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师综合知识复习题3.docx
- 文档编号:30067492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9.46KB
美术教师综合知识复习题3.docx
《美术教师综合知识复习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教师综合知识复习题3.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术教师综合知识复习题3
美术教师综合知识复习题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欣赏与评述、造型与表现、设计与运用、综合与探索四大学习领域。
2、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3、对于教材的处理方式上,新旧两种美术教材观的不同之处在于旧教材观是教教材,新教材观是用教材。
4、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就活动特征而言,前者更倾向于外化,后者更偏重于内化。
5、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谈谈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内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6、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7、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
因此,新课标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8、教育部第13号令《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
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外、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
33、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514、请你写出美术教学基本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激趣导入、作品欣赏、技法分析、作业辅导、课堂作业点评和小结延伸等。
36、美术课程标准中,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分四大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综合探索。
37、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39、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课程。
它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40、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41、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42、美术教学应注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43、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主体)的地位。
44、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46、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要注意充分肯定学生的(多元性)。
47、中(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
48、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9、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50、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51、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52、美术新课程标准把美术学习分为四大学习领域,分别是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
53、美术教学计划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54、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
55、美术教学原则有审美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精讲善练原则、创造性原则(或眼脑手协调并用原则)、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等原则。
57、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简称DBAE,以严谨的美术课程来实现美术自身的价值,其教学内容包括美术创作、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四部分.
58、小学美术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其学科性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理论性、实践性、与综合性。
59、小学美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是小学美术教学系统,这个系统包括美术教学的基本目的、基本原则、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评价、教师素质等各个方面。
60、衡量一堂美术课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学目的的确定是否正确以及教学目的的是否实现。
61、常用的美术教学方法可分为师生互动型、教师辅导型与学生自主型三大类。
63、美术的双基教学是指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64、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其中明确规定图画、手工为学校开设课程,我国从此开始了学校美术教育的历史。
简答题
1、简单阐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是什么?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3、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4、美术课程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7)教师影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5、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哪两项学习内容?
答:
《美术课程标准》认为:
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两项学习内容。
6、新课标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具体指什么?
答:
《美术课程标准》认为: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
7、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美术学习后,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哪几方面?
答:
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艺术态度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作出积极的(或独特的)反应;第二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第三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8、美术新课标中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包括哪三维?
答:
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9、简要回答四个学习领域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区别与联系?
答: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
外化性行为特征是它们的相同点,都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媒材与工具,运用不同的方法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
而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自由性,后者更注重功能性。
10、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什么目标?
(请回答出其中的三条)
答:
学生在该领域应达到的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的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设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11、请简述《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关“美术教育”的解释。
答:
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
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2、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意识,应注意哪几点?
答: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意识,应注意这么几点:
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美术教师要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其次,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
再次,要高度重视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并将作品放入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
努力从作品中发掘人文内涵。
13、简述《美术课程标准》中对“美术”一词的解释。
答:
艺术的种类之一。
“美术”在历史上是个语义多变的概念。
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的外延和内涵还会不断发生变化。
14、请思考并简述,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
答:
基本的美术素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二是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三是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
所以,基本的美术素养不仅仅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
15、什么是案例?
案例是指具有典型性的具体事例,通过它们能印证某种理念或提示某种方法。
16、新课程下的学生观有哪些变化?
(1)学生本位意识。
(2)学生主体意识。
(3)学生个体意识。
17、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由哪些变化?
(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课程的建设者
18、为什么说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为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实质上是伴随实施教学的全过程的。
考察课堂教学设计的知识过程,我们不能只看到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与学生对话的具体情境,调整甚至改变课前的教学设计,这也是一个设计的活动,可称为“课间设计”,同时,教师在教学完成之后,仍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以便为将来的教学提供新的经验与思路,可称之为“后设计”。
19、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它包括自主监控、自主指导、自主强化三个过程。
美术课最容易接近自主学习。
20、你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案例的“标准”有哪些方面?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都是有一定“标准”的,首先最重要的一条是能促使自己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和帮助阅读案例的人从中“学有所获”。
其次要做到:
(1)、具有可读性。
一个好案例是一件文学作品,应该是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围绕主题以一种引人入胜、迷人的方式来展开,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清楚,人物的心理感受、体验和内部冲突揭示充分,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表达明晰、生动和活泼。
(2)、具有时代性。
一个好案例必须要有时代的特征,能反映当前教育教学中最普遍发生的问题,能足够引起自己和人们的反思,能产生“共情”。
(3)、富有个性化。
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要有特色,能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能从理论的高度去开掘并能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们多方位的、多角度地思考,能触及人们的灵魂。
(4)、一般用过去式表达。
(5)、字数最好在2000——4000字范围内。
21、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
要点:
正确。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
美术学科并不是单独孤立地存在的,它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部分。
强调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以及美术学科与社会、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综合。
一幅美术创作作品的诞生,除了作者精湛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表现以外,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民俗风情、人文修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
22、美术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要点:
片面。
美术教育是一种学科教育,而任何一种学科教育都是有两部分构成的,一是学科本体,也就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系统;二是该学科教育的功能,也就是通过对该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种种良性的变化。
美术活动需要感受、体验、情感、想象、创造,通过美术教育也有助于形成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想象力、大胆的创造力和灵巧的动手能力。
同时,美术活动也能作为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社会学习、跨学科学系的工具。
美术学科本体始终是教育功能生成的基础;美术学科也应该注重自身教育功能的拓展,尽量增强美术学科对人的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美术本体和教育功能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当然,不同的学科教育的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的侧重,这种侧重体现了学科教育不同层次的特征。
23、你认为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是以“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还是以“科学性评价为主”?
为什么?
要点:
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评价,新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以激励性和发展性为主的评价方式,使教师们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们享受学习成功的欢乐,唤起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的自豪感。
但“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的评价观,忽视了对学生作品问题的指出,这样久而久之只会使学生失去进步的方向,盲目地去学习。
而“科学性为主”的评价观,即注重看到学生作品进步的一面,还要恰当地指出不足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24、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懂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要点:
正确。
教学是有方法的,但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机械地死板地去硬套,而要因内容而异,因教师而异,因条件而异。
教学方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如何“学”的活动设计。
任何教学方法都是相对的,并且是在不断发展的。
教师应以“课标”精神为依据,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灵活地、创造性地、多样性地去发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5、你认为“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要点: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分析。
比如学习任务的结果是什么,性质、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起点与重点分析等等。
强调的教师的“教”,教师主导着教学的进程,控制着学生的学习。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焦点在于学习情境的设计。
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
在知识应用的实际情境下的学习,学习者的经验才能赋予新的学习意义。
因此,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学习环境的设计。
强调学生的“学”,教师主要起着指导、引导的作用,学习的主导权在学生手中。
26、你在美术教育中,如何理解与运用“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的?
请联系教学实际进行阐述。
要点:
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更能体现美术学科同属于视觉艺术的特点,人们是通过眼睛的“看”来“感知”和“解读”的。
因此运用直观形象传递美术信息,这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其包括演示法、观摩法、观察比较法等。
如绘画、制作方法步骤的现场示范演示、工具性能及技能特点演示,或实物、范画、录像、课件的展示等。
在采用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时,必须做到范画、范作要精选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教师演示的每一个过程、步骤都要让学生看清楚。
27、你是怎么理解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要点:
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①积极地旁观。
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②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③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遵守纪律,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需要新的工作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带来的挑战:
①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
②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③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28、你认为“知识”与“能力”之间有联系吗,为什么?
你在美术教学中是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要点:
知识与能力是有联系的,因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不存在着美术升学的压力,美术教学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对一般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9、什么叫“建构主义”?
要点:
建构主义认为,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括真理性,但是并不意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肯定还会有更真实的解释。
因此,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让学生接受的理由,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由他们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30、什么是新课程教学设计?
新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方式、方法。
它包括教师的方法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师生展开的一种合作、交往的教学。
好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1、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由哪些变化?
一、师应该将“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将学生视为主体。
二、教师要教会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
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要尊重与爱护学生。
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个体性、独特性、多样性给予尊重,并以此作为教育教学的前提。
32、什么是案例?
应该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往往包含一个或多个现实中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33、什么是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34、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哪两项学习内容?
答:
《美术课程标准》认为:
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两项学习内容。
35、新课标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具体指什么?
答:
《美术课程标准》认为: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
36、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美术学习后,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哪几方面?
答:
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艺术态度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作出积极的(或独特的)反应;第二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第三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37、美术新课标中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包括哪三维?
答:
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8、简要回答四个学习领域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区别与联系?
答: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
外化性行为特征是它们的相同点,都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媒材与工具,运用不同的方法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
而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自由性,后者更注重功能性。
39、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什么目标?
(请回答出其中的三条)
答:
学生在该领域应达到的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的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设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40、请简述《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关“美术教育”的解释。
答:
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
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1、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意识,应注意哪几点?
答: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意识,应注意这么几点:
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美术教师要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其次,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
再次,要高度重视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并将作品放入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
努力从作品中发掘人文内涵。
42、简述《美术课程标准》中对“美术”一词的解释。
答:
艺术的种类之一。
“美术”在历史上是个语义多变的概念。
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的外延和内涵还会不断发生变化。
43、请思考并简述,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
答:
基本的美术素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二是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三是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
所以,基本的美术素养不仅仅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
44、美术课程的评价建议是什么?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问卷形式,也可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
学生在学习档案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或图像资料等),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
(2)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3)采用多种评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术 教师 综合 知识 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