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对话课标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23化学平衡课时作业8.docx
- 文档编号:30112884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00.39KB
与名师对话课标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23化学平衡课时作业8.docx
《与名师对话课标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23化学平衡课时作业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名师对话课标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23化学平衡课时作业8.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名师对话课标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23化学平衡课时作业8
课时作业(八)
一、选择题
1.下列能确认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改变
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
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
解析:
若正逆反应同等程度加快或同等程度减慢,化学平衡都不移动;若反应物、生成物气体分子数相等,压强改变平衡不移动;使用催化剂时,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变化,平衡不移动,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2.对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
2A(g)+B(g)2C(g)(已知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v(正)增大,v(逆)减小
B.升高温度,v(正)减小,v(逆)增大
C.增大A浓度的瞬间,v(正)增大,v(逆)不变
D.增大A浓度的瞬间,v(正)增大而v(逆)减小
解析:
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A错;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B错;增大A浓度的瞬间,v(正)增大,v(逆)不变,故C正确,D错误。
答案:
C
3.密闭的烧瓶里盛放气体A,在25℃时建立如下平衡:
2A(g)B(g) ΔH<0,把烧瓶置于100℃的沸水中,在建立新平衡的过程中,烧瓶内混合气体的物理量始终不变的是( )
A.平均相对分子质量B.密度
C.容器内的压强D.物质的量
解析:
升高温度时平衡左移,m总不变,V总不变,则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又因平衡左移时n总增大,则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容器内压强增大,B选项正确。
答案:
B
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H2(g)+Br2(g)2HBr(g) ΔH<0,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
C.增大H2浓度D.减小压强
解析:
欲使颜色加深,Br2的浓度变大。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向左移动,Br2的浓度变大,因此颜色加深。
增大氢气浓度,平衡向右移动,Br2的浓度减小,颜色变浅。
减小压强通过增大容器体积实现,平衡不移动,但Br2的浓度减小,颜色变浅。
答案:
A
5.下图是关于反应A2(g)+3B2(g)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平衡移动图象,影响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 )
A.升高温度,同时加压
B.降低温度,同时减压
C.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
D.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催化剂
解析:
由图可知改变的条件可使v(正)增大v(逆)减小,只有C符合该变化。
答案:
C
6.已知反应:
A(g)+3B(g)2C(g)是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
温度降低,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故A、B错;对于此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故D错。
答案:
C
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
C.反应CO(g)+NO2(g)===CO2(g)+NO(g) ΔH<0,达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
D.增大压强,有利于SO2与O2反应生成SO3
解析:
向溴水中加AgNO3溶液,Ag+与Br-结合生成AgBr沉淀,减小了Br-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溴水浓度减小,颜色变浅,升温使CO(g)+NO2(g)===CO2(g)+NO(g) ΔH<0的平衡逆向移动,NO2浓度增大,体系颜色变深;2SO2+O22SO3,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方向进行。
上述解释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加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但并不影响平衡,故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答案:
B
8.反应2X(g)+Y(g)2Z(g),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 B.T1 C.T1>T2,p1>p2 D.T1>T2,p1 解析: 温度越高,速率越快,反应就先达到平衡,因此p2相同时,T1>T2;压强越大,速率越快,反应先达到平衡,因此T2相同时,p1>p2。 答案: C 9.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mX(g)nY(g) ΔH=QkJ·mol-1。 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体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 B.Q<0 C.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的质量分数减小 D.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 当温度不变时,随着容器体积的扩大,Y物质的浓度不断减小,若平衡不发生移动,在某温度时,容器为2L时Y的浓度应为1L时的 ,但由图表可知事实上容器为2L时Y的浓度大于1L时的 ,即随着容器体积的扩大,压强的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故m 答案: C 10.放热反应2NO(g)+O2(g)2NO2(g)达平衡后,若分别采取下列措施: ①增大压强 ②减小NO2的浓度 ③增大O2浓度 ④升高温度 ⑤加入催化剂,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解析: ①增大压强,平衡向减小体积即正向移动。 ②减小NO2的浓度,平衡向生成NO2,即正向移动。 ③增大O2浓度,平衡向消耗O2即正向移动。 ④升温,平衡向吸热即逆向移动。 ⑤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答案: A 11.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g)+3Y(g)2Z(g) Δ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 ①高温 ②低温 ③高压 ④低压 ⑤加催化剂 ⑥分离出Z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⑥ 解析: 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应增大压强。 因正向是放热反应,所以降温平衡正向移动。 减小Z的浓度,平衡也正向移动。 符合题意的有②③⑥。 答案: C 1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的转化率变大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D的体积分数变大D.a 解析: 气体压缩为原来的一半(即增大压强),若平衡不移动,则D浓度应为原来的2倍。 再次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来的1.8倍,说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则a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对于A+2B(g)nC(g)+Q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请回答: (1)A量的增减,平衡不移动,则A为________态。 (2)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当n=2时,A的状态为________;当n=3时,A的状态为________。 (3)若A为固体,增大压强,C的组分含量减少,则n的值为________。 (4)升温,平衡向右移动,则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解析: (1)增加或减少A的量,平衡不移动,则A为固体或纯液体。 (2)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当n=2时,A的状态为固态或液态,n=3时,A的状态为气态。 (3)若A为固体,增大压强,C的组分含量减少,说明平衡逆移,则n≥3。 (4)升温平衡右移,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 (1)固或液 (2)固态或液态 气态 (3)n≥3 (4)放热 14.Ⅰ.如图所示,烧瓶A、B中装有相同浓度的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间止水夹K夹紧,烧杯甲中盛放100mL6mol·L-1的盐酸,烧杯乙中盛放100mL冷水。 现向烧杯甲的溶液中放入25gNaOH固体,同时向烧杯乙中放入25gNH4NO3固体,搅拌使之溶解。 已知: 2NO2N2O4 ΔH<0。 (1)A瓶中气体颜色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B瓶中气体颜色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2O 与黄色的CrO 有下列平衡关系: Cr2O +H2O2CrO +2H+ 把重铬酸钾(K2Cr2O7)溶于水配成稀溶液呈橙色。 (1)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呈________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已加入NaOH溶液的 (1)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则溶液呈________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原溶液中逐滴加入Ba(NO3)2溶液(已知BaCrO4为黄色沉淀),则平衡____________溶液颜色将____________。 解析: Ⅰ.NaOH固体溶解放热,且NaOH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使溶液温度升高,故使平衡2NO2N2O4,ΔH<0,向左移动,气体颜色变深;NH4NO3溶于水要吸热,溶液温度降低,使上述平衡向右移动,气体颜色变浅。 答案: Ⅰ. (1)变深甲中NaOH溶解放热,中和反应也放热,甲中溶液及A中气体温度升高,平衡2NO2N2O4 ΔH<0向左移动,NO2浓度增大,颜色加深 (2)变浅 NH4NO3溶解吸热,乙中溶液及B中气体温度降低,使平衡NO2N2O4 ΔH<0向右移动,NO2浓度减小,颜色变浅 Ⅱ. (1)黄 加入NaOH溶液,使c(H+)减小,平衡右移,c(CrO )增大,c(Cr2O )减小 (2)橙红 加入过量稀硫酸,使平衡左移,c(Cr2O )增大,c(CrO )减小 (3)向右移动 逐渐变为无色 15.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N2(g)+3H2(g)2NH3(g) ΔH<0, 如图所示是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进程的曲线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_。 (2)t1、t3、t4时刻,体系中分别改变的是什么条件? t1________;t3________;t4________。 (3)下列时间段中,氨的体积分数最高的是________。 A.t2~t3B.t3~t4 C.t4~t5D.t5~t6 解析: 根据速率-时间图象中速率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 (1)由v(正)=v(逆)的速率关系,可知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段。 有: t0~t1,t2~t3,t3~t4,t5~t6。 (2)反应起始时,v(正)=v(逆)说明反应体系已达到平衡状态。 在t1、t3、t4时刻,速率突变,说明外界条件改变了,引起速率突变。 在t1时刻,其反应速率逐渐变化,且变化后,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且逆反应速率瞬间不变,故可推测是增加了反应物的浓度。 在t3时刻,条件改变后,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倍数相同,而合成氨反应前后体积是变化的,故只能是使用了催化剂。 在t4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减小的倍数不同,且速率是突变,由于减小后的反应速率是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不可能是减小压强,只能是降低温度。 (3)在t1~t6时间段内,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降低温度平衡也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应是改变条件最后的时间段。 答案: (1)t0~t1,t2~t3,t3~t4,t5~t6 (2)增大反应物浓度 使用催化剂 降低反应温度 (3)D 16.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 2NO2(g)N2O4(g) ΔH<0。 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体积为2L的恒温密闭玻璃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1)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线________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__。 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颜色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①前10min内用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NO2)=________mol·L-1·min-1。 ②反应25min时,若只改变了某一个条件,使曲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该条件可能是________(用文字表达),若要达到使NO2(g)的百分含量与d点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在25min时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A.加入催化剂B.缩小容器体积 C.升高温度D.加入一定量的N2O4 解析: (1)由图象看出10min内,X曲线上物质的变化量为0.4mol·L-1,Y曲线上物质的变化量为0.2mol·L-1,所以曲线X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平衡状态时,各物质浓度不再变化,所以b、d两点处于平衡状态;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任何时间都不变化,所以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 (2)①前10min内,v(NO2)=(0.6mol·L-1-0.2mol·L-1)/10min=0.04mol·L-1·min-1; ②若要使NO2(g)的百分含量与d点相同,即使平衡逆向移动,可以缩小容器体积或加入一定量的N2O4。 答案: (1)X b和d B (2)①0.04 ②增大NO2的浓度 B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师 对话 课标版 高中化学 选修 练习 23 化学平衡 课时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