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工作流程.docx
- 文档编号:28150745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81.88KB
病理科工作流程.docx
《病理科工作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科工作流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理科工作流程
病理室工作程序规范
病理科工作制度
一、全科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坚决执行医院提出的各项承诺。
二、工作人员必须服务热情,态度和蔼,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
各项工作均应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互相协作,上下团结。
三、工作人员本着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干好本职工作。
外检工作要认真、细致、负责。
标本处理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三对”原则。
发报告必须经复验严格把关,杜绝一切差错。
建立差错登记制度,如发现有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差错,则视情节轻重扣除当事人当月奖金,并督促改正。
四、严格执行本院作息制度,按时上下班
病理科查对制度
一、收集标本时,所负责的技术人员要注意查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送检单位/科室。
二、取材前,技术人员应将当日取材标本的申请单编号,标本排序,并与申请单、工作单顺序一致。
取材医生应与技术员再次核对标本的姓名、联号及送检标本数量。
三、标本取材时,要做好大体标本的描述及记录取材块数,并在工作单上作好记录,取材过程中及取材后,取材医师与技术人员再次核对取材的标本编号及标本总数。
四、技术人员包埋组织蜡块后,蜡块编号及蜡块总数应与申请单及工作单再次核对。
五、制片后,切片与申请单及工作单核对无误后交与诊断医师,如有脱片等特殊情况,在工作单上注明,由技术人员负责重新制片。
六、诊断医师在书写报告时,应认真复核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及病案号、临床诊断、送检部位及送检日期,如项目不全者,可用“?
”号表明。
病理科住院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和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二、负责外检标本的检查、描述、取材及初步诊断。
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如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四、发现疑难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复验,复验要有记录和上级医师的签字。
五、参加临床病理讨论会,做好讨论记录并整理存档。
六、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及国内外先进技术,参加科研和教学工作。
七、定期清理标本,保存典型及有科研价值的标本,负责指导标本处理和资料积累。
八、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防差错事故,若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报告。
病理科技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主管技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二、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三、负责各项常规病理技术工作,包括常规切片、冰冻切片、细胞涂片的制作和染色。
四、责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等技术工作,积极配合科研和教学。
五、负责低年资技术人员和进修人员的技术指导工作。
六、分工负责贵重仪器的保管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报告。
七、负责病理标本的保存及制作。
病理科基本工作流程是:
将各种组织制成非薄的切片标本,需要经过一系列比较繁杂的过程,每一步都要求病理技术工作者要认真,耐心,细致地使整个过程一环扣住一环,才能获得优良结果。
制作切片的主要过程有:
(1)取材,
(2)固定,(3)脱水,(4)包埋,(5)切片,(6)染色,(7)封固。
在这七个主要过程中,又包括着若干步骤,(详见切片制作程序表)。
一、病理检查申请单和送检标本的接收
病理检查申请单是临床科室向病理科送达的会诊单,是病理医师作出病理诊断必备的临床文字资料,是具有法律性意义的文书档案。
因此,临床医师应认真逐项填写申请单内的有关项目,并由管理该病员的本院医师签名后随同检查标本送往病理科。
病理科在接收申请单及送检标本时,应对二者进行第1次认真核对。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病理科应及时作出反应,包括与送检科室联系或退回:
(一)申请单与送检标本不符,包括盛标本的容器上未贴标记者;
(二)申请单中有重要项目空缺未填写,或病史及临床检查(包括术中检查)过于简单者;
(三)送检标本因未及时固定而致严重自溶、干缩、腐败,或被错误地使用非固定液(如消毒液等)浸泡者;
(四)送检标本主要病灶被事先挖取或一件标本分送两个单位者。
(五)对标本较小、难以制作切片或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准确性的情况,应予送检医师说明或不予接收。
对符合送检要求的标本,由接收标本者在相关科室的标本送检簿上签收,或发给收到标本通知单。
二、申请单、送检标本的编号与登记
病理科工作人员于标本收集的当天,及时对申请单与标本同时编号,经第2次核对无误后,进行登记。
登记簿和(或)微机记录、申请单、送检标本容器上的编号应完全一致。
三、大标本的补充固定
固定的意义:
固定是指将各种组织浸入防腐剂内,使细胞内的物质为不溶性。
固定的作用即是用一种方法将组织尽可能保持在它原来的形态,且能适于某些研究程序。
脱钙:
组织里存有钙盐可妨碍用常规方法制作良好切片。
骨组织及钙化病灶,经过固定后,必先将钙盐除去使组织软化,才能进行常规切片。
如脱钙不全则切片易撕开或碎裂并损伤切片刀刃。
脱去钙盐的过程――称为脱钙。
对送检的空腔标本和大的实质性脏器标本必须由病理医师及时切开,补充固定,充分固定的时间应大于6小时(或过夜),方可取材。
固定液不少于标本体积的4~5倍,固定至取材的间隔时间宜超过12h以上。
四、巨检、取材与记录
本项操作,原则上应有2人参加,其中1名为记录者。
记录者应详细记录取材者的口头描述,同时承担申请单编码、病人姓名、主要病史、术中所见、送检标本的件数等的宣读任务,并把临床对病检的特殊要求告知取材者,对取材者放置小号码进行监督。
取材者应在记录者宣读上述内容时,对标本容器上的编号、姓名及标本件数作第3次核对。
如发现标本的件数不符,应将该标本另置,待与临床联系后再作处理。
巨检的观察、描述与取材应按第三章的要求进行。
经反复检查,仍未发现送检标本内有临床所提到的病变时,应将标本另置,待与临床联系后再处理;必要时邀请手术者共同参与取材。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在标本编号后编写小序码号,并将编号与相应的组织块连同放置和固定:
(一)一位病员被送检一件以上的标本;
(二)申请单中注明有特殊标记的标本;
(三)一个大标本多处取材;
(四)根治术标本的基部及切缘,检出或送检的淋巴结;
(五)补充取材。
在放置小号码时,应严格按编号顺序进行,切勿放错。
小号码应放在组织块的包埋面。
每件标本取材完毕后,应冲洗取材台及取材用具,防止标本间的组织碎屑污染。
取过材的标本应按序另行放置,并加足固定液。
当日取材全部结束后,移至标本存放架内,按照取材日期先后存放。
自报告发出之日起,保存2周后,统一清理。
当日取材全部结束后,取材者与记录者共同清点当天取材总块数,记录于当天最后一张申请单的反面或日取材记录单上,以备技术人员核对。
取材者与记录者分别在有关记录下签名。
五、脱水、透明、浸蜡
具体操作应按《规范》
(二)要求进行。
一、脱水:
脱水就是用脱水剂完全除去组织内的水分,为下一步透明及浸蜡创造条件。
此外,脱水还可以使组织再次发生一定的硬化,脱水剂必须是与水在任何比例下均能混合的液体。
二、透明:
组织脱水后,还要经过一个浸蜡的媒剂透明过程。
目的是使石蜡渗透到组织中去,达到包埋的支持作用。
常用的脱水剂如酒精等,不能溶解石蜡与之相混合,因此必须使用一种既可以同酒精又能同石蜡相混合的媒剂,当组织脱水后,浸蜡之前将组织投入这种媒剂中。
由于两剂能相混合,另一方面也由于这种媒剂比酒精比重大,组织中的酒精就被该媒剂取代,待酒精完全被该媒剂完全取代后,组织即成透明状态,因此我们长称这种媒剂为透明剂,在制片中的这一过程就称为透明过程。
实质上透明仅是一种过程而非目的,其所以出现透明现象使因其折光系数改变的缘故。
从组织的状态上看,由于组织经过媒剂的作用之后,其折射系数近于组织蛋白的折射系数,从而显示出透明状态。
组织一旦呈现透明状态,也说明脱水剂已被媒剂所取代。
透明后就可以将组织浸入溶解的石蜡进行浸蜡。
三、浸蜡:
组织经媒剂的透明作用之后,移入熔化的石蜡内浸渍,石蜡逐渐浸入组织间隙,取代透明剂,这一程序就叫浸蜡。
根据所用石蜡的熔点,浸蜡需要能够保持于54-60.C温箱内进行。
石蜡的质量和熔度与切片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对石蜡的选择应以注意。
技术人员应在脱水前核对取材总块数。
如为自动化操作应于包埋前核对取材总块数,发现不符时,应与取材者联系,共同清查。
六、包埋、切片、染色、封片
一、包埋:
就是将已经经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的组织块从最后的蜡浴取出置入充满熔融石蜡的包埋框内,包埋成块,使组织和包埋剂相熔一体并迅速冷却,这个程序称为包埋。
包埋剂凝固后,进一步加强了组织的硬度和韧度而便于进行切片。
二、切片技术:
优良的切片技术取决于所有器械的透彻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实验工作的每一方面都需熟练的技巧,这只有靠实践才能获得。
早期练习如草率和不当,多年后还会反映出来:
但要是达到了训练的高标准,以后就会一直保持下去。
经良好训练和实践的技术工作者能在很短时间内制出第一流的切片。
三、染色的基本原理:
染色就是利用染料在组织切片上给予颜色,使其与组织或细胞内的某种成分发生作用,经过透明后通过光谱吸收和折射,使其各种微细结构能显现不同颜色,这样在显微镜下就可显示出组织细胞的各种成分。
染色剂与组织细胞相结合而使组织细胞着色的过程与物理和化学作用两者都有关系。
四、封固:
由于组织学制片需随时检查或保存,故要在盖玻片下封固。
封固剂又称婊媒,顾名思义,它既能使染色后的组织封固于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不使直接与空气接触,避免氧化褪色。
另一方面使组织切片在封固剂的充实下,其折光率能和玻片的折光率相近,从而获得清晰的镜检效果。
(玻片折光率为1.518)。
包埋时,应严格分件包埋,并同时包入相应的小号码,切勿包错。
不得将来历不明的碎织块(屑)任意包入,以防包埋过程中的污染。
切片、裱(贴)片应严格分蜡块完成,切忌在裱(贴)片水内残留上一切片的碎片,以杜绝裱(贴)片过程中的污染。
裱(贴)片时,必须注意蜡块编号与载玻片上编号的完全一致,杜绝因编号错误导致的误差。
封片完毕后,应加贴有编号之标签。
标签的编号必须与载玻片的编号完全一致。
全部工作完毕后,技术人员在制片人栏内签字,并将蜡块按顺序归档。
如有专人保管栏案,则由保管人员核对蜡块总数与取材总数,两者相符合,由保管人员签字归档。
七、镜检
诊断人员在收到当日切片后,在技术室送片记录本上签字。
如发现切片数与取材数不符,应及时与技术室人员联系,进行核查。
你在观察切片过程中,如发现下列情况,应作出反应:
(一)切片内有明显污染组织,应与技术室人员联系并检查;
(二)切片内容与送检组织不符,应分别与技术室人员、取材者联系,必要时,应与送检科室联系;
(三)切片或染色质量差,应与技术人员联系,必要时重新制片;
(四)为充分观察病变需要作深切、连切、特染、免疫组化者,应在申请单备注栏内写出意见,并签名。
然后交负责切片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应及时完成所需的制片工作。
八、签发病理诊断书
病理诊断是病理医师对送检标本进行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综合、判断后作出的结论,必须十分认真书写。
字迹应清楚,关键性字(如癌、瘤、阴性、阳性等)更应如此,不得潦草或杜撰简化字,对于这些字亦不得涂改。
如为微机打印报告,应格式统一,无错别字。
报告发出前,应由初、复检者分别亲笔签名。
病理诊断书应以复写方式书写,第一联作为诊断报告书发出;第二联即复写联留在申请单背面相应的病理诊断栏内,作为存根备查,复写的字迹亦应清楚。
病理科医师一律不得应有关人员要求出具假报告或已签名的空白报告单。
原报告如遗失,经病理科主任同意后方可以“抄件”形式补发。
理诊断书发出期限:
在通常情况下,应于标本收到之日起3天内发出(节假日除外)。
凡因补取材、深切、特染、脱钙、延长固定(如结核病标本)、会诊或作免疫组化而不能如期发出病理诊断书时,应口头通知临床科室或发出“迟发病理诊断通知单”。
在通知单上应说明迟发原因。
病理诊断书是病理医师签署的医学证明文件,必须慎重对待。
九、病理诊断书的送收
住院病人的病理诊断书由病理科送达相应科室护士办公室,收到人应在签收栏内签字;门诊病人的病理诊断书由病理科送交门诊部办公室或相应科室,收到人应在签收栏内签字。
注明“自取”的报告,由送检人至病理科签收。
实习医生、进修人员不得参与签收。
十、病理诊断书的登记与归档
病理诊断书发出后,应及时将诊断意见在登记本上登记。
病理申请单及有关文字资料(如会诊意见等)应当及时整理归档。
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者,应交管理人员签字归档。
档案管理应力求规范、完整。
文字及书面档案应阶段性装订成册,便于查阅。
采用微机存档者,应由专人操作。
与此同时,病理切片及蜡块亦应归档。
病理切片与蜡块的存档时间应在15年以上,最长保存时间视单位具体情况,报请医院和(或)卫生主管部门批准。
十一、借片
切片是否借出及借出办法,由医院作出规定,可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
(一)病员因转诊或外地会诊需要借片者,应填写借片单,按医院规定办理借片手续后,由病理科复制所需之切片,并经原签发报告人和科主任核对后方可借出。
一般情况下,原切片不予外借。
蜡块为无法复制的重要档案,原则上不得外借。
会诊单位确需作特染或免疫组化时,可借出重切之蜡片(白片),或由会诊单位病理科向原诊断单位病理科直接商借,并由借方负责归还。
(二)如医院规定为不同意借出切片,则应由病理科以彩色图文报告或会诊形式,满足病人的需要。
十二、会诊
病理科医师遇有疑难病例应争取在科内或同行间进行会诊。
会诊方式可以采取计算机远程会诊、邮寄切片会诊及读片会会诊等,切片和(或)蜡块,由请求会诊的病理科提供。
会诊意见应记录或附贴于该例病理检查申请单后,一并归档。
如会诊意见与原诊断不一致,由原诊断病理科医师决定是否更改或补发病理诊断报告。
应病人要求或经病人同意的会诊,其全部费用由病人负担。
对疑难病例,或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有分歧时,应争取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科 工作 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