜甫《蜀相》中的“_____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最新 试题 树立 高度 文化 自信 阅读写作 热点 解读 答案 解析 点睛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