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8815484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64.92KB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万元的遗产
马克·吐温
湖滨镇是一个居住着五六千人的可爱的西部小镇。
这个镇上的教堂很多,因为镇上的人个个都是虔诚的教徒,到处弥漫着亲善友好的气氛。
塞拉丁·福斯脱是镇上最大商店里的薄记员,他一天到晚勤勤恳恳。
在湖滨镇干他这一行的人,他是唯一领高年薪的——800元。
这个数字实在是可现的,人人都承认他应得这样的报酬。
他的妻于爱勒克是个能干的内助,她一天到晚当一个贤妻良母,好好地操持家务。
有一天,来了一个了不起的消息!
这个消息真是使人吃惊、使人欢喜!
那是从邻近的一个州来的,塞拉丁唯一的一个活着的亲属住在那里,名叫提尔贝利·福斯脱。
他是个独身老汉,已经70岁了,据说家境相当富裕,性情也相当古怪和执拗。
提尔贝利给塞拉丁写信来,说他不久就会死了,打算把3万元现款的遗产给他。
他说这并不是为了表示感情,而是因为他一生的晦气和懊恼多半都是由金钱而来的,现在他希望把这笔钱转让给一个适当的对象,使它继续干那害人的匀当,满足他的心愿。
这笔遗产将在他的遗嘱里交代清楚,如数照付。
但是有一个条件,塞拉丁必须能向遗嘱执行人证明三件事:
一是他没有在口头上或是书信里表示关心这笔遗产,二是他没有探听过这位将死的人向地狱前进的过程,三是他没有参加葬礼。
“3——万——块钱!
”这几个令人神往的字像美妙的音乐似的,在这两个人的脑子里响个不停。
这一天,塞拉丁记账记得一塌糊涂、错误百出;爱勒克也不能专心干她的事情,甚至拿起一个花盆却忘记她打算干什么。
当晚,两支铅笔一直在忙个不停——各人拟订各人的计划:
爱勒克盘算着如何把这笔钱投资,塞拉丁则考虑怎样把它花掉。
最后还是塞拉丁打破了沉寂。
他兴高采烈地说:
“啊,爱勒克!
我们首先开支1000块钱,买一匹马和一辆轻便马车为夏天用,买一架雪橇和一件皮子的膝围为冬天用。
”
爱勒克果断而沉着地回答说:
“动用本钱吗?
那可不行。
我们千万不能动用这笔本钱,那么做是不妥当的。
我们要赚大钱!
”
“赚大钱。
那太好了。
往下说吧,爱勒克。
什么办法?
”
“煤,新开的矿。
我打算投资1万元买煤矿优先股。
他们半年付一次利息,1万元钱变成3万——只要一年!
”
“哇呢——”塞拉丁拿起杂记本子来,开始核算购置东西的钱数,这次所要买的是他希望尽早弄到手的那些享乐用品:
“马——马车——雪橇——膝围——漆皮——高筒礼帽——转柄表——镶新牙。
”
“别忙!
我还得给煤矿上赚来的那3万元找出路,是不是?
我把它派了两次用场:
一次做油生意,一次做麦子生意。
”
“爱勒克,这太妙了!
总共赚了多少?
”
“我想——,算得稳当一点,大约可以净赚18万,也许还可以再多一些。
”
“哎呀呀!
这岂不太妙?
谢天谢地!
我们拼命苦干了多年,终于交上好运了。
爱勒克!
”
“塞拉丁,我打算给教堂整整捐300元——到那时,我们还有什么道理怕花钱!
”
“你这一着做得再漂亮不过了,亲爱的,你这毫无私心的人,这种举动正合你那慷慨的性格。
”
然后他们就上楼去睡觉,可是因为高兴得昏头昏脑,竟至忘记了熄掉蜡烛,让它在客厅里点着。
塞拉丁主张让它点着算了,他说即令是值1000元,他们也不在乎。
可是爱勒克还是下去把它吹熄了。
这一着倒是做得正好,因为她往回走的时候,又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趁着那18万元还没有冷掉的时候,把它变成了50万元。
当然,在兴奋的情绪中,他们没忘第二天就写信到这位本家居住的地方去,订了一份当地的报纸——《萨格摩尔周刊》——那上面有最及时的讣告消息。
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
星期六终于来到了,他们收到了报纸。
爱勒克迫不及待地把报纸外面包的纸撕开,她和塞拉丁的两双眼睛立刻就扫视着讣告栏。
结果却大失所望!
哪儿也没有提到提尔贝利。
“也许距离太远,也许下个星期就有消息了。
”塞拉丁告诉妻子。
然而,5个星期闷沉沉地过去了,《萨格摩尔周刊》每星期六都按时来到,可人的消息却从未降临。
这时候塞拉丁的耐性再也支持不住了,他痛恨地说:
“这个该死的家伙,他大概是永远不死了!
”
就这样,4年过去了,那个盖空中楼阁的习惯、做白日梦的习惯发展得多快啊!
美梦没有到来,倒是等来了《萨格摩尔周刊》的编辑,因为他们在过去4年中,一心一意地忙于别的事情,居然把报费忘却了,欠款共计6元。
对福斯脱夫妇而言,再没有比这位客人更受欢迎的了。
他对提尔贝利伯父的情况一定很熟悉,想必知道他什么时候有进坟墓的希望。
当然不能正面提出问题来,因为那就会使那笔遗产落空。
塞拉丁抑制住他那火热的渴望,极力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气问道:
“我——,我在贵地有一个远房本家,名叫提尔贝利。
他——他——身体还好吗?
”
“他身体还好?
天哪,他到阴间去已经4年了!
”
福斯脱夫妇浑身都因伤心而发抖,其实内心的感觉好像是高兴。
塞拉丁不动声色地——以试探的口吻说:
“啊!
真是,人生就是这样,谁也不免一死——连阔人也免不了这一关。
”
“阔人?
”那位编辑哈哈大笑起来,“那可不恰当。
他是一钱莫名的,镇上的人最后不得不凑钱来埋了他。
”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发生的湖滨镇是个美丽的西部小镇,这里“到处弥漫着亲善友好的气氛”,人人都有虔诚的信仰,勤恳工作,幸福生活,简直是自由伊甸园式美国梦的典范。
B.穷困撩倒的提尔贝利·福斯脱虽未直接出场,却是情节发展的关键性人物,生活的贫穷扭曲了他的灵魂,使他在临死前拿虚无的遗产愚弄了福斯脱夫妇多年。
C.本文的对话描写精彩。
通过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读者可以看到:
福斯脱夫妇同时做着发横财的白日梦,分别代表了当时美国社会盛行的消费主义和投机主义。
D.选文戛然而止的结局令情节“断崖”,福斯脱夫妇数年的美梦归于破灭——那笔遗产不过是黄粱一梦,残酷的现实和他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令人唏嘘不已。
(2)请概括分析福斯脱夫妇的主要形象特点。
(3)幽默与讽刺是马克·吐温小说的主要特点,本篇小说中作者对夫妇二人在这一笔遗产面前的丑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笔法犀利,入木三分。
请找出三处并加以简要分析
【答案】
(1)A
(2)原本的塞拉丁工作勤勤恳恳,爱勒克能干、精心操持家务;两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在金钱的利诱下,福斯脱夫妇贪婪和虚伪暴露无遗。
(3)①福斯脱夫妇幻想着发大财,却只愿捐出300元给教会,还自认为是“无私”与“慷慨”,这里讽刺了福斯脱夫妇的自私与贪婪吝啬。
②在等待过程中,福斯脱夫妇幻想着巨额的投资收益和享乐生活却忘记缴纳6美元的报费,这也是对二人空想不切实际的物质生活的辛辣嘲讽。
③当报纸编辑前来拜访,福斯脱夫妇急切地渴望从编辑那里了解提尔贝利的情况,却又要符合遗嘱的要求,伪装出满不在乎的神情,充分讽刺了人物的虚伪。
④当得知提尔贝利死讯时,“福斯脱夫妇浑身都因伤心而发抖,其实内心的感觉好像是高兴”,暴露出福斯脱夫妇的虚伪、冷酷。
【解析】【分析】
(1)A项,“故事发生的湖滨镇是个美丽的西部小镇,这里‘到处弥漫着亲善友好的气氛’,人人都有虔诚的信仰,勤恳工作,幸福生活,简直是自由伊甸园式美国梦的典范”错误,情感方向理解错误,从文中来看,作者对湖滨镇“亲善友好”,人人虔诚,人人勤恳的描绘,实质上是讽刺,这也不是“美国梦”的典范。
故选A。
(2)从文中来看,福斯脱夫妇前后的形象变化非常大,一开始的夫妇俩是这样的,第二段说“塞拉丁•福斯脱是镇上最大商店里的薄记员,他一天到晚勤勤恳恳。
在湖滨镇干他这一行的人,他是唯一领高年薪的——800元。
这个数字实在是可现的,人人都承认他应得这样的报酬。
他的妻于爱勒克是个能干的内助,她一天到晚当一个贤妻良母,好好地操持家务”,丈夫勤勤恳恳,妻子是贤妻良母,夫妻二人过着幸福的生活;但从第三段开始,夫妻二人听说可以继承一大笔遗产之后发生了变化,福斯脱夫妇同时做着发横财的白日梦,欲望不断膨胀,这些展现出人物的贪婪和虚伪。
(3)本篇小说中作者对夫妇二人在这一笔遗产面前的丑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笔法犀利,入木三分。
请找出三处并加以简要分析”,然后要到文中找出夫妇二人在遗产面前表现出的各种丑态,并进行分析。
如夫妻二人在计算如何使用和投资这笔巨额遗产的时候,“塞拉丁,我打算给教堂整整捐300元——到那时,我们还有什么道理怕花钱”“这一着做得再漂亮不过了,亲爱的,你这毫无私心的人,这种举动正合你那慷慨的性格”,与所谓的巨额遗产相比,区区300元竟然是“慷慨”“毫无私心”的,马克吐温用这种方式展现了夫妻二人的贪婪与吝啬;如为了早点得到遗产,夫妻二人“订了一份当地的报纸——《萨格摩尔周刊》——那上面有最及时的讣告消息“,几个星期过去没有得到讣告,他竟然“痛恨地说:
‘这个该死的家伙,他大概是永远不死了’”,这展现出人物的冷酷无情;如“就这样,4年过去了,那个盖空中楼阁的习惯、做白日梦的习惯发展得多快啊!
美梦没有到来,倒是等来了《萨格摩尔周刊》的编辑,因为他们在过去4年中,一心一意地忙于别的事情,居然把报费忘却了,欠款共计6元”,夫妻二人光想着巨额的投资收益和享乐生活却忘记缴纳6美元的报费,这是对二人空想的无情讽刺;如“对福斯脱夫妇而言,再没有比这位客人更受欢迎的了。
他对提尔贝利伯父的情况一定很熟悉,想必知道他什么时候有进坟墓的希望。
当然不能正面提出问题来,因为那就会使那笔遗产落空”,这展现出夫妻二人的虚伪;如“福斯脱夫妇浑身都因伤心而发抖,其实内心的感觉好像是高兴”,这展现出夫妻二人的冷酷。
故答案为:
⑴A;
⑵原本的塞拉丁工作勤勤恳恳,爱勒克能干、精心操持家务;两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在金钱的利诱下,福斯脱夫妇贪婪和虚伪暴露无遗。
⑶①福斯脱夫妇幻想着发大财,却只愿捐出300元给教会,还自认为是“无私”与“慷慨”,这里讽刺了福斯脱夫妇的自私与贪婪吝啬。
②在等待过程中,福斯脱夫妇幻想着巨额的投资收益和享乐生活却忘记缴纳6美元的报费,这也是对二人空想不切实际的物质生活的辛辣嘲讽。
③当报纸编辑前来拜访,福斯脱夫妇急切地渴望从编辑那里了解提尔贝利的情况,却又要符合遗嘱的要求,伪装出满不在乎的神情,充分讽刺了人物的虚伪。
④当得知提尔贝利死讯时,“福斯脱夫妇浑身都因伤心而发抖,其实内心的感觉好像是高兴”,暴露出福斯脱夫妇的虚伪、冷酷。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
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是答人物的“形象”,找出文中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处和侧面展现人物的景物描写、他人烘托与对比、他人和作者的评价处,筛选关键词句整合出答题要点,答题时要联系具体描写内容作答。
(3)本题考查鉴赏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题,考生要理解“幽默讽刺是马克吐温小说主要语言风格,也是他用来表情达意,突出主题的方式。
考生要回归原文,找出三处具体的例子并简要分析,即考生要在原文中找三处原文写福斯脱夫妇做某事并用什么手法幽默地讽刺了该夫妇的什么特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女儿树
郭荷香
①女儿出生后,老公照例到娘家报喜。
②在老家,报喜是大有规矩的:
孩子出生后,女婿首要的任务是到娘家报喜,喜品不多不少四件。
生儿子的话,喜品中就一定不能少了红蛋;生女儿,便将红蛋换成碗口大小的芝麻饼,饼子用红纸包上或者将红纸用水浸湿,挤出红水点在饼子的中央。
女婿到后,不用开口,娘家的人也不问,打开喜品一看便知道该如何贺喜。
③老公一点规矩都不懂,胡乱买了几样东西就上我父母家去了。
我父亲把喜品瞥了又瞥,既没有看到红蛋,也没有看到喜饼,辨不出到底是得了外孙还是外孙女,便将烟袋锅子在椅子脚上磕得山响。
④母亲坐在灶门口,一把又一把地添柴火,说:
“我们农村人说‘会生儿的先生女,生女帮着引小的’,你们现在只能生一个,不用引小的,生儿子……”话没有说完,老公连忙告知:
“女儿,我们生的是女儿……”
⑤吃过饭,母亲扛着一把锄头上山了。
老公走的时候,她还没有回来。
老公以为她是不喜欢孙女躲开了,我知道她其实是去栽女儿树了。
⑥老屋右边的山坡上是一片泡桐树林。
硕大的叶子如伞如盖,层层叠叠,密密匝匝,在阳光下叶子的细细绒毛染上一层金色,好像一团团绿绒毛娃娃在风中招摇。
⑦在老家,每出生一个女儿,大人都会种上几棵泡桐,为将来女儿出嫁开始筹备嫁妆。
这些泡桐在我们当地就类似于绍兴的女儿红,所以我也把这些泡桐称之为“女儿树”。
⑧泡桐树生长速度极快,每过一年都会向上窜上一大截,等到它长到三五米高时,大人就锯掉它的顶,不再让它向上长而是让它长粗。
⑨这时,哪棵树打衣箱,哪棵树做衣柜,哪棵树做桌椅做盆,大人们都一一计算好了。
泡桐的树板洁白细腻,又非常轻,打出来的嫁妆刷上红彤彤的油漆,精巧而又喜庆。
女儿出嫁那天,抬出去的台数越多,娘家人越风光。
⑩小时候,最热闹最受追捧的莫过于看“新姑娘”了。
老家对河是一条官道,我们经常会听见唢呐在河对岸吹出高亢的曲子,然后从山坳中转出一支长长的送亲队伍,红红绿绿的,在阳光下的山水中生辉。
⑪河的这边,每家每户的门洞里一定会有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蜂拥而出,穿着缀满补丁的破旧衣衫,光着脚丫顺着送亲队伍行进的方向边跑边喊:
“快来呀,看新姑娘啦,看新姑娘啦!
”于是,人越聚越多哪个是新娘子,哪个是媒婆,哪些是送亲客,哪些是接亲客……叽叽喳喳,争执不休地有大姑娘、新媳妇、老太婆。
一会儿,人们又细数着新娘有“几台几担”的嫁妆,几口箱、几个柜、几床花被……这时,所有的女孩子都开始做从对岸官道走过的梦。
⑫我姐姐就是做梦的大姑娘之一。
姐姐有一对好看的酒窝和一双乌黑的大辫子,常常在样板戏的舞台上跃动。
她还会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戴上顶针用兰花指的指尖捏着瓷碟边敲边舞边唱:
“手拿碟儿敲起来……”
⑬每到过年时,团年饭后,姐姐总是组织我和妹妹拿出各自最好最新的衣服换上,然后跑到属于自己的泡桐树下去“摇泡桐”:
“泡桐树,我的娘,你长粗,我长(zhǎng)长(cháng)……”我们使出浑身力气一边摇着树干,一边唱着母亲教我们的歌谣。
姐姐的树已经粗得快抱不下了,更是摇不动了,她每次都让我们三个妹妹一起帮她抱住使劲摇。
那时,我看见姐姐大辫子在风中飞舞,烈烈生风;会笑的眼睛里有光,如泡桐上晶莹的露珠。
⑭我不知道绍兴的女儿红在地下窖藏那么多年,长大的女儿们是不是真的在出嫁时都喝了它。
反正我家的这些泡桐后来几乎都没有派上用场。
⑮姐姐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十八岁,只留下属于她的那片落了又绿绿了又落的泡桐在风雨中。
⑯我和妹妹们后来也都远走他乡,不可能抬着泡桐嫁妆满世界漂泊。
⑰我们的女儿树依旧在老屋角的风中飒飒作响。
⑱如今,母亲又固执地在我们的泡桐园栽上了几棵小小的女儿树。
我的女儿长大以后还能否记得在那偏远的乡村还有几棵属于她的女儿树呢?
(《散文百家》2018年第三期,有删改)
(1)概括加下划线词语体现的人物心理。
①瞥了又瞥:
________
②磕得山响:
________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 文中描写“看‘新姑娘'”出嫁情景,有何作用?
(4)试简要分析“女儿树”的多重意蕴。
【答案】
(1)父亲充满期待、疑惑(茫然);父亲感到焦急、恼火
(2)①运用比喻修辞,将树叶比作伞盖和毛娃娃,生动形象地写出泡桐树生机盎然。
②多处使用叠词,用层层叠叠、细细等叠词,突出了树叶的浓密。
③对老屋泡桐树林的描写,引起下文,并与后文姐姐去世、我和妹妹们远离家乡形成对比,表现深切的怀念。
④“染上”刻画静态的树叶,“招摇”表现动态变化,化静为动,表现女儿树的蓬勃生机。
(3)①以传统习俗入篇,重现出嫁场景,丰富文章内容,增添阅读趣味。
②(内容上)高亢的曲子、红红绿绿的队伍表现姑娘出嫁的欢快、热闹,与姐妹们远离家乡、只留下女儿树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对传统习俗的深层思考。
③(结构上)承接上文女儿树用作嫁妆的表述,并以热闹的结婚场景,引发下文对姐姐做梦、摇泡桐的描写。
(4)①女儿树被用来制作嫁妆,是父母荣耀、家庭颜面的象征。
②女儿树既是女儿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父母对女儿的爱的载体。
③作者对女儿树念念不忘,表现对亲人和家乡的牵挂,同时表达了对传统民俗逐渐远逝的隐忧。
【解析】【分析】
(1)“瞥了又瞥”是因为丈夫不懂报喜的规矩,父亲看不到是男孩还是女孩,内心是十分的茫然;“磕得山响”将父亲焦急、恼火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2)“在阳光下叶子的细细绒毛染上一层金色,好像一团团绿绒毛娃娃在风中招摇”这里将“树叶”比作“伞盖”和“毛娃娃”,形象生动写出了泡桐树生长的态势;“层层叠叠,密密匝匝”这是一些叠词,展现出树叶浓密的特点;这一段含义极为深刻,鲜明展示出泡桐树与日后无法展现出其功效进行对比,突出一种深切的怀念,展现出对去世姐姐的怀念。
“染上”增强树叶的静态之感;“招摇”展现出女儿树的动态感,鲜明突出女儿树的蓬勃生机的特点。
(3)解答时要结合原文进行具体分析,文中“看‘新姑娘’”出嫁情景,展现出传统习俗的厚重感,使得文本内容更为丰富,展现出文本的趣味性,“我们经常会听见唢呐在河对岸吹出高亢的曲子,然后从山坳中转出一支长长的送亲队伍,红红绿绿的,在阳光下的山水中生辉”展现出高亢热闹的生活场景,与妹妹们远走他乡,姐姐英年早逝形成对比,突出传统文化习俗逝去的一种深思,同时这部分情节为下文梦幻破灭埋下伏笔。
(4)“女儿树”是做嫁妆的体现,象征着母家的荣耀与颜面,展现出对女儿们美好生活的向往,“女儿树”也突出的是父母对女儿的一种爱,极其鲜明展现出作者对女儿树这种文化内涵的隐忧,突出民间传统习俗渐渐远去的忧虑之思。
故答案为:
⑴父亲充满期待、疑惑(茫然);父亲感到焦急、恼火
⑵①运用比喻修辞,将树叶比作伞盖和毛娃娃,生动形象地写出泡桐树生机盎然。
②多处使用叠词,用层层叠叠、细细等叠词,突出了树叶的浓密。
③对老屋泡桐树林的描写,引起下文,并与后文姐姐去世、我和妹妹们远离家乡形成对比,表现深切的怀念。
④“染上”刻画静态的树叶,“招摇”表现动态变化,化静为动,表现女儿树的蓬勃生机。
⑶①以传统习俗入篇,重现出嫁场景,丰富文章内容,增添阅读趣味。
②(内容上)高亢的曲子、红红绿绿的队伍表现姑娘出嫁的欢快、热闹,与姐妹们远离家乡、只留下女儿树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对传统习俗的深层思考。
③(结构上)承接上文女儿树用作嫁妆的表述,并以热闹的结婚场景,引发下文对姐姐做梦、摇泡桐的描写。
⑷①女儿树被用来制作嫁妆,是父母荣耀、家庭颜面的象征。
②女儿树既是女儿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父母对女儿的爱的载体。
③作者对女儿树念念不忘,表现对亲人和家乡的牵挂,同时表达了对传统民俗逐渐远逝的隐忧。
【点评】⑴本题考查把握重要词语含义和人物心理的能力。
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放到语境中,结合语段的意思,故事情节的发展等加以综合分析词语体现的人物心理。
⑵本题考查鉴赏文本语言的能力。
鉴赏语言,通常从修辞、句式、用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角度去赏析。
一般格式为:
此句用了……(句式、修辞等),写出了(表现了)……
⑶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对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有准确的把握,从内容、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其作用。
内容上,看句段写了什么,有什么独特之处;结构上,根据句段在文中的位置确定,或引起下文,或承上启下,或总结全文,或贯通全文等。
文中描写“看‘新姑娘'”出嫁情景的作用要结合文本从内容、结构、效果方面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把握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解答时注意结合文本内容,由表及里的分析。
答题方法:
一是表面义即文中具体的人或物,也指文中具体的情节。
二是深层义即与主题相关的意思即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塔铺(第四章)
刘震云
离高考剩两个月了。
这时传来一个消息,说高考还考世界地理。
学校原以为只考中国地理,没想到临到头还考世界地理。
大家一下都着了慌。
这时同学的精神都已是强弩之末。
王全闹失眠,成夜睡不着。
“磨桌”脑仁疼,一见课本就眼睛发花。
大家乱骂,埋怨学校打听不清,说这罪不是人受的。
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大家都没有世界地理的复习资料。
于是掀起一个寻找复习资料的热潮。
一片混乱中,唯独“耗子”乐呵呵的。
他恋爱的进程,据说已快到了春耕播种的季节。
闹腾了几日,有的同学找到了复习资料,有的没有找到。
离高考近了,同学们都变得自私起来,找到资料的,对没找到的保密,唯恐在高考中多一个竞争对手。
我们宿舍,就“磨桌”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本卷毛发黄的《世界地理》,但他矢口否认。
我和王全没辙,李爱莲也没辙,于是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我爹来送馍,见我满脸发黄,神魂不定,问是什么书,我简单给他讲了,没想到他双手一拍:
“你表姑家的大孩子,在汲县师范教书,说不定他那儿有呢?
”
我也忽然想起这个茬儿,不由高兴起来。
爹站起身,刹刹腰里的蓝布,自告奋勇要立即走汲县。
我说:
“还是先回家告诉妈一声,免得她着急。
”
爹说:
“什么时候了,还顾那么多!
”
我说:
“可您不会骑车呀!
来回一百八十里呢!
”
爹满有信心地说:
“我年轻的时候,一天一夜走过二百三。
”说完,一撅一撅动了身。
我忙追上去,把馍袋塞给他。
他看看我,被胡茬包围的嘴笑了笑;从里边掏出四个馍,说放心,我明天晚上准赶回来。
我眼中不禁冒出了泪。
晚上上自习,我悄悄把这消息告诉了李爱莲。
她也很高兴。
第二天晚上,我和李爱莲分别悄悄溜出了学校,在后岗集合,然后走了两里路,到村口的大路上去接爹。
开始有说有笑的,后来天色苍茫,大路尽头不见人影,只附近有个拾粪的老头,又不禁失望起来。
李爱莲安慰我:
“说不定是大伯腿脚不好,走得慢了。
”
我说:
“要万一没找到复习资料呢?
”
于是两个人不说话,又等。
一直等到月牙儿偏西,知道再等也无望了,便沮丧地向回走。
但约定第二天五更再来这集合等待。
第二天鸡叫,我便爬起来,到那村口去等。
远远看见有一人影,我认为是爹,慌忙跑上去,一看却是李爱莲。
“你比我起得还早!
”
“我也刚刚才到。
”
早晨下了霜。
青青的野地里,一片发白。
附近的村子里,鸡叫声此起彼伏,天色渐渐亮了,东方出现一抹红霞。
忽然,天的尽头,跌跌撞撞走来一个人影。
李爱莲指着那人影,“是吗?
”
我一看,顿时兴奋起来,“是,是我爹,是他走路的样子。
”
于是两个人飞也似地跑上前去,我扬着双臂,边跑边喊:
“爹!
”
天尽头有一回声:
“哎!
”
“找到了吗?
”
“找到了,小子!
”
我高兴得如同疯了,大喊大叫向前扑。
后面李爱莲跌倒了,我也不顾。
只是向前跑,跑到跌跌撞撞走来的老头跟前。
“找到了?
”
“找到了。
”
“在哪儿呢?
”
“别急,我给你掏出来。
”
老头也很兴奋,一屁股坐在地上。
这时李爱莲也跑了上来,看着爹。
爹小心解开腰中蓝布,又解开夹袄扣,又解开布衫扣,从心口,掏出一本薄薄的卷毛脏书。
我抢过来,书还发热,一看,上边写着“世界地理”。
李爱莲又抢过去,看了一眼,兴奋得两耳发红:
“是是,是《世界地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统编 高考 语文 文学 文本 阅读 练习题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