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
- 文档编号:29727378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43.22KB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中国网3月5日讯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5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以下为报告实录: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粮食产量1.14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
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我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努力做到调控审慎灵活、适时适度,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在全球通胀预期不断增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国内要素成本明显上升,部分农产品供给偏紧的严峻形势下,我们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综合施策,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信贷增速,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从8月份起逐月回落,扭转了一度过快上涨势头。
下半年,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方面坚持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继续控制通货膨胀;一方面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重点支持民生工程特别是保障性安居工程,重点保证国家重大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我们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确保调控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明显抑制,多数城市房价环比下降,调控效果正在显现。
我们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隐患,及时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摸清了多年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总规模、形成原因、偿还时限和区域分布。
这些债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特别是部分偿债能力较弱地区存在局部性风险。
我们认真开展债务清理整顿和规范工作,严格控制增量,积极稳妥解决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
目前,我国政府性债务水平是可控的、安全的。
总的看,我国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
我们坚持有扶有控,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增强发展后劲。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农业生产补贴力度,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和抗灾减灾,中央财政“三农”支出超过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839亿元。
农业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连续5年超万亿斤,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跃上新台阶。
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解决了639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60万无电地区人口的用电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试点示范工作步伐加快。
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新进展。
支持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中央预算投资安排150亿元,支持4000多个项目,带动总投资3000亿元。
加快发展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交通运输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
发布实施“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9亿千瓦,比上年增加3356万千瓦。
加强重点节能环保工程建设,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100万吨,5000多万千瓦新增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设施。
加大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力度,淘汰落后的水泥产能1.5亿吨、炼铁产能3122万吨、焦炭产能1925万吨。
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并提高补助标准,实行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开展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
植树造林9200多万亩。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出台实施促进西藏、新疆等地区跨越式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制定实施新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兴边富民行动规划。
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
胜利完成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积极推进青海玉树、甘肃舟曲、云南盈江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投入,全国财政支出2.82万亿元。
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
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多项重大产品和装备的空白。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先后成功发射并顺利交会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扎实推进教育公平。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经过2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面实现“两基”目标。
免除3000多万名农村寄宿制学生住宿费,其中1228万名中西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补助。
建立起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初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推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幼儿入园率。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首届免费师范生全部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在中西部。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中央财政加大对文化惠民工程的支持,各地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显著增加。
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服务面逐步拓展。
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重要进展。
大力加强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
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13亿城乡居民参保,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
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病种范围进一步扩大。
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基本药物安全性提高、价格下降。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进行。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
二、2012年工作总体部署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
我们要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蕴藏着巨大的需求潜力;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发展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体制条件,宏观调控经验不断丰富,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东部地区创新发展能力增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发展潜力有序释放;经济发展的传统优势依然存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提高;财政收支状况良好,金融体系运行稳健,社会资金比较充裕。
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
我们要坚定信心,善于运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同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这里要着重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
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1.5%左右,其中中央财政赤字5500亿元,代发地方债2500亿元。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更加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
更加注重加强薄弱环节,加大对“三农”、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水利、地质找矿等的支持。
更加注重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
继续控制楼堂馆所建设规模和标准,压缩大型运动会场馆建设投入。
全面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
实施结构性减税。
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继续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进行清理、整合和规范。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
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继续妥善处理存量债务。
进一步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
坚决禁止各级政府以各种形式违规担保、承诺。
同时,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兼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
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
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三、2012年主要任务
(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
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
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
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
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
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
扩大消费信贷。
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和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改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不断优化投资结构。
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
加强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有序推进国家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把好土地、信贷、节能、环保、安全、质量等准入和审核关,加强对重大项目特别是政府和国有投资项目的监管、督查,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这是关系群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
要在有效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管好货币信贷总量、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搞好价格调控,防止物价反弹。
增加生产、保障供给。
继续把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
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
大中城市要有合理的菜地保有量,稳定和提高本地应季蔬菜自给水平,同周边地区和优势产区协作建设“菜篮子”产品基地。
加强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做好主要农产品收储和投放,增强市场调控能力。
搞活流通、降低成本。
严格执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认真落实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社区平价菜店等的扶持政策,鼓励城市连锁超市、高校、大型企业、社区与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增加零售网点,充分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税收政策。
调整完善部分农产品批发、零售增值税政策,推动流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要多管齐下,切实把流通效率提上去、中间成本降下来,真正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到好处。
加强监管、规范秩序。
重点加强对食品、药品价格和医疗、通信、教育等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坚决治理交通运输领域乱收费乱罚款,纠正大型零售商业企业违规收费行为,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操纵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
把握好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预期。
(三)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
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
引导农民调整结构,扩大紧缺、优质农产品生产,支持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生产。
农业补贴要继续增加总量,提高标准,扩大范围,完善机制,新增补贴重点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种生产服务组织倾斜。
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今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50公斤分别提高7.4元和16元。
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粮油、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大县奖励补助资金。
实施新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全面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加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力度,让扶贫对象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
要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
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
完善农业技术补贴制度,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到田到户。
建好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高产创建和标准化创建。
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
要搞好灌区配套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
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综合防治。
加强农村水电路气以及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加快农村危房改造,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深化农村改革。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
要认真搞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
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任何人都不能侵犯。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严格保护耕地。
制定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
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保险,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推进国有农场、林场体制改革。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扩大国内需求,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
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
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以汽车、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为重点,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
落实并完善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
实施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
节能减排的关键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
要抓紧制定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加快理顺能源价格体系。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和千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加强用能管理,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理、政府节能采购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攻关,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
加强能源通道建设。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开展节能认证和能效标识监督检查,鼓励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环境保护,着力解决重金属、饮用水源、大气、土壤、海洋污染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
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严格监管危险化学品。
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成果,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坡耕地治理,严格保护江河源、湿地、湖泊等重要生态功能区。
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建设性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
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新10年的政策措施,加大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力度,加快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积极支持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
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从各地实际出发,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根据资源环境和人口承载能力,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与国土规模、资源分布、发展潜力相适应的人口布局。
各类城市都要夯实经济基础,创造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管理服务,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合理引导人口流向,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
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园上学、住房租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
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
让农民无论进城还是留乡,都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五)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教育经费要突出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益。
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解决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推进学校民主管理,逐步形成制度。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
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农村中小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关系。
办好农村寄宿学校,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
加强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办好民族教育。
高等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合,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
完善国家助学制度,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级各类教育领域。
教育寄托着人民的希望,关系国家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事业办得更好!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支持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承担国家和地区重大科技项目。
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为企业研发中心服务,更好地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推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
倡导学术诚信,鼓励独立思考,保障学术自由,弘扬科学精神。
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全面加强人才工作。
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大力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
完善人才培养、任用、评价、激励机制。
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环境。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
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就业是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
今年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退役军人技能培训与就业安置工作。
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建设。
加强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工作。
加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
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规范管理,开展劳动关系争议排查,加强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政府工作报告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