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二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1.docx
- 文档编号:23807428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4.49KB
旅游二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1.docx
《旅游二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二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二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1
旅游二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1)
20XX年4月以来,按照县委的部署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自20XX年4月5日至4月16日,按照我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工作方案》的安排,组成了以由我和局长、副局长刘泉和阿庐古洞党支部书记、副处长王俊同志带队,调研组成员由局规划、财务、办公室、市场科、行业管理科主要负责人组成的调研组,对**旅游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看、听、说等多种形式,充分了解了全县旅游发展状况。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旅游发展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以科学的理念,开发阿庐古洞资源,从此,**诞生了旅游业。
曾经是一个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商品经济不发达,处在封闭状态中尚未苏醒的**古城,成为滇南的“旅游城”,外地客商通往红河州的门户。
阿庐古洞的开发与开放,**县经济的活力倍增,面貌大变,参观浏览的游客络绎不绝。
州内、省内外及台湾、港澳游客纷至沓来,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新加坡、奥地利、瑞典、菲律宾、文莱等许多国家的专家、朋友前来考察、游览。
旅游业促进了**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邮电、交通运输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1988年,接待中外游客万人次,新增旅游业直接总收入达220万元。
平静的**沸腾起来了。
1988年全县财政收入、营业税收,创历史最好水平。
九十年代旅游业发展到了高峰,成为了红河州乃至云南省旅游发展的龙头,带来了“开发一个洞,搞活一个县”的奇迹。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的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也随之增强,新的信息、新的观念、新的思想的大量涌入,封闭保守的旧体制和旧观念收到了最有力的冲击。
同时,欣欣向荣的旅游业,激活了外资和技术的引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带动下,**的二、三产业迅猛崛起,高中低档宾馆、酒店、旅馆如雨后春笋,接待床位剧增,旅游食品逐步得到开发。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旅游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这是其它产业难以做到的。
但是,从1999年后**旅游业急转直下,20XX年跌至经营最低点,各项工作几乎瘫痪,职工半年没有发放工资。
而宜良的九乡与我们的阿庐古洞属同一类型的景区,在此之前阿庐古洞的年收入在200—400万元之间,而九乡的收入不过100万元左右,可九乡却借昆明世博会之机一跃反超,之后连续突破千万元,20XX年达4300多万元,20XX年目标直指5000万元,把阿庐古洞远远的抛在了后边,尽管近几年来经营状况逐渐回升,目前出现了省内、国内、海外市场全方位启动的良好态势,但与之相比差距太大,被人家甩得太远了。
**旅游业的衰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建设投入超负荷,负债过大。
1998年,为迎接昆明“99”世博会的召开,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在阿庐古洞风景区内建设工程,建设款项均是景区贷款,从此背起了沉重的债务,至20XX年加上各种债务累计达7000多万。
世博会结束后,由于景区债务包袱过重,宣传促销经费严重不足,景区经营每况日下,至20XX年几乎瘫痪,职工工资拖欠长达半年之久,从而产生了恶性循环,宣传费严重不足、景区无半点偿还贷款本息及拖欠工程款能力。
二是设施设备老化。
随着旅游市场的成熟及市场竞争加剧,旅游宣传投入明显不足,设施设备更新缓慢,难以吸引游客。
三是缺乏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
在省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旅游的位置并不突出。
阿庐古洞开发建设过程中所进行过的二次规划,从今天的角度审视,均有许多值得反思、总结和汲取教训的地方,均未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权威性,以致无法正确指导**的旅游实践。
四是旅游发展资金匮乏。
财政可用资金少,加之政府负债过大,还款任务重,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保吃饭、保机构正常运转已不堪重负,无力为旅游发展投入更多资金。
另外,阿庐古洞门票价格与全国同品牌景区相比处于较低水平,而价格调整又存在较大难度,导致了门票收入处于较低水平,经营成本过高,偿债能力不足,旅游发展资金难于累积,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
五是旅游产品小散弱。
县内旅游产品普遍存在小、散、弱的状况,尚未实现由观光型旅游向文化、休闲、特色等综合型旅游的转变。
文化挖掘的深度、广度均显不足,旅游与文化结合不够紧密,旅游的品位和内涵亟待提升。
对外联合不够,未形成强大的旅游联盟体,未形成旅游发展大环境,因而还未成为旅游消费者云南之旅的首选目的地。
六是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不足。
80年代,全国开发旅游的地区并不多见,像阿庐古洞这样的景区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没有树立竞争意识,缺乏竞争机制,特别是90年代末期景区下滑后,对旅游有一定眼见和卓识的优秀旅游人才由于待遇偏低逐步外流,导致进入21世纪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旅游人才不足,旅游研究远远不够,旅游管理水平不高,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与接待人次未形成同比例增长。
旅游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较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到位,无法适应市场竞争需求。
二、正确认识**旅游
纵观**旅游20多年的发展历程,之所以开辟了红河旅游发展的先河,是因为具备发展旅游的有利条件,九十年代末期就迅速滑落说明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不利因素,因此,站在今天的角度更应该辩证看待、正确审视**旅游,才会真正使**旅游重振当年雄风。
——区位优势明显。
**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地处红河、文山、昆明、曲靖四州市交汇处,与贵州省的黔西南州遥遥相望,处于昆明经济圈、曲靖经济圈和个开蒙经济圈辐射地带的边缘,是昆明市的“后花园”、红河州的“北大门”,红河州通往贵州及西南各地的一个重要通道,县城距省会昆明市166公里,距州府蒙自县180公里。
交通便利,石泸二级公路、弥泸师二级公路、通乡公路全部实现沥青路面或水泥硬化,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公里。
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九华路、人民路、阿庐大街、泸发大街、迎宾路等主要街道十分壮观,阿庐文化中心、泰阁商业文化中心美丽漂亮,城市绿化、美化工程继续加强,城市设施、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有效提升了城市品位,优化了城市环境,着力打造以旅游、休闲为先导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山水田城、休闲之都”正加紧实施。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
全县拥有全部8个主类旅游资源,其中亚类23个,基本类型57个,各类旅游资源总计128项,量多种齐,品味较高,层次丰富,结构合理,有着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蕴藏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县有5个景区20多个景点,景区面积达平方公里,喀斯特地貌特征显著,岩溶发育,地下暗河形态多样,地面自然景观齐备,国家aaa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阿庐古洞就在县城境内。
——自然环境优越。
境内最高海拔2459米,最低海拔821米,年均气温℃,年均日照2112小时,年均降雨量979毫米,全年无霜期272天,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高原季风气候。
——品牌优势明显。
自1987年12月29日阿庐古洞开始正式对外运营接待后,**游客数量迅猛增长,1995年至1997年,接待来宾人数跃居全省第二位,仅次于昆明市,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对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996年9月,阿庐古洞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35个王牌景点和16条旅游专线之一;20XX年12月,被国家建设部评定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集体;20XX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XX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XX年,荣获“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优秀标志”奖,为云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景区。
——接待要素日趋完善。
在成功开发阿庐古洞之后,县内其他颇具旅游价值的景区、景点也相继得到开发,如五者地热疗养温泉、白水塘生态梨源、永宁乡城子古村、南盘江峡谷风光等,**旅游景区、景点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丰度。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宾馆饭店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现拥有三星级宾馆2家,两星级宾馆4家,在建宾馆3家,星级宾馆床位达2274个。
特色旅游产品也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兰益牌”系列荞酒、荞系列保健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新兴绿色食品高原梨、灯盏花、东山火腿等也倍受市场青睐。
——政策环境日显优化。
20XX年以来,为再次重振**旅游雄风,县委、县人民政府围绕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康体旅游,把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组建旅游集团公司、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等工作纳入县重点项目建设的范畴,并逐步开展和实施。
全县的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出“思路新,态势好,项目多,发展快”的大好趋势,今年以来,刀县长和杨副县长都多次带领县旅游局班子到省州旅游部门联系协调工作,为几项重点工作的落实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更为**旅游“二次创业”创造了更多的机遇,由此得到省州旅游主管部门的极大关注,赶赴**进行调研,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和放宽。
20XX年内省旅游局到**调研2次。
州旅游局局长在上任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到**2次调研。
这些都是为**旅游复兴营造出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不难发现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旅游事业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主导型产业,政府还没有真正掌控、利用、开发旅游资源;旅游管理体制依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旅游资源产权多头归属,现行的管理体制日益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障碍;历史性债务包伏依然沉重;景区部分设施设备老化;对旅游业的投人力度不够,旅游发展资金仍然是制约**旅游发展的一大瓶颈;宣传促销还缺乏整体合力,知名度不够高,与旅行社的合作还需进一步拓展;旅游景区的项目和内容单一,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不够,旅游文化氛围较低,竞争力弱;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的素质偏低;旅游环境不畅,吸引游客的活动少。
三、采取有力措施,强势推进**旅游二次创业
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旅游的振兴与发展,必须坚持政府主导。
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旅游的兴衰成败明确告诉我们,县委、政府越重视,旅游的发展越景气、越顺利、越有前途。
要使**旅游真正得到发展,摆脱困境,在二次创业中重振雄风,夺回失去的地位,赢得发展的广阔空间,县委、政府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政府的主导作用应充分发挥出来,为旅游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建议县委、政府成立一个强有力的旅游二次创业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投入主要精力组织、协调、领导旅游产业,为全县树立发展旅游的信心
成立旅游集团公司,拓展投融资渠道,化解债务。
通过政府行为,剥离县内具备开发价值的景区的产权,按照“产权集中、经营统一”的原则进行重组,同时组建**县导游服务公司和阿庐古洞景区运输公司,组建旅游企业性质的旅游集团公司,充分利用行政资源优势,推动公司良性发展。
公司成立后,要逐步吸纳和开发县域内的其他旅游景点,形成完善的、互补式的旅游产品体系,从而达到搭建融资渠道,化解不良债务,为旅游招商引资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改变我县旅游产品单一现状,实现旅游产品体系从点到线再到面的转变和突破,切实解决旅游产业体系六要素中“玩”的内容,吸引游客入泸。
整合旅游资源,形成整体优势。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整合县域内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要素,形成“统一领导、统一保护、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的全县一盘棋的运作模式和格局。
彻底扫除旅游业发展上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性障碍和弊端,划清旅游资源产权多头归属问题,把全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的权属归并到旅游局,使之形成有序开发、有效保护和综合利用的良好发展格局。
建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
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和关键因素,因此,资金问题应予以解决。
建议将旅游发展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每年至少安排100万,用于旅游项目规划、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人才培训和部分旅游设施建设等。
通过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吸纳上级补助资金、外商资本、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和宣传促销力度。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不健全是导致**旅游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均未全面有效解决。
因此,要着力解决好交通问题,尽快立项建设“泸-邱”旅游专线,打通两广及沿海通道。
用大旅游的战略眼光抓好城乡市政建设,突出旅游功能。
提升改造阿庐古洞风景区洞内洞外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景区服务功能,做好aaaaa申报准备工作。
选准新的突破口,全面实施突破。
多年来,由于仅靠阿庐古洞支撑**旅游,产品单一的劣势表现得相当突出。
因此,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在新的旅游资源开发上有大动作,选准突破口,强力实施突破。
新的景区景点建设要有超前性,要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规划建设,使之具有吸引力。
加以在三至五年内选定五者温泉、城子古村、白水塘康体运动休闲度假区进行培植,对具备发展潜力的、见效快的景区实施短期突破,并具体责任到县级领导抓好落实,促动全县旅游快速复苏。
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
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是旅游业发展的一项关键性工作。
建议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旅游宣传促销工作的投入,邀请专家帮助精心策划、周密布置,做到电视里有图像、报纸上有文字、广播里有声音。
要切实加强与国内外传媒的合作,有针对性地邀请一些传媒机构、专家学者、新闻记者来我县考察采访,炒作**旅游,提高**旅游的知名度,强力推销**旅游品牌。
同时组织旅游企业自筹经费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展示会、交易会和促销会,推销与学习两不误、两促进。
以更超前的思想、更优惠的政策加大与旅行社的合作。
建议我县在巩固原有的省内市场、东南亚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对东北等其他国内市场及东南亚以外的其他国外市场新兴客源地的宣传力度,对旅行社实行线路推荐奖励和组织游客到达数奖励办法,使**的新兴旅游市场得以巩固与拓展,使阿庐古洞迅速进入云南省的大旅游循环圈。
要搞好市场定位,积极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
以阿庐古洞为龙头,定位喀斯特旅游品牌形象,继续巩固东南亚、西南三省等传统国内外市场,积极培育东亚、南亚、欧美、东南沿海地区等国内外新兴市场。
要做好“以节促旅”的文章。
重点办好“生态文化旅游节”,借势造市,提高旅游效应,不断增强吸引力,扩大知名度。
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办节方针,使重大节庆活动逐步走向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
要营造旅游促销氛围,在车站、交通干线、城市入口及重要公共场所发布**旅游公益形象广告,并纳入相关市镇建设规划。
培养和合理使用旅游人才。
九乡的迅猛发展与阿庐古洞的下滑和回升,充分说明了人才的重要性。
**旅游业的现状与国内外旅游形势的发展要求行家里手来经营和管理旅游业。
应有计划、分步骤地选派旅游从业人员学习深造;邀请专家、学者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从职业道德、旅游文化知识、**的基本概况和风土人情等方面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经常性的培训,实行持证上岗。
特别要注重吸纳具有旅游专长的人员从业;建立健全旅游人才库,掌控和储备各类旅游人才。
大力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是丰富的。
**建制较早,从公元前111年设置漏江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曾是滇东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的张冲将军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的英雄事迹和传奇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以彝族的婚俗、祭祀等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和饮食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特别要重视文化的创新与包装,突出娱乐性、趣味性。
1、建议制定旅游文学艺术奖励措施和办法,鼓励县内外文学艺术人才对**的旅游文化进行研究与创作,走旅游与文化联姻的路子,提升**旅游业的含金量。
2、尽快对阿庐古洞现在使用了二十年的解说词重新进行加工和提炼,使之更具知识性、趣味性,以吸引不同层次的游客,满足不同游客的心理需求。
有必要聘请县内外有造诣的人才进行再创作,特别是对重点景点的解说词,可以实行公开有奖征集。
3、改造、包装或组建一支有影响力的文艺表演队伍,向外界展示**旅游文化的特色,推销**的旅游业。
要使景区因文艺队而吸引游客,文艺队借景区而发展壮大,两者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
4、在景区设计、筹划一些能吸引游客参与的、一定特色和品味的活动项目,提高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让游客流连忘返。
5、挖掘和打造**的文化艺术品牌,通过文化艺术品牌来扩大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6、结合**县阿庐文化中心的建设,把**的历史、民俗、饮食文化的特点在阿庐文化中心集中成规模地体现出来,建设文化一条街,使之与旅游业相辅相成。
做好项目包装,推进招商引资进程。
大项目带动大开发,大开发带动大发展。
**旅游急待开发的项目很多也很有潜力和开发价值,对这些项目要进行包装推介。
同时,要明确责任,每个项目由一名县级领导负责,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要放宽政策环境,降低门槛,有组织、有计划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招商引资办法,招纳有诚意、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我县旅游资源的盘活与深度开发,把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所涉及的开发内容进一步具体化、项目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招商引资;吸纳外商资本、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并采取合资、合作、股份制、租赁承包、出售拍卖等方式参与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
努力解决条块分割的弊端,形成合力抓旅游。
明确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
在旅游行业法规实施管理上要明确责任主体,如:
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应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城建、工商、公安配合执行;在进入**的交叉口设置醒目的标识标牌,以交通、城建为主,旅游部门配合实施,在旅游核心保护区内,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是组织实施的主体,全面负责辖区内各方面的管理工作等等。
各级各部门要主动协作配合。
计划、城建、工商、环保、公安、交警、交通、文体、卫生、安监、招商、广电、经贸、国土、农业、林业、税务、财政、质监、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水利、消防、综合整治办、宗教民族事务等部门要配合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搞好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落实旅游优惠政策和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共同搞好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和保护工作;协调抓好旅游运输、旅游安全、旅游商品、旅游价格、旅游市场秩序、旅游宣传促销和旅游食品卫生等方面的管理。
**旅游二次创业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我们坚信,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下,这个问题将会得到最圆满的解决,**旅游二次创业将会取得重大突破,结出丰硕成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游 二次 发展 状况 调研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