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整理.docx
- 文档编号:30105548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51.91KB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整理.docx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整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整理
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的全部内容。
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高一地理
一、
单项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下图①、②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③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该种植物高度不足50cm,但根系长达20m以上,据此分析完成1~2题。
1.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光热条件不同B.土壤性质不同
C.海陆位置差异D.水分条件差异
2.①、②、③三地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①<②B.气温年较差③〉②
C.雪线高度①〈③D.年日照时数②<①〈③
人们常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据此回答3~4题。
3.它反映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不同B.天气环境C.人类活动D。
太阳辐射
4。
它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B.垂直地带性C。
经度地带性D.非地带性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主要循环示意图”,回答以下5—6题。
5.使空气中C0。
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B.燃烧化石燃料
C.动植物的遗体分解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6.大面积的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②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图1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图”.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单一性B.整体性C。
区域性D。
差异性
8。
我国西
北地区气候干旱,推断下列表述与其相符的是()
A.光照弱B.河流多,流量丰富C.冰川冻土广D.风力大
9。
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B.气候影响水文、生物,但是水文、生物不影响气候
C.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D.新疆荒漠戈壁的地表景观形成与气候无关图1
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下图为此次旅程线路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从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温带草原带
④温带荒漠带 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11.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
A.垂
直地带性——气候B.纬度地带性——热量
C.非地带性-—海陆位置D.经度地带性--水分
图3是“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读图,回答12~13题
图3
12.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丙、乙、甲 B。
乙、丙、甲C.丙、甲、乙D.甲、乙、丙
13。
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
A。
南坡为向阳坡B。
南坡为迎风坡
C.北坡为迎风坡D。
北坡为向阳坡
图4是“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
米)”.读图,回答14~16
题.
图4
14.地形区A、B所对应的自然带依次
是( )
A。
热带雨林带、热带荒漠带
B。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C。
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D。
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
15。
导致A地与B地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高低B.拉尼娜现
象C。
大气环流D。
海陆分布
16。
B地和A地的自然带不同,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
差异性规律B.地带性规律C。
整体性规律D。
非地带性规律
图5为世界某大陆局部地区简图。
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回答17~18题。
图5
17。
图中②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
热带疏林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8.图中①③④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 )
A.①地降水最多B。
③地植被为森林
C.④地植被为草原D。
③、④两地均受暖流影响
图6是“四个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
读图,回答19~20题。
图6
19。
四个山地中,①山地垂直植被类型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热量丰富B。
降水量大C。
纬度位置高D.相对高度大
20。
由四个山地植被分布情况可知,它们的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 )
A.①②③④B。
③④②①C.④③①②D.①②④③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模式图,回答21题
2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
及性别统计表”。
据此回答22-23题: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
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
14
14。
68
4。
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
3.84
37。
10
11.63
4。
01
1.78
22.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
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23.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改善城市环境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24.读“制约中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则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是( )
A.水资源 B.耕地资源 C.矿产资源 D.土地资源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25—26题。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总计
甲
人口数
2000
6500
l500
10000
死亡率(%)
0。
6
0。
6
2.5
乙
人口数
3500
6000
500
10000
死亡率(%)
0。
8
0。
7
2.2
0。
81
25.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
A.0.775% B。
3.7% C.0。
885% D。
0.95%
26.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A.
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
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总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
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之比例高
读下面的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回答27-29题
27.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人口数量增长变化过程中,首先开始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生育率
28.下列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处于图中
(2)阶段的是
A.尼日利亚 B.韩国 C.古巴 D.澳
大利亚
29.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趋向的阶段是
A.
(1) B.
(2) C.(4) D.(5)
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30—31题
阶段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①
3。
8
3.2
0。
6
②
3.5
2.4
1。
1
③
2.9
1.2
1。
7
④
1。
3
1。
0
0。
3
30、该国人口增长具有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
A、①B、②C、③D、④
31、对该国人口增长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正确的是()
A、①-—现代型B、②——传统型C、③——原始型D、④--过渡型
二、综合题
32.下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其中位于大陆
东岸的是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气候。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的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它们是,它们都是由于形成的。
(3)从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
规律,它的形成基
础是.
(4)从D→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规律,它的
形成基础是
,在地区表现较明显。
(5)在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两个自然带的字母是,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33.下图中甲、乙、丙为珠穆朗玛峰、阿尔卑斯山、天山博格达峰垂直自然带图,据图完成以下问题。
(1)三幅图中代表天山博格达峰和阿尔卑斯山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甲、丙两山雪线分布有何差异,简析原因。
(3)判断乙山A、B两坡中,南坡是________,北坡是________。
(4)甲、乙、丙三地阳坡,植被景观最丰富的是________,简析原因。
(5)近些年来发现三座山地雪线在上升,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什么?
34、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往年一年一度的民工潮给人们留下难忘的记忆,但是在有数亿剩余劳动力的中国,2004年令人意外的发生了大规模的“民工荒”。
2008年春节过后,珠江三角洲的“民工荒"不但没有缓解,而且有向其他地区蔓延之势,江西、河南、辽宁等地也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
材料二2005年中国GDP总量和人均GDP
地区
GDP总量(亿元)
人均GDP(元)
东部
122009.42
22076
中部
50525。
76
11390
西部
25522.01
8852
材料三80年代后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有()
①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东南部地区劳动力不足
③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④我国农村人口密度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安徽成为劳务大省和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从材料三看出,人口迁入地区是____________(经济地带),结合材料二,是分析其原因。
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
(4)试从人口移动的动因分析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民工荒”的合理化建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莆田市 地理 学期 期中 试题 答案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