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要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3833005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X
- 页数:66
- 大小:33.56KB
疾病概要教案.docx
《疾病概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病概要教案.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疾病概要教案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诊断学基础
一、问诊
1.问诊的定义及在医疗过程中的意义
2.问诊的常用重要技巧
①从礼节性交谈开始
②从主诉开始,逐步深入,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
③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
④避免重复提问
⑤避免使用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⑥注意及时核实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一)问诊的内容
1.问诊的一般内容
2.主诉
3.现病史
4.既往史
5.系统回顾
6.个人史
7.婚姻史
8.月经史
9.家族史
(二)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二、常见症状
(一)发热
1.“发热”的概念与正常体温和生理性变异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热型的定义及常见热型及其临床意义
6.伴随症状
(二)皮肤黏膜出血
1.“皮肤黏膜出血”的定义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出血点、淤点、紫癜、淤斑的鉴别
6.伴随症状
(三)水肿
1.“水肿”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四)咳嗽与咳痰
1.“咳嗽与咳痰”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五)咯血
1.“咯血”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6.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六)胸痛
1.常见病因和分类
2.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3.伴随症状
(七)发绀
1.“发绀”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八)呼吸困难
1.“呼吸困难”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九)心悸
1.“心悸”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十)恶心与呕吐
1.“恶心与呕吐”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十一)呕血
1.“呕血”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十二)便血
1.“便血”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十三)腹痛
1.“腹痛”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6.肠绞痛、胆绞痛、肾绞痛的鉴别
(十五)腹泻
1.“腹泻”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十六)便秘
1.“便秘”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十七)黄疸
1.“黄疸”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6.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滞性黄疸的鉴别要点
(十八)腰背痛
1.发病机制2.常见病因和分类
3.临床表现、临床意义4.伴随症状
(十九)血尿
1.“血尿”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二十)少尿与多尿
1.“少尿、无尿、多尿”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二十一)头痛
1.“头痛”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二十二)眩晕
1.“眩晕”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二十三)晕厥
1.“晕厥”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6.晕厥与眩晕的鉴别
(二十四)抽搐与惊厥
1.“抽搐、惊厥”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6.抽搐与惊厥的鉴别
(二十五)意识障碍
1.“意识障碍”的概念
2.意识障碍的分类
3.发病机制
4.常见病因和分类
5.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6.伴随症状
二、体格检查
(一)头部检查
1.一般介绍头发和头皮、头颅的大小外形和运动异常。
2.详细讲解麒面及其器官的检查、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3.重点讲授外眼检查、眼前节检查、口唇、口腔粘膜、舌、咽部及扁桃体检查。
(二)颈部检查
l.一般介绍颈部外形与分区、颈部姿势与运动、颈部皮肤与包块。
2.详细讲解颈郁血管检查和气管检查。
3.重点讲授甲状腺检查方法、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及其常见疾病。
(三)胸部及肺检查
1.一般介绍胸部体表标志,胸部和肺体格检查的步骤和主要内容,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2.详细讲解胸壁、胸廓与乳房检查,详细讲解肺和胸膜检查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内容、检查方法、正常表现、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3.重点讲授语音震颤、正常及异常呼吸音、啰音的分类、产生机制、听诊特点和临床意义。
4.一般介绍与心脏有关的几种胸廓畸形、血管杂音的检查和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5.详细讲解心脏视诊、触诊、叩诊的内容、方法及其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详细讲解心脏杂音产生的机制、心包摩擦音、血压、脉搏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6.重点讲授震颤、心脏浊音界、血压测量的检查方法,掌握心脏瓣膜听诊区及听诊内容、心脏杂音听诊要点及其临床意义,周围血管征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四)腹部检查
1.—般介绍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腹壁其它情况,除肠鸣音、血管杂音以外的听诊内容。
—般介绍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2.详细讲解腹部视诊、叩诊、听诊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3.重点讲授腹部触诊的方法、腹壁紧张度、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脏器触诊及腹部肿块的触诊及其临床意义。
(五)脊柱及四肢检查
1.一般介绍脊柱的生理曲度、四肢与关节的位置与形态。
2.详细讲解脊柱、四肢与关节病理性改变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3.重点讲授脊柱、四肢与关节检查方法和几种特殊试验。
(六)神经系统检查
1.详细讲解12对颅神经的检查。
2.重点讲授运动功能检查;瘫痪的定位诊断、肌力、肌张力检查。
3.重点讲授感觉功能检查:
浅感觉检查、深感觉检查、复合感觉检查。
4.重点讲授神经反射检查:
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5.一般介绍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慢性支气管炎
一、慢性支气管炎的概念:
二、病因:
1.基本病因:
⑴生物学因素:
⑵环境因素:
⑶行为因素
三、发病机制:
1.感染因素、过敏因素、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降低
2.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遗传也可能是慢支的易患因素。
3.大气污染、气候变化。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①咳嗽:
长期慢性、反复、靛渐加重的咳嗽。
②咳痰:
一般为白色粘液或者是白色泡沫痰,偶有痰中带血,急性发作伴有细菌感染。
③喘息或气短
2.体征:
急性发作期在背部、肺底部常闻及芨在的干、湿性啰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2)痰液检查
2.X线检查
3.肺功能测定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标准:
(1)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
(2)第年发病持续不足球3个月,而其他客观依据存在。
2.临床诊断分型、分期:
(1)急症发作期
(2)慢性迁延期
(3)临床缓解期
3鉴别诊断:
⑴肺结核⑵支气管哮喘及支气管扩张、肺癌。
八、治疗与预防:
1.控制感染
2.祛痰、镇咳
3.应用支气管扩张药
4.中药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一、阻塞性肺气肿的概念:
二、病因:
多由慢性支气管炎引起,少部分是由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引起;
三、发病机制:
1.气体滞留肺内使肺过度充气,持久膨胀
2.肺泡弹性降低,组织结构破坏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①原发病的表现:
咳嗽、咳痰;大量脓痰、反复咯血;呼气性呼吸困难伴两肺哮鸣音。
②呼吸困难:
出现气促,呼吸功能衰竭。
2.体征:
①肺气肿的体征
②肺部呈过清音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实验室检查
2.X线检查
3.呼吸功能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⑴原发病史
⑵有肺气肿的表现
⑶X线表现两肺野透光度增强。
2.鉴别诊断:
⑴慢性支气管炎⑵支气管哮喘
八、治疗与预防:
1.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呼吸功能锻炼
(1)膈肌呼吸锻炼
(2)缩唇呼气
2.吸氧
肺炎
一、肺炎的概念:
二、病因:
1.基本病因:
⑴上呼吸道感染,病毒能破环支气管粘膜的完整性,影响粘液-纤毛活动,从而导致细菌感染。
⑵突然受寒、饥饿、疲劳可削全身抵抗力,使细胞吞噬作用减退,免疫反应减弱,导致发病。
⑶昏迷、麻醉、镇静剂过量易发生分泌物吸入,是继发细菌性肺炎的重要诱因。
或免疫缺损、肝硬化等因素
2.诱发因素:
⑴昏迷
⑵麻醉
⑶镇静剂过量易发生分泌物吸入
⑷免疫缺损、肝硬化
⑸其他
三.发病机制:
肺炎球菌为上呼吸道正常菌群,只有当机体免疫力和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降低时方可致病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①受凉、淋雨、疲劳、酗酒、感冒史。
②起病急骤,多有畏寒、高热伴胸痛,咳嗽。
③体温在数小时内升高,胸痛可放射至肩部、腹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咳血丝痰或铁锈色痰。
2、体征:
①胸部叩诊呈浊音,语颤增强,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②气急屈、发绀等低氧气血症的表现。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常规检查
2、痰检查
3、X线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⑴典型的病史
⑵临床表现
⑶X线
2.鉴别诊断:
⑴干酷性肺炎
⑵肺癌及其他病原菌引起的肺炎
七、治疗与预防:
1.抗菌药物治疗
2.支持疗法
(1)注意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
(2)就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为主,并多饮水。
(3)根据不同症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肺炎伴随末梢循环衰竭的治疗:
(1)保温,加强护理,记录出入量,补充中够的热量和维生素。
(2)吸氧
(3)补充血容量。
(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5)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6)控制感染,应用抗生素。
(7)酌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8)防治心、肾和肺功能衰竭。
4.预防
(1)注意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2)充分休息,合理安排饮食。
(3)克服恐惧,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
(4)保持环境卫生,居室通风。
(5)加强对肺炎患者的家庭护理,适当休息,帮助排痰。
(6)关心病人的病情和情绪变化。
(7)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8)加强社区的环境卫生,治理空气污染。
(9)组织和提倡群众性体育锻炼,增强群体的讥病能力。
支气管哮喘
一、支气管的概念:
二、病因:
1、遗传病因:
2、过敏因素
3、感染因素
4、环境因素
5、气候因素
6、精神因素
7、内分泌因素
8、运动因素
三、发病机制:
根据病因和民病机制不同将哮喘分为外源性哮喘和内源性哮喘两大类:
1.外源性哮喘:
有明显的对多种过敏源的变态反应使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胸释放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支气管引起平滑肌收缩,粘膜充血,分泌物增加,引起广泛气道狭窄。
2.内源性哮喘:
受非抗原性因素刺激而引起气管支气管树粘膜下的为走神经厂家器阈值降低,导致哮喘发作。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①外源性哮喘:
鼻、眼睑痒、喷嚏、流涕或干咳等。
②内源性哮喘:
呼吸道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发生支气管炎,咳嗽,咳痰逐渐出现哮喘。
③混合性哮喘:
长期反复发作,相互景响,症状表现复杂。
哮喘持续状态:
哮喘发作持续在世界上4小时以上者。
2.体征:
哮喘发作时,患者胸廓胀满,呈吸气状,呼吸幅度小。
呼气期有两肺广泛哮鸣音,有时不用听诊器即可闻及。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液常规检查
2.血气分析
3.X线检查
4.皮肤敏感试验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⑴典型的病史
⑵临床表现
⑶X线和B超
2.鉴别诊断:
⑴心源性哮喘
⑵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癌
七、治疗与预防:
1.控制急性发作:
⑴拟肾上腺素类药物⑵茶碱类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同抗菌素胆碱能类药物
2.促进排痰
3.积极控制感染
4.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
(1)氧疗
(2)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
(3)积极控制感染
(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5)如有并发症发生,如气胸、纵隔气肿、心功能不全要积极治疗。
5.缓解期的治疗:
(1)脱敏治疗
(2)哮喘菌苗的治疗
(3)色甘酸二钠和酮替芬的应用
6.预防:
(1)哮喘容易反复发作,控制发作后,最主要的是如何预防发作。
(2)哮喘患者的家庭成员都就了解各川流不息激发哮喘的因素和病人对芗和食物的过敏史、精神等。
(3)在社区和学校要对支气管哮喘给予重视,对哮喘的患者给予关怀和照顾。
心绞痛
一、心绞痛的概念:
二、病因:
1.基本病因:
⑴心肌缺血为主要原因
⑵血液脂质含量异常: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增高
⑶与吸烟、糖尿病、高体重、贵传因素等有密切相关
2.诱发因素:
⑴体力劳动
⑵情绪激动
⑶饱餐
⑷吸烟
⑸受寒
⑹心律失常及休克
三、发病机制:
1.心肌缺血
⑴冠样硬化的冠以状动脉其管腔狭窄到一定程度时,使回心血量减少,心肌缺血而引起心绞痛。
⑵当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心肌需血量增多或心肌需血量虽不增进友谊多,但由于神经或体液调节障碍而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减少了供血量而引起心绞痛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①诱因:
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激发,饱餐、吸烟、受寒、心律失常及休克亦可诱发。
②主要在胸骨上、中段拉开距离主,可波及心前区,常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尺侧达小指与无名指,或至颈咽、下颌部。
③性质:
为压榨性、紧缩性,伴恐惧或濒死感,常不自觉被迫停止活动。
持续时间:
一般持续3-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
可1天数次或数周1次。
缓解方式:
停止活动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没后可在几分钟内缓解。
2.体征:
发作时可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奔马律等。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心电图
2、放射性核素检查
3、冠状动脉造影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⑴典型的发作特点
⑵心电图的改变
⑶放射性核素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
2、心绞痛的分型诊断
⑴劳累性心绞痛
⑵自发性心绞痛
3、鉴别诊断
⑴心脏神经症
⑵肋间神经痛
七、治疗
1.发作期的治疗:
⑴休息
⑵药物治疗
⒉缓解期的治疗
⑴一般治疗
⑵药物治疗
⑶中医中药
⑷其他疗法
心肌梗死
一、概念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梗化致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在此基础上叵出现下列情况即可发生心肌梗死。
2.发病机制:
①管腔内血栓形成、粥样斑块破溃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②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使血压骤减,冠状动脉灌锐减;
③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等使心脏负荷加重,心肌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
三、临床表现:
1.先兆症状:
表现为乏力、胸闷、烦燥、心绞痛等。
2.症状和体征
(1)疼痛
(2)心律失常
(3)休克
(4)心力衰竭
(5)全身症状
(6)胃肠道症状
(7)体征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心电图检查
(1)特征性改变
(2)动态性改变
2.实验室检查
(1)血象
(2)血清酶测定
3.其他检查
①心向量图检查对心肌梗死的定位有重要意义;
②放射性核素检查
③超声心动图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根据心肌梗死病史及心脏体征,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确诊。
2.鉴别诊断:
(1)心绞痛
(2)急性心包炎
(3)急腹症
(4)急性肺动脉栓塞
五、治疗与预防
1.一般治疗:
(1)休息
(2)吸氧
(3)监测
2.缓解疼痛:
(1)哌替啶(杜冷丁)
(2)可待因
(3)硝酸甘油
3.心肌再灌注
4.心律失常
5.其他治疗方法
6.恢复期治疗
7.预防:
(1)戒烟、少酒、合理膳食、提倡低盐、低脂、富维生素饮食;
(2)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3)合理的安排工作和生活,注间劳逸结合。
原发性心肌病
一、心肌病的概念
二、扩张型心肌病
1.病因与发病机制:
⑴病毒感染造成直接损伤
⑵病毒感染引发免疫反应而导致心肌损伤
⑶乙醇中毒、抗肿瘤药、遗传因素等均可引发本病
2.临床表现:
(1)症状:
疲劳、乏力、心悸、气促,呼吸困难等
(2)体征:
心须搏动弥散、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可闻及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间奔马律。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2)心电图
(3)超声心动图
4.诊断与鉴别诊断:
凡有心脏扩大、伴或不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如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心腔扩大与心脏弥漫性搏动减弱即应考虑本病。
5.治疗:
纠正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严重心脏扩大者可行心脏移植术。
三、肥厚型心肌病
1.病因:
儿茶酚胺代谢异常、高血压、高强度运动等常是本病原菌发病原菌的促发因素。
2.临床表现:
(1)症状:
呼吸困难、心悸、心绞痛,伴有明显左心室内流出道梗阴的患者在起立或运动时呆出现眩晕甚至意识丧失。
(2)体征:
心尖搏动呈抬举性,心界轻度扩大。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心电图
(2)超声心动图
(3)其他
4.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⑴根据临床症状、体征
⑵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等检查
⑶临床表现
2、鉴别诊断:
⑴室间隔缺损⑵主动脉瓣狭窄及冠心病
5.治疗:
(1)应避免剧列运动、持重或屏气,以减少猝死。
(2)B-受体阻断剂应用
(3)钙通道阻滞剂应用
(4)手术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
多种病毒均可引起心肌炎。
2.发病机制:
呼吸道和肠道病毒感染为主。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上呼吸道貌岸然或消化首感染染的表现。
]
2.体征:
心界大小正常驻机构或轻度扩大,心率加快可出现奔马律,心肝区第一心音低钝并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的杂音。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实验室检查
2.心电图
3.超声心动图
4.心内膜活检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⑴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的病史以及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⑵心电图、心肌酶变化。
2.鉴别诊断:
⑴凡湿性心肌炎
⑵原发性心肌病
五、治疗与预防
1.休息
2.改善心肌营养代谢
3.抗病毒药物使用
4.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
5.纠正心力衰竭
胃炎
一、急性胃炎
(一)急胃炎的概念:
(二)病因:
1.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
进食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不洁食物引起的急性胃炎常同时伴有急性肠炎。
2.理化因素:
如过冷、过热、粗糙食物、烈酒、某些药物等损伤胃粘膜引起炎症改变。
3.其他因素:
精神神经功能障碍,应激状态或其他因素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等可引起的急性胃炎。
(三)发病机制:
进食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不洁食物引起的急性胃炎常同时伴有急性肠炎。
如过冷、过热、粗糙食物、烈酒、某些药物等损伤胃粘膜引起炎症改变。
精神神经功能障碍,应激状态或其他因素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等可引起的急性胃炎。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①上腹部不适、疼痛甚至剧痛、恶心、呕吐、畏食等。
②发热、失水、酸中毒、休克
③轻度腹泻
2.体征:
①上腹或及早周有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
②消化道貌岸然出血为主要表现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⑴典型的病史⑵临床表现⑶胃镜
2.鉴别诊断:
⑴化脓性胃炎⑵慢性胃炎
(六)治疗:
1.去除病因、合理饮食
2.对症处理:
降低胃内酸度、保护胃粘膜等。
二、慢性胃炎
(一)慢性胃炎的概念:
(二)病因:
1.感染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
2.免疫因素:
胃体胃炎与免疫有关。
3.急性胃炎迁延不愈演变成慢性胃炎
4.长期理化因素刺激
5.十二指肠液反流
6.精神因素
7.其他:
如年龄、其他慢性病、不合理的饮食习惯、遗传。
(三)发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胃体胃炎与免疫有关。
急性胃炎迁延不愈演变成慢性胃炎或长期理化因素刺激与十二指肠液反流和一些其他因素如年龄、其他慢性病、不合理的饮食习惯、遗传。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①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餐后明显
②嗳气,把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2.体征:
①上腹部轻压痛
②胃体炎亚重者可有舌炎及贫血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胃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
2.X线钡餐
3.HP检测
4.胃液分析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⑴典型的病史⑵临床表现⑶X线和胃镜、胃粘膜活检
2、鉴别诊断:
⑴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胆囊炎⑵胃癌与胆石症
(七)治疗与预防:
1.消除病因,避免诱因
2.根除幽门螺杆菌
(1)抗HP感染的药物
(2)根除HP的方案
3.保护胃粘膜
4.对症治疗
5.手术治疗
6.预防:
(1)积极治疗急性胃炎,保持乐观情绪,避免长时间紧张,焦虑,进食要有规律。
(2)勿过饥过饮,避免过冷、过热、过硬刺激性强的饮食,忌用对胃有损害的药物,戒烟洒。
消化性溃疡
一、消化性溃疡的概念:
二、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
2.胃酸、胃蛋白酶的作用
3.药物的作用
4.饮食因素
5.精神因素
6.其他因素
三、发病机制:
胃十二指肠粘膜经常受到胃酸、胃蛋白酶、微生物、乙醇、刺激性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损害。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①上腹部疼痛:
是消化性溃疡的最常见的最主要的症状。
②其他症状:
沿有上腹饱胀、嗳气、反酸、恶心,等胃肠道症状和失眠、多汗、脉缓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2.体征:
固定而局限的压痛点,缓荽期无明显体征。
五、并发症:
1.出血2.穿孔
3.幽门梗阻4.癌变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HP检测
2.X线检查
3.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
4.胃液分析
5.大便潜血试验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⑴典型的病史
⑵临床表现
⑶X线钡餐或胃镜检查
2.鉴别诊断:
⑴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炎
⑵胃癌、胃粘膜脱垂及钩虫病
八、治疗与预防:
1.一般治疗
2.药物治疗:
(1)根除HP感染的药物
(2)降低胃内酸度的药物
(3)胃粘膜保护剂
(4)促胃肠动力药
(5)其他
3.并发大出血的治疗:
(1)平卧、下肢抬高,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烦躁不安者可用镇静剂,必要时吸氧。
(2)密切观察病情
(3)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
(4)止血
4.手术治疗
5.预防
(1)养成良好的生活饮习惯,戒烟酒,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
(2)保证睡眠休息时间,注意饮食,免受风寒,一有症状及时服药治疗。
急性阑尾炎
一、急性阑尾炎的概念:
二、病因:
1.阑尾腔梗阻
2.细菌感染
三、发病机制:
主要由阑尾腔梗阻和细菌感染引起阑尾缺血、坏死、化脓、感染。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①腹痛
②胃肠道症状
③全身反应
2.体征: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疾病 概要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