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30777686
- 上传时间:2023-08-2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76MB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高中二年级学情诊断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在官吏组织中文武分家。
如齐威王以邹忌为相,田忌为将;魏惠王用惠施为相,庞消为将;赵惠文王用南相如为相,廉颇为将。
这种文武首脑的任用机制反映了
A.宗法分封制正在走向瓦解B.行政权与军事权同等重要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萌芽D.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文武首脑的任用机制将权力进行了划分,通过削弱权力能够加强君主的权力,即出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萌芽,故选C;材料内容不能提下你宗法分封制的瓦解,没有比较行政权与军事权的地位,排除A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在秦统一后,排除D。
2.科举制废除后,新式学堂的数量明显增加。
有学者统计,1903年有新学堂769所,1904年为4476所,而1905年则猛增到8277所,1906年达到23862所。
新式学堂的出现导致
A.知识分子的职业观更加多元B.救亡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湖
C.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开始起步D.学堂选官制度得以正式确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晚清,由于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变革。
新式学堂的出现就是这种变化的重要表现。
其中新式学堂的增多有利于为社会培养人才,使知识分子的职业观更加多元,A正确;B与材料无关,排除;中国教育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C排除;晚清时期的新式学堂主要是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D排除。
故选A。
3.下图是1916年6月12日,《新闻报》上发表的漫画《当局今后之责任》。
画面中,一列火车已脱离轨道,两组人员正齐心协力将这面写有“中华民国”的大旗和两面五色旗插到火车头上。
这些人或肩扛,或手拾,全力以赴,干劲十足地将列车推入轨道。
以下对漫画的解读准确的是
A.反映国人积极响应二次革命B.呼吁政府合作实现民主政治
C.铁轨弯曲预示民主不能实现D.民众团结一心反对复辟帝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当局今后之责任》”“两组人员正齐心协力将这面写有“中华民国”的大旗和两面五色旗插到火车头上”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作者主张呼吁政府合作实现民主政治,B正确;二次革命的时间是1913年,A排除;铁轨弯曲暗示着民主政治的曲折,C排除;此时帝制已经结束,D排除。
故选B。
4.英国前首相张伯伦曾对常务次官们说:
“你们没有我们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
”这体现了强识
A.政治中立利于政策的连续性B.文官制度提高了政府的效率
C.英国文官系统的相对独立性D.责任内阁制下议会制约力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你们没有我们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强调的是英国文管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受政党政治的影响较小,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
故选C。
5.“钱帛并行”是隋唐时期货币制度的一-个特征。
绢帛“当作流通手段发生机能”,成了“货币商品”,和铜钱同时流通。
绢帛悬唐朝与四周各民族交往的主要手段,还远销到中亚、西亚、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
据此可知"钱帛兼行”的主要原因是
A.唐代绢帛拥有广阔的市场B.唐代组帛的制作世界领先
C.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度D.民间囤积铜钱造成“钱荒”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绢帛悬唐朝与四周各民族交往的主要手段,还远销到中亚、西亚、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体现的是唐朝时期的绢帛具有广阔的市场,因此成为了“货币商品”,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A。
6.明朝洪武年间“各府州县皆置东南西北四仓,以贮官谷”,以起到“遇有水旱饥饰,以贷贫民,民受其惠"
作用,但到宜德年间出现了“仓廠废弛,谷散不收,甚至掩为已有”的状况。
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社会经济严重衰退B.基层组织管理不善
C.民间义仓大量出现D.政府管理监督不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仓廠废弛,谷散不收,甚至掩为已有”体现的是政府缺乏对地方赈灾仓的监管,导致其失去了赈灾的作用,D正确;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仍然在发展,A排除;BC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
7.下表是清雍正年间直隶十府五州通省摊丁后负担变化表(单位两)。
这反映出当时
A.育吏贪污腐败盛行B.地域经济类型不同
C.丁银折算摊派不均D.百姓赋税负担加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实行摊丁入亩后,有的区域赋税负担降低,而有的区域赋税负担增加,由此说明丁银折算摊派不均,故选C;表格内容无法体现管理贪污,不能体现不同区域间的经济类型,排除AB;并不是所有的百姓赋税负担都加重了,排除D。
8.1969年7月起,美国公开采取了一系列单方面行动,先后放宽对美国旅游者购买中国货物以及美国公民去中国旅行的限制。
这一政策变化反映出美国
A.受日本和欧洲挑战B.国家实力相对衰弱
C.深陷越战引发危机D.关注中苏关系恶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先后放宽对美国旅游者购买中国货物以及美国公民去中国旅行
限制”体现的是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试图缓和同中国的关系,这主要和美国的国家实力相对衰弱有关,B正确;ACD是影响因素,但是并非是主要因素,排除。
故选B。
9.完整的《耕织图》诞生于南宋绍兴年间,其中桃图21幅,织图24幅(下图为耕图之一),中国后世的元,明、清各代及同时期的日本朝鲜等国都有很多此单本流传。
这说明了
A.中国古代农本思想得以传承和推广B.中国写实绘画备受推崇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水平领先世界D.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图片内容可知,《耕织图》描绘了中国古代很美丽的小农经济图景,对后世的流传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农本思想得以传承和推广,A正确;《耕织图》并非是写实,B排除;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
故选A。
10.1974年发外经济学奖的哈耶克被认为是亚当.斯密最忠实的信徒,但与斯密过分强调市场不同时他认为自由主义政府也应制定一些具体的规则,使竞争受到保护,并尽可能限制垄断的发展。
哈耶克的经济理论
A.导致国家利用财政税收干预经济B.主张完全依赖市场调节经济
C.有助于缓解资本主义滞胀现象D.促进各国大幅增加福利支出
【答案】C
【解析】
【详解】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遭遇“滞胀”危机,哈耶克的理论主张将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一理论有助于缓解资本主义的滞胀现象,故选C;哈耶克主要是主张国家制定规则保护竞争,而非国家直接干预经济和完全依赖市场,排除AB;哈耶克的主张能够减少国家的福利支出,排除D。
11.1618年开始的三十年战争,在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后欧洲各国纷纷卷人其中。
最终交战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欧洲混战局面。
这场战争被称作最后一场宗教战争,也被称为第一场国家间战争,这是因为
A.建立以大国协调和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
B.此后欧洲国家间的重要战争以捍卫国家利益的名义发起
C.提出不兼并不赔偿原则并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
D.建立起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十年战争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一次大规模的欧洲国家混战,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全欧洲大战。
这场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的矛盾以及宗教纠纷激化的产物。
战争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
因此B正确;A是对维也纳体系的描述,排除;一战使国际法遭到破坏,苏俄提出不兼并不赔偿原则并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C排除;D是对国联的描述,排除。
故选B。
12.在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阙”起着“标表"的作用,用来标示建筑组群的隆重性质和等级名分,同时起着强化威仪的作用;“堂”是传统宅第空间布局的核心和重点,家庭中的敬神祭祖、宾客相见、婚丧大典、节庆宴饮都在这里举行。
由此可知,它们都
A.是具有纯粹礼制功能的建筑B.代表中国古代社会建筑水平
C.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民族性D.体现强烈的等级性和阶级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用来标示建筑组群的隆重性质和等级名分,同时起着强化威仪的作用”“家庭中的敬神祭祖、宾客相见、婚丧大典、节庆宴饮都在这里举行”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社会性和民族性突出,C正确;A说法与材料不符,材料有强调社会性的一面,A排除;B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
13.下图是英国1700至1959年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AB段城市化启动得益于民族国家形成
B.BC段城市化迅速发展得益于工业车命
C.CD段城市化进程加速缩小了贫富差距
D.DE段及其以后达到顶峰源于国家干预
【答案】B
【解析】
详解】BC段位于1800—1850年间,这是工业革命期间,所以BC段的城市化迅速发展应该得益于工业革命,故选B;AB段城市化的启动应该和工业革命的开始有关,排除A;CD段的城市化进程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是加大了贫富差距,而非缩小,排除C;国家干预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DE段及其以后达到顶峰不是源于国家干预,排除D。
14.秦国曾对外来人城宾客乘坐的马车用黑燎来防止病菌的传播。
云梦秦简中记载,秦代设立了“站注历所,作为专门用来安置麻风忠告的机构”。
《开书王地之传)记载朝县家有时瘦,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人前”。
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A.建立了疾病防治体系B.形成了疫病预警制度
C.确立了疫病应对机制D.完善了医疗服务体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秦国曾对外来人城宾客乘坐的马车用黑燎来防止病菌的传播”“秦代设立了站注历所,作为专门用来安置麻风忠告的机构”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已经建立了疾病应对机制,C正确;AB与材料无关,排除;D错在“完善”,排除。
故选C。
15.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城市可分为“开封”与“苏杭型”。
在前者,工商业者是贵族、地主的附庸,没有成为独立的斗争力量,城市的封建性超过了商品性;后者与之不同,虽然也是封建地租的集中地,但工商业的比重较大。
下列在明清属于“苏杭型”的一组城市为
A.南京、泉州B.临清、盛泽镇
C.洛阳、曲阜D.北京、景德镇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临清镇和盛泽镇都是明清时期有名的工商业市镇,B正确;南京、洛阳和北京均不符合当时市镇经济的特征,ACD排除。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4题,共55分。
16.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成国后期汉代中期日明朝后期)的长城分布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答案】图1:
北京为都城;长城东起山海关(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主要防御北方瓦剌、鞑靼和东北女真族入侵
。
这与明朝后期防范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史实相符。
据此判断图1为明朝后期。
图2:
有咸阳、洛阳、邯郸、大梁、临淄等多个中心城市;北方长城防范匈奴入侵,内部也有长城分布,列国相互防御。
这与战国后期列国并立,兼并战争频繁,防范游牧民族入侵的史实相符。
据此判断图2是战国后期。
图3:
长安为都城;地方上划分州,在西北设立西域都护府。
这与西汉中期开通西域,划定州为监察区,对抗匈奴的史实相符。
据此判定图3为西汉中期。
【解析】
【详解】根据图1信息“北京为都城;长城东起山海关(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主要防御北方瓦剌、鞑靼和东北女真族入侵”可以判断为明朝,因为这与明朝后期防范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史实相符;根据图2信息“有咸阳、洛阳、邯郸、大梁、临淄等多个中心城市;北方长城防范匈奴入侵,内部也有长城分布,列国相互防御”可以判断出是战国后期,这与战国后期列国并立,兼并战争频繁,防范游牧民族入侵的史实相符;根据图3信息“长安为都城;地方上划分州,在西北设立西域都护府”可以判断出是西汉中期,因为这与西汉中期开通西域,划定州为监察区,对抗匈奴的史实相符。
17.鲁迅在1934年所作《中国人失去公信力吗?
》中写道: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严复《原富)按语中说“千古相臣,知财计为国之大命,而有意于理财养民者,荆公(王安石曾被封为荆国公,荆公对王安石的尊称)一人而已。
其法虽病,然事难助寡使然。
而其用意,因为千古之大虑,不容后人轻易排击也。
”
材料二1951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维也纳会议上,中国明代的李时珍作为惟一的医药学家,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的首批名单之中。
20世纪最有权威的科学史家和著名汉学家英国的李约瑟在他的书中也高度评价了李时珍的成就。
材料三范文澜教授指出:
“以林则徐为代表,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民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少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
”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鲁迅说法的理解。
(要求:
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
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严重,爱国救亡是当时的时代主题。
鲁迅发出了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呼吁国人要奋斗与担当,担负起挽救国家危亡的责任,极大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表现了赤诚爱国之心。
北宋王安石提出“人言不足惧,天变不足畏,祖宗之法不足守”,关注民生,颁布青苗法、募役法、均输法、保甲法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增加财政收入。
明代李时珍,恤民救疾,躬亲实践,所著《本草纲目》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世界药物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生物分类法早了一个半世纪,对世界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清朝林则徐廉洁奉公,重视水利,救灾赈民;领导禁烟运动,指挥抗英斗争,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是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打破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编译《四洲志》等资料,开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加快,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爱国、担当、创新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只有每一个人都锐意进取,踏实肯干,勇于奋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关于本题作答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角度:
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鲁迅的认识进行评述。
从民族危机深重和爱国救亡成为时代主题的角度论述;从鲁迅强调国人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开拓进取、奋斗不息的责任担当和精神品质角度论述。
②结合王安石、李时珍、林则徐三人的主要活动及其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进行评述。
结合王安石“三不足”改革精神及其主要贡献,从锐意改革、缓解王朝危机角度论述;结合李时珍的主要成就,从对中医和世界科学发展的贡献角度论述;结合林则徐的主要事迹,从捍卫民族权益和勇于放眼世界的角度论述;③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责任担当和开拓精神。
18.在中国古代,长途货运贸易历经不同的发展阶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汉时期,我国便已存在“富商大贾,周流天下”的情况。
然而当时进入长途流通领域的,只有金银珠宝之类体轻价昂的商品,粮食等大宗货物的贸易往往仅限于其产地及附近区域进行。
虽然历代政府也通过漕运调运粮食,但一般商人则不敢问津。
因此,长期以来便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货物转运原则: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北宋时期形成了以开封为中心的增运(网)把东京、江淮、关中等经济发达地区紧密联系起来。
伴随这些条件的成熟和形势的变化,商贾们置流行教百年的“千里不贩余”的原则于不顾,争先恐后地挤上长途贩粮的征途,这是北宋以前几乎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一摘编自王兴文(北宋滑运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先代商人突破“千里不贩籴”的转运原则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答案】
(1)表现:
北宋时期商人开始大规模从事长途贩粮的商业活动,打破了之前历史上长途贩运以轻质商品为主的局面。
(答出长途贩运以贵重商品或体轻价昂商品为主的局面也可以得分)
(2)原因:
唐宋以来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农业生产发展为长途贩粮奠定基础;大运河的开通和宋代全国性漕运体系的形成提供条件保障;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及利润的驱动;造船技术的进步。
(3)影响:
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产品商品化(若能答出农业经济发展或农产品商品化也可);刺激了长途贩运贸易和商品经济发展(若能答出商品经济发展或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也可);加强了全国区域间的经济联系。
【解析】
【详解】关于本题作答可从先代商人突破“千里不贩籴”的转运原则的表现、原因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如表现体现为北宋时期商人开始大规模从事长途贩粮的商业活动,打破了之前历史上长途贩运以轻质商品为主的局面;原因方面需要从经济重心南移、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影响方面需要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刺激商品经济发展及加强全国区域间的经济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00年,一群英国商人向伊丽莎白一世索要一份皇家特许状,允许他们代表王室在东印度群岛开展贸易。
商人们拿出了近7万英镑的自有资金,成立了不列额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的皇家许可状赋子了它“发动战争”的能力,最初它利用军事力量来保护自己,打击竞争对手。
在鼎盛时期,其军队人教达到26万(是英国常备军的两倍),并掌控着近一半的英国贸易。
至此,印度次大陆处于东印度公司股东的统治之下,他们每年会选出“商人政治家”来决定其领土内的政策。
1858年8月2日,英国议会通过“关于改善治理印度的法案”,东印度公司被撤销,印度由英国女王直接统治,英国女王兼任印度女皇(1877年1月维多利亚女王始称印度女皇),印度总督改称副王,代表女王治理印度。
至此,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度的时代正式宣告终结。
-----陈传金《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衰》
(1)就东印度公司是否撤销编写一幕发生在1858年英国议会的辩论场景。
(要求:
辩论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
(2)结合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衰,说明东印度公司的历史是一部“殖民扩张史”。
【答案】
(1)示例:
保守党(议员一):
东印度公司曾经为国家做出过巨大贡献,应该保留。
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发展到今天垄断东西方贸易的商业帝国,极大增强了国家的财政力量(或:
增加国家实力、国家力量均可);它一直代表政府对印度进行管理(或:
撤销它后无法管理印度),撤销了它,印度如何管理;目前对中国的鸦片输出也是通过东
印度公司进行的,撤销了它,如何维持中国这个庞大的鸦片市场。
自由党(议员二):
东印度公司现在已经不合时宜,应该撤销。
首先,如果不是东印度公司的腐败统治,不会引发印度的大起义,它已经不再适合管理印度;
如果不是东印度公司的腐败经营就不会导致巨额亏损,以至于向政府借贷,这说明公司无法照旧经营下去了;目前我们通过技术革新,工厂普遍确立/或工业革命/或自由贸易,
工厂主需要把工业品销往世界各地,而不是靠一个垄断的贸易公司;至于向中国出售鸦片,中国的市场庞大,不应该让东印度垄断中国的贸易,商人精英应该发挥他们自己的力量。
总之不管我们主观上是否愿意撤销他,事实上它已经被时代淘汰了。
(2)
原答案
采点得分建议
从英国东印度公司产生的国际背景来
看:
关键词:
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17-18世纪,荷、英、
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殖民争夺行列,
殖民扩张(掠夺)世界市场
进行殖民扩张,建立海外殖民地,世界
市场逐渐形成。
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
为加紧殖民扩张,英、法、荷等国
建立起一种新型的股份制贸易公司,这些贸易公司依靠国家赋予的特权,拥有自行铸币、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等权
力;
关键词:
股份制公司;国家赋予特权;铸币;对外宣战
(或:
发动战争);缔结条约;垄断(或掌控)对外贸易;进行殖民统治;
兼有经济、政治、军事功能等;
工业革命后,工厂纷纷建立,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在英国迅速发展,自由资本主义的思想盛行,以东印度公司为代表的商业公司逐渐衰弱,加之经营腐
败,最终被撤销。
关键词:
工业革命
自由资本主义(自由主义、自由竞争)盛行;东印度公司的衰弱、腐败;
必须包含工业革命。
从英国东印度公司产生的影响来看:
东印度公司
政府支持下通过垄断贸
关键词:
资本原始积累;(或本国经济发展)
易等方式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
对殖民地的灾难;
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给殖民
地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其他要点或关键词如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详解】
(1)本小问相对开放,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关于场景
编写需要从当时英国的政治政治身份、东印度公司在历史上的作用、工业革命的影响及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本题小问相对开放,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关于本题说明可从东印度公司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济南市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