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四14小马过河.docx
- 文档编号:23580432
- 上传时间:2023-05-1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48.34KB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四14小马过河.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四14小马过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四14小马过河.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四14小马过河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小马过河》是第五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马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的时候,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小马问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而松鼠说河水深得很。
小马只好回家问妈妈,妈妈叫小马去试试,最终小马过了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全文共8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故事。
第1、2自然段写老马和小马住在马棚里,一天,老马请小马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小马愉快地答应了。
第3至6自然段写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他去问老牛,老牛说小河“水很浅”“能蹚过去”,松鼠却说“深得很哩”,小马很为难,只好回家问妈妈。
第7、8自然段写妈妈耐心地引导小马,最终小马勇敢地尝试,小心地蹚到了对岸。
本文对话精彩,尤其是对话时的提示语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
老马、小马、老牛、松鼠4个角色,说话语气符合自己的身份,且由于对话内容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也富于变化。
“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
”妈妈是用商量、询问的语气与小马说话,显得温和、亲切。
牛伯伯是一位长者,见多识广,说话语气十分肯定。
松鼠因为亲眼见到自己的同伴淹死在河里,所以他十分焦急,说话时大喊大叫。
课文配有3幅插图。
第一幅图画的是小马来到河边与老牛对话的场景,对应了课文的第4自然段。
小马微笑着询问,老牛也是笑眯眯地回答,可见小河在老牛心目中是很浅的,所以表情轻松。
第二幅图画的是松鼠跨开双腿,张开双臂拦住小马,对应了课文的第5自然段。
松鼠的动作夸张,表情紧张,难怪松鼠会说小河“深得很哩”,小马的表情也随之变得惊讶与犹豫。
第三幅图画的是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再次来到河边,小心过河的情景,对应了课文的第8自然段。
此时小马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圆溜溜的,表情虽然还是很紧张,但能够看出小马在小心翼翼地尝试过河。
远处的老牛淡定地看着小马过河,松鼠则用双手捂着腮帮子,好像随时准备大声呼救。
这些插图都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人物的心情和说话的语气,进而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形象。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遇到问题而不知如何解决,正如“小马过河”这个故事中的小马一样。
小河挡住去路,老牛和松鼠给了小马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小马就不知道如何取舍了,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教师可以立足本单元的重点“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得到启发,那就是“遇到问题,要想办法,并且去试一试”。
同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单元前两篇课文,对单元重点已经有了初步感知,那么在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时,一定能更加清楚、流畅地表达。
同时,本课人物对话丰富有特点,因此教学时也可以围绕这一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在有声有色地朗读中感受人物的形象与性格。
教学目标: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0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重点:
1.学习识字、写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引发思考
(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引入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引导学生思考:
小马为什么过河?
小马过河了吗?
小马过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了吗……
过渡语:
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吧!
二、初读课文,多元识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独立读。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把课后双横线里的生字多读几遍,圈画出本课生字。
2.合作读。
读给同桌听一听,同桌有不会读的字词,帮一帮。
3.集体对读
(1)检查朗读。
刚才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真好!
现在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逐个自然段检查朗读)
(2)相机正音。
提示学生“坊”是多音字,在“磨坊”中读第二声,还有一个读音,读第一声,在“街坊”这个词中变调,读轻声。
“棚”是后鼻音,注意韵母是“eng”。
“挡”读第三声,不易读准,可组词“阻挡、挡住”。
(二)分类整合,多元识字
1.第一组:
生字“棚、磨、坊、蹄”,看图识字。
观察“马棚”、“磨坊”、“马蹄”的图片,识记生字。
2.第二组:
生字“驮、突”,编口诀识字。
如:
“驮”(大马驮东西),“突”(狗从洞穴中突然钻出)。
3.第三组:
生字“哎、哩”,语气词归类识字。
复习拓展:
吗、呀、呢、啊,开火车读。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紧扣提示语朗读,了解小马过河的起因
(一)轻声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思考: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
1.指名回答:
小马答应帮老马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
2.老马是怎么跟小马说的,小马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请三位同学读一读第2自然段,一人读老马的话,一人读小马的话,一人读旁白。
同学们仔细听,看看你最欣赏谁的朗读。
(二)学生反馈,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老马和小马的话
要点1:
欣赏老马的朗读
(1)“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
”读出了老马不是命令小马干活,而是十分和蔼可亲,和小马说话是商量、询问的语气。
(2)“高兴”这个词读得好,表现了老马为小马的懂事感到十分开心。
(3)带着这样的感受与体会再次朗读。
要点2:
欣赏小马的朗读
(1)小马“连蹦带跳”这个词读得好,读出了小马非常乐意帮妈妈做事的语气。
(2)“怎么不能?
”引导学生换个说法“我能帮妈妈做事”。
读出了反问的语气,强调了小马很愿意帮妈妈做事的肯定语气。
(3)带着这样的感受与体会再次朗读。
要点3:
不欣赏老马和小马的朗读
可参照“要点1”和“要点2”,对学生进行引导,并指导朗读。
(三)师生合作读第1、2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3至6自然段,抓住人物语言朗读,了解小马第一次过河的经过
(一)自由朗读第3至6自然段,并思考:
那小马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了吗?
指名回答:
小马没有把麦子驮到磨坊,因为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二)围绕小马“为难”的心情,指导朗读
1.没能把麦子驮到磨坊,小马的心情怎么样呢?
引导学生找到“为难”一词。
2.你从第3至6自然段的哪些词句读出了小马的“为难”,请用你喜欢的符号标注出来。
(三)学生反馈
1.学习第3自然段,通过第一处“为难”,体会小马不知道该怎么办。
(1)指名答:
小马为难了,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过河。
(2)采访小马:
此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通过“河水哗哗地流着”体会小河水流湍急,小马不敢尝试,不知道能不能过去。
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一读描写小马心理活动的句子。
(3)引导学生关注描写小马心理活动的句子中“?
”和“!
”这两个标点符号,体会小马内心为难。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2.学习第4至6自然段,通过第二处“为难”,体会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1)指名答:
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水深得很哩,他们俩对小河不同的看法也让小马很为难。
(2)通过观察第一幅插图,体会老牛和小马的人物形象。
◇指导学生观察图上老牛表情轻松,笑眯眯的。
指导读好老牛的话,读出简洁、干脆的语气来。
◇指导学生观察图上小马面带微笑,因为他面对“不知道小河能不能蹚过去”的问题时,知道去请教老牛(此处可联系前文“小马嗒嗒嗒跑过去”,也能体会出小马的心情轻松),而且老牛的回答,也让小马很开心,他可以过河,把麦子驮到磨坊去了。
指导读好小马的话。
(3)通过观察第二幅插图,体会松鼠的人物形象和小马的心理变化。
◇请学生观察图画上的小马和松鼠,和同桌演一演。
图画上松鼠跨开双腿,张开双臂拦住小马,松鼠的动作夸张,表情紧张,小马的表情也随之变得惊讶与犹豫。
抓住松鼠和小马的表情与动作,指导学生表演。
◇指名表演反馈,结合插图来评价,指导学生抓住小马“吃惊”和松鼠“认真”这两个关键词,读好人物的对话。
指名朗读。
(4)分角色朗读第4、5自然段。
(5)学习第6自然段,思考:
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小马决定怎么做呢?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6自然段。
◇指名回答:
小马决定还是回家问问妈妈。
◇小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指导学生体会小马实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抓住“叹了口气”和两个“!
”体会小马的为难,再次带着感受朗读。
(四)师生分角色朗读第3至6自然段
过渡语:
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送麦子的去路,小马十分为难,不知道是过河好,还是不过河好,最后只能十分为难地回家找妈妈,后来小马过河了吗?
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小马过河》这个故事。
五、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一)发现规律。
在田字格中呈现四个生字。
仔细观察,你发现这四个字结构有什么特点?
(“愿”半包围结构,“意”上下结构,这两个字都有“心字底”;“该”和“刻”都是左右结构,一个左窄右宽,一个左宽右窄,这两个字都有“亥字部”。
)
(二)重点指导。
师生合作发现“愿”的重点笔画,“厂”的“一撇”要写长,写舒展,给里面部分留出足够的空间。
(三)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五)集体讲评。
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
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六)抄写词语“愿意、为难、四周、立刻、吃惊、认真、脚步、难为情”。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游戏激趣
引导语: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齐读课题。
小马带着词语向我们跑来了,同学们还会读吗?
(一)“小马过河”游戏。
巩固词语:
愿意、麦子、应该、立刻、磨坊、街坊。
(二)指名朗读词语
1.愿意麦子(都是轻声词)
2.应该立刻(“该”和“刻”字形相近,注意区分)
3.磨坊街坊(“坊”是多音字,注意读音)
过渡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马没能将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
因为岸边的老牛说水很浅,可松鼠却说水深得很哩。
到底能不能过河呢?
小马很为难,决定回家问妈妈。
后来小马到底过河了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课文第7、8自然段,读好人物对话,读中体会人物形象
引导语: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语文书64页,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用直线画出妈妈说的话,用曲线画出小马说的话。
(一)指名反馈
(二)读完这段话,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
第7自然段都是妈妈和小马的对话哦!
(三)怎样才能读出恰当的语气,读好对话呢,和你的同桌合作着读读吧!
同桌练读对话。
(四)品读人物对话,指导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第一组对话
妈妈问他:
“怎么回来啦?
”
小马难为情地说:
“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
1.指名两人合作朗读。
2.通过学生评价来指导朗读。
你喜欢小马的朗读吗?
要点
(1):
喜欢。
因为他读出了小马难为情的语气。
◇小马为什么会难为情呀?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小马之前是兴致勃勃地答应帮妈妈做事,现在不仅没能把麦子驮到磨坊,而且还返回了家,心里是十分不好意思的。
◇所以文中用——“难为情”来形容你此时的心情。
出示“难为情”的词卡。
指名读,齐读。
要点
(2):
喜欢。
因为他读出了小马说话结结巴巴的语气。
◇从“……”和两个“我”字看出来小马很不好意思,所以说话都吞吞吐吐的。
◇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句话。
要点(3):
不欣赏妈妈和小马的朗读,可参照“要点
(1)”和“要点
(2)”,对学生进行引导,并指导朗读。
3.妈妈的朗读,有人喜欢吗?
要点
(1):
喜欢。
小马没能将麦子驮到磨坊,妈妈却没有责怪小马,反而关心地问他为什么回来了,说明妈妈很爱小马,读起来要很温柔。
要点
(2):
喜欢。
她读出了问句的语气。
要点(3):
不喜欢,可参照“要点
(1)”和“要点
(2)”,对学生进行引导,并指导朗读。
4.抓住“难为情”这样的关键词,我们就可以读出恰当的语气了。
女生读妈妈的话,男生读小马的话,合作朗读。
第二组对话
妈妈说:
“那条河不是很浅吗?
”
小马说:
“是啊!
牛伯伯也这么说。
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
”
1.通过师生互动和评价的方式指导朗读。
你欣赏谁的朗读?
要点
(1):
老马妈妈,你的这个问句读得特别好。
其实这是个反问句,你是通过反问的语气强调了那条河是很(浅的)!
谁再来读一读。
要点
(2):
小马,说这句话的时候,你的心情是——?
(很纠结,很委屈)是啊!
牛伯伯说河水很浅,可松鼠偏要说河水很深。
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谁再来读读看。
要点(3):
小马,你在说“是啊”的时候,心里其实是认同谁的意见的呀?
(牛伯伯)。
明白了,所以你才用很肯定的语气来说,还用上了“!
”呢!
2.关注句子中的标点,也能帮助我们读出妈妈和小马恰当的语气呢!
男生读妈妈的话,女孩读小马的话。
第三组对话
妈妈说:
“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
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
”
小马低下了头,说:
“没……没想过。
”
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
“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
1.通过采访的方式指导朗读。
谁的朗读更打动你?
要点
(1):
我喜欢妈妈的朗读,妈妈没有直接告诉小马答案,而是连着问了小马两个问题,我觉得妈妈是个非常聪明的妈妈,善于引导孩子思考,妈妈说话语气十分温和与慈祥。
要点
(2):
我喜欢小马的朗读,他读出了结结巴巴的感觉。
◇引导学生发现,这里是本段第二次出现省略号,但小马的心情还和第一次说话结结巴巴时,是一样的吗?
◇引导学生体会出小马两次说话结结巴巴心情不一样!
他更难为情了,因为妈妈连着问了两个问题,他都没有思考过。
2.对呀!
所以,小马这次不仅说话的语气结结巴巴,而且还——(低下了头)。
看,准确的动作描写,也能帮助我们读好小马说话时的语气呢!
谁再来读一读。
3.其实小马低下了头说的这句话正是回答了妈妈问他的“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而妈妈问的“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小马是没有回答的,所以妈妈继续引导——(指名读妈妈最后说的那句话)
4.请大家再去读读妈妈的话,看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1)读——指名反馈,读出妈妈“亲切”的语气。
引导学生体会妈妈对小马的关心与鼓励。
(2)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妈妈要小马怎么做呢?
体会“光”在句子中是“只”的意思,“别人”指的是老牛和松鼠。
(3)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妈妈说得对不对呢?
(4)再读——齐读妈妈的话,感受她的这份亲切和智慧。
5.师生分角色朗读第7自然段,整体回顾妈妈和小马的三组对话。
(五)创设情境,师生互动,体会故事内涵
1.采访小马:
听了妈妈说的话,现在你准备怎么做呢?
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
2.出示第三幅插图,观察小马的表情是谨慎小心的,远处的老牛淡定地看着小马过河,松鼠则用双手捂着腮帮子,好像随时准备大声呼救。
相机指导朗读。
3.指名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8自然段。
师引读:
小马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
他发现——(生读)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4.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河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再想想之前妈妈曾说过“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很显然妈妈是赞同老牛意见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引导学生通过比一比动物图片,让学生明白:
原来老牛说水深,松鼠说水浅,是因为他们的身高不同。
老马和老牛说法一致,是因为他们的身高一样。
小马说河水不深不浅,是因为他的身高在他们之间。
这些动物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的。
小结:
有了妈妈亲切地指导,小马开动脑筋,并且亲自试一试,终于蹚过了小河。
三、根据提示,讲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同学们愿意讲给大家听听吗?
故事很长,我给大家一些词语提示,分行齐读。
要求:
四人小组合作讲故事,注意将故事讲完整哦!
自由练习。
2.指名讲故事,师生共同点评。
四、依托故事,说说看法
引导语:
有个小朋友在听了《小马过河》的故事后,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了下来,想请问下大家是否同意他的说法。
(一)出示感受,指名谈看法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
(不同意因为老牛高大,河水刚没小腿,很容易蹚过河。
对于老牛来说,河水当然很浅。
而松鼠矮小,他亲眼看见自己的同伴淹死在河里。
对于松鼠来说,河水当然很深。
所以说老牛和松鼠对小马说的话,不是撒谎。
)
2.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同意不清楚的事应该向别人请教。
)
3.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同意因为别人的经验有时只适合别人,不一定适合自己。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发表看法:
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小马只有自己尝试后才能知道。
)
4.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不同意别人说的话是对还是错,首先要动脑筋想一想,不能一概认为别人说的都不可信。
其次也不是什么事都得亲自尝试,危险的事就不能试。
)
(二)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呢?
(围绕“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尽可能去试试”谈启发。
)
五、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一)发现规律
在田字格中呈现四个生字。
仔细观察,你发现这四个字结构有什么特点?
(“掉、伯”都是左窄右宽。
“麦、突”是上下结构,“麦”是上大下小,“突”是上窄下宽。
)
(二)重点指导
“突”是上窄下宽,注意上下两部分不要写分家,第六笔“横”是主笔,要写长。
(三)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五)集体讲评
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
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六)抄写词语“麦子、突然”
六、分享故事,实践延伸
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借助课后词语的提示,将《小马过河》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板书设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二 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课文 14 小马 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