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docx
- 文档编号:30096765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27.10KB
最新初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docx
《最新初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初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锦集7篇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理解,下文为您准备了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
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
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
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
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
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
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
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
上学期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手中的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辅导书甚少,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习,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得很不理想,这与我在教学中不提倡课前预习,少做笔记有关,我认为课前预习易使学生囿于教材框定的范围和思考方法,不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而不应该用在当“打字员”上。
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
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7章:
三角形;第8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
实数。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
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
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学,要使学生扎实透彻学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教学内容:
第9章:
角
第10章:
平行线
第11章:
图形与坐标
第12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13章:
走进概率
第14章:
整式的乘除
第15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
三、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继续担任初一二班的数学教学工作。
根据上学期平时课堂表现和期中期末考试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不突出、低分的学生又较多,整体感觉学生学习欠缺思考和训练,自觉性不高,表面看参与积极,但投入度不够,对基本概念的把握不够透彻。
根据上述情况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指导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强化学生的透彻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优补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必须以生为本,适合学生发展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重基础深挖掘透理解。
2、在课前课中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科代表的组织作用。
3、设计好导课尽量以激趣的形式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前以“自主预习”为主,在课中以“展示交流”为主。
4、进一步扭转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
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座谈辅导,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予追问和表现机会,给后进生树立信心。
对优生要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5、用好课堂小组评价,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让后进生自动自觉不掉队,发挥帮扶的力量。
6、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作业,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优生吃得饱,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要求。
7、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上课专注,交流投入,发言积极,作业规范。
同时,给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互动交流讨论。
8、关心科代表的学习、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9、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做好知识的衔接及章元过关工作。
及时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力争步步为营。
五、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约)
第9章:
角8
第10章:
平行线8
第11章:
图形与坐标10
第12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10
第13章:
走进概率8
第14章:
整式的乘除17
第15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16
一,指导思想
随着数学自身发生巨大的变化,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数学新课标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2,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39班数学教学工作,。
七年级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不是很好,还有待于提高与培养以及加强训练。
同时本学期内还将加强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对几何问题进行推理论证,并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等。
其次,抓好
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及时复习,总结前节课知识的好习惯,表扬和鼓励学生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
七年级学生常常因守小学算树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
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
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四章: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1.经历字母表示数的过程;
2.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3.让学生在探索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挖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信心。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
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进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9,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全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1.1正数和负数2课时
1.2有理数4课时
1.1——1.2测试2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
1.3测试2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4课时
全章测试3课时
2.1整式2课时
2.2正式的加减4课时
2.1——2.2测试2课时
小结2课时
全章测试2课时
期中复习7课时
3.1.1一元一次方程2课时
3.1.2等式的性质2课时
3.1.1——3.1.2测试2课时
3.2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3课时
3.3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3课时
3.2——3.3测试2课时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课时
小结2课时
全章测试2课时
4.1多姿多彩的图形4课时
4.2直线、射线、线段3课时
4.1——4.2测试2课时
4.3角4课时
4.3测试2课时
4.4课题学习1课时
小结2课时
全章测试2课时
期末复习8课时
一.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
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6、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教学内容
第一周9.7—9.13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约2课时
1.2有理数约4课时
第二周9.14—9.20
1.3有理数的加减约4课时
第三周9.21—9.27
1.4有理数的乘除约4课时
第四周9.28—10.11
1.5有理数的乘方约3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
第五周10.12—10.18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整式约2课时
2.2整式的加减约2课时
第六周10.19—10.25
2.2整式的加减约2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
第七周10.26—11.1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2.1从算式到方程约4课时
第八周11.2—11.8
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
(1)约4课时
第九周11.9—11.15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
(2)约4课时
第十周11.16—11.22
3.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约4课时
第十一周11.23—11.29
复习、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11.30—12.6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
4.1多姿多彩的图形约4课时
第十三周12.7—12.13
4.2直线、射线、线段约2课时
第十四周12.14—12.20
4.3角的度量约3课时
第十五周12.21—12.27
4.4角的比较与运算约3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
第十六周12.28—1.3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约2课时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样调查举例约3课时
第十七周1.4—1.104.3课题学习约2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约1课时
第十八、十九、二十周1.11—2.1
复习本学期内容第二十一周2.2—2.6
期末考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最新一年初一数学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能初步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认真研究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众数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情境引入
1、师:
同学们,你们有参加兴趣小组吗,喜欢参加什么兴趣小组?
师(播放课件):
瞧,这是我们学校的王老师在教同学们跳舞的场景,每年的4月底各校要选送一个节目参加县艺术节舞蹈比赛。
今年的集体舞,决定选10名队员,大家说选什么条件的合适呢?
生:
选舞姿比较优美的,跳的比较好的。
生:
选个头比较均匀的,能够代表学校的水平的。
师:
说的好,下面我们来看看王老师是怎么选的?
王老师(课件播放):
我先选出了20名舞姿比较好的同学。
从中要挑出10名,唉!
真不知道该挑谁?
师:
现在我们来看看20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课件出示):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1、挑选舞蹈队员
师:
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1)分组讨论,分析处理数据。
(2)交流汇报
师:
这么快就讨论好了,我请小组代表来汇报。
生1:
我们组用求平均数的方法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475米,所以我认为身高接近1.475米的比较合适。
生2:
我们组用求中位数的方法,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85米,所以我认为身高接近1.485米的比较合适。
生3:
我们组认为应该选身高1.52米左右的队员比较合适,因为身高1.52米的人最多。
师:
三位代表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说出了三个不同的数据,根据选择跳集体舞的要求,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这组数据,就这三种方案再次进行讨论,你赞成哪种方案,请说明理由。
生4:
我认为第三种方案比较合适,因为在这组数据中,身高是1.52米的队员最多,有7个,和他接近的数有1.51、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初一 数学 教学工作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