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着新彩人间舒画卷元明清文学.docx
- 文档编号:28095054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4.11KB
文坛着新彩人间舒画卷元明清文学.docx
《文坛着新彩人间舒画卷元明清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坛着新彩人间舒画卷元明清文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坛着新彩人间舒画卷元明清文学
文坛着新彩人间展画卷
——元明清文学发展脉络及精粹赏析
◇孙铁民
摘要古典文学历经元明清三代有新的发展和变化:
戏剧破茧成蝶登上舞台生机无限;散曲问世使诗词家族又添新丁;而白话小说则异军突起独领风骚,文艺理论也别开生面,这一切向我们展开了一幅绚丽多姿的人间画卷。
关键词元明清文学发展脉络精粹赏析
中华民族蓬勃发展的古典文学大河之流,历元明清三代汹涌而来。
在诗文创作上,虽然总体而言三代已不复有盛唐那种博大宏深的气象,与宋代相比也有所不及。
但从内容到样式涌现出全新的色彩变化,这就是以反映平民生活为主的元杂剧和明清小说,文学创作由贵族化走向平民化,语言形式上由文言文走向白话文。
其丰富优秀的通俗文学及文言作品,或如信笔点染的写意画,或如精雕细琢的工笔画,作家们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种种的物态人情、湖光山色或都市风光,为我们留下了一份份珍贵的元明清三代人间画卷。
浏览品读这幅画卷,在思想认识、审美欣赏、文化素养上,都将使我们受益良多。
一、新风劲吹奇花绽放的元代文学
元代,在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力量和文学自身发展内在动力的综合推动下,一个新的文学样式——元曲诞生了。
她虽然对旧有的诗文领域耘获甚少,但丰富多彩而又风姿特立的文学之花——元曲却独领风骚,与唐诗、宋词并驱,作为中华文化的三朵奇葩而秀于世界文学艺术之林。
(一)诗词衰落,佳作寥寥。
几位难得的诗人留下了不俗之作,给一个时代的诗坛闪现了一抹亮色,其代表人物是金末元初诗人元好问和元末诸暨人王冕。
1.金末元初诗人元好问的诗苍凉沉郁、悲壮雄健,多感伤时事之作,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与人民苦难。
他的一首《摸鱼儿》词,借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进行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爱情悲歌,一句“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荡气回肠,感人至深,千古传诵。
2.元末诗人王冕则以他画家独具的艺术眼光来审视自然万物,以物抒怀,吟唱出品格高雅,不追世俗的题画诗作,为元代诗坛涂上了一抹难得的光与色。
一首题墨梅的短唱可为代表: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二)千秋元曲,雅俗共赏。
她以诗词的美感元素,配之以音乐旋律,又实之以故事叙述,使传统文学走出“贵族”气十足的殿堂而转向平民,步入更广泛的社会。
元曲,是元杂剧和元散曲的合称。
元杂剧是指元代的戏剧,元散曲是一种长短句歌词,比词更为自由活泼,更富于口语化。
元杂剧和散曲的形成是我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传统汉族大受歧视,大量儒生一时间沉沦在社会最底层,文化人需要抒发感情、寄寓理想志趣,这就为元曲这种通俗文学样式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机遇。
元曲的产生不仅使元代通俗文学呈现出繁荣的局面,而且对明清白话小说的产生,对文学艺术由贵族化走向平民化,对语言表达由文言向白话过渡及白话文地位的确定,都有着长远深刻的影响。
1.奇葩怒放的元戏剧
以直接再现社会人生为特征的艺术之花——戏剧,经过自宋至元的长期酝酿,终于成熟而绽放。
它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歌曲、宾白、舞蹈、表演而形成的一种戏剧形式,由地域、唱腔及风格所别,有“杂剧”和“南戏”2种。
作品以高度的社会价值,杰出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形式体制,开辟了我国戏曲文学的黄金时代。
根据题材的不同,主要分为社会剧、历史剧、爱情婚姻剧、神仙道化剧等四种类型。
在形式上,每本一般分为四个部分,称为“四折”,开头有一个序幕,称为“楔子”。
如前所诉,元戏剧的作者群是生活在下层的文人,由于元代科举制度基本上没有得到恢复,文人仕进的希望非常渺茫,于是许多有才华的文人转而以戏曲的形式来展示自己,寄寓心声。
元戏剧中雅俗共赏的曲词艺术,与唐诗、宋词和元散曲一起,大大丰富了我国抒情文学的宝库。
作品所表现出的独具风貌的叙事艺术和叙事精神,把我国古代叙事文学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峰。
特殊的时代,造就了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杰出的杂剧作家,后世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和王实甫成就尤为突出。
(1)关汉卿与《窦娥冤》
关汉卿是元杂剧代表之一,他是一个极有才华的人,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皆能,而且极有骨气,在散曲《不伏老》中他描述自己的性格说:
“我是一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他一生创作过六十多部杂剧,著名的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代表作《窦娥冤》写青年女子窦娥被冤枉而致死的命运,揭示当时流氓横行霸道、官吏昏庸贪婪、善良的人的生命安全没有保障的社会现实。
作品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
例如,该剧在生与死的冲突中刻画窦娥的孝顺、善良与刚强。
矛盾集中,主干突出,情节富于变化。
表现窦娥从被卖到守寡的心酸经历只是由蔡婆的交代一提而过,但与人物塑造直接相连的法场受刑却大加渲染,安排了整整一折。
其戏剧冲突也是一个接一个,高潮迭起,曲折紧张。
又如,主人公的语言也自然、真切、质朴,既切合剧情,又富于个性。
再如,同是淋漓的诉说,负冤衔屈的窦娥唱出的曲词责天骂地,充满激愤,而被情人抛弃的燕燕的唱词则在痛苦的表白中,流露出一份自怨自艾,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匠心。
在绑赴法场的路上,窦娥悲愤地唱到:
[滚绣球]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作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临刑之前,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如果真是受冤致死,那么她被杀之后,天降大雪掩盖她的尸体;颈血不落地;楚州大旱三年。
这些都一一应验了。
从思想背景来看,这是中国古代“天人感应”观的演绎。
结尾一折窦娥冤魂告状,冤狱得以昭雪,反映出当时的宗教文化观对人们的深刻影响。
蒙古统治者对各种宗教采取平等看待的政策,佛教、道教、回教、基督教、犹太教在当时都得到传播,而佛教、道教的影响尤为深远。
《窦娥冤》既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宗教观的反映。
(2)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是是元杂剧的又一杰出代表。
他早年曾当过官,后来退隐在家。
一生写过十四种杂剧,《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
《西厢记》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会真记》,金代董解元改编为戏曲,王实甫在董的基础上改编为《西厢记》。
《西厢记》写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遇见崔相国的女儿莺莺,两人产生感情,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该剧艺术成就突出,首先,体裁上作者进行了大胆的革新。
元代杂剧依照惯例都是一本四折,间或有一本五、六折的。
《西厢记》写成了五本,在第二本里又写了五折,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
以多本杂剧来连演一个故事,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
其次,塑造人物极富于个性化。
作品笔下的莺莺、红娘、张生和老夫人都是概括性很强而又个性十分鲜明的人物。
老夫人坚持“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的信条;崔莺莺“不羡骄奢”,坚持“生则同衿,死则同穴”的爱情理想;张生有浓厚的书生气,为人诚挚、热情;这使他们成为公认的杰出的典型。
尤其红娘以其泼辣、机智、爽朗的性格,大胆呵护爱情,热心为有情人奔走的形象,“红娘”成了有别于“媒婆”而促成他人美满良缘的中介人的代名词,在生活中广为运用,这更是了不起的成就。
再次,语言上《西厢记》是一部大型的诗剧。
它文辞生动优美,诗意浓厚,既有通俗文学的特色,又有极为优雅的诗画语言,在中国古典戏曲中是无与伦比的。
《长亭送别》一折是《西厢记》第四本的第三折,也是全剧最为脍灸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
写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清和怨恨情绪,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突出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强化了全剧歌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
唱段中既有莺莺通俗口语的唱词: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什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
”又有意境华美、情景交融的诗句: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意似痴,心如醉。
昨宵今日,消减了小腰围。
”
《西厢记》作为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爱情喜剧,以其突出的艺术感染力,深得一般百姓的喜爱,优雅的唱词,又深受文人墨客的垂青,因而近千年以来,一直传唱不绝。
2.雅俗共赏的抒情新诗元散曲
这是采用当时流行的曲调来唱的歌词,是继宋词而起的一种新体抒情诗。
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小令是独立小曲,套数是两首以上的同一曲调的组曲。
散曲不同于唐诗、宋词,它具有浓厚的市民通俗色彩,突出特点是它的通俗性、民间性、大众性。
真挚鲜活,直面人生,不拘旧框,敢于创新,给诗坛注入了清新空气。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人是杰出代表,吟诵他们的作品,这些特色就如春风般扑面而来。
关汉卿[仙品•一半儿]:
碧纱窗外静无人,跪在床前忙要亲。
骂了个负心回转身。
虽然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
商挺[双调•步步娇]:
闷酒将来刚刚咽,欲饮先浇奠。
频祝愿,普天下心厮爱早团圆。
谢神天,教俺也频频的勤相见。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白朴[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在元代散曲作家中,有一些是少数民族作家,如维吾尔族作家贯云石,他的散曲直抒心声,不落旧套,在当时有很大影响。
[贯云石.清江引•惜别]若还与他相见时,道个真传示:
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
[贯云石.双调•清江引]弃微名去来心快哉!
一笑白云外。
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
醉袍袖舞嫌天地窄!
二、诗文活跃小说突起的明代文学
比之元代,明王朝社会相对稳定得多。
虽然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严控,政策影响到文学创作;但是资本主义萌芽,商工业发展,市民势力增长,悄然滋生的人文主义思潮,为文学创作提供了难得的养料,传统文学如诗文创作日益活跃;尤其适应市民思想感情和文化娱乐需要的通俗文学如小说、戏曲获得了丰厚土壤而茁壮成长,硕果累累,成就突出,小说成为彪炳这个时代文学的主要标志。
(一)诗文复兴而活跃,流派众多却平淡。
诗文作为传统文学的主要形式,度过元代几近绝迹的衰微期,在明代涌现出众多作者,文学创作切磋活跃,诗歌唱和流派纷繁,气象蒸蒸但成就平平。
1.散文的回归。
明代散文成就难追唐宋,但却冲破元代的沉闷,有了新的收获而发出熠熠光亮,李贽就是位有较大影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在文学创作上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说》,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童心是人的真心,最富于真挚情感。
长大后,童心被各种名利思想扭曲,写文章就没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而成为别人思想的俘虏。
说话写文章如果能从童心而发,无论什么形式,都是真正的文章。
这一理论对当时和其后许多作家都有较大的影响。
2.诗歌的平淡。
明初诗歌创作在“复古”、“反复古”上兜圈子,流派继出而成就寥寥,作品多流于平庸,缺乏创造力和开拓精神。
刘基、高启的吟唱内容朴实而意境深刻,是明代诗人队伍的佼佼者。
永乐年间出现的所谓“台阁体”诗,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以歌功颂德为能事,了无生气,几使诗歌创作走向倒退和死亡。
冲破倒退风潮带给诗坛生气的诗人是于谦,他的一首《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吟的是石灰,歌颂的是人的高尚品格,境界高迈,意蕴深远,广被后人传诵。
继起的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一以贯之以“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创作旨归,一味“拟古”,毫无创造;此后,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为代表的“公安派”,坚定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提出“独抒性灵”,主张文学作品要写自己的真思想、真感情,反对模拟和虚假,给诗坛的“拟古”之风以强劲涤荡,但其诗作多描写个人闲情逸致,题材和境界都很狭窄,诗格不高,没有给诗苑留下多少芬芳。
此外尚有以独树诗风为旗帜的流派和诗人诗作,但终于难以挽住明代诗文创作下滑的征帆,致使这个时代留给后人的诗文养料很贫乏。
(二)小说异军突起,辟出通俗文学坦途。
在元代通俗文学的影响下,施耐庵、罗贯中在水浒、三国故事广泛流传和元代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写成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两部划时代作品。
明代中叶,吴承恩写出了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出现了第一部描写家庭生活的长篇小说《金瓶梅》,主要反映道家思想观点的长篇神话小说《封神演义》。
此外还有一些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
短篇小说有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等话本。
这些重量级的通俗作品为我们打开了一幅生动无比的人间画卷。
1、成就卓著的长篇章回小说。
长篇章回小说是明代文学成就的主要代表形式,内容广泛,按题材内容可分为讲史、神魔、世情和公案四大类;诞生了举世闻名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这四大奇书,成为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说过:
“生子当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
”研读中国四大名著,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知识之库。
(1)《三国演义》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内容影响非常深远。
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王浚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近百年的军事、政治斗争。
诸葛亮作为光照全书的核心人物,是智慧的象征。
他具有战略远见,未出茅庐而预知天下三分。
他不仅具有卓越的政治、军事、外交才华,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苍生造福的服务精神,而且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天文地理无一不精。
诸葛亮也是中国道家文化的代表。
在中国历史上拨乱反正的时代,往往有许多道家人物“出山”,如西周的姜子牙,汉初的张良,唐代的李窟,明初的刘伯温等等,为平定天下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这是中华文化一个很突出的特点:
道治乱,儒治平。
刘备是中国儒家治国理念的象征。
刘备的社会行为方针和他的对手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奸,吾以忠。
”曹操南下进攻,刘备从当阳撤退时有十几万百姓追随他,虽然形势万分危急,他决不弃民先行。
孟子曾说:
“民为贵,社穰次之,君为轻。
”刘备的行为鲜明地体现了儒家的以民为本的思想。
正是这种民本思想,使他能白手起家“中得人和”,与“上得天时”的曹操、“下得地利”的孙权三分天下而有其一,成就了一番事业。
关羽、张飞是“义”的象征。
“义”在关羽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关羽不慕高官,不贪钱财,不图美色。
为了寻找义兄刘备,他毅然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
关羽的事迹千古以来广为人们所传颂,并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的一尊“神”,“义”也成为中华文化一个极具特色的概念。
曹操则是书中反面人物的代表。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当时政治军事斗争中居于最有利地位。
他的行为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书中曹操因误会而杀害吕伯奢全家的描写,十分突出地体现了曹操自私、冷酷的特点。
需要指出的是,小说中的曹操和历史上的曹操是有所不同的。
历史上的曹操“起义兵以平定天下”,在使天下由动乱走向稳定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正如曹操自述:
“设使天下无孤,当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从曹操的一些诗歌,可以看出他人性中美好向上的一面,而小说中的曹操则是一个封建统治者典型的负面形象。
(2)《水浒传》故事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艺术成就突出。
全书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官逼民反”是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作品中的许多英雄好汉都是被“逼上梁山”的。
小说对农民起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塑造了众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如梁山的领导者宋江具有平等待人,礼贤下士、谦逊、宽厚、诚信等种种良好的品德,因而能得到众人的拥戴,成为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的领袖。
(3)《西游记》内容规模宏大,结构完整,主要人物形象刻画生动,在世界也具有广泛的影响。
小说的主人公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四人,具有中国古典哲理上的典型的象征意义。
猪八戒贪色、贪吃、贪睡,是人的色欲、性欲和惰性的象征。
沙和尚西行路上一直挑着担子,是事业追求中忍辱负重精神的象征。
唐僧是事业追求中一个人志向的象征。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孙悟空是才华和能力的象征。
唐僧的志向从未动摇,因而成为四人奋斗团队的灵魂和首脑。
《西游记》这种象征手法,与西方基督教文化名著《天路历程》异曲同工。
此外,这部小说语言轻松幽默,是任何一部中国古典文学也无法与之相比的。
读《西游记》如沐春风,如饮琼浆,让人心生喜乐,这是《西游记》长期以来深得人们喜爱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4)《金瓶梅》内容独创,刻画细腻,但淫秽文字太过,美学价值受到严重损伤。
这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题材由《水浒传》“武松杀嫂”一段故事演化而来。
全书以土豪恶霸西门庆发迹暴亡为中心情节线,多方面地描绘了上自封建最高统治机构,下至市井无赖所构成的一个鬼蜮世界。
小说中大量的性描写降解了它的美学价值,开后世淫秽小说创作的不良先例,问世以来争议激烈,毁誉多多。
2.绚丽多彩的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带给明代文坛无限光芒。
从描写对象和内容看,主要有“市井”“公案”两种。
作品艺术笔触涉及现实社会生活各方面,题材扩展,生活素材丰富,作品着重描绘商人、手工业者和妓女生活与心态;塑造人物形象注重性格刻画,把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绘成立体的画卷展示给世人。
同时语言的运用和提炼达到圆熟通畅。
作品将明朝的北方话和江南通用的口语,宋元的一些口语及较浅显的文言,溶汇一炉。
其中完全口语化的部分,接近现代的口语。
“三言”、“二拍”是其典型代表。
所谓“三言”是指冯梦龙编辑创作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则是凌蒙初著的公案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书中许多故事如反封建反礼教的爱情悲剧《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构思精巧、人物刻画细腻生动。
如作品描述杜十娘听到李甲“夫妇之欢难保,父子之伦又绝”的话以后,先有吃惊的表示,等到李甲把“我得千金,可借口以见吾父母”的意思明白说出后,她却只“冷笑一声”。
这些表情,深刻地表现了她的刚毅和镇定。
描述杜十娘催促李甲快去兑银子,“微窥公子”,见李甲“欣欣似有喜色”,这不但刻画出自私者的龌龊心灵,也表现出杜十娘感情上所受的沉重打击。
堪称古典短篇小说的杰作。
其他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包公断奇案》、《错配鸳鸯谱》、《罗衫恩仇记》等广为人知。
(三)戏曲之花繁茂,戏剧“创作”“理论”双丰收。
明代是中国戏曲史上又一个繁荣期。
戏曲(通称“传奇”)再现创作高潮,不仅呈现作品数量众多、题材多、审美风格雅化的艺术特点,而且突破一本四折(出)的框架,腔调或南曲,或南北合套,体制规模庞大自由,角色行当划分细致,更有思想的进步。
作品大多反映当时社会现象,抨击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宣扬男女平等,爱情自由等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思想光焰,极富感染力。
汤显祖及其剧作《牡丹亭》堪称典范。
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因而把他的戏剧《牡丹亭》、《紫钗记》、《嘟嘟记》、《南柯记》称为“临川四梦”。
他的代表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歌颂了反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及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全剧具有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处处充满诗的意境。
许多曲词把抒情、写景、刻画人物,紧密结合在一起,文采斐然,美不胜收,达到了传神的境地。
久藏深闺的美丽少女杜丽娘来到繁花似锦的花园,园中的勃勃生机激发了她心中被压抑的青春欲望,她心潮起伏,由物及人,联想到如此美好的春光却都给了断井颓垣而无人观赏,不禁悲从中来,一种自怜的情绪油然升起: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
青春的觉醒使得杜丽娘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
在想象中把眼光从自己家的深宅大院转向了外面的世界,那里自由自在,直把三春看尽: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茶糜外,烟丝醉软。
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听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声溜的圆。
”
“游园惊梦”一折中这段【皂罗袍】既景既情,情景交融,把青春觉醒中的少女心境描摹得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在明代戏剧创作热潮的带动下,戏曲理论探讨与研究也取得空前成就,重要戏曲理论著作先后问世,使我国戏剧理论走向成熟。
三、金色黄昏艺术之花竞放的清代文学
清朝作为我国古代末期,文苑却迎来了金色的黄昏——文学之花竞吐芬芳:
诗词散文领域作家众多,流派林立,多有闪光篇什;小说戏曲继明代以后又取得了巨大成就,是这一时代文学的主要标志;这一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也得到新发展,小说、戏曲理论成绩卓著,是我国古代文学领域中的宝贵遗产。
(一)诗词创作空前活跃。
清代诗词作品,借鉴前人,扬长避短,颇有建树。
虽惮于文字狱,使一些诗人畏惧政治迫害,冲淡了对社会矛盾的深入观察和揭露,限制了作品获得更高成就。
但总体而言,这一时代大批诗人孜孜耕耘在诗词花苑之中,黄宗羲、归庄、顾炎武等表现民族大义、闪耀战斗光芒的诗篇;王士禛融情入景,境界悠然的“神韵”之作;陈维崧的豪迈典丽,朱彝尊的清雅疏宕,创新为尚的查慎行,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的纳兰性德,等等。
他们努力冲破了前代诗坛之弊,在技巧上兼学唐宋诗词之长,追求创新,流派迭出,风格多样,成就远超元明两代,足以下启近代而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之范。
1、古典诗歌辉煌总结。
清代诗歌创作数量之大、作者之多前所未有,诗人善于借鉴前代,扬长补短,对于古典诗歌有所发展,成就远胜元明,是继唐宋之后古典诗歌创作的第三座高峰。
虽偶有学古尊古重形式以学问为诗之风,但抒发强烈的现实情怀,表达黍离之悲、家国之痛,真挚而深沉。
顾炎武目睹明末河山破败之状,以精卫鸟寄予反抗之情“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读来感奋;归庄《己丑元旦》诗中“不信江南百万户,锄耰只向陇头耕”之句更能激发斗志。
其他如郑板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那关注民生疾苦的吟唱,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坚贞表白,“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振臂呐喊,抒发不满现实,追求光明,使人读来击节叹赏。
2、词坛又见“中兴”气象。
词历元、明之衰后,在清代迎来了新的繁荣景象,词家辈出,作品繁复,且探讨创作之风去旺盛。
“浙西词派”、“常州学派”异常活跃。
朱彝尊、陈维崧、纳兰性德等著名词人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之作。
陈维崧的词作风格多样,豪迈典丽之格尤为拔俗。
他的一首《念奴娇——西氿舟行遇飓风》作品写他在西氿行舟时遇到飓风时的感受。
用字奇古,造境大气。
气象森森,不落俗套。
天吴作剧,鼓洪涛澒洞,雷轰雪沸。
怒鬣淫漦掀宇宙,顷刻半湖纯晦。
白浪悬崖,黑云压橹,人命同于蚁。
太湖倒拔,喧豗哪许龙睡。
我见天水奔腾,帆樯飞动,骑上霜驴背。
醉作擘窠书断岸,字迹淋漓怪伟。
乱石将崩,孤城欲没,老树森奇鬼。
一群野鸭,带啼触响丛苇。
纳兰性德词善以白描手法,直写性情,真挚动人。
他的一首《长相思》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就很感人。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二)散文承载思想之光。
清代散文很突出的特点是,许多作家又是出色的思想家。
如清初的顾炎武,提出“亡天下”和“亡国”的差别: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谓之亡天下。
”力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们看到了天下兴亡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封建专制的不合理,而大力倡导民本思想。
清末的龚自珍、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等作家,都是著名的思想家。
这些作家散文突出的特色就是具有较强的思想内涵。
清散文以方苞、姚鼐等人最为著名。
因他们是安徽桐城人,因此被称为“桐城派”。
他们许多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坛着新彩 人间舒画卷元明清文学 文坛 着新彩 人间 画卷 明清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