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 教案新部编统编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23570333
- 上传时间:2023-05-1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1.81KB
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 教案新部编统编人教版.docx
《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 教案新部编统编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 教案新部编统编人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新部编统编人教版
教学资料范本
【2020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园地六教案-新·部编(统编)人教版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
语文园地六
课型
练习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学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了解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教学
重点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了解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教学
难点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10)分钟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出示问题:
文章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多种多样,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
阅读过程中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加深多课文内容的理解。
2.小组交流:
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你都了解了哪些人物的思维过程?
其思维过程是怎样的?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引导交流:
(1)【出示课件2】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
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
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
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
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
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
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小组交流:
这段话描写的是谁的思维过程?
你能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其思维过程吗?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
【出示课件2】
田忌赛马
田 忌:
下 上 中胜利
齐威王:
上 中 下
教师小结:
学习课文《田忌赛马》时,可以了解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他先分析了当时賽马双方的具体情况:
田忌同齐威王和贵族们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于是,他想到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即“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的方法,取得三局两胜的结果,获得整体的胜利。
通过这样的推理,我们就能理解孙膑为什么想出了这样的妙计,可以感受到孙膑高超的智慧。
(2)【出示课件4】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
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
“向海里跳!
快!
不跳我就开枪了!
”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
船长又喊:
“向海里跳!
不然我就开枪了!
一!
二!
”刚喊出“三!
”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小组交流:
为救孩子,船长采用了怎样的方法?
他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学习《跳水》时,可以推测船长是怎么想的?
当时,横木上的孩子已经心惊胆战了,如果要让孩子往回走,再从桅杆上爬下来,一紧张,很可能就摔到硬邦邦的甲板上。
让孩子跳进风平浪静的海里,反倒相对安全一些,毕竟水手们可以马上把他救起来。
结合船上的各种情况。
他立即决定用枪逼孩子跳水,这也是当时唯一可行的方法。
这样分析后,就能知道他的办法好在哪里了。
在很短的时间里,船长就果断地救下了孩子,真是机智过人。
引导学生借助学过课文中的语句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降低了教和学的难度。
新课
教学
(30)分钟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5】
吾盾之坚坚固问其故缘故
道旁李道路弗能应答应
冀复得兔重复守株待兔守候
(1)读读上面的词语,注意加横线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意思就是这个字组成的词语。
2.练一练,学运用。
(1)【出示课件6】
誉之曰:
吾矛之利:
年九岁:
当极明邪:
失汲道:
揠苗助长:
狐假虎威:
至之市: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出示课件7】
誉之曰赞誉吾矛之利锋利
年九岁年龄当极明邪明亮
失汲道失掉揠苗助长禾苗
狐假虎威假借至之市集市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你是否有过同样的体验?
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8】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
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小组交流:
从加点部分你体验到什么?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所以,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所以,大家觉得时间太长。
这种感觉,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现了人们对于孩子的担心和不安。
【出示课件9】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1)小组交流:
从加点部分你体验到什么?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让人感受到时间漫长而又过得很快。
2.练一练,学运用。
(1)小组交流: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说一说当时的情况。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出示课件10】
◊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考试时间过去了一大半,我才做了几道小题,看来这次考试成绩又要垫底了。
◊整个下午我焦急地等待爸爸回来,等待爸爸给我带来生日礼物。
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走到客厅窗前,望着回家的路。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爸爸还没有回来。
我实在等不及了,跑到楼下,来到爸爸回家的必经之路。
(三)学习修改作文。
1.谈话引导:
材料《一张画像》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读一读,具体说说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这篇作文的。
2.学生自由阅读,可以在材料旁边写一写自己了解到的方法。
3.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①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用字的准确。
②“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③作文中写“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叶老将“不停”改为“悄悄”,这就更符合当时正在上课的实际情况。
④作文中写“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叶老将“画”改为“几何课本”,因为王老师拿的是带有图画的课本,并不是一幅画。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①作文中写“口里还不住地呐喊:
‘冲啊,向几何进军!
’”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切。
②作文中还写道:
“我看见他的粗眉紧皱着,像拧成了一股黑绳。
”“拧成了一股黑绳”比喻不当,言过其实,叶老改成“我看见他紧皱着眉头”,不仅文字简洁,也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3)把长句断成短句。
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
这样把长句断成短句,不但表达得清楚明白,而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4)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
①如,“我越看他倒越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蔡’”,这句话显得啰唆,叶老删去多余的部分,改为“倒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蔡’”。
②再如,“谁知,看得正带劲,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几何课本给拿走了”改为“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几何课本给拿走了”。
删去重复啰唆的词语,句子就干净简洁多了。
(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①如,叶老把“上课了”改为“上课铃一响”。
因为“上课了”可以理解成刚上课或已经上课一段时间了,改为“上课铃一响”,意思就清楚明白了。
②再如,作文中写“说完走回讲台前就又泰然自若地讲起课来”这里与上文衔接得不好,叶老改为“说完就走上讲台又讲起课来”,这样,与上文的衔接就比较紧密,意思表达得也比较准确完整了。
(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①作文中“象开玩笑似的说”将“像”写成“象”,叶老加以改正。
②标点符号方面的修改也比较多,有的逗号改成句号,有的句号改成逗号,还有感叹号改成句号,这些修改都值得仔细琢磨,都是很有道理的。
还有几处比较明显的标点错误,如,“说不定真是个复原军人呢!
”这句话末尾不能用叹号,叶老把它改为句号。
“然后鞠躬让大家坐下”中间要用逗号断开。
“我得手早痒痒了”一句话未完不能用句号,叶老八局还改为逗号。
叶老去掉了“扑腾扑腾”中间的标点。
所有这些,叶老都一一加以修改,可见叶老对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细、认真。
三、学习“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
【出示课件11】
豆蔻年华:
指女于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
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
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
指人三十岁。
不惑:
指人四十岁,
花甲:
指人六十岁。
古稀:
指人七十岁。
期颐:
指人一百岁。
2.学生自由阅读,理解意思。
3.小组合作,拓展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4.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1)豆冠年华
豆蔻,是一种植物,约一丈多高,在初夏开花,秋季结成果实和种子。
豆蔻花未大开时就显的非常丰满,故俗称为“含胎花”,因此也就成为少女的象征。
豆蔻一词,典出唐朝杜牧?
《赠别诗二首之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意思是说,姿态轻盈举止优雅正是十三年华,就像二月初枝头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看尽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人,卷起珠帘故作娇俏的美女没有人比得上她。
这是杜牧在扬州期间,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一位歌女。
诗中用早春二月初树梢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喻十三岁的少女。
因此,豆蔻后来就被用来专以形容十三、四岁的年轻美少女。
豆蔻,也可写作“豆蔻”。
。
(2)及笄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
“谓应年许嫁者。
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笄,发簪。
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
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3)弱冠
男子20岁称弱冠。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帽子,指代成年。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
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
冠,弁冕之总名也。
谓之成人。
在《礼记·曲礼上》记有:
男子二十冠而字。
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
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出处《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曰弱冠”。
(4)而立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孔子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里的“立”指的是“立德、立言、立身”。
“而立”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
后来用“而立”指人30岁。
(5)不惑
不惑:
40岁。
《论语·为政》:
“”四十而不惑。
后用作40岁的代称。
(6)花甲
花甲,指60岁。
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又一种说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迹,到了六十岁,随着身体的愈加衰老,这道白痕就会消失不见,故而称作"花甲"。
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身体好的人超过六十岁,白痕还在,而有的人身体衰弱,未到六十岁也有可能没有白痕。
(7)古稀
古稀:
70岁。
杜甫《曲江》: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8)期颐
期颐:
100岁。
《礼记·曲礼上》:
“百年曰期,颐。
”孙稀旦集解:
“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
方氏悫曰:
'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
'”后因称百岁为“期颐”。
5.拓展阅读: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1)赤子:
初生的婴儿。
孔颖达疏:
“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
(2)襁褓:
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如《后汉书·桓郁传》:
“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
”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
指二三岁的幼儿。
《孟子·尽心上》:
“孩提之童。
”赵岐注:
“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
”亦作“孩抱”。
(4)龆龀:
儿童换齿。
《韩诗外传》:
“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
”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
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陶潜《桃花源记》: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6)幼学:
10岁。
《礼记·曲礼上》:
“人生十年曰幼,学。
”郑玄注:
“名曰幼,时始可学也。
”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总角:
指八九岁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
《礼记·内则》:
“拂髦,总角。
”郑玄注:
“总角,收发结之。
”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束发:
男子15岁。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大戴礼记·保傅》:
“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
(9)破瓜: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
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0)知命:
50岁。
《论语·为政》:
“五十而知天命。
”意谓到50岁才懂得天命。
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11)耳顺:
60岁。
《论语·为政》:
“六十而耳顺。
”何晏集解引郑玄曰:
“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
”后以“耳顺”为60岁的代称。
(12)耋:
70—80岁。
毛传:
“耋,老也。
八十曰耋。
”《左传·僖公九年》:
“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
(13)耄:
80—90岁。
《礼记·曲礼上》:
“八十、九十曰耄。
”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调动了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探究,理解意思,受到启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 教案新部编统编人教版 最新 年级 语文 下册 园地 教案 新部编 统编 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