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背影中老人那样做父亲.docx
- 文档编号:30293742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316.08KB
向背影中老人那样做父亲.docx
《向背影中老人那样做父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背影中老人那样做父亲.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向背影中老人那样做父亲
让语文滋养人生
大家好!
我是来自平凉二中的语文老师张文霞。
按照市教育局教科所的安排,来和各位同仁聊聊语文。
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真还有些紧张,说的不对的地方敬请海涵并指正。
我从事语文教学30年,先教初中,后教高中。
说起来,做个中学语文老师竟是我小时候的梦想。
上小学时,我的语文老师是村上聘请的代课教师,他温和儒雅。
下午自习课常常领我们到校园的树阴下各划一块地盘默写课文。
大家静静地写着,树叶哗啦啦地响着,老师笑眯眯地看着,时不时幽默地点评一下,引起一阵响亮的笑声。
不知不觉中,桂林山水的秀,梅雨潭水的绿、济南雪的温馨,就在心里存下热烈的向往,那情景格外安详。
上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朗诵课文的功夫了得。
上课时,他用相当标准的普通话声情并茂地读着,我们静静地听着,就仿佛看见了黄土高原上挺拔的白杨树,黑夜里闪烁在山路上的小桔灯,咸丰酒店柜台前认真地排着铜板的孔乙己;仿佛听到了百草园里油蛉的叫声,陕北窑洞前纺车吱吱的纺线声,新雨后山野潺潺的流水声。
在老师的影响下,诵读课文竟成了许多同学的爱好。
上师范时,我的语文老师是那个时代典型的文学青年,上课时经常给我们读他写的诗,校刊上常常刊登他的诗文。
在他的启发下,同学们纷纷提笔写作。
这时,平常司空见惯的事物竟有了新的模样。
拂面的晨风格外清新,草尖上的露珠是亮晶晶的眼睛,绚丽的晚霞分明是灿烂的明天,校园里默默行走的孤独的白发老者让人动容。
关注文字让我们的心更加柔软细腻。
随着学习的深入,渊博的孔子、热烈的孟子、浪漫的李白、智慧的苏轼,纷纷走进我们的视野。
语文像一扇明亮的窗户,让我们看到了广阔丰富的世界。
那时候,我就默默地想,将来要做一个中学语文老师(那时,我认为小学生太小,稍微深一点的道理大都不会明白),领着同学们去读古今中外的美文,去书写最真实的自我感悟。
那时候的语文作业不多,留在印象中的大都是阅读的快感和偶尔写出的被老师当范文的习作的成就感。
等我做了语文老师,不知不觉中,却把语文教得走了样。
为了升学考试,语文只能追逐分数,阅读的时间被大量挤占,语文课被无奈地简化成一连串的问答,沦落为琐碎的练习和枯燥的模拟试题。
当然,我很想给孩子们满意的分数,帮他们走好升学的路。
同时,我还有点贪心,还想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尽可能多的感受乐趣,培养情趣;收获感悟,磨砺思想。
因为,一篇篇千挑万选出来的美文绝不仅仅是叩开高一级学府大门的敲门砖,它应该充分发挥引领思想,培养品格的作用。
从而让语文给孩子更多的滋养,引领他们长成更加健康丰富的人。
当然,后来见到了许多直接或间接的实例,证明着眼于精神引领的语文教学最终大都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这就更加证明语文教学绝不能走唯分数论的短视之路,而应站在高处引领精神成长。
我今天交流的题目就是《让语文滋养人生》。
说出这个题目时我知道,今天在座的各位语文老师都跟我一样,在朦朦胧胧的感悟引领下,在教学中进行着同样的努力。
这里,我把我自己的见闻、做法、思考、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起一点相互启发的作用。
软化心灵,培育善良
说起见闻,我映象最深刻的一节语文课是2006年在兰州观摩的冰心的《纸船》,上课前走进教室,多媒体播放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已经营造了浓浓的氛围。
上课了,老师引导孩子们动情地诵读,在诵读中充分地体会一个只身漂泊在海天之间,距家万里之遥的青年女留学生的孤单,体会她对母亲对家的强烈的思念。
并领着他们回顾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想象母亲在儿女出行前飞针走线的忙碌身影,体味妈妈心中的牵挂与担忧,引导孩子们讲述生活中母亲给予自己的最细致最周到的照顾。
说起这些,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就有说不完的话。
老师也借一首小诗讲述自己的妈妈的故事——《妈妈的煤油灯》。
大家说到高兴处,老师趁机说:
“冰心愿意是一只小小的纸船,为妈妈带去温馨的慰藉。
那么你愿意做怎样的表达呢?
用‘我愿意……为妈妈……’的句式说出自己对妈妈的感激。
”同学们纷纷动情地表达:
“我愿意是一块黄手帕,为妈妈拭去额头的汗珠。
”“我愿意是长在门前的一棵大树,为辛劳的妈妈撑出一片阴凉。
”“我愿意是一朵艳丽的玫瑰,向妈妈献上最诚挚的爱意。
”“我愿意做潺潺的溪流,滋润妈妈的心田,拂去他心灵的疲惫。
”接下来师生一起唱《妈妈的吻》,朗诵《母亲》这首歌的歌词:
“无论你走多远,无论你官多大,都不要忘了咱妈妈。
”我想这时候这样的歌词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会留下深深的印记,最后老师布置作业——回家用行动表达对妈妈或者爸爸的爱,哪怕是沏一杯热茶,端一盆洗脚水。
这堂温馨的课应该是唤起了孩子心中浓浓的爱。
当爱唤起了爱,当温情催生了行动,语文课也就在培养细腻的心灵的路上迈开了脚步。
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坚持下去,诵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我们就引领同学们进入一个春日的早晨,草尖上闪着水珠,树林间荡着鸟语,枝头的花瓣纷纷落下,落红满地,格外触动情思。
从而使孩子们对落花这种最普遍的事物产生真挚的怜惜。
诵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和同学们一起想象早春的情景。
走过了漫长的冬天,春回大地,草木欣欣然探出头来,嫩绿鹅黄的小草铺满山野,生机勃勃,让人激动。
从而对野草这种最卑微的生物顽强的生命力奉上诚挚的敬意。
诵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和同学们一起梳理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计算农民从种子落地到颗粒归仓付出的劳动,从而叮嘱他们对最普通的劳动者的汗珠要心怀珍惜。
当真切的关注触动了心中最柔软的那根弦,我们就适时地把语文的触角伸向课外和他们一起朗诵诗歌。
说起诵读诗歌,最不能忘怀的是
普希金的《一朵小花》
我看见一朵被遗忘在书本里的小花,
它早已干枯,失去了芳香;
就在这时,我的心灵里
充满了一个奇怪的幻想:
它开在哪儿?
什么时候?
是哪一个春天?
它开得很久吗?
是谁摘下来的,
是陌生的或者还是熟识的人的手?
为什么又会被放到这来?
是为了纪念温存的相会,
或者是为了命中注定的离别之情,
还是为了纪念孤独的漫步
在田野的僻静处,在森林之荫?
他是否还活着,她也还活着么?
他们现在栖身的一角又在哪儿?
或者他们也都早已枯萎,
就正像这朵无人知的小花?
这样的涉猎和感受多了,心会慢慢地变得细腻,而细腻的心灵一定会催生善良。
我想这样的孩子长大,绝不会对父母的痛苦视而不见;绝不会对活泼的儿童的生命施以暴力。
所以当有人问我语文的作用是什么时,我毫不犹豫地回答:
软化心灵,培育善良。
而一个胸中有温情的人。
一定是心中有他人的人,一个心中有他人的人也一定是有担当的人。
呼唤责任,提醒担当
在说担当之前,我先要说说快乐。
这是一个被快乐矮化的时代。
前些年,被沉重刻板的学校生活压抑坏了的人们提出了“快乐教育”的理念,就是提倡教育教学活动首先要让同学们感受到快乐,要重视寓教于乐。
这本没有错,可这个信号传出时,大多数孩子只要快乐不顾其余。
于是,看电视成了他们最牵挂的事,上网玩游戏成了他们最刺激的事,给同学过生日成了最快乐的事,到歌厅K歌成了他们最向往的事。
读书哪有看动画片轻松有趣?
写作业哪有K歌happy?
一切让他们感到费劲的事他们都不想做,教室里课堂上死气沉沉暮气充斥。
这样的孩子将来能担起人生的责任么?
能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么?
怎样才算是一个有担当的人呢?
像路瓦栽那样做丈夫。
学习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教参解析的主题是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虚荣心。
可我们读着读着却从确认项链无法找回,路瓦栽夫妇想到的就一个字“赔”的细节中,读出了善良、诚实、正直。
因为目下的社会中,逃走、举家搬迁躲避债务的现象比比皆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无赖行径随处可见。
对比之下,他们的行为何其仗义。
从夫妻同心,患难与共,携手共度难关,没有埋怨,没有争吵,没有犹豫,没有沮丧,更没有哭哭啼啼的描写中,感受到了超越物质的精神之美好。
于是有同学说:
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当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时,应该像路瓦栽夫妇那样不回避,不沉沦,而是勇敢面对,就没有跨不过的坎,趟不过的河。
运用打量细节的眼光继续读下去,同学们从佛来思节夫人不说假话的情节中读出了这位贵妇人的坦率、诚实、善良。
她面对天外飞来的这一笔横财,没有动心,没有贪心,令人肃然起敬。
有位同学说:
我们不得不感谢佛来思节夫人,是她让我们感受到了朋友的真诚与温暖。
而我们最大的发现是路瓦栽先生是世上最有担当的丈夫。
尽管他只是教育部的一个小职员,身分卑微,生活拮据。
可他知道妻子喜欢豪华的生活,就想方设法为妻子谋得一张上流社会的舞会票,并把攒了很长时间准备买猎枪的四百法郎拿出来让妻子作舞会上穿的裙子。
舞会之夜,当妻子兴高采烈地翩翩起舞时,他静静地躲在角落里睡觉。
舞会结束了,他赶紧拿来外套让妻子穿上,叮嘱她坐在过道里等,怕妻子着凉,赶紧到外面叫马车。
回家后,第二天还要早起上班的他已经十分疲惫了,可妻子发现项链丢了!
他一句怨言也没有就去找。
走遍一切可能落下项链的地方都没有找到时,他意识到必须赔这款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的项链了。
于是他拿出父母留下的一万七千法郎的遗产,再到处借债,赔了项链。
然后辞掉仆人,带着各种借条搬到下等人住的地方,每天加班到深夜抄写文书赚小钱,一点一点地还账,十年如一日,这样的丈夫如磐石般坚强,如大山版可靠。
我想,玛蒂尔德十年之后虽然变得手脚粗壮,完全是个下等人了,还会坦然地主动和美丽如初的弗莱思节夫人打招呼并大方地和她交谈,就是因为在过去十年与丈夫相濡以沫的生活中,终于明白了无论生活在社会的上层还是社会的下层,拥有一个一生一世的爱人,拥有一份安详与温暖的生活就足够了。
神马不是浮云,靠着他的肩膀就拥有了全世界。
像《背影》中的老人那样做父亲。
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当读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不禁使人眼眶发热,这位父亲在万般艰难中,竭尽所能,为儿女挣得衣食无忧,赢得学堂受教育的权力,而且把浓浓的爱深藏在默默的行动中,送儿到火车之上,拖着肥胖的身体爬过月台,买来桔子,塞给孩子。
那细腻的关怀中的浓浓不舍,是儿子心中永远的眷恋,那笨拙的背影是那样的宽厚温暖。
有深沉的父爱相伴,朱自清先生的人生之路,才会步履坚实。
像李密那样做晚辈。
学习陈情表时,我引导孩子们想像李密小时候的“慈父见背”“舅夺母志”的零仃孤苦,体会他体弱多病的无奈,想像奶奶对他的悉心照顾,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孤单凄苦,想像李密长大后在蜀汉做官光耀门庭时祖母心中的骄傲。
想像皇帝的特使一次次上门催促,天大的荣耀降临时,李密内心的纠结。
然后理解他放弃功名利禄,服侍在老人身边,端汤送药,给她一个安祥的晚年的行为的可贵。
这样说并不是要天下的儿女都放弃工作回家尽孝,而是提醒大家,把付出年华陪我们长大的父母放在心中,尽可能多的关爱和照顾他们,这样则老人幸福,家庭祥和,空巢老人的皱纹里也一定盛满了欢乐。
这样的丈夫、父亲、孩子,他们用宽厚的肩膀挑起重担,一定会营造天下最温暖的家。
而重视家,守护家,是每个人都应有的清醒的认识。
是啊,家是人生的根据地,是幸福的出发点,语文课本用最生动鲜活的事例提供了家的守望者的最好的榜样。
那么,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男子汉最完美的担当么?
不,他的为人还得讲一种义气,有一份热情。
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对待李小二那样。
李小二先前在东京时,一时犯糊涂偷了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问罪,多亏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从中调解,免了官司,又给店主人赔了钱财,才使李小二免去牢狱之苦。
可他这下在京城待不下去了,林冲又资助他盘缠,让他投奔他乡。
后来,流放沧州又遇上李小二,因李小二夫妇两个待自己亲人一般,就不顾自身处境艰难,又常拿些银两给小二做本钱。
这种容得他人过失,帮得他人危难,周济得他人生活的热心肠,使林冲在沧州的囚徒生活有了温暖的颜色。
为人如果多一份热心,挟一腔义气,他的人生会因此而热气腾腾。
格言说得好: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那些埋头只过自己小日子,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他的生活一定寂寞冷清的。
我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孩子们一定能省一块零花钱给街头的气丐,能给前方负重上坡的架子车搭把援手,能在宿舍的同学生病时送上一杯热水。
当然也一定能在老人跌倒路上时,上前扶一把。
为邻居分忧,给亲戚朋友帮忙。
而这样的人一定人缘好,快乐多。
要知道人生的三分之二的快乐来自于相处,而这样的快乐自私冷漠的人是没机会享受的。
所以,培养一份待人的热情也是每个孩子必须有的责任感。
如果仅仅做到这些,那他还只是一个平庸的人,而人尤其是年轻人,最应该担起的责任,就是去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做一个有志气有抱负的人。
为此,高中语文的开学第一课就是《沁园春·长沙》,上课时,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朗诵诗句,进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绚丽秋景中,感受“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勃勃生机”,领略峥嵘岁月里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的青春朝气,被“寥廓大地,我主沉浮”的豪迈情怀深深感染。
具有这样的胸襟的人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
去探寻毛泽东的生平,才发现这种建功立业的豪情来自于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
上小学时毛泽东在命题作文“言志”里写道: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16岁离开家乡外出求学时他在父亲的账本上题写了这样一首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在长沙上学时,他与同学相互勉励,相约“三不谈”:
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在校学习期间不谈男女恋爱问题。
他说,天地虽长存,人生却易老,一定要珍惜宝贵的青春,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这样的课文放在高中语文的第一课,当然是要提醒在校读书的高中学生,应该像毛泽东一样,有自我约束的意识,珍惜时光,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自我提升上。
怀揣着这样的诗句进行青春的跋涉,走出校门时,同学们肯定不仅是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更是一个有社会使命感的人。
古往今来,各行各业的精英,无不是有社会担当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要重塑民族道德,为人生“爱”字作注解的沈从文;毅然弃医从文,疗救社会病苦的鲁迅,他们都是把民族和国家扛在肩头的人。
而曾国藩正是因为努力扮演人生的各种角色:
儿子、大哥、父亲、大臣,才不仅成就了“末世圣人”的美名,而且曾家自他以下,代代有名人。
在这个快乐至上的时代里,这样的提醒更显必要。
说完责任,我们再来说说选择。
培养品味,学会选择
虽说中学生不提倡谈恋爱,对这个话题我们作为老师讳莫如深,对明里暗里挽在一起的手我们装作看不见。
可事实上早恋在校园里如火如荼地进行,讳疾忌医绝不是明智的选择,我们该怎么办呢?
仔细研究语文课本,我们有了惊喜的发现。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的主人公杜十娘是京城名妓,“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为她轻掷千金的王孙贵族数不胜数。
她因此而积攒了足够锦衣玉食地过一辈子的“百宝箱”,更有孙富费尽心机要得到她,这不就是现在许多女孩梦寐以求的傍大款追高富帅嫁入豪门吗?
她为什么偏偏执意要嫁给老实得有点缺心眼的李甲呢?
因为多年的风尘生活,使她清清楚楚的看到了真相。
那就是在她身上花钱的男人要的只是她的青春美貌,是她带给他们的快乐。
在他们眼里,杜十娘与一朵花一幅画没有什么区别。
她们高兴时驻足欣赏,厌倦了就随时弃她而去。
在这样的生活里,她从来都只是一个玩物,一种摆设。
(富人们往往缺少平视别人的心态。
当然这绝不可一概而论,富豪慈善家、道德楷模——邵逸夫、李嘉诚、比尔盖茨他们都是极富爱心的人)只有李甲把她当成亲密的爱人,尊重她甚至依靠她。
杜十娘认为这样的男人她可以驾驭,可以掌控,可以永远属于她一个人,从而使她获得一份一生一世可以独自享用的爱情,使她与他心爱的男子肩并肩地站立在这个世上,享受到一个真正的人的权利和乐趣,有尊严地活着。
这又使我想起了《琵琶行》,想起了琵琶女。
她“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叫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贵族子弟争抢着给她送东西,观看她演出的富家子弟们打节拍时敲碎的镶金嵌玉的宝钗数不胜数。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可等到年岁渐长,容貌憔悴时,门前就不可逆转地渐渐冷落以致鞍马稀少了。
文学作品用生动的故事告诫世间的女子,以色示人者,色衰而人去。
绝色女子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平常女孩。
由此看来,宁可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女孩是多么肤浅幼稚。
那么,选个穷人就一定可靠吗?
《卫风·氓》中的女孩只重感情不考查人品,最后只落的个“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的下场”,顾影自怜,悔恨不已。
如何考查?
很有道理的说法是,热恋时不仅要看他对你的态度,更要留心观察他对父母兄弟亲戚朋友的态度。
一个心里有他人的人,一定是一个善良的人。
据专家研究,热恋时的感情其实就是激情,谁能把激情保持一辈子呢?
当激情消褪,一辈子的夫妻靠什么做,靠责任,靠品行,靠善良。
品行好的人当激情归于平淡时,他就会和你以亲人相处,而善良就像太阳一样照亮彼此的心。
选个善良的人就可以靠着他依着他踏踏实实地生活一辈子吗?
阅读《伤逝》,让我们看到涓生这个绝对不是坏人的丈夫最终弃子君而去。
这个事实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女子如果没有经济能力,还能长久地守护爱情吗?
《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娜拉出走之后,一定得先站成独立的经济体,才可能获得与男子平等的在爱情里相处的权利。
那些像《项链》里的玛蒂尔德那样一厢情愿地想一生一世获得别人的供养与呵护永世做贵妇人的女子是非常幼稚可笑的。
于是舒婷把她的思考用优美的诗句表达了出来: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傍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女孩们如果真正读懂了这首诗,就会在以后的生活里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不仅有魅力而且有经济能力的人,起码是一个愿意付出劳动的人。
这样的女子即使她像简·爱那样贫穷卑微,相貌平平,也照样可以赢得爱德华·罗切思特的爱情。
因为她是一个在精神品格上与罗切思特门当户对的有尊严的人。
这种爱情超越社会地位,超越物质金钱,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沃土之中它不仅可以长久,而且还会引领人精神成长,从而走向真正幸福的人生。
就像苏轼和王弗。
苏轼是中岩书院老师王方钟爱的学生,中岩附近的岩壁之下有一泓绿水,景色非常美,师生们学习之余常常临流观景,清澈的水中,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让人流连忘返。
王方老师兴致所至,遍邀文人学士在绿潭前为美景起名。
有的说观鱼池,有的说念鱼池,有的说听鱼池,题名不是落俗就是过雅,王方都不满意。
这时,苏轼缓缓吟出“唤鱼池”,“唤鱼池”,多么有情趣的名字,王方和众人不禁叫绝。
苏轼正在得意时,王方的女儿王弗也让丫鬟从家中送来了题名,红纸慢慢展开,跃然而出:
“唤鱼池”,真是不谋而合,韵成双璧。
不久之后,王方请人做媒将王弗许配给苏轼。
这时,苏轼十九岁,王弗十六岁。
婚后,王弗成了苏轼的伴读,有客人来时,王弗经常站在屏风后面倾听谈话,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看法,结果无不言中,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
王弗正是有了足以和苏轼交流的才情修养,才赢得了千古才俊的深情眷恋。
在妻子去逝后十年之时,他还写下缠绵哀痛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表达深情的悼念。
这又使我想起李清照和赵明诚。
李清照正是有了和青年才俊相匹配的才情,婚后的生活里才有了赌书泼茶的情趣。
如果没有战乱,没有大时代的不幸,我相信,李清照、赵明诚就是世间第一的神仙眷侣,因为赵明诚要在世间找一绝色女子容易,找一个能给他的心灵带来巨大快乐和满足的李清照这样的人生知己绝非易事。
谁说世间没有长久的爱情?
你看李清照婆娑的泪眼就是最好的证明。
杨玉环俘获天子之心的绝不仅仅是美貌,而应当是那能跳霓裳羽衣舞的绝世才情。
要想享受世间最美的感情,你就得先是那个最美好的人。
只有林徵因那样的女子才能赢得梁思成那样的大丈夫的终身相随。
知道了爱情的真正内涵,明白了赢取爱情的条件,女孩子就知道该塑造怎样的自己了。
而且,文化修养不同,对爱情的表达也大有雅俗之分。
薛霸式的混混会色眼迷离地说“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民歌里的汉子会唱着信天游的调子说“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而满腹诗书,玉树临风的文化人会委婉深情地倾诉: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遍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而不同的表达会产生不同的美感效果,这个你懂得。
最终只会是书卷气浓郁的文化人携带风姿绰约的女子进驻爱情的伊甸园,从此,花间漫步,池边唤鱼,甚而可以赌书泼茶,琴瑟相合,与她一起慢慢变老。
即使白发苍苍,他依然会深情地表白:
文化为爱情穿上了美丽的外衣,文化为生活化了妆,文化是高品位高质量的生活的基石。
读书不仅可以换得千钟粟,修造黄金屋,迎取颜如玉,而且可以使你摆脱低俗走向高雅,拥有物质更享受精神,从暴发的土豪走向真正的贵族。
所以,大家看,无论多有钱的老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多读点书,身上有股书卷气。
说到此,又有一个当代人绕不过去的问题需要澄清,那就是如何对待金钱,如何看待物质与金钱的关系?
遏制物欲,培育精神
前天上《滕王阁序》,读到“徐孺下陈蕃之榻”我羡慕不已。
这我得解释一下,徐孺是东汉时期的南昌名士,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
当时陈蕃是南昌太守,家里向来不接待宾客,但专为徐孺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孺来时才放下。
那是一个崇尚品格的时代,可今天是一个“金钱不是万能的,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的时代,在追求金钱的狂潮中我们的生活乌烟瘴气。
到底怎样看待金钱呢?
一个人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呢?
像《雷雨》中的周朴园那样么?
虽然开着矿山,拥有巨大的财富,是企业界的明星,是令人艳羡的社会上的好人物;但妻子与他同床异梦,儿女对他敬而远之。
那颗失落孤寂的心只能靠残破的回忆来抚慰。
面对他,我们只能说:
“周朴园很穷,穷得只剩下钱!
”像葛朗台那样活着吗?
活着的全部内容就是赚钱、守护钱。
兄弟情、父女情、夫妻情,一切都只是生意场上一笔普通的交易。
在对金钱的痴狂迷恋中他不知不觉地异化了灵魂,守着亿万家财却乞丐般地走完了一生,“人”的概念在他那里只剩下了一副空壳,可憎可笑又可悲。
对于他,我们只抛去轻蔑地一笑。
虽然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第一,精神第二;但从她们苦涩的生活中我们看到了金钱至上、名利至上的理念对生活的无情践踏。
于是,我们从物质的狭窄通道里突围出来,精神的自由领空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这里,周敦颐把官阶名位放在脑后,简陋的居室里他在会晤客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信可乐也!
在这里,庄子把楚威王给他的相位轻轻地放在了濮水边,精神幻化成清波粼粼的濮水里一条从容不迫的游鱼,尽情地享受着“曳尾于涂中”的自在之乐。
然后他睡着了,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沉醉花间,无挂无碍,甚而至于自由不羁的灵魂变成鲲鹏,扶摇直上九万里,逍遥至极。
在这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离开“樊笼”返回田园,“种豆南山下,戴月荷锄归”。
农闲之时,呼朋唤友,“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季节里,为自己营造了一座娱情娱性的精神家园。
在这里,李白把“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烦恼抛到九霄云外,骑着白鹿遍访名山大川。
多情的“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脚着谢公屐,身蹬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与神灵聚会,与仙人相游,欣然自得,不知老之将至。
寂寞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高兴时,“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喝它个长醉不复醒。
这种冲出名利的樊篱,追求自我道德完善的生活就是人生最高的境界么?
回答是:
不是!
你可曾听见艾青用嘶哑的喉咙深情地说: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有泪水?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你可曾看见孔子的马车疾弛于通往列国的路上;孟子的身影奔忙于各国的朝堂;屈原形容枯槁地徘徊于汨罗江畔,“长叹息而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曹操面对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残状“忧思难忘”;魏征以生命做赌注,在大殿之上与太宗争得面红耳赤;鲁迅用笔作武器与黑暗的世道进行着韧性的战斗;阿尔贝特`史怀哲的竹筏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背影 老人 那样 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