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河金矿选矿试验报告精.docx
- 文档编号:3047847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96.02KB
马家河金矿选矿试验报告精.docx
《马家河金矿选矿试验报告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家河金矿选矿试验报告精.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家河金矿选矿试验报告精
—1—
1前言
受香港浩舜资本有限公司委托,我院于二○○四年九月至十月,对甘肃省西和县马家河金矿石进行选冶试验,目的是考查该矿石的可浸性,为该矿下一步柱浸试验和堆浸生产,提供一种常规、成熟、简单、低成本、易于工业化实施的提金工艺及技术参数。
选冶试验样品采样设计和采集,由委托方承担,并负责样品代表性。
按委托方要求,本次选冶试验只对来样中的自采样进行工艺流程试验。
样品经化学分析,金品位3.14g/T,并得到委托方认可。
马家河金矿岩性主要为泥质页岩,泥质板岩和角砾岩。
矿石工艺类型为破碎蚀变岩型微细粒金矿石。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褐铁矿,假象褐铁矿,少量黄铁矿等。
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伊利石、高岭土、方解石等。
贵金属矿物为自然金和银金矿。
本次选冶试验主要进行了氰化浸出炭浆法、炭浸法两个流程方案试验,最终选冶技术指列表1中。
最终选冶技术指标表1
2样品采取与制备
本次选冶试验样品由香港浩舜资本有限公司采集,并负责样品代表性。
来样为两个点样,其中一点为浩舜资本有限公司自采样(大块样),重80公斤;另一点为浩舜资本有限公司收集民采样(细粒样),重140公斤。
—2—
将两点样分别进行破碎加工后,送化验分析,其中自采样金品位为3.14g/T,民采样金品位为4.58g/T。
样品破碎加工流程如图一。
图一样品破碎加工流程
根据样品分析品位,委托方确定自采样为本次选冶试验样。
3矿石性质研究
3.1原矿化学分析
3.1.1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列表2。
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表2
—3—
3.1.2原矿金物相分析结果列表3
原矿金物相分析结果表3
3.2原矿x衍射矿物含量分析结果列表4
原矿x衍射矿物含量分析结果表4
3.3原矿粒度分析
将原矿磨至70%-200目细度,进行原矿粒度筛析(水析)。
粒度分析结果列表5。
原矿粒度分析结果表5
—4—
4岩矿鉴定
经矿石多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光片、薄片检测分析,现已查明矿石中的主要矿物有:
伊利石、高岭石、石英、方解石、褐铁矿等,其中泥质矿—伊利石、高岭石以及褐铁矿假象的原生矿物—黄铁矿均为沉积成因;而石英与方解石二者均为构造破碎热液叠加产物,可能对金的产生起有“富化”作用。
4.1矿石矿物组分与嵌布特征
4.1.1泥质(粘土)矿物:
含量30~60%,一般为15~40%,平均为48%,其中伊利石含量25%,高岭石23%。
结晶极为微细,由非晶质、隐晶质、微细鳞片状等聚集体分布。
4.1.2石英:
含量由5~70%,一般为30~50%,原矿样中平均含量约20%。
粒径:
0.02~5mm,一般为0.5~2mm。
石英在矿石中含量仅次于泥质矿物的总量,平均含量约26%。
4.1.3方解石:
含量由2~30%,一般以10~15%为多见,原矿样中平均含量为15%。
4.1.4假象褐铁矿:
含量由2~10%,一般为3~6%,原矿样平均为5%。
粒径:
0.01~0.3mm,一般为0.01~0.2mm占多数。
褐铁矿在矿石中的嵌布特征主要分三类:
a呈浸染状黄铁矿假象的褐铁矿占矿石中褐铁矿总量的95%;b.呈细脉状产出的褐铁矿,约占其总量的4%;c.呈极微细的蛛
—5—
丝网状嵌布于中粗粒热液方解石的解理、裂隙中,系由氧化淋滤作用而成,含金可能性很小,含量约其总量的1%。
4.1.5黄铁矿:
含量约0.01以下。
粒径:
0.005~0.05mm,一般0.01~0.02mm占多数,呈极微细、极微量自形品单体零星嵌布于热液成因的中粗粒石英晶体内。
4.1.6微细痕量矿物:
十字石、铁铝榴石、兰晶石、钛铁矿(应是金红石)黄铁矿、毒砂、自然金、银金矿等,其中硅酸盐矿物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黄铁矿、毒砂为褐铁矿化交代残余;金呈超显微状态赋存于褐铁矿中。
4.2金的赋存状态
在所磨制的38片光片和薄片中,经详细的显微镜下鉴定,未发现金的独立矿物,仅在电子探针分析中,发现有金的元素成份。
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详见表6。
电子探针结果表6
注:
测试单位:
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本次共选五件矿石光块进行探针分析,仅T-18号光块发现金矿物,说明矿石金量太低、粒度太细(超显微金存在);
脉石矿物除石英外,主要是沉积期形成的痕量微细矿物;
电子探针和显微镜下检测结果,一致说明矿石中的金,主要以从超显微金存于黄铁矿经氧化形成的褐铁矿中,故褐铁矿应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
从金矿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和原矿金、银分析结果提示,矿石中的金主要是自然金,成色较高。
4.3矿石结构
4.3.1非晶质、隐晶质、微晶鳞片状结构:
主要由超显微和显微鳞片状高岭石、
伊利石等泥质矿物组成,形成含矿岩石—泥质(板)页岩。
可与假象褐铁矿、深部原生矿物之间达到较好的解离。
4.3.2他形不等粒状连晶结构:
主要由后期热液叠加形成的石英、方解石等所组成。
呈单晶、自连晶和互连晶组成的块体充填、胶结泥岩角砾和碎块。
易与金的主要载体解高与分选。
4.3.3全自形晶不等粒状结构:
由石英和深部原生黄铁矿单晶或连晶所构成。
原生黄铁矿可能是超显微金的主要载体矿物,可与其他矿物解离。
但在矿体浅部氧化矿石中,因氧化成褐铁矿而不复存在,深部原生矿石中,应有较多的分布。
4.3.4全自形、他形晶不等粒状假象结构:
系黄铁矿氧化成褐铁矿而完全保留其假象晶体。
假象褐铁矿系氧化矿石中唯一载体金属矿物,呈浸染嵌布沉积泥质(板)页岩中。
4.3.5他形微粒粒状结构:
主要由极微细的石英所形成,由沉积作用形成,与泥质矿物紧密共生,分布泥岩中。
4.3.6微晶网状结构:
由氧化淋滤褐铁矿充填方解石微细裂隙而成。
4.3.7自形晶微细粒立方体结构:
由极细粒自形晶黄铁矿形成,粒径:
0.06~0.03mm,呈很少量的单晶体嵌布于中粗粒热液石英中。
含量罕见,微细,形成于矿化期后,不是金的载体矿物。
4.3.8交代结构:
普遍见于褐铁矿交代黄铁矿而残留其假象。
4.3.9自连晶与互连结构:
见于沉积泥岩中的微粒石英与伊利石、高岭石之间的连生堆积。
4.4矿石构造
4.4.1角砾、碎埠状构造:
是矿石中最主要的宏观构造。
沉积金矿化的泥质(板)、页岩,在常期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碎,形成角砾和碎块,被中粗粒石英、方解石
连生块体所胶结。
是矿石中最具特征者,可作为直接找矿标志。
4.4.2不等粒、不均匀、均匀浸染状构造:
是矿石中最为特征的微观构造之一。
主要由褐铁矿组成。
主要产于泥质(板)页岩中。
4.4.3脉状构造:
由白色中粗粒石英、方解石、褐铁矿等充填微、细裂隙而成。
4.4.4斑点状构造:
主要由褐铁矿组成。
4.4.5网脉状构造:
晚期形成的细粒方解石,充填白色中粗石英块体中的微细裂隙而成。
4.4.6显微蛛网状构造:
由氧化淋滤而成的褐铁矿充填粗粒方解石解理、裂隙而成。
在矿石外表呈黄褐色,形成所谓的铁碳酸盐化。
4.4.7胶体环带状构造:
由胶体褐铁矿、赤铁矿的混合物,形成结核环带状分布。
4.5结语
4.5.1现已查明矿石的主要矿物有:
(1)沉积矿物主要有伊利石、高岭石、黄铁矿(已氧化成褐铁矿);
(2)热液矿物主要有石英和方解石;(3)金属矿物仅有黄铁矿氧化而成的假象褐铁矿和包裹石英中的极微细、极少量、自形晶黄铁矿单体。
4.5.2已经查明试验原矿石几乎没有原生金属硫化物,只有由黄铁矿氧化而成的假象褐铁矿。
故试验矿石,为全氧化金矿石。
4.5.3从假象褐铁矿的含量、粒度得知,原生矿石中的黄铁矿不但含量少,而且粒度细,品位低。
4.5.4矿石性质为:
全氧化型—褐铁矿化微细低品位金矿石。
矿石矿物组分、结构、构造均较为简单,不含与金有关的金属硫化物(如黄铁矿、毒砂等),因此,采用氰化工艺应是最佳工艺手段。
所以,该区矿石应属可选、易选矿石典型。
4.5.5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证明:
矿石中的金以超显微金存在于褐铁矿中,以自然金的形成存在,其中以自然金为主,成色很高。
照片1(240×)泥质板岩。
自形晶不等粒状结构、黄铁
矿—褐铁矿化假象结构;不均匀浸染状构造(褐铁矿)
注:
1—褐铁矿;2—原岩中的沉积微晶石英;3—粘土矿物
照片2(200×):
硅、钙化形成的中粗粒石英、方解石
共生连晶结构;角砾状构造(石英、方解石共同胶结泥质板岩围岩角砾和碎块)。
注:
1—石英;2—方解石;3—泥质板岩角砾
照片3(200×):
褐铁矿斑点状构造。
注:
1—褐铁矿;2—泥质板岩;3—黄铁矿
照片4(200×):
他形微、细粒结构;石英细脉状构造。
注:
1—石英;2—板岩中的硅化石英;3—泥质板岩
照片5(240×):
褐铁矿假象斑状构造(产于板岩中);连晶结构(褐铁矿)。
注:
1—褐铁矿;2—石英;3—石英(硅化交代板岩);4—板岩
照片6(240×):
自形晶、微晶均粒状假象结构,均匀稠密浸染构造,裂隙构造。
注:
1—褐铁矿;2—板岩;3—裂隙;4—方解石
照片7(240×):
自形~半自形晶,不等粒假象结构;均匀浸染状构造。
注:
1—褐铁矿;2—方解石(钙化);3—泥质板岩
照片8(200×):
方解石裂隙充填网状构造。
注:
1—石英;2—方解石(充填石英块体裂隙中);3—空洞裂隙
(五)矿石性质小结
1.马家河金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褐铁矿,假象褐铁矿,其次为黄铁矿等。
脉石矿物为石英(26%)、伊利石(25%)、高岭土(23%)、方解石(18%)等,以及对氰化浸出有害的矿物毒砂(原矿中As含量0.3%)。
2.矿石中金以自然金,银金矿产出,并以裂隙金、粒间金为主,包裹金较少,磨矿易于解离,有利于氰化浸出。
3.自然金粒度很细,在显微镜下未检测出金粒,但电子探针结果表明,褐铁矿、假象褐铁矿为金的主要载体矿物,同时也说明矿石中金主要以超显微金存在于上述矿物中。
4.原矿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可知,矿石中伴生有益组份含量极低,没有综合回收价值。
伴生有害组份含量也低,对金的氰化浸出影响不大。
4选冶试验研究
马家河金矿石选冶试验,是为考查该矿石的可浸性而进行的,亦是为下一步柱浸试验和堆浸生产,提供矿石可浸性的技术参数,并通过试验获取该矿石的最好氰化浸出技术指标。
4.1炭浆工艺流程试验4.1.1氰化浸出探讨试验
氰化浸出提金工艺简单,能就地产金,具有金浸出率高的优点,是回收金的成熟工艺。
探讨试验主要进行常规氰化浸出和预处理—氰化浸出,无论哪种浸出流程,最终均可获得浸渣小于0.3g/T,金浸出率大于90%的较好指标。
4.2炭浆工艺流程条件试验4.2.1磨矿细度试验
金的单体解离或裸露金的表面,是氰化浸出的必要条件,因而适当提高磨矿
细度可提高氰化浸出率。
但是过磨不但增加磨矿费用,还增加了可浸杂质进入浸出液中可能性,同时亦能使固液分离困难,造成氰化物和已溶金的损失。
为了选择适宜的磨矿细度,为此进行磨矿细度试验。
试验流程及条件如图二,试验结果列表7。
图二磨矿细度试验流程
磨矿细度试验结果表7
表7试验结果表明,无论粗磨或细磨,金的浸出率均在94%以上,考虑氰化浸出在过粗细度条件下时,矿砂易发生沉淀现象和搅拌叶轮易磨损因素,试验选用一般磨矿就易达到的70%-200目磨矿细度。
4.2.2氰化钠用量试验
在氰化物浸金工艺中,氰化物用量和金浸出率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关系,但当氰化物用量过高时,不但增加生产成本,而且金浸出率也变化不大。
为此,在磨矿细度试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降低氰化物用量和生产药剂成本,进行氰化钠用量试验以确定适宜的用量。
试验流程如图三,试验结果列表8。
图三氰化钠用量试验流程氰化钠用量试验结果表8
表8试验结果分析,氰化钠用量的增加,金浸出率也随着提高,但用量增加到1000g/T以上时,金浸出率提高幅度较慢,故试验选用氰化钠用量1000g/T为宜。
4.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家河 金矿 选矿 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