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23807430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1.58KB
满井游记复习资料.docx
《满井游记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满井游记复习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满井游记复习资料
《滿井遊記》復習資料
一、文學常識;
1.出處:
選自《袁中郎集箋校》作者是明代著名文學家袁宏道,字中郎,號右公;代表作有《袁中郎全集》。
他與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以“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鮮明旗幟,反對前七子的復古主張,世稱“公安派”,與其兄弟被稱為“公安三袁”。
二、字音:
廿[nian]靧[hui]鬣[lie]罍[lei]蹇[jian]浹[jia]曝[pu]呷[xia]墮[hui]事
三、重點詞語:
稍和:
略為暖和。
於時:
在這時。
未始無春:
未嘗沒有春天。
墮事:
耽誤公事。
古今異義:
披風:
古為偏正短語,“在風中開散”的意思,柔梢披風;今作為名詞,一種披在肩上的沒有袖子的外衣。
一詞多義:
①.時:
時常,凍風時作;時候,春和景明之時。
②.為:
表被動,被,山巒為晴雪所洗;寫,故為之文以志之;是,人為刀,我為魚肉。
③.得:
能夠,欲出不得;得意,悠然自得;得到,得道多助。
④.之:
助詞,的,脫籠之鵠;舒緩語氣,不譯,如倩女之靧面;限定關係,以,郊田之外;代詞,未乏知也。
⑤.乍:
初,開始,波色乍明;突然,忽然,冷光乍出於匣也。
⑥.鱗:
像魚鱗,鱗浪層層;代魚,呷浪之鱗;魚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偕:
一起,寵辱偕忘;和,與,偕數友出東直。
詞語活用:
①.泉而茗者:
泉,名詞作動詞,用泉水。
②.泉而茗者:
茗,名詞作動詞,煮茶。
③.罍而歌者:
罍,名詞作動詞,端著酒杯。
④.紅裝而蹇者:
紅裝,名詞作動詞,穿著豔妝。
⑤.作則飛沙走礫:
飛,動詞使動用法,使…飛;走,動詞使動用法,使…走。
四、.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倒裝句:
①.冷光乍出於匣也。
賓語後置,“於匣”是狀語,“出於匣”即“於匣出”,譯:
冷光突然從鏡匣子裏閃射出來。
)
②.瀟然於山石草木之間。
賓語後置,“於山石草木之間”是“蕭然”的狀語,正常語序應為“於山石草木之間者”。
譯:
在山石草木之間瀟灑自然。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賓語前置,“之”是代詞,代指上文所說“郊田之外未始元春,是“知”的賓語。
在否定句中代詞“之”作賓語,經常把賓語提到動詞前,形成賓語前置的句式。
正常語序應為“未知之也”。
譯:
住在城裏的人卻不知道這一點。
省略句:
①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
(省略主語“我”,即偕數友出東直。
)譯:
二十二日,天氣略微暖和,(我便)同幾個朋友出了北京城東直門,到了滿井。
②柔梢披風。
(動詞後省略介詞“於”,應為“柔梢披風”,“於風”作“被”的狀語,又構成狀語後置。
) 譯:
柔軟的柳梢在風中散開。
判斷句:
夫不能以遊墮事,而瀟然於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者,…也”,判斷句式的標誌。
)
譯:
能夠不因為遊玩而耽誤公事,不受拘束流連忘返在山水草木之間的,恐怕只有我這種清閒的官吧。
翻譯:
①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譯:
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只是住在城裏的人不知道罷了。
②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譯:
高高的柳樹夾著河堤,肥沃的土壤有些濕潤,放眼望去是一片開闊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從籠子裏飛出來的天鵝。
五、文章內容理解:
1。
中心:
.這篇遊記通過對滿井早春二月自然風光的描繪,表達了作者置身於大自然時舒暢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對官場沉悶生活的厭倦。
2.段意:
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寫城中“餘寒猶厲”的景象。
第二段寫滿井春色。
第三段抒發感受,寫此文的目的。
學習本文,思考問題。
3、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春天景色?
共四個方面。
首寫春水:
如鏡出畫;次寫春山:
如倩女梳妝;再寫春柳:
柔梢披風;最後寫春苗:
淺鬣寸許。
山好、水好、萬物美好。
4、作者由遊滿井春色,歸納出什麼樣的感受,表現了他怎樣的情懷?
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表現了他厭棄喧囂塵俗的城市生活,寄意山川草木的瀟灑情懷?
5、文中表現作者春遊滿井輕鬆愉快心情的句子是?
若脫籠之鵠。
6、本文作者寫春光中的人物活動極有生氣,這幾句是什麼?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7、“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這幾句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從哪兩個方面寫出了“春”的資訊?
修辭方法:
排比(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
借代(呷浪之鱗,“鱗”代指“魚”);
從人的活動和動物的活動兩方面寫出了“春”的資訊。
《滿井遊記》復習
一、文學常識:
《滿井遊記》作者是明代的袁宏道,字中郎,號石公,湖北公安人,他和他的哥哥袁宗道、弟弟袁中道主張用平易近人的文學語言進行寫作,不必厚古薄今,人們稱他們為公安派。
本文選自《袁中郎集箋校》
二、朗讀課文,完成基礎練習:
1.給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燕地寒( ) 輒返( ) 倩女( ) 靧面( )花朝節( ) 呷浪( ) 浹背( ) 髻鬟( )( )廿二日( ) 乍明( ) 曝沙( ) 淺鬣( )偕數友( ) 土膏( ) 蹇者( ) 罍( ) 沙礫( ) 鮮妍( ) 茗者( ) 墮事( )惡能( ) 己亥( ) 脫籠之鵠( )
2.解釋下列加黑詞語。
凍風時作(起)廿二日天稍和(暖和)於時冰皮始解(融化)麥田淺鬣寸許(獸頸上的長毛)呷浪之鱗(代指魚)凡曝沙之鳥(曬)夫不能以遊墮事(壞、耽誤)惡能無紀(怎麼)波色乍明(初、始)鱗浪層層(像魚鱗一樣的波紋)
3.下列句中加黑詞均屬於詞類活用現象。
請分別作出具體的解釋。
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泉:
汲泉水 茗:
煮茶 罍:
端酒杯 蹇:
騎驢
4.與“娟然如拭”中“然”的用法意思不同的一項是(D)。
A.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B.呷浪之鱗,悠然自得 C.瀟然於山石草木之間者 D.然徒步則汗出浹背
5.“之”字在文言文中使用率極高,用法多樣,用作代詞、結構助詞、動詞等等。
而有一種特殊的用法,即用在主謂之間,使其在句中只充當一個成分,或做主語,或做賓語。
下列加黑的“之”字中屬於這一用法的是(C)。
A.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
B.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C.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D.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
6.解釋下列句中加黑詞語。
(1)乍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初,始)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突然)
(2)偕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一起)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
(與……一起)
7.沒有用比喻修辭的一句是(C)
A、若脫籠之鵠 B、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8.畫線詞詞義不相同的一項是(B)
A、飲少輒醉 未百步輒返 (就)
B、波色乍明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C、於時冰皮始解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剛剛)
D、凍風時作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時常)
E、風力雖尚勁 遊人雖未盛 (雖然)
9.劃分朗讀節奏
①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②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③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④夫||不能以遊隳事||而瀟然於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⑤餘之遊||將自此始。
11.翻譯句子:
①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高大的柳樹夾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溫潤,一望空曠開闊,(覺得自己)好像是逃脫籠子的天鵝。
②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亮晶晶的,好像明鏡剛打開,清冷的光輝突然從鏡匣中射出來一樣。
③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好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梳好的髮髻一樣。
④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
柳條將要舒展卻還沒有舒展,柔軟的梢頭在風中飄蕩,麥苗破土而出,短小如獸頸上的毛,才一寸左右。
⑤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遊人雖然還不算多,用泉水煮茶喝的,拿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豔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
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我這)才知道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裏的人卻不知道哇。
⑦惡能無紀?
怎麼能沒有記錄呢?
三、內容解讀:
1.本文是從哪些方面寫出城遊玩的喜悅之情的?
本文是從寫水光山色、柳枝麥芽、遊人歡欣、魚鳥之樂、作者的內心感受等方面來寫出城遊玩的喜悅之情的。
2.第一段描寫了何時何地何景?
描寫了京城早春時節“餘寒猶厲,凍風時作,飛沙走礫”的景象。
3.本文要寫“滿井”,第一段卻不著一字,反而抒發作者鬱悶的心情,用意何在?
作者採用欲揚先抑的寫法,把那種迫切渴望出遊的心情暗示給讀者,為下文勾畫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滿井做鋪墊。
4.找出第二段中與第一段相呼應的景致與情致。
“天稍和”與“餘寒猶厲”相呼應;“高柳夾堤,土膏微潤”與“飛沙走礫”相呼應;“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與“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相呼應。
5.從第二段的景物描寫中可看出作者遊覽滿井時是什麼樣的心情?
作者遊覽滿井時懷著輕鬆喜悅的心情。
6.找出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7各用一句話概括三個自然段的大意。
第一段:
寫北京附近早春的風沙天氣。
第二段:
寫滿井早春的景色,以及作者遊滿井的喜悅心情。
第三段:
表述了自己樂於有此閑情出遊。
8本文以什麼為線索?
寫了哪些內容?
全文以出遊探春為線索,從城居不見春寫起,接著寫郊外探春,逐層寫出了郊外早春的誘人景色,最後歸結到“郊田之外未始無春”的感受。
9本文表達作者的情感與《小石潭記》和《記承天寺夜遊》相比為什麼會不同?
因為《小石潭記》和《記承天寺夜遊》的作者都有抱負未酬和被貶謫的遭遇,因此在文中流露出某種憂愁和憤懣,而《滿井遊記》的作者只是官小、職務清閒,並無被貶的遭遇,性情又比較達觀,樂於閑於山水中,所以不僅沒有憂愁,甚至為此而慶倖、自慰。
10作者在第一段寫北京氣候的寒冷時是怎樣抓住景物特徵來寫的?
第一段寫北京氣候的寒冷時,“餘寒猶厲”的“猶”字強調了嚴寒的餘威之烈。
“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句中的“作”、“飛”、“走”三個動詞形象地描繪出寒風刺耳、沙石漫天的肅殺景象。
兩句中的“寒”、“凍”也集中地表現了自己欲出不能的懊喪、鬱悶的心情。
11“妙用襯托,起伏多姿”是本文寫景的一大特點,請結合具體內容加以說明。
如:
第一段極力描寫北京氣候寒冷,是用來襯托第二段滿井風光的;用城內的“寒”襯托滿井郊野的“暖”;用城內的“凍風”“飛沙走礫”襯托滿井的水色山光、飛鳥遊魚;用囚於一室“欲出不得”的煩悶襯托遊於滿井山水中那種“若脫籠之鵠”的“悠然自得”的歡愉。
12本文作者寫景善用比喻,而且貼切新奇。
根據提示找出相關的比喻句,然後再作簡要分析。
(1)寫水:
“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分析:
由春風泛起河裏的層層“鱗浪”,很自然地聯想到新打開的一面面亮晶晶的鏡子。
這個新奇的比喻準確寫出了春天到來之時河水“清澈”的特點。
波光與鏡光都給人以冷的感覺,“冷光之乍出於匣”,又極為貼切地寫出了早春水冷的特點
(2)寫山:
“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分析:
山巒被融雪洗後就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剛梳過髻鬟一樣。
這個比喻不僅寫出積雪消融,山巒轉翠,青山顯得格外清新、嬌豔的特點,同時還極富美感,充滿神韻,真正形神兼備。
(3)寫麥田:
“麥田淺鬣寸許”分析:
早春二月,麥苗高約寸許,又時時在拔節,就像獸身上生長著的淺淺的鬃毛。
這個比喻聯想奇特,不僅寫出了早春二月田野麥苗的形態,而且表現出春天是生長的季節這個典型的季節特徵。
13文中哪些語句寫出"天稍和"這一特點?
土膏微潤;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
14文中寫了哪些人?
哪句話描繪了魚、鳥的神情?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四、閱讀課文第二段,回答下列問題:
1.這一部分記述了什麼內容?
作者出遊的心境是怎樣的?
主要寫了哪些景致?
寫了郊遊所見所感。
出遊前習慣於江南氣候而對北方的寒冷有一種壓抑感。
主要寫了水光山色、柳條麥田,以及遊人的歡欣、魚鳥的“悠然自得”。
2.作者在這部分中重點寫了什麼?
用了什麼方法?
寫山寫水是重點,運用白描的手法來刻畫。
3.文段最後一句有什麼作用?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最後一句是作者的總括一句。
這一句回應首段,是對自己冒寒出遊的肯定,並對“城居者”困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
4.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
⑴ 表現作者春遊滿井輕鬆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
若脫寵之鵠;
⑵ 描寫波光的比喻句是:
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⑶ 描寫山巒為晴雪所洗後的鮮豔明媚的比喻句是: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5.下列句子譯文不正確的是(C)
A、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譯文:
高大的柳樹夾著河堤,肥沃的土地有點濕潤,一眼望去天地顯得很開闊,(我感到自己)好像是一只從籠子裏飛出來的天鵝。
B、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譯文:
(河水)亮晶晶的,好像剛打開鏡子,冷光突然從匣子裏閃射出來一樣。
C、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
譯文:
柳條有舒展開的,沒舒展開的,柔嫩的梢頭像一件披風披在柳樹上,麥苗出土了,剛一寸左右。
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來之知也。
譯文:
(我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裏的人卻不知道啊。
6、文中表現“閒適滿意”的一個詞語是:
悠然自得。
7、“遊人雖未盛……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幾句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從哪兩個方面寫出了“春”的資訊?
答:
修辭方法:
排比(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借代(呷浪之鱗,“鱗”代指“魚”);從人的活動和動物的活動兩方面寫出了“春”的資訊。
8、用“||”給語段劃分層次,並概括各層次的意思。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層意:
第一層:
交待出遊日期、氣候、同行者及出遊路線。
第二層:
描寫滿井的自然春色。
第三層:
寫春色中人與動物的活動。
第四層:
表現作者歡快的心情。
9、指出下麵比喻句子的本體和喻體,並分析一下這個比喻句的妙處。
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答:
本句是以物喻人,本體是“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的人;喻體是“脫籠之鵠”。
春天來了,局促室內的作者來到郊外,四望郊原,一片空曠,快活的心情就像脫籠之鳥一樣,飛向遼闊的春天原野,“若脫籠之鵠”中的“鵠”即天鵝,這是著力描寫從局促困居的情況下解脫出來的喜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游记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