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0565055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0.97KB
强烈推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强烈推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烈推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烈推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
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都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较感兴趣,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多项教学内容。
通过课本剧的演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历史人物的风采;“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二、教学目标
1、认识3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正确书写“召集、商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口语交际:
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4、学习缩写。
三、单元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4、课时安排
将相和 2
草船借箭 2
景阳冈 1
猴王出世 1
口语交际习作五 3
回顾拓展五 2
单元测试 2
18.将相和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隆重、胆怯、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2.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三、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一些历史故事。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5、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他所了解的历史人物,教师根据学生的谈话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3.板书课题。
4.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将”、“相”各是谁?
“和”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
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与“相”之间为什么和好,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自然段)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自然段)负荆请罪。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
3.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同学们通过阅读,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你能评价一下文中的某个人物吗?
(蔺相如临危不惧、机智勇敢,胸怀宽广;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秦王阴险狡诈……)
2、选读重点句段,自主感悟人物。
(1)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
我发现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蔺相如,这个人物贯穿三个小故事的始终,我们先进一步了解他,好吗?
(2)请同学们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中找出描写蔺相如的有关语句,细细去读,感悟他的个性想法。
(学生读书、批注、讨论。
)
四、交流感悟,情境促读
课文中关于蔺相如的哪些细节描写,引发了你对他的进一步了解,请谈一谈。
学生讨论,交流: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壁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
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
“我看您并不想……这柱子上!
”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3、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和氏璧已经送回……从来不讲信用的!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4、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
”秦王拒绝了。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
假如你就是蔺相如你会怎样对秦王说这些话,指名读。
五、置留问题,激发研读兴趣
1、蔺相如的出色表现在课文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课下读一读有关于他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下来。
2.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召集、商议、隆重、胆怯、能耐、诸位、和氏璧、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廉颇知错就改的大将风度以及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高贵品质。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再次零距离接触这些历史人物。
二、研读人物,体会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1.“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蔺相如的卓越表现令赵王对他刮目相看,于是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这引发了廉颇的不满,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研读人物,体会表达
(一)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
行动:
“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
语言: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
从蔺相如的语言、行动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
3.再读蔺相如的语言,感悟人物形象。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
(二)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
1、画出描写廉颇的语言、行动的句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
语言: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
①在这里“嘴”指什么?
蔺相如真的只是靠他的“一张嘴”吗?
②从廉颇的话中,你发现廉颇有什么特点?
(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廉颇的语言、行动,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思维扩展,深化认识
1.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你为赵王感到幸运吗?
为什么?
(蔺相如具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而他们两人的共同特点是爱国,有这样两位大臣,赵王是非常幸运的。
)
2.讨论:
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
①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
因此,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着什么关系?
(“负荆请罪”是果,前两件事均是因。
)
②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爱国。
板书设计
18将相和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不和——————和
爱国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àojíshānɡyìyúnxǔtuīcí
()()()()
lónɡzhònɡyuēdìnɡdǎnqièjūnlìnɡzhuànɡ
()()()()
jùjuénénɡnàizhūwèichí
()()()()
tàntīnɡmànzǐsīzìdiàodù
()()()()
zhíyǒumiàoyònɡshénjīmiàosuàn
()()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周瑜()知道了,我的计划()完了。
2、()诸葛亮()能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3、()诸葛亮识天文,懂地理,()他答应周瑜三天内造十万支箭。
三、把两边的词语连起来组成歇后语。
曹操南下 尽是计谋
诸葛亮立军令状 有借无还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 来得凶败得惨
诸葛亮开口 面不改色心不跳
草船借箭 糊里糊涂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 ,接着写了 ,着重写了 ,最后写了 。
五、多项选择:
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正确的打“√”。
①他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
②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可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
③他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诚信向他借船没事,周瑜聪明过人,曹操生性多疑。
()
④诸葛亮能算,因为他是神仙。
()
六、读句子,回答问题。
1、“鲁肃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箭的事,只说……”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鲁肃。
2、从“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诸葛亮。
3、“雾这样大,曹操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这段话是 对 说的,表现了。
20*景阳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够绘声绘色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二、教学重难点
1、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课文的重点,而“打”则是“重中之重”。
2、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三、课前准备
1、“武松打虎”影片片断以及课文相关句子的课件。
2、学生读读或者请人讲讲《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打虎前后的一些事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趣读文
1、同学们,刚刚欣赏了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的片段“草船借箭”。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今天,让我们走进罗贯中的老师施耐庵所作的古典小说《水浒传》,学习节选自《水浒传》的一篇课文。
2、简介《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讲述了北宋末年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
书中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你知道哪些?
在说这个人物名字的时候最好加上一个修饰语。
3、今天我们学习的《景阳冈》写的是哪位英雄?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武松的什么事?
(二)、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里面有不少文言色彩的词、句也有一些容易读错的词语。
让我们来读一读,争取读正确、流利。
2、体会词语的的含义。
筛:
斟。
筛酒,即斟酒、倒酒。
如何:
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
但凡:
凡是,只要。
请勿自误:
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
误,受伤害。
踉踉跄跄:
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说时迟,那时快:
表示当时的时间非常短促。
旧时说书人的习惯用语。
(三)、默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1、武松急着赶路,是回清河县寻找自己的哥哥武大郎,却在景阳冈意外遭遇老虎,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与个别学生交流)
2、讨论,交流。
按事情发展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冈下饮酒:
(1-4自然段)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酒后上冈:
(5~7自然段)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冈上打虎:
(8~12自然段)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挨下冈来:
(最后一个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板书:
冈下饮酒——酒后上冈——冈上打虎——挨下冈来
(四)、品读“打虎”,体验精彩
1.通过刚才的读书,你认为课文中哪部分的描写最精彩?
(打虎)请同学们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段落多读几遍,可以边读边批注。
2.你对“武松打虎”中哪些语言最感兴趣,请读一读,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中相应内容,点拨引领。
(1)……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过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
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①.“般”是什么意思?
大虫抓人都有哪“三般”?
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般”,指种、样。
武松灵巧闪过体现出他的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
②.体会“闪”用词的精当,感悟武松的机智灵敏。
a“闪”这个动作词与哪个动作比较接近?
(躲)“闪”与“躲”在这里用哪个词比较好呢?
b小组讨论后交流。
③同学们,你们认为老虎凶猛吗?
作者描写虎的凶猛其实是为了表现什么?
(写虎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用虎的“猛”衬托了人的“勇”。
)
④朗读第九自然段。
提示:
读出虎的凶猛以及武松的灵活机智。
(2)凶猛残暴的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武松开始反守为攻,武松的哪些动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读一读。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a、勾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可以试着做一做动作,从这些词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
b、武松的唯一武器就是哨棒,作者描写哨棒的地方很多,但所用的动词却不一样,请看
课件:
“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请同学读一读,思考:
武松为何丢下哨棒?
他的哨棒为何折成两截?
(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
3、播放“武松打虎”电影片段,深化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五、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1、“武松打虎”让我们认识了一个豪放而又勇武机智的武松。
《景阳冈》这篇课文主要写打虎,却为什么用了7个自然段很大的篇幅来写武松冈下喝酒,以及不听劝告执意上冈?
(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
)
2、如此无所畏惧而又骁勇的传神人物,最后却一步步挨下冈来,你认为这么写是不是会有损于武松这个英雄的形象呢?
六、课外延伸,鼓励阅读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请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读读,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板书设计
20*景阳冈
喝酒----上山-----打虎-----下山
(豪放勇敢机智)
作业设计
一、多音字组词
qiē()tiāo()zhé()
切挑折
qiè()tiǎo()shé()
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店家道:
“我家的酒()是村里的酒,()比得上老酒得滋味。
”
2、店家()说()摇著头,走进店里去了。
3、()店家怎样劝武松不要上冈,武松()不听,执意上冈。
4、()武松不把老虎打死,()会被老虎吃掉。
三、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换成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
1、店家给武松筛了满满一碗酒。
()
2、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
3、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
()
4、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
()
5、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
6、请勿自误。
()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请你用四个词语概括出整个故事的情节:
()——()——()——()
2、本文重点了武松()和()这两个故事情节,分别可以看出武松()和()的性格特点。
3、“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这句话是 对 说的,表现了他 的特点。
五、把反问句改称陈述句
1、你留在我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
2、这是吓唬胆小鬼的,我怕什么!
3、如果再跳出一条大虫来,却怎么斗的过?
六、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
“啊呀!
”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望上一(),从半空里蹿下来。
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里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在大虫背后。
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武松一(),又()在一边。
大虫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
武松一(),又()在一边。
1、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动词。
2、这一段文字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
“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
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__,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1*猴王出世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2.学生准备:
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漫谈“悟空”,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
(孙悟空)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2.同学们,这个嫉恶如仇、英勇无畏、而又极具反抗意识的孙悟空从哪儿来?
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读通语句
1.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师生交流。
2.交流自学情况,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和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名曰:
名字叫作。
石窍:
石头边隙。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孔子名言。
信:
信用;其:
那;可:
可以,行。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拱伏无违:
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违抗的。
抓耳挠腮:
乱抓耳朵和腮帮子。
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计可施的样子。
力倦神疲:
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使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
)
(三)、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同学们,默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不仅速度快,而且便于感悟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读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讨论
(1)课文主要一件什么事?
(2)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引领。
预设交流:
①明白了石猴是从哪里来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前七句话介绍了石猴的来历。
②懂得了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是从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
‘我进去!
我进去!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石猴笑道:
‘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
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
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石猴端坐桥头要求众猴信守承诺拜他为王等语句感受到的。
(四)、品读课文,细节中感悟“悟空”形象
1.明白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程,你对这个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吗?
(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对悟空的认识,活泼可爱、无私无畏、敢作敢为等)
2.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
3.交流,指导朗读
(1)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
“我进去!
我进去!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a.读到这里,联系你平时在电视中看到的孙悟空,说一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b.眼前的孙悟空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
c.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相关语句。
(2)石猴端坐上面道:
“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
a.通过石猴的语言,你感受到了什么?
b.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五)、复述课文,感悟写法
1.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
感受古代白话文的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
(六)、置留作业,鼓励阅读名著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接触到了四大名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你也可以读其他古典名著。
希望同学们有一个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写批注,也可以在日记本上写出读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石化成猴----跳入瀑泉-----奉为猴王
(活泼可爱敢作敢为)
作业设计
一、形近字组词
猴( )阴( )碣( )楷( )
候( )阳( )喝( )皆( )
河( )碗( )蜿( )违( )
呵( )豌( )婉( )苇( )
二、把下列文言词语换成现代词语。
1、真是一个好所在。
( )
2、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 )
3、复瞑目蹲身。
( )
4、何不拜我为王?
( )
三、下面的句子换成现在的说法应该怎样说?
1、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2、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强烈推荐 小学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五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