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住院医师及低年资住院医师外科技能操作规范附图.docx
- 文档编号:30645735
- 上传时间:2023-08-18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471.71KB
代住院医师及低年资住院医师外科技能操作规范附图.docx
《代住院医师及低年资住院医师外科技能操作规范附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代住院医师及低年资住院医师外科技能操作规范附图.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代住院医师及低年资住院医师外科技能操作规范附图
代住院医师及低年资住院医师——外科技能操作规范
刷手操作规范
刷手的目的是去除手和手臂皮肤上的暂存菌及部分常存菌,防止术后感染。
最基本的方法为肥皂刷洗酒精浸泡法。
1、刷手步骤:
第一步主要是刷洗,先用肥皂做一般清洗手臂,可初步除去油垢皮脂,继用无菌毛刷蘸上消毒肥皂液,刷洗手及前臂、流水冲净,如此反复三遍,时间约10分钟。
然后用灭菌巾依次由手部向上臂擦干。
第二步用70%酒精液浸泡5分钟,进一步脱脂,可使皮肤细菌数减少到2%。
泡手毕,手要保持拱手姿势,待酒精自行挥发。
具体步骤如下:
(1)用肥皂清洗手臂做一般清洁,流水冲净。
(2)取第一把无菌洗手刷,蘸灭菌肥皂液洗刷两手臂。
洗刷部位分三段:
双手、双腕和前臂、双肘和肘上10cm范围。
按指尖、指甲下缘、指甲、甲沟、指掌、指内外侧、指间、指背、手掌、手背、腕、前臂、肘、肘上10cm的顺序,左右交替进行。
刷洗时要均匀,不得漏刷,动作稍快,并适当用力。
每刷一次3分钟左右。
(3)用流水冲净肥皂液(水龙头开关应为长柄以便洗手者用头部自行控制,或设脚踏开关或电感应开关控制水流)。
将双手抬高,手指朝上肘朝下,冲洗时从手开始使水自手部流向肘部。
注意肘部的水不可逆流至手部,并勿在肘后部皮肤上遗留肥皂泡沫。
(4)再取第二把无菌刷刷洗,方法如同第一把无菌刷,如此反复刷洗3遍共约l0分钟。
(5)取无菌毛巾擦干手及臂。
用无菌毛巾一块擦干双手后对折成三角形,放置于腕部并使三角形的底边朝近端,另一手抓住下垂两角拉紧、旋转、逐渐向近端移动至肘上10cm,再将小毛巾翻折,用同样的方法擦干另一手臂。
擦干的目的是避免将水带入泡手桶中使酒精浓度稀释而降低消毒效果。
(6)双手伸入盛有70%酒精的泡手桶中浸泡5分钟。
浸泡时要淹没肘上6cm,手指分开,用泡手桶内的纱布(或小毛巾)揉擦双手及前臂,使药液充分发挥作用。
浸泡毕,举起双手臂,使手上酒精沿肘流入泡手桶中(注意伸入和离开桶时,手或手指不要碰到桶边),浸泡后的手臂应待其自干,或用酒精桶内的纱布(或小毛巾)轻轻蘸干。
(7)洗手消毒完毕后,保持拱手姿势。
双手远离胸部30cm以外,向上不能高于肩部,向下不能低于剑突,手臂不能下垂。
入手术间时用背部推开门或用感应门,手臂不可触及未消毒物品,否则需重新浸泡消毒。
2、注意事项
(1)刷手时应特别注意甲缘、甲沟、指蹼、大拇指内侧、手掌纹、前臂尺侧及皮肤皱折等处的重点刷洗。
(2)冲洗时应始终保持手朝上肘朝下的姿势,防止水从肘部以上流向前臂及手。
(3)普通肥皂液的阴离子可降低洗必泰类的杀菌效能,所以用前应先将肥皂液彻底冲净。
(4)擦手时注意毛巾用过的部分不能再擦用,擦过肘部的毛巾不可再擦前臂,抓巾的手不可接触毛巾用过的部分。
(5)经消毒液浸泡后或涂擦后的手臂,应待其自干,不要用干无菌巾擦拭,可使其在皮肤上形成一薄膜,以增加灭菌效果。
(6)洗手消毒完毕后,手要保持拱手姿势,远离胸部30cm以外。
(7)手臂皮肤经化学消毒后,细菌数目大大减少,但仍不能认为绝对无菌,在未戴无菌手套以前,不可直接接触已灭菌的手术器械等物品。
2、穿衣操作规范
1、方法
(1)传统后开襟手术衣穿法:
①手臂消毒后,取手术衣(手不得触及下面的手术衣),双手提起衣领两端,远离胸前及手术台和其它人员,认清手术衣无菌面,抖开手术衣,反面朝向自己。
②将手术衣向空中轻掷,两手臂顺势插入袖内,并略向前伸。
③由巡回护士在身后协助拉开衣领两角并系好背部衣带,穿衣者将手向前伸出衣袖。
(可两手臂交叉将衣袖推至腕部,或用手插入另一侧手术衣袖口内面,将手术衣袖由手掌部推至腕部,避免手部接触手术衣外面)
④穿上手术衣后,稍弯腰,使腰带悬空(避免手指触及手术衣),两手交叉提起腰带中段(腰带不交叉)将手术衣带递于巡回护士。
⑤巡回护士从背后系好腰带(避免接触穿衣者的手指)。
⑥穿手术衣时,不得用未戴手套的手拉衣袖或接触其它处,以免污染。
穿传统手术衣
(2)全遮盖式手术衣穿法:
①取手术衣,双手提起衣领两端向前上方抖开,双手插入衣袖中。
②双手前伸,伸出衣袖,巡回护士从身后协助提拉并系好衣带。
③戴好无菌手套。
④提起腰带,由器械护士接取或由巡回护士用无菌持物钳接取。
⑤将腰带由术者身后绕到前面。
⑥术者将腰带系于腰部前方,带子要保持无菌,使手术者背侧全部由无菌手术衣遮盖。
2.注意事项
(1)穿无菌手术衣时,需在手术间找一空间稍大的地方,以免被污染。
(2)穿上无菌手术衣、戴上无菌手套后,肩部以下、腰部以上、腋前线前、双上肢为无菌区。
此时,手术人员的双手不可在此无菌范围之外任意摆动,穿好手术衣以后手应举在胸前。
3、戴无菌手套操作规范
1、步骤
(1)若为经高压蒸汽灭菌的干手套,取出手套夹内无菌滑石粉包,轻轻敷擦双手,使之干燥光滑。
(2)提起手套腕部翻折处,将手套取出,使手套两拇指掌心相对,先将一手插入手套内,对准手套内5指轻轻戴上。
注意手勿触及手套外面。
(3)用已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手套的翻折部里面,协助未戴手套的手插入手套内,将手套轻轻戴上。
注意已戴手套的手勿触及手套内面。
(4)将手套翻折部翻回,盖住手术衣罗纹袖口。
(5)用无菌盐水将手套上的滑石粉冲洗干净。
戴无菌手套
2.注意事项
(1)末戴手套的手,不可接触手套外面,已戴无菌手套的手,不可接触末戴手套的手臂和非无菌物;戴好无菌手套后,用无菌盐水冲净手套外面的滑石粉以免落入伤口;术中无菌手套有破损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2)在操作时要严格按规程进行,消毒水平的手臂不能接触到灭菌水平的衣面和手套面,要切实保护好手术衣和手套的‘灭菌水平’。
4、手术区皮肤消毒操作规范
1.消毒方法
(1)检查消毒区皮肤清洁情况。
(2)手臂消毒后(不戴手套),用无菌海绵钳夹持纱球。
(1个纱球蘸3%碘酊,两个纱球蘸70%酒精)。
(3)先用3%碘酊纱球涂擦手术区皮肤,待干后,再用70%酒精纱球涂擦两遍,脱净碘酊。
每遍范围逐渐缩小,最后用酒精纱球将边缘碘酊擦净。
2.消毒方式
(1)环形或螺旋形消毒:
用于小手术野的消毒。
(2)平行形或迭瓦形消毒:
用于大手术野的消毒。
3.消毒原则
(1)离心形消毒:
清洁刀口皮肤消毒应从手术野中心部开始向周围涂擦。
(2)向心形消毒:
感染伤口或肛门、会阴部的消毒,应从手术区外周清洁部向感染伤口或肛门、会阴部涂擦。
4.不同手术部位所采用的消毒溶液
由于手术病人年龄和手术部位不同,手术野皮肤消毒所用的消毒剂种类也不同。
(1)婴幼儿皮肤消毒:
婴幼儿皮肤柔嫩,一般用70%酒精或0.75%碘酊消毒。
会阴部、面部等处手术区,用0.3%或0.5%碘伏消毒。
(2)颅脑外科、骨外科、心胸外科手术区皮肤消毒:
用3%~4%碘酊消毒,待干后,用70%酒精脱碘。
(3)普通外科手术皮肤消毒:
用3%~4%碘酊消毒,待干后,用70%酒精脱碘。
或用1%(有效碘)碘伏消毒2遍,无需脱碘。
(4)会阴部手术消毒:
会阴部皮肤粘膜用1%碘伏消毒2遍。
(5)五官科手术消毒:
面部皮肤用70%酒精消毒2遍;口腔粘膜、鼻部粘膜消毒用0.5%碘伏或2%红汞消毒。
(6)植皮术对供皮区的皮肤消毒:
用70%酒精涂擦2~3遍。
(7)皮肤受损沾染者的消毒:
烧伤清创和新鲜创伤的清创,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创面基本上清洁时拭干。
烧伤创面按其深度处理。
创伤的伤口内用3%过氧化氢和1:
10碘伏浸泡消毒,外周皮肤按常规消毒。
创伤较重者在缝合伤口前还需重新消毒铺巾。
5.手术野皮肤消毒范围
(1)头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
头及前额。
(2)口、唇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
面唇、颈及上胸部。
(3)颈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
上至下唇,下至乳头,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4)锁骨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
上至颈部上缘,下至上臂上1/3处和乳头上缘,两侧过腋中线。
(5)胸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
(侧卧位)前后过中线,上至锁骨及上臂1/3处,下过肋缘。
(6)乳腺根治手术皮肤消毒范围:
前至对侧锁骨中线,后至腋后线,上过锁骨及上臂,下过肚脐平行线。
如大腿取皮,则大腿过膝,周圈消毒。
(7)上腹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
上至乳头、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中线。
(8)下腹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
上至剑突、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
(9)腹股沟及阴囊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
上至肚脐线,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
(10)颈椎手术皮肤消毒范围:
上至颅顶,下至两腋窝连线。
(11)胸椎手术皮肤消毒范围:
上至肩,下至髂嵴连线,两侧至腋中线。
(12)腰椎手术皮肤消毒范围:
上至两腋窝连线,下过臀部,两侧至腋中线。
(13)肾脏手术皮肤消毒范围:
前后过中线,上至腋窝,下至腹股沟。
(14)会阴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
耻骨联合、肛门周围及臀,大腿上1/3内侧。
(15)四肢手术皮肤消毒范围:
周圈消毒,上下各超过一个关节。
5、铺无菌巾操作规范
1、步骤
1.铺单目的除显露手术切口所必需的最小皮肤区之外,遮盖手术病人其它部位,使手术周围环境成为一个较大范围的无菌区域,以避免和尽量减少手术中的污染。
2.铺单层次:
铺单时,既要避免手术切口暴露太小,又要尽量少使切口周围皮肤显露在外。
手术区周围一般应有六层无菌巾遮盖,其外周至少有两层;小手术仅铺无菌孔巾一块即可。
3.铺单顺序先铺四块治疗巾:
通常先铺操作者的对面,或铺相对不洁区(如会阴部、下腹部和头部),最后铺靠近操作者的一侧(如腹部手术,铺盖顺序先下方、对侧、后上方、本侧或先下方、上方、后对侧、本侧)。
再在上方、下方各铺一中单,最后铺盖大无菌单。
4.铺单范围头端要铺盖过患者头部和麻醉架,两侧及足端应下垂超过手术台边缘30cm。
5.铺单方法以腹部手术铺单为例
(1)铺单者(第一助手)站在病人的右侧,确定切口后,先铺四块无菌治疗巾于切口四周(近切口侧的治疗巾反折l/4,反折部朝下)。
(2)器械士按顺序传递治疗巾,前3块折边向着手术助手,第4块折边向着器械士。
(3)铺单者将第1块治疗巾覆盖手术野下方,然后按顺序铺置于手术野上方、对侧和同侧。
(4)4块治疗巾交叉铺于手术野后,以4把巾钳固定。
使用巾钳时避免夹住皮肤及巾钳向上翘。
(5)铺单者和器械士二人分别站在手术床两侧,由器械士传递中单,在切口上方、下方铺置中单,头侧超过麻醉架,足侧超过手术台。
(6)铺完中单后,铺单者应再用消毒剂泡手3分钟或用络合碘制剂涂擦手臂,再穿灭菌手术衣、戴灭菌手套。
(7)最后铺带孔的剖腹大单,将开口对准切口部位,短端向头部、长端向下肢,并将其展开。
铺盖时和其它助手一起,寻找到上、下两角,先展开铺上端,盖住患者头部和麻醉架,按住上部,再展开铺下端,盖住器械托盘和患者足端,两侧及足端应下垂过手术床缘30cm以下。
(8)如为大手术,在麻醉桌侧横铺一块中单。
(9)如需做肋缘下切口时,患侧在铺4块治疗巾前,在腰背下垫一双折中单。
需做腹部横切口时,两侧各垫一双折中单。
(10)铺单时,双手只接触手术单的边角部,避免接触手术切口周围的无菌手术单部分。
铺中、大单时,要手握单角向内卷遮住手背,以防手碰到周围有菌物品,如麻醉架、输液管等而被污染。
(11)为了避免第一助手置放剖腹大单时因寻找单角而接触切口周围的手术单部分,第一助手在铺完小手术单后即离去,置放大手术单一般由手术者或其它助手穿戴好无菌手术衣和手套后进行。
腹部手术铺单
2.注意事项
(1)在铺巾前,应先确定切口部位。
铺好4块治疗巾后,用巾钳固定,防止下滑。
(2)无菌巾铺下后,不可随意移动,如位置不准确,只能由手术区向外移,而不能向内移(以免污染手术区)。
(3)消毒的手臂不能接触靠近手术区的灭菌敷料,铺单时,双手只接触手术单的边角部。
(4)手术野四周及托盘上的无菌单为4~6层,手术野以外为两层以上。
(5)无菌单的头端应盖过麻醉架,两侧和尾部应下垂超过手术台边缘30cm。
(6)打开的无菌单与治疗巾,勿使其下缘接触无菌衣腰平面以下及其它有菌物品。
铺无菌单时如被污染应当即更换。
(7)铺置第一层无菌单者不穿手术衣,不戴手套。
(8)铺完第一层无菌单后,铺巾者要再次用70%酒精浸泡手臂3分钟或用消毒液涂擦手臂、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后方可铺其它层无菌单。
(9)固定最外一层无菌单或固定皮管、电灼线等不得用巾钳,以防钳子移动造成污染,可用组织钳固定。
6、切开操作规范
1.切口及选择切口的原则:
切口:
正确的切口是做好手术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年来,外科专家们对很多外科疾患创造了许多典型的定型切口,这对手术成功起了重要作用。
以腹部切口为例,典型的切口如下图所示。
腹部常用切口示意图
选择切口的原则:
切开首先是选择切口,切口的选择是手术显露的重要步骤,对各部手术的切口选择应根据各种手术的特殊性以及手术野显露的需要全面分析而定,在切口选择上应考虑以下几点:
①切口应选择于病变部位附近,通过最短途径以最佳视野显露病变;
②切口应对组织损伤小,不损伤重要的解剖结构如血管神经等,不影响该部位的生理功能;
③力求快速而牢固的愈合,并尽量照顾美观,不遗留难看的疤痕,如颜面部手术切口应与皮纹一致,并尽可能选取较隐蔽的切口;
④切口必须有足够的长度,使能容纳手术的操作和放进必要的器械,切口宁可稍大而勿太小,并且需要时应易于延长。
应根据病人的体型、病变深浅、手术的难度及麻醉条件等因素来计划切口的大小。
2.切开方法及要点:
将选定的切口线用1%龙胆紫划上标记,外涂2.5%或3%碘酊,然后消毒皮肤及铺巾,较大的切口由手术者与助手用手在切口两旁或上下将皮肤固定,小切口由术者用拇指及食指在切口两旁固定,术者拿手术刀,将刀腹刃部与组织垂直,防止斜切,刀尖先垂直剌入皮肤,然后再转至与皮面成45度斜角,用刀均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直至预定切口的长度,再将刀转成90度与皮面垂直方向,将刀提出切口。
切开时要掌握用刀力度,力求一次切开全层皮肤,使切口呈线状,切口边缘平滑,避免多次切割导致切口边缘参差不齐影响愈合。
切开时也不可用力过猛,以免误伤深部重要组织。
皮下组织宜与皮肤同时切开,并须保持同一长度,若皮下组织切开长度较皮肤切口为短,则可用剪刀剪开。
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后随即用手术巾覆盖切口周围(现临床上多用无菌薄膜粘贴切口部位后再行切开)以隔离和保护伤口免受污染。
切皮时的固定正确的切皮方法
以经腹直肌切口为例,腹壁切开的步骤如下:
①选取切口,常规消毒铺巾,在切口部位粘贴无菌薄膜,经腹直肌切口可选作于左、右、上、下腹部,皮肤切口应位于腹部中线与腹直肌外缘之正中。
选取切口
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如在切口部位未粘贴无菌薄膜,宜用无菌巾覆盖切口周围护皮,以隔离和保护伤口免受污染。
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
③将腹直肌前鞘先用刀切一个小口,然后用剪刀分别向上下剪开前鞘。
切开腹直肌前鞘
④沿肌纤维方向先用血管钳再用刀柄或手指分离腹直肌束,其腱划处应钳夹切断,然后用丝线结扎。
⑤将腹直肌向两侧牵开,术者及助手分别持镊子及血管钳,将腹直肌后鞘及腹膜夹起,然后在中间切一小口。
注意勿损伤腹腔脏器,一般由术者用有齿镊夹起腹膜,助手用弯血管钳在距术者所夹处对侧约一厘米处另行夹起,然后术者放松所夹腹膜,再重新夹一处,如次重复一次后用刀切开。
切开腹膜
⑥术者以左手食、中指(也可用术者及助手的食指)伸入腹腔作引导,有腹膜粘连时应用手分开,用刀(亦可用剪刀)切开腹膜,以免损伤腹内脏器。
如用剪刀时,剪尖应向上抬起。
充分暴露腹腔
7、止血操作规范
1.压迫止血法:
是手术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
其原理是以一定的压力使血管破口缩小或闭合,继之由于血流减慢,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可迅速形成血栓,使出血停止。
压迫止血可用一般纱布压迫或采用40℃-50℃的温热盐水纱布压迫止血,加压需有足够的时间,一般需5分钟左右再轻轻取出纱布,必要时重复2-3次。
压迫止血还可用纱布填塞压迫法,因其可能酿成再出血及引起感染,不作为理想的止血手段,但是对于广泛渗血及汹涌的渗血,如果现有办法用尽仍未奏效,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采用填塞压迫止血以保生命安全。
方法是采用无菌干纱布或绷带填塞压迫,填塞处勿留死腔,要保持适当的压力,填塞时纱布数及连接一定要绝对准确可靠,填塞时要做到有序的折叠。
填塞物一般于手术后3-5天逐步松动取出,并且做好处理再次出血的一切准备。
2.结扎止血法:
有单纯结扎和缝合结扎两种方法。
单纯结扎法经常使用,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对可能出血的部位或已见的出血点,首先进行钳夹,钳夹出血点时要求准确,最好一次成功,结扎线的粗细要根据钳夹的组织多少以及血管粗细进行选择,血管粗时应单独游离结扎。
结扎时上血管钳的钳尖一定要旋转提出,扎线要将所需结扎组织完全套住,在收紧第一结时将提的血管钳放下逐渐慢慢松开,第一结完全扎紧时再松钳移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止血钳不能松开过快,这样会导致结扎部位的脱落或结扎不完全而酿成出血,更危险的是因结扎不准确导致术后出血。
有时对于粗大的血管要双重结扎,重复结扎,同一血管两道线不能结扎在同一部位,须间隔一些距离,结扎时收线不宜过紧或过松,过紧易拉断线或切割血管导致出血,过松可引起结扎线松脱出血。
结扎止血法
缝合结扎法即贯穿缝扎,主要是为了避免结扎线脱落,或因为单纯结扎有困难时使用,对于重要的血管一般应进行缝扎止血,方法见下图:
缝扎法
(1)操作步骤
缝扎法
(2)-两种缝扎法
3.电凝止血法:
电凝止血即用电灼器止血,现常用的电灼器有高频电刀,氩气电刀,就其止血的方式有单极电凝及双极电凝。
在止血时,电灼器可直接电灼出血点,也可先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点,再用电灼器接触止血钳,止血钳应准确地夹住出血点或血管处,夹住的组织越少越好,不可接触其他组织以防烧伤,通电1-2秒即可止血;也可用小的镊子或Adison镊(血管外科用的尖头镊子)直接夹住出血点电凝。
电凝止血适用于表浅的小的出血点止血,使用时要注意:
⑴使用前要检查电灼器有无故障,连接是否正确,检查室内有无易燃化学物质;⑵电灼前用干纱布或吸引器将手术野沾干净,电灼后残面不能用纱布擦拭,只能用纱布蘸吸,以防止血的焦痂脱落造成止血失败;⑶电灼器或导电的血管钳、镊不可接触其他组织,以防损伤;⑷应随时用刀片刮净导电物前端的血痂,以免影响止血效果。
电凝止血法
4.局部药物或生物制品止血法
在手术创面进行充分止血后仍有渗血时,可用局部止血法,常用的药物或生物制品有:
立止血、肾上腺素、凝血酶、明胶海绵、淀粉海绵、止血粉、解尔分思片(gelfex)、施必止等,可采用局部填塞、喷撒、局部注射等方法,如在手术部位注射加肾上腺素的盐水或用蘸有肾上腺素盐水的纱布压迫局部均可减少创面出血和止血,但应注意监测心脏情况,另外目前使用的一些医用生物胶作局部喷撒亦有较好的止血作用。
5.止血带止血法
用于肢体的手术(如矫形、截肢、烧伤的切痂等手术)和外伤。
其作用是暂时阻断血流,创造"无血"的手术野,可减少手术中失血量并有利于精细的解剖,有时作为外伤病人的紧急止血。
有三种方法,一般常使用充气式气压止血带止血法。
①棉布类止血带止血法在伤口近端,用绷带、带状布条或三角巾叠成带状,勒紧止血。
一般常作为外伤时现场紧急止血。
②橡皮止血带止血法
(1)指根部橡皮止血带止血法:
用废手术乳胶手套袖口处皮筋,剪取后清洗,置于75%酒精内备用;指根部衬垫两层窄纱布,然后用橡皮筋环状交叉于纱布上,同时用止血钳适度夹紧交叉处,但不得过紧以免影响动脉血流。
指根部橡皮止血带止血法
(2)上、下肢橡皮止血带止血法:
将橡皮止血带适当拉紧、拉长绕肢体2~3周。
橡皮带末端紧压在橡皮带的另一端上。
上肢橡皮止血带止血法
③充气式气压止血袋止血法:
充气式气压止血袋止血法所需器械包括:
(1)气压止血袋:
气压止血袋类似血压计袖袋,可分成人气压止血袋及儿童气压止血袋、上肢气压止血袋及下肢气压止血袋。
气压止血袋还可分成手动充气与电动充气止血袋。
(2)驱血带:
驱血带由乳胶制成,厚1mm、宽10-12cm、长150cm。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先绑扎气压止血袋,为防止松动,可外加绷带绑紧一周固定;
(2)气压止血袋绑扎妥当后抬高肢体;
(3)用驱血带由远端向近端拉紧、加压缠绕;
(4)缠绕驱血带后向气压止血袋充气并保持所需压力;
(5)松开驱血带。
使用止血带注意事项:
(1)上止血带部位要准确,缠在伤口的近端。
上肢在上臂上1/3、下肢在大腿中上段、手指在指根部。
与皮肤之间应加衬垫',
(2)止血带松紧要合适,以远端出血停止、不能摸到动脉搏动为宜。
过松动脉供血未压住,静脉回流受阻,反使出血加重;过紧容易发生组织坏死。
(3)用止血带时间不能过久,要记录开始时间,一般不超过1~1.5小时放松一次,使血液流通5~10分钟。
气压式充气止血带止血法(上肢)
8、打结操作规范
一、打结方法及技术
结的种类
(1)单结
(2)方结(3)外科结(4)三叠结(5)滑结(6)假结
打结的方法可分为单手打结法、双手打结法及器械打结法三种。
(一)单手打结法简单、迅速,左右两手均可进行,应用广泛,但操作不当易成滑结。
打结时,一手持线,另一手动作打结,主要动作为拇、食、中三指。
凡“持线”、“挑线”、“钩钱”等动作必须运用手指末节近指端处,才能做到迅速有效。
拉线作结时要注意线的方向。
如用右手打结,右手所持的线要短些。
此法适合于各部的结扎。
单手打结法
(二)双手打结法较单手打结法更为可靠,不易滑结,双手打结其方法较单手打结法复杂。
除用于一般结扎外,对深部或组织张力较大的缝合结扎较为可靠、方便。
此法适用于深部组织的结扎和缝扎。
双手打结法
(三)器械打结法:
用血管钳或持针器打结,简单易学,适用于深部、狭小手术野的结扎或缝线过短用手打结有困难时。
优点是可节省缝线,节约穿线时间及不妨碍视线。
其缺点是,当有张力缝合时,第一结易松滑,需助手辅助才能扎紧。
防止松滑的办法是改变结的方向或者助手给予辅助。
器械打结法
二、打结时注意事项及原则
(一)无论用何种方法打结,第一及第二结的方向不能相同,如果做结的方向错误,即使是很正确的方结也同样可能变成滑结,或者割线导致线折断。
相同方向的单结也易形成假结。
要打成一方结,两道打结方向就必须相反。
开始第一结,缝线处于平行状态,结扎后双手交叉相反方向拉紧缝线,第二结,则双手不交叉,如所示;若开始第一结在结扎前缝线已处交叉状态,结扎后双手不交叉,拉紧缝线,第二结结扎后双手再交叉。
当然在实际打结的过程中,打结的方向可因术野及操作部位的要求而有范围较小的方向性改变。
但是这种改变,应在小于90°的范围内;如果大小90°或接近180°,就会造成滑结或割线折断线的可能。
(二)两手力均匀在打结的过程中,两手的用力一定要均匀一致,这一点对结的质量及安全性至关重要。
否则,可能导致两种可能:
滑结;对结扎组织牵拉,由此可酿成撕裂、撕拖等。
两手用力均匀
(三)打结线后收紧时要求三点(即两手用力点与结扎点)成一直线,两手的反方向力量相等,每一结均应放平后再拉紧。
如果未放平,可线尾交换位置,忌使之成锐角,否则稍一用力即被折断,不能成角向上提拉,否则易使结扎点撕裂或线结松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住院 医师 年资 外科 技能 操作 规范 附图